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最近,不少人在追劇《慶餘年》,原本以為只是部古裝穿越劇,結果在28集的時候居然出現了「科幻梗」,描繪了被冰封的前文明時期,以及「冰封者」、「禁忌之門」。
雖然這樣的「冰封者」不太可能存在,但相信不少人已經聽說過存在於現實中的「人體冷凍技術」(Cryonics Technology)了。
如今醫學界推出的人體冷凍技術,一般是死後立即將屍體以適當的方式進行冷凍,待到醫學發達再進行解凍。但是,如今冷凍人還沒有被解凍成功的案例,所以關於這項技術是「科技」還是「騙局」的爭論依然沒有停息過。
就在1967年的1月12日,74歲的美國物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因肺癌去世後,成為第一例用人體冷凍技術貯存遺體、期望將來復活的人,這個日子還被專門稱作「詹姆斯·貝德福德紀念日(James Bedford Day)」。
研究人員先用冰塊迅速冷凍了詹姆斯的身體,然後注入了大量的冷凍保護劑來替代他體內的血液,最後將他的身體放入了一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盒中,並存放入「生命延長協會」的冷凍艙內。與現代冷凍設備組織所使用的設備相比,貝德福德案中使用冷凍保護劑是原始的。他被注射了15%的二甲亞碸溶液和85%的林格氏溶液,該化合物曾經被認為可用於長期低溫治療,因此他的大腦不太可能受到保護。
詹姆斯·貝德福德的屍體被存放在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e)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冷凍護理設備中存放了2年,然後在1969年轉移到加利福尼亞的加利索(Galiso)設備,1973年又從加利索(Galiso)移到加利福尼亞伯克利附近的Trans Time,直到1977年。然後由他的兒子保存了多年。1982年之後則轉移到了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並一直保留在那兒。
這項研究在當時無疑是艱辛的,研究人員們曾提出中止,但德福德在遺囑中留下了10萬美元用於冰凍學研究,而且他的妻兒還動用了更多的資金,走上法庭去捍衛他的遺囑和冷凍保存項目。
羅伯特·普雷霍達(Robert Prehoda,1969年著作《暫停的動畫》(Suspended Animation)的作者),丹特·布魯諾爾(Dante Brunol)博士(物理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和羅伯特·尼爾森(Robert Nelson,加利福尼亞州人體冷凍學會主席)保留了他的遺體。
據悉,原計劃中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打算2017年對詹姆斯·貝德福德的遺體進行解凍復活,但是如今的醫學水平根本就沒有達到這個層面,所以計劃只能暫時擱置。如今其冷凍的時間至今已經過去53年,但由於以往的保存技術過於簡陋,而且不斷被移存,造成的破壞也早已不可挽回,這位「人體冷凍先驅」並沒有被喚醒。
回溯到1962年,被譽為「人體冷凍之父」的羅伯特·艾丁格(Robert Ettinger),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永生不死的前景》(The-Prospect-Of-Immortality),並提出死亡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如果身體被冷凍得足夠快,死亡是可以逆轉的,這引發了熱烈的思考和討論,標誌著人體冷凍保存運動的開端。人體冷凍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及「十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
自從上個世紀以來,全球冷凍人已經超過了上萬人。在這項技術下,人體冷凍的患者不再只是冰凍而已,而是變得「玻璃化」(Vitrification):首先,將人體置於冰水浴中。然後,將抗冰化學藥品泵入體內,代替血液中的水。這樣,在下一步中,當使用氮氣將身體或大腦冷卻至完全凍結時,它會硬化而不會形成破壞細胞的冰。
這項技術已被用於有效保存血液、幹細胞和精液,但恢復這些「冷凍人」的生命或與大腦一樣複雜的器官的生命仍然遙不可及。
截至到2015年7月31日,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已經冷凍了139名客戶,同時他們還有1041名成員正等待在死後被冷凍。應客戶要求,Alcor也可以冷凍寵物。由於人體冷凍費用較高,美國阿爾科公司(Alcor)冷凍頭部費用最低8萬美元,冷凍全身費用最低20萬美元,時間為50年,超過50年後每年繳納總額5%的液氮使用費。
在我國,2017年時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在山東濟南完成。49歲的癌症患者展文蓮在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離世後,送往20公裡外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院,55個小時後,展文蓮成功地被保存到-196度的液態氮中,等待被科技再次「激活」。這是我國第一例人體冷凍技術,山東省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費用。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永生的追求和探索就從未停止過。但即便到了2019年,人體冷凍術也只能承諾你冷凍,無法保證解凍復活。也從沒有研究證實,長期冷凍條件下,人體細胞可以不受任何損害。假若未來幾百年後,冷凍人真的能再次復活,那復活後是否還有之前的記憶?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