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遊戲,這是一個人,一個生命,一個藉助代碼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通常的遊戲中,玩家和遊戲角色的地位都是確立了的:玩家操控角色,角色聽命於玩家。但是有這麼一類遊戲則不同,它們會一反常態地與電腦前的玩家交流,遊戲中的角色似乎也不只是單純的遊戲人物,他們仿佛有著生命,可以和玩家交流,甚至有些時候還會違背玩家的意願,就好像他們不是代碼,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就是元遊戲,又稱「metagame」。
玩這種遊戲的體驗是不尋常的,這類遊戲的大體思路是通過遊戲和玩家的互動,探尋人和遊戲的關係,絕大部分meta遊戲是友好的,玩家被當作朋友對待;但是也不乏某些遊戲會與玩家作對,而這些感受都會真實地反映在玩家身上,所以把握玩家心理進行互動就成了一個要點。
正是因為這個要點,比起大部分獨立遊戲,互動的存在使得meta遊戲的沉浸感相對更強,而互動的實質是劇本,也就是說劇本的重要性和優先度是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不是完全的meta遊戲,合理使用meta元素也可以變成點睛之筆,為遊戲加分不少。
在這裡我打算慢慢地介紹一些meta類遊戲,由於類似的推薦不少,meta遊戲經典的神作也有很多,《史丹利的寓言》、《undertale》,還有大名鼎鼎的《DDLC》等等,所以我想的是對一些冷門的遊戲或者是meta要素埋藏較深的遊戲進行推薦,有些並不是meta遊戲,卻包含了meta的要素為遊戲提升了內涵和價值。由於篇幅有限,大概一篇只能介紹2款的樣子,總的計劃分為上、中、下三篇進行介紹,那我們就開始吧。
1、Oneshot
提到像素風的meta遊戲,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undertale,不可否認undertale的的確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是其知名程度實在是太高了,高到幾乎每一個meta遊戲推薦都多多少少地提到了這款遊戲,而且很詳盡。所以在這裡我要反其道而行之,像素風的meta遊戲我要說的是oneshot,一款被埋沒了的神作。
Oneshot,中文名《一次機會》,作為meta遊戲,我認為它完全可以和undertale一較高低,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甚至還要高於後者。在steam的商店頁上是這麼介紹這款遊戲的:「OneShot 是一款超現實主義的、自上而下的迷宮/冒險遊戲,其中的遊戲功能獨一無二。你的任務是指導一個小孩穿過神秘的世界,去完成復活死去已久的太陽的使命。這個世界知道你的存在。」
不同於其他meta遊戲那樣隱藏起meta要素,Oneshot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你:「你就是這個世界的神「,而我們的任務就是指引一個有著像貓一樣的大眼睛的叫Niko的孩子,他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而他手裡的太陽(燈泡)可以拯救這個黑暗的世界。
不得不說這是個高明的主意,玩家就是上帝,這在很多遊戲內都是約定俗成的,但是像這樣直接告訴玩家是上帝的還是頭一回。在和旅程中,niko會以各種方式和玩家交流,他和這個世界的故事慢慢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知道了niko並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他和我們一樣來自於一個正常的世界,和母親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現在的這個世界因為缺少了太陽危在旦夕…………在這期間,還會有一些謎題,這些謎題多半是需要作為玩家的你通過「上帝」的方式得到答案的,你八成需要翻一下自己的電腦,找一下自己的文檔裡的文件,然後回來時可以對著niko說出答案而niko一臉驚訝的看著你,在這一刻真的有種上帝的感覺。當然,這個上帝的角色不是那麼好當的,如同oneshot的名字一樣,在做出最終的選擇之後即使刪除遊戲存檔或者卸載遊戲重裝,也無法再次選擇,是名副其實的「一次機會」。
不同於undertale,oneshot並沒有戰鬥部分和充滿決心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需要打破次元壁的操作和感人至深的劇情,它的流程其實很短,解謎通暢不卡關的話大致流程大約在5~7個小時,然而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就能講述一個meta遊戲中最棒的故事之一,可以說Oneshot的全部功力都體現在劇本和謎題設計上。
介紹這麼一款純度極高的meta遊戲很困難,如果我在這裡就說完了劇情,那麼就沒有任何懸念了,介紹它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meta遊戲最重要的就是人與遊戲之間的交互,只是聽別人介紹無法真正地體會到遊戲,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親自去玩一玩,親自和niko去這個世界走一遭,做出屬於自己的那一次選擇。
I miss you,niko.
2、Pony Island
小馬島,這個遊戲乍一看就是個畫面粗糙、玩法一般的半成品,但是這可是meta遊戲史上的名作,表面的簡陋都是製作人故意為之,故意到什麼地步呢?這個遊戲連「開始遊戲」的按鈕都是error,可想而知在遊戲內正常遊戲顯然是不可能了。但實際上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小馬島在簡陋的畫面下卻真正讓人跳脫出了遊戲,遊戲的整個過程就像是在和開發者較量,這才是遊戲真正想要講述的故事。
開始按鈕是error,必須要進入設置裡修復才能正常開始
在遊戲中,亂碼什麼的隨處可見,首先開局就是亂碼,平均下來每5~10個場景就會出現一次亂碼,實際上這也是遊戲的內容之一,你需要把綠色的箭頭移動到指定的方框內,這也就算是在某種程度上「修復」了遊戲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玩下去。
亂碼的界面也是遊戲的一部分
一開始,遊戲內容極其枯燥無聊,玩家操縱的小馬除了跳什麼都不能幹,是個沒有任何意思的跑酷遊戲,但是隨著完成了幾個無聊的關卡之後,遊戲的重頭戲終於來了:遊戲中的「你」摧毀了遊戲本身,進入了這臺老舊的電腦的桌面,桌面上還散落著各種東西的圖標,有類似橫板的飛機遊戲、還有莫名其妙的文件,在這之中可以找到一個被遊戲代碼所封印的「hopeless soul」,他告訴你這個遊戲使用代碼將他的靈魂困在此處,請求你幫助他破壞這個遊戲釋放它的靈魂。
嚯,聊起來了
幫助遊戲角色反抗製作人?好嘛,原來從這開始我們就要和開發者對著幹了,由於開發者是我們的敵人,他可以肆意修改程序來阻攔我們,可以故意讓你點不到按鈕;也會在你打boss的時候裝成你的steam好友分散玩家的注意力;有時候還會提醒你玩得太快了,後面的關卡還沒寫好呢,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在hopeless soul的幫助下,我們通過作弊的方式成功獲得了翅膀和噴火的能力,這總算有個遊戲的味道了,在遊戲中毫不遮掩地使用作弊的方式,真是不錯的體驗。順便一提,在小馬島裡,連小馬噴的火都是0和1的代碼組成的,這些細節不禁令人會心一笑,同時也能看出製作人對於遊戲的用心。
當我們擊敗惡魔(也就是製作人的化身)後,會出現一段動畫,是一段正常的小馬島遊戲動畫,它顯示我們最後擊倒的Boss其實是耶穌,這不禁讓我身後冒出了冷汗:我到底做了什麼?但是根本沒有時間考慮,遊戲進入了尾聲,hopeless soul在這時會請求你卸載遊戲,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地從遊戲的束縛中解脫,等一下,我們剛剛擊敗的是耶穌,而耶穌是遊戲內的上帝,遊戲封印著hopeless soul,那麼它到底是…………又是一段細思極恐的劇情,這一次,製作人沒有給我們答案,遊戲真的結束了,只留下懵逼的我們。
???
小馬島的腦洞之大,創意之新穎即使在meta遊戲中也是少見的存在,遊戲的製作人Daniel Mullins當時只有23歲,小馬島是他大學畢業後在業餘製作的一款遊戲。當然,他不是沒有失敗過,它的第一款遊戲甚至連眾籌目標都沒有達成,在小馬島的亂碼中有一句話:「要是更多的人可以玩我的遊戲,我或許就不用囚禁這麼多靈魂了……」表現出了他的怨念。Daniel Mullins本人也承認,自己的後續作品要達到小馬島的銷量和水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能說小馬島的靈感和腦洞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表達meta遊戲,我會說:「當你注視遊戲時,遊戲也在注視著你」,這是meta獨有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我希望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