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講好襄陽故事,也就講好了中國故事!

2020-12-06 城市建設廚房

【鄭永強/圖文】

襄陽大頭菜是襄陽的名片,凝聚襄陽兩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中華老字號」、「中國一絕」、「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工作照

導演鄭永強表示,用鏡頭講好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故事,也就講好了精彩的中國故事!

要講好襄陽故事,創作好作品,就得趴在襄陽生活土地上,去感受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深入體驗,才能寫出真實完整、充滿溫度、震撼人心的襄陽故事。

藝術最忌諱雷同,跳出前人窠必須走進傳統,再掙脫傳統羈絆,脫穎而出,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新領地!

紀錄片最大的生命就是真實,記錄襄陽當下題材的紀錄片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為我們是在用今天的故事,給觀眾帶來一種新的思考。

紀錄片《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時長11分17秒,對襄陽大頭菜的起源、演變、製作進行了詳解,並希望以襄陽大頭菜為切入點宣傳智慧襄陽,講述好襄陽的故事。

通過航拍畫面展示了宏偉大氣的襄陽古城牆、古隆中、美麗漢江、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等襄陽三國文化,打響"千古帝鄉 智慧襄陽"城市品牌,引爆襄陽旅遊市場。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工作照

諸葛亮的智慧以及他的大頭菜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裡青山半入城

漢江,中國長江最大的支流,它如詩畫般地清澈、安寧、美麗,靜謐之中孕育出襄陽這個古老的 城市,演繹出諸葛孔明的智慧故事,千百年來,汲漢江之營養、逆漢江而上,順漢江而下,自漢江流域而盛名華夏的還有一種是襄陽的特色小吃--襄陽大頭菜。

說到這種小吃,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

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在襄陽城西20公裡處的古隆中,過著躬耕生活,成就了著名的「出師表」和「隆中對」。

和諸葛亮的智慧以及他的大頭菜一起走出襄陽傳遍四方的三國故事比比皆是,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傷……聞名中外的中國文學名著《三國演義》120回章節,竟有32回發生在襄陽這片大地上。

提升了襄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2015年9月30日《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作品相繼在中央電視臺CCTV7、騰訊視頻-中國領先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鳳凰視頻—最具媒體價值的視頻門戶、襄陽微電影網中展播,同時全國媒體、新媒體新華網、鳳凰網、中國政府網、湖北旅遊、襄陽旅遊、襄陽日報、襄陽晚報、襄陽之聲、襄陽微電影網、發現襄陽、百騰襄陽、博士說襄陽自發宣傳推廣,很大提升了襄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襄陽旅遊微電影走向了全國城市營銷。

智慧的襄陽人,希望有一天能改寫歷史,將襄陽大頭菜打造成世界第四大醬醃菜品牌。讓世人用舌尖品味到的不只是襄陽的古風古韻,更是襄陽歷史與文化的積累與沉澱。

先賢諸葛亮,用智慧浸染了這座城市的居民。當代的襄陽人,正用「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智慧改變襄陽這座城。

中央電視臺CCTV7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紀錄片獲獎經歷

2015年,湖北省唯一成功入圍第五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紀錄片!

2016年,在第五屆中國襄陽大學生微電影展脫穎而出,拔得頭籌,榮獲金獎!

2017年,榮獲中國水都丹江口全國微電影展最佳影片大獎!

2017年,榮獲「2017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8年,榮獲襄陽文藝創作最高獎項「第八屆孟浩然文藝創作獎」!

2017年,榮獲「2017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

相關焦點

  • 湖北襄陽有一種味道叫做大頭菜,你吃過嗎?
    偶爾空閒下來思鄉的情緒便開始蔓延滋長,尤其想念小時候媽媽做的大頭菜的味道,傳統的老味道,總能令人回想起幸福的時光。說起襄陽大頭菜,襄陽人一定不陌生。具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的湖北襄陽大頭菜大有來頭。大頭菜又名蔓菁、蕪菁,也稱芥菜,其本為山野之物,三國時期被諸葛亮發現並引入軍中廣泛食用,故又名孔明菜、諸葛菜。
  • 襄陽大頭菜中分離出新種酵母具有較高耐鹽性且可高效利用木糖
    該論文報導了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團隊從中國地理標識產品——襄陽大頭菜中分離且以「襄陽」命名的1株酵母新屬襄陽耐鹽擔子酵母(Halobasidium xiangyangense)。   新物種的發現和命名有著嚴格的程序和規定,需經過國際菌物命名委員會(NCF)認定,且發表在指定的系統分類學學術期刊上,一旦發表就意味著該分類單元得到了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認可。
  • 講好中國故事背後的理論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襄陽的這幾道特色美食,不是本地人你絕對沒吃過
    來帶襄陽,這裡不僅僅有美麗的景色,熱情好客的襄陽人,更有吃不完的特色美食,每一道都帶著濃鬱的襄陽氣息,每一道美食都讓人流連忘返,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特色美味吧!一、襄陽大頭菜襄陽大頭菜,湖北省襄樊市襄州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大頭菜與榨菜一樣,都是芥菜的變種。榨菜是莖用芥菜,大頭菜是根用芥菜,雪裡蕻是葉用芥菜。而芥末調料,是芥菜的種子碾磨成的。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政府宣布紫雲等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國這一了不起的成績,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引發了世界對中國脫貧事業的關注。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除了牛肉麵襄陽還有哪些美食?賈玲向全國推介了……
    大頭菜 對襄陽人記憶中的年味來說,不僅僅是大魚大肉的豐盛,還有這貌不驚人的大頭菜,脆爽的口感和香濃的味道,成為提味生活的點睛之筆。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宜川中學的學生們能夠在日常的英語課堂上,以學習英語的形式了解中國文化故事,得益於陝西省教育廳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的合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新知新覺)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新時代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全媒體的發展給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利條件。好故事往往需要對人物、情節、場景等進行設置與營造,見人見事見情,在娓娓道來中表達觀點、表明立場,讓受眾聽得進、聽了信、記得住。
  • 講好中國故事 提升文化傳播力
    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增進中華文化的國內傳播,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是新時代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傳播需要「以講代說」,即用講故事的策略和藝術替代傳統的說教方式,提高中華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多用外國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傳播中華文化,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世界對中國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 【我愛襄陽】穆拉德:愛上襄陽的老外
    襄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系列微視頻《我愛襄陽》,今天帶我們認識一位從孟加拉國來襄陽工作的醫學教授,穆拉德,聽他來說他眼中安靜又美麗的這座城。2018年,34歲的穆拉德應邀來到湖北文理學院教授醫學課。
  • 講好中國故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
    講好中國故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2021-01-08 19:56 來源:澎湃新聞
  • 講好三個「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  權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2021-01-1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中國網6月23日訊 近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主辦的英語素養提升專題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演講比賽決賽舉行。來自一、二年級的43位初賽優勝者參加了比賽。比賽現場此次活動是一場中國傳統故事的盛宴,既有表現中國宏大宇宙觀的《盤古開天地》,也有表現中國人堅毅勇敢的《夸父逐日》;既有表現中國人無畏精神的《后羿射日》,也有表現中國人百折不回精神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 乘風破浪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由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主辦的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東韻西漸 中國故事聽我說」活動落幕。 第六季全球英語挑戰賽總決賽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
  • 襄陽牛肉麵上榜「十大楚菜名點」
    襄陽牛肉麵又有了一個新稱號!即將火遍全國!)每個人的家鄉都藏有不為人知的寶藏它承載著一個地方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說到「襄陽的寶藏」當然少不了襄陽牛肉麵襄陽牛肉麵憑藉一辣二麻三鮮的出眾口味給五湖四海的食客留下一份難以忘懷的舌尖記憶襄陽籍明星賈玲、袁姍姍也多次為它
  • 全國政協"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赴桂魯調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鮮明提出了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為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 科學網—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尊敬的張楚漢院士、曹春曉院士、陳毓川院士和孫崢女士,尊敬的李懷宇先生(李佩成院士之子)、劉馳先生(劉寶琛院士之子)、胡伽羅先生(胡皆漢先生之子)、山穎女士和董偉先生(山侖院士之女和女婿),尊敬的延豪書記、中國科協各位領導,和蘇鏘院士採集小組、陸祖蔭先生採集小組等各位親愛的採集同仁: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為9位科學家舉行資料捐贈儀式,分別是: 1.緊密結合我國水利水電高壩工程實踐
  • 信陽給湖北,襄陽給河南,豈不是皆大歡喜?
    河南其它地方的方言,也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總體上差異不大,一般就是語調和個別詞彙的區別,相互理解毫無問題。從距離上講,信陽無疑更靠近湖北。從信陽市區開車去鄭州,約有330公裡;從信陽市區開車去湖北省會武漢,卻只有200公裡左右,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二。生活習慣上,信陽人和其他河南人也有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