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時美國上映了一部名為《解凍》的科幻災難電影,電影中記述了北極科考站的科學家們意外地喚醒了在北極冰川中埋藏了數千萬年的遠古寄生蟲,最後整個科考站也因為這些寄生蟲遭受毀滅打擊的故事。
這個電影的構想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二十世紀前中期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在北極、南極冰川下掩埋了很遠遠古病毒與寄生蟲,因為低溫冰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細胞的活性,所以它們依舊有活性。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都產生了一個設想:這些病毒寄生蟲可以通過低溫保存的方式來一直維持生命,那麼人類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技巧來實現永生呀!
從此之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人體冷凍技術,根據現代生物學理論在一定程度的低溫之下細胞的確會處於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若是在冰凍一段時間之後讓氣溫回升,也許這樣就能使細胞慢慢復甦。人因為疾病剛剛去世時,身體內大部分細胞還存活,若是迅速將其冰凍,等到若干年科技進步之後在將其喚醒,是不是就像是讓人「死後復活?」
雖然理論上可行並且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要想完成人體冷凍再復甦需要具備兩項技術:1、保證人體細胞不會因為低溫而失活。2、在不損傷身體以及不改變意識的情況下讓人體復甦。就是這兩點難倒了千千萬萬的科學家。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要實現動物細胞的長久保持,溫度至少要低於零下120度,以零下196度最好,而細胞被破壞時主要處於0至零下60度這個區間。也就是說只要想辦法度過了這個危險高發區間,人體就能實現無傷冷凍。經過不懈的鑽研,1962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有效的保護劑二甲基亞碸,它可以讓細胞處於一種類玻璃化的結構中,這樣就能保護細胞。
就在人體冷凍技術日漸成熟的時候,出現了第一位願意接受冷凍的志願者。這名志願者名為詹姆斯·貝德福,是美國加州一所大學的物理老師,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報名的時候他就已經被醫院確診為癌症晚期,已經沒有多少時間,所以他決定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儘管當時的科學家還沒有研究出讓人體安全解凍復甦的方法。
1967年1月詹姆斯因為癌症去世,科學家們立即將他的遺體帶到了實驗室中。首先他們往詹姆斯的體內注射了前文提到的二甲基亞碸,之後注入了激素讓詹姆斯的血液保持正常循環之後將他放入了一個真空無菌的睡袋中,之後便投入了一個溫度大約零下150度左右的冷凍倉。
從詹姆斯之後現在美國已經有250多人處於冰凍狀態,還有1600人左右預約了死後冰凍的服務,但是冷凍技術花費甚大,所以人體冷凍也被稱為富豪們的賭博。而詹姆斯當時籤訂的是50年的保存合約,所以2017年的時候詹姆斯就應該被喚醒。但是到現在科學界也沒有一種萬無一失的復甦方案,癌症也沒有辦法根治,詹姆斯也只能繼續呆在冷凍倉中。
有很多人都在質疑人體冷凍的科學性,將其視為騙死人錢的偽科學。但若是有一天真的有一位冷凍人「死而復生」,相信全世界都會被其震動,此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科學與倫理的問題,例如冷凍人如何定義身份?如何讓冷凍人適應數十年上百年之後的生活?所以在人體冷凍這項研究上科學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