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編的朋友圈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小編畢竟是搞科普工作的,就借著這個熱度,和大家分享一種酷似秋菊的生物化石——菊石吧。
菊石是一類古生代中晚期的泥盆紀出現,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末期和恐龍一起絕滅的高等海生無脊椎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菊石亞綱(Ammonoidea)。
菊石名稱中的「菊」字源於它們殼體上的輻射型殼飾,以及殼面上如菊花花瓣的複雜「縫合線」(即殼體的隔壁與殼壁內面接觸的線)。而拉丁學名Ammonoidea也同樣源於殼體的外觀,因為它們盤繞狀的外殼與古埃及傳說中的阿蒙神(Ammon)頭上的螺旋形羊角非常相似,最早記錄了菊石的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因此把它們稱為「阿蒙神之角」。
阿蒙神之角
對於這類早已滅絕的生物的生態研究,人們只能從化石本身的生物硬體結構構造特徵、含化石巖層的沉積環境及共生化石以及從具親緣關係的現生生物來獲得信息:
由於具有鈣質的硬體外殼,殼的內部又長滿了支撐外殼的眾多縱橫交錯的隔壁,隔出數個能被其它物質填充的空腔,所以菊石化石較容易保存,在石灰巖、泥灰巖及頁巖、矽質巖裡都可能採集到大量完整的個體化石,而且大小、形態懸殊很大,可看出菊石分布極廣、演化迅速而且種類繁多;
菊石化石常與善於遊泳的魚龍、海龍、鸚鵡螺、箭石一起發現,通過對這些共生化石以及沉積物的環境,如深水沉積環境的矽質巖進行分析,可以知道菊石也是善於遊泳的海生動物。
菊石復原圖
雖然菊石早已滅絕,但好在現代海洋中還有它們的近親――具有「活化石」之稱的鸚鵡螺,我們可以根據鸚鵡螺的習性得知菊石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是其中最高等的海生食肉性無脊椎動物。
鸚鵡螺
善於遊泳、演化迅速、種屬豐富、殼體具有空腔而容易隨波逐流擴散到世界各地,這簡直就是妥妥的標準化石模板,同時,不同種屬的菊石殼體的形態特徵會隨著地質年代推移而發生規律性變化,因此菊石化石成為我們了解地球演化歷史最重要的地質記錄之一,按照不同種屬菊石的延續時間,可以將其中的間隔內所形成的全部地層劃分出精細的「時帶」,稱為菊石帶,例如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每一個紀均可劃分出30個以上的菊石帶,對地層劃分和對比方面的精確度讓其它眾多生物化石望塵莫及。
此外,由於菊石化石在形成過程中會被方解石、玉髓、石英、黃鐵礦等交代填充,所以打磨和拋光以後的菊石化石會顯現出美麗的色彩和優雅的花紋, 和象徵秋天的金菊一樣美麗可愛!
玉化菊石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菊石成為大家在這個秋天認識的第一種化石,感興趣的小夥伴我們下期見。
文稿源於張家志《古海潛艇——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