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10月17日報導 動畫片是與孩子息息相關的電視節目,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怎樣找到一部適合小朋友觀看的優質動畫是年輕父母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目前動畫市場上存在許多粗製濫造的片子,很少有從內容入手,真正把內容做精,以故事吸引人的動畫片。
央視動畫《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的推出及時解決了這一難題,用內容和故事打動人,讓父母和孩子們耳目一新。在人物形象設定、情節設置,動畫所傳達的理念上,更是獨具匠心、精益求精。
一、動畫人物設定源於生活,還原父母、孩子的真實面貌。
隨著《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的熱播,「棉花糖」和「雲朵媽媽」受到「糖粉」的熱烈追捧。年輕父母更是感同身受,認為「棉花糖」一家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理想生活。觀眾對動畫人物的喜愛與認同,源於動畫創作團隊對動畫品質的嚴苛把控與執著追求。為了人物真實、生動、與觀眾沒有距離感,動畫創作團隊不僅反覆開會論證,更是多次對80後家庭進行大量信息採集,與多位專家和家長研討,最終創作出「棉花糖」一家的人物形象。
與第一季相比,《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更加關注孩子內心秩序的建立過程。「棉花糖」長大了,雲朵媽媽不僅做到了陪伴,更重要的是為「棉花糖」提供了自由成長的機會和空間,「棉花糖」的內心秩序感通過對事物的完整體驗逐漸建立。
孩子們不僅能在「棉花糖」身上看到自己和小夥伴的身影,還找到了學習的榜樣。雖然「棉花糖」也會時不時地調皮,弄壞雲朵媽媽的胸花、為了吃水果麥片打破花瓶,但「棉花糖」更會主動承認錯誤、想盡辦法哄雲朵媽媽開心。
「棉花糖」一家,是現實中80後家庭的縮影。可以說《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系列是為80後父母和他們的孩子量身打造的親子陪伴成長類動畫片。陪伴看似稀鬆平常,但在實際家庭生活中,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很難做到這一點。同時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有誤區,往往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情需求。《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系列動畫為80後家庭提供完美家庭生活的範本,不斷地幫助父母學會反思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學會陪伴孩子成長。
二、動畫情節設置貼合實際,充滿創造力。
「棉花糖」一家的故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經過創作人員的藝術化加工,被賦予時代內涵,使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充滿啟發性。「棉花糖」一家充滿生活氣息和智慧的故事,消除了觀眾與動畫片之間的隔閡,打破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與觀眾建立長期、有粘度的聯繫。
第二季中雲朵媽媽迷戀穿越劇,一家人對電視劇的討論讓「棉花糖」好奇什麼是真正的歷史,最後發現:學歷史要多看書,要從不同的側面多多了解。「棉花糖」無論做什麼事總是跑來跑去,雲朵媽媽擔心她摔倒也希望「棉花糖」能慢下來變得更有耐心,就用和她玩「木頭人」遊戲的方法讓「棉花糖」明白做事要慢慢來,急不得。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生活本就是由一個個小故事構成的。《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系列動畫告訴我們:只要放慢腳步,用心體會,你就會發現「棉花糖」一家的快樂生活並不遙遠,因為那正是屬於你的真實生活。
三、動畫創作理念綠色健康,積極向上。
動畫創作理念是動畫片的核心與靈魂,決定了動畫的價值走向與價值觀。央視動畫始終堅持綠色健康、積極向上的創作理念,為孩子創作出充滿正能量的動畫片。好故事好內容是動畫片吸引人的基礎,而積極健康的創作理念則為動畫注入活力,是動畫的核心競爭力。《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用故事打動觀眾,用觀念影響觀眾,成為陪伴父母、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
例如「棉花糖」在圍裙媽媽面前亂說話,和爸爸說要當公主,讓爸爸媽媽當即意識到是自己的言行影響到了「棉花糖」。所以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棉花糖」有樣學樣,成了吸收正能量的海綿寶寶。
「棉花糖」一家的故事讓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孩子的模仿對象,父母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用生動的小故事讓孩子們理解人生大道理,同時告訴我們: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
四、動畫堅持原創,符合觀眾訴求,平衡藝術創造和現實生活的關係
藝術需要生活化的表達,《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第二季沿用當下觀眾易於接受的動畫視聽語言,巧妙地處理藝術誇張和還原現實生活的關係,將正能量價值觀縫合進影片敘事,讓動畫片即接地氣又有深度。
藍天爸爸工作忙,平時教育「棉花糖」的重任就落在雲朵媽媽身上。這是現在80後家庭的普遍存在的情況:爸爸們因工作缺席家庭的日常生活。但不同的是:藍天爸爸雖忙於工作,卻絲毫不影響他對棉花糖的愛護和教育。他會用心準備給雲朵媽媽和棉花糖的禮物,在棉花糖害怕的時候安慰、鼓勵她,和雲朵媽媽一起幫助棉花糖改掉愛遲到的毛病、保護棉花糖的想像力。
相似的人物、故事卻有不同的結果,這正是《棉花糖和雲朵媽媽》的藝術創造與嘗試,為父母提供了示範,啟發父母們改變家庭教育的理念。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楊雯婕_NK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