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紅絨球別名紅合歡、美洲歡、美蕊花、朱纓花,為含羞草科朱纓花屬常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南美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雲南、臺灣、廈門、廣西等地有栽培。
紅絨球株高可達2~3m,枝條擴展,小枝圓柱形,褐色,粗糙。羽狀複葉,小葉斜長橢圓形,葉色深綠,光亮。頭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紅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種子秋末冬初成熟。紅絨球為熱帶花卉,陽性植物,需強光。性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長江以南背風向陽處能露地越冬。
喜肥、不耐寒,不耐陰、耐熱、耐旱、耐修剪、怕積水、易移植。冬季休眠期會落葉或半落葉。土壤要求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盆栽土壤可用園土泥、木糠、腐熟雞糞按 6 ︰ 4 ︰ 1 混合使用。
紅絨球枝葉擴展,花序呈紅絨球狀,在綠葉叢中奪目宜人。常修剪成球形,初春萌發淡紅色嫩葉,美麗盎然,為優良的木本花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可散植、叢植,又可作綠籬和道路分隔帶栽培。
成熟的種子
繁 殖
播種繁殖 在 10 月種子成熟後採種,將種子稍晾乾,放入容器幹藏至翌年春播種,播前要進行苗床消毒,播種前 10 天,在苗床上噴施 1% 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苗床殺菌消毒。同時還要用90%敵百蟲進行土壤滅蟲。種子處理,播前用 40℃熱水浸種,每天換水 1 次,第二天取出保溼催芽 1 周再播,播後覆蓋一層細泥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苗床用薄膜覆蓋,常噴水,保持土壤溼潤。
溫度 20℃~ 25℃左右,播後 5 ~ 7 天發芽出土。待真葉長出後揭開薄膜,白天若陽光太強,還應適當遮陽。幼苗長到 3 ~ 5m 時可結合間苗除雜草,並適當施肥,每隔 10 ~ 15 天施 1 次濃度為3% ~ 5% 的稀薄人糞尿和 1% ~ 2% 腐熟餅肥。以後用 0.5% ~ 0.8% 的複合肥澆苗根周圍,溶液儘量不要澆到葉片上,施肥後要往葉面灑水,以免灼傷葉片。
扦插繁殖 在 3 ~ 5 月進行,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未老化而組織充實的 1 ~ 2 年生枝條,插條長 8 ~ 10cm,剪去下部葉片,只留上部 2 ~ 3 片葉。剪插穗時還要將插條上切口切成平口、下切口切成斜口,以增加髮根面,利於吸收水分。上切口離芽大約 1cm,下切口離芽 0.5cm,切口要平滑,防止劈裂。扦插最好在下午 4 點以後進行,扦插深度為有一個節間入土為宜,用手將土壓實,澆透水,以利於插穗與土壤緊密結合。為防止插穗失水,應做到隨剪隨插。插後要覆蓋遮光網,可用 70% ~ 80%的遮陽網遮蓋,溫度在 20℃~ 25℃左右,插後 50 ~ 60 天左右可根。由於紅絨球插穗髮根困難,出根率只有 14% 左右。如用「根太陽」生根劑 350 倍液和黃泥混合成泥漿,將插穗剪口蘸點泥漿,處理後待泥漿幹後插入育苗池。基質可用粗沙或黃泥,插入育苗池時要先用棍棒插孔後再插苗,以防黃泥漿脫離插穗,影響生根效果。插後要用 70% ~ 80%的遮陽網遮蓋,然後噴透水,以後每天噴 1 ~ 2 次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溫度在 20℃~ 25℃的範圍內,插後30 ~ 35 天左右生根。出根率只有 50%左右。
上盆管理
當紅絨球根系長到 3 ~ 4cm 時可移栽上盆。盆栽常用盆口 27cm 的盆栽種。每盆種 1 株,由於紅絨球對環境要求不嚴,但喜陽光、炎熱乾燥氣候,在栽培管理上要根據其生長特性做好澆水、施肥、摘心修剪、光照、溫度等技術工作。
澆水 在生長與開花季節,要給予根部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其生長旺盛、開花良好。盆栽紅絨球春、秋季每天澆 1 次水,夏季每天早晚各澆 1 次水。冬季由於氣溫低,要嚴格控制澆水量,否則,植株抗寒能力減弱,容易發生凍害。冬季澆水要待盆土幹了再澆水。露地栽培的紅絨球則當土壤乾燥時再澆透即可。
施肥 紅絨球喜肥,苗期應每隔 15天施用 1 次混合性肥料,待花蕾出現後,改用含磷、鉀肥量較高的骨粉或化學肥料,特別是在開花孕蕾期需要大量施用磷鉀肥,如果單施氮肥不但不開花,而且枝條徒長,營養分散,花芽難以形成,所以施肥一定要均衡。10 月份以後應逐漸減少施肥,冬季要停止施肥。
摘心修剪 當新栽小苗長至高10 ~ 15cm 時要及時摘去頂芽,保留高6 ~ 8cm。新抽枝條長至高 6 ~ 8cm 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頂芽,如此反覆幾次,可形成豐滿的樹冠。紅絨球萌發力強,耐修剪,故應在早春氣溫回升時修剪植株 1 次,以增加枝條的數量,達到開花量大的目的,修剪以整型為主,去除衰弱枝、病蟲枝、纖細枝,短截粗壯枝、徒長枝,可達到豐滿的目的。夏季如生長過快可在 1 ~ 2 個月內修剪 1次。以達到觀賞效果。
溫 度 紅 絨 球 生 長 適 溫 為23℃~ 30℃,最低不宜低於 10℃。越冬時溫度保持在 15℃~ 18℃並避風,可使落葉減少。
光照 紅絨球喜全陽,不耐陰,光照充足生長健壯,病蟲害少且花大花多色豔。光照不足易落花落蕾,葉片枯黃脫落。即使是開花,花朵也小、葉色偏暗淡,且易感染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
在廣東珠海地區常見病蟲害有潰瘍病、根腐病 、煤汙病、葉斑病、炭疽病等。蟲害有介殼蟲、紅蜘蛛、木蝨、蚜蟲等。
潰瘍病 主要發生在主幹上,形成近圓形、直徑為 1cm 左右的潰瘍斑。小枝受害後往往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 50% 退菌特 800 倍液噴灑。也可用 50%立枯淨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淋澆根頸部。每周 1 次,連續 3 ~ 4 次。
根腐病 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後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並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幹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乾枯,並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乾枯,以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託布津 1000 倍液噴澆,每周 1次,連續 3 ~ 4 次。
煤汙病 主要侵害葉片和枝條。在葉片正面和枝條、葉柄上,布滿一層黑色的煤粉狀物,影響光合作用。煤粉狀物有時可以剝落或被暴雨衝刷掉。及時防治好蚜蟲、介殼蟲,是預防煤汙病的關鍵因素。發病初期可用 40%樂果1000 倍液噴殺,或用 40% 乳油速撲殺800 ~ 1000 倍液全株噴殺。
葉斑病 發生在葉片,初期為點狀淡黃色褪綠小點,後擴大成圓形病斑,嚴重時葉片脫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 50% 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 ~ 1000 倍液全株噴殺,或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 600 倍液噴灑。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灑2~3次,
炭疽病多從葉尖或葉邊緣發病,初期在葉尖或葉邊緣產生黃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成黑褐色病斑嚴重時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 25%炭克 800 ~ 1000 倍液噴灑,或用 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 500 ~ 700 倍液噴灑葉面,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介殼蟲 主要危害葉片,取食汁液,致使受害植株長勢衰弱,葉片枯萎。防治方法:若蟲期可用 40% 氧化樂果乳
1000 倍液 +0.5% 洗衣粉,或 45% 功夫乳油 2000 ~ 2500 倍液噴灑。 成蟲期可用 40% 氧化樂果乳油 800 倍液噴灑 ,每周 1 次 , 連續噴 3 ~ 4 次,效果顯著。平時也要定期用 800 倍液氧化樂果噴灑防治。
紅蜘蛛 主要吸取植株汁液,由於其體形微小又是隱藏在葉背,危害初期不易被發現,中後期葉片的汁液被吸完老葉呈枯黃色,嚴重時新葉變硬、變小,葉色呈暗綠色。防治方法:可用三氯殺蟎醇 800 ~ 1000 倍液,或三氯殺蜻礬 800 ~ 1000 倍液,或 40% 樂果乳劑800 ~ 1000 倍液噴灑,每周 1 次,連續3 ~ 4 次。
木蝨 主要以若蟲群集在嫩梢、葉片背面刺吸危害,葉片發黃脫落,嫩梢易折。防治方法:冬末春初噴施樂斯本藥劑 1000 倍液,或 10% 殺滅菊酯乳油1000 倍液,噴施在紅絨球枝幹和周圍雜草上,消滅越冬成蟲。危害期可用樂斯本藥劑 1200 倍液噴霧,或吡蟲啉 1 ︰2000 倍液或煙參鹼 1 ︰ 1000 倍液進行噴霧。每周 1 次 , 連續噴 3 ~ 4 次,效果顯著。
蚜蟲 通常集中在嫩芽、嫩葉、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縮變形,蚜蟲還分泌蜜露汙染植株,並誘發煤汙病等病害。防治方法:可噴 50%抗蚜威可溼粉劑 1000 ~ 1200 倍液,或40%樂果乳油 800 ~ 1000 倍液,每隔7 ~ 10 天 1 次,連續 2 ~ 3 次,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