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科技港】最新農業生物技術專利縱覽,兼析一個一波三折的專利覆審

2021-01-10 國科農研院

2020年03月20日,鄭敏君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全部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25條第1款、第26條第4款、第22條第3款的規定,說明書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請求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全部無效。

 

請求人認為:

(1)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要求保護的啟動子並非首次從自然界分離或提取出來的DNA片段(參見證據1、證據2),而且本專利的實施例並沒有證明SEQ7具有啟動子活性,因此屬於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科學發現,不符合專利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

(2)本專利說明書公開不充分,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sodA在好氧菌細菌線粒體中普遍存在,實施例1未設置任何對比試驗,並未驗證SEQ7的下遊蛋白CJ7過表達,僅能說明CJ7表達豐度相對其他蛋白較高。實施例2沒有給出定性實驗數據,亦沒有設置對照實驗,不能驗證SEQ7具有啟動子活性。實施例4表4明確證明了在大腸桿菌中SEQ7啟動子比tac啟動子活性差,實施例3的百分比數值缺乏可比性,沒有設置空白對照組,沒有排除背景底噪或劣性對比的情形,不能證明SEQ7啟動子比tac啟動子有更強的啟動活性。實施例5並沒有驗證SEQ7啟動子是否為組成型或誘導型啟動子,SEQ7啟動子不僅沒有產生有益的效果,對於產業也沒有顯著進步。SEQ7啟動子與SEQ1啟動子完全不同,在專利授權或無效程序中應對兩者獨立進行審查,對於SEQ7的技術效果及審查標準不能直接套用SEQ1的相關內容。

(3)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清楚,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的保護範圍至少包括了兩種可能:第一種「鹼基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組成」;第二種「鹼基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中第1-317位多核苷酸組成」,因此權利要求1實質上是在同一個權利要求中限定出了不同的保護範圍。此外,本專利權利要求1表述為「啟動子,其鹼基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不是個完整的句子。以上兩點致使該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不清楚,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4)本專利權利要求5、6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參見證據8、證據9,各菌種啟動子序列差異較大,本專利表3-4也表明了同種菌不同啟動子的表達差異,以及相同啟動子在不同宿主菌種的表達差異。因此,權利要求5中棒桿菌屬概況了一個較寬的保護範圍,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基於相同的理由,權利要求6亦概括了一個較寬的保護範圍,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

(5)本專利權利要求1-3、5、6不具備創造性,不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3款的規定。證據10和證據11教導了在正常的培養條件下大腸桿菌sodA啟動子是強啟動子。權利要求1與證據10或11的區別在於兩者啟動子不一樣。在證據3、12、13、14的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有足夠的動機從棒桿菌中尋找內源性sodA強啟動子。證據9克隆了棲糖蜜棒桿菌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基因的完整結構,具體公開了其啟動子及其結構接近穀氨酸棒桿菌的啟動子結構,證據7教導了從產氨棒桿菌中探索尋找高活性內源性組成型啟動子CAT的報導,證據9、證據15教導了穀氨酸棒桿菌的sodA區域與Fe/MnSOO家族其他成員的序列具有很強的同源性,而穀氨酸棒桿菌及白喉棒桿菌的全基因組序列均是現有技術己知的技術內容。因此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通過近種棒桿菌的sodA區域的保守區設計引物擴增獲得產氨棒桿菌的sodA基因啟動子序列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並不存在技術障礙。此外,本專利涉及SEQ7的啟動子並沒有證明其具有啟動活性,更沒有證明其比tac啟動子效果好。因此,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不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3款的規定。

 

專利權人認為:

(1)請求人給出的證據並未記載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啟動子;本專利說明書已經證明了所保護的啟動子序列的活性,例如實施例公開的實驗數據。因此,本專利不屬於專利法第25條第1款規定的不能授予專利權的科學發現。

(2)實施例1示例性給出了選擇和發現啟動子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證明過氧化錳歧化酶的高表達,而且實施例2-4的實驗數據也驗證了該啟動子的活性。因此,有關過表達的無效理由沒有事實和科學依據,關於「SodA的表達豐度較其他蛋白更高屬於正常現象」未舉證。實施例2的第0064、0065段給出的是定性實驗,第0066、0069段給出的是定量實驗,其使用的Bradford法測定蛋白總量常用於實驗中,沒有必要純化或鑑定蛋白,也沒有證據表明細菌生長周期或者存在底噪蛋白會對GFP的檢測造成影響。tac啟動子是本領域公知且公認的較強的啟動子,因此實施例3將本申請的pcjl-7與tac的啟動子活性進行比較,以說明其有益技術效果。實施例4中pcj7的啟動子活性在大腸桿菌中不如tac並不能否認pcj7的有益技術效果。並沒有證據表明空白值、背景值或底噪值影響了實驗數據。儘管實施例5不涉及pcj7啟動子,但實施例1-4已經完全滿足了pcj7啟動子的充分公開的要求。關於SEQ7啟動子與SEQ1啟動子完全不同的觀點,沒有事實依據,也與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無關。

(3)請求人所述的兩個保護範圍,可以理解為在一個保護範圍下的兩種情況或者是兩個實例,並不會導致權利要求的不清楚;權利要求1有關啟動子的描述是本領域常用的一種表述方式,請求人指出的權利要求1描述句子不完整的缺陷並不存在。

(4)在本專利已經證明權利要求1所述啟動子在棒桿菌中具備了調節非內源性通用報告基因表達的啟動子活性,而且在大腸桿菌中也具備一定的啟動子活性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判斷,該啟動子在其它的棒桿菌中也具備啟動子活性。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權利要求5以及引用權利要求5的權利要求6得到了說明書的支持,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5)首先,產氨棒桿菌過氧化錳歧化酶基因是現有技術中未知的基因,無法從現有技術中得到任何啟示來尋找鑑定該基因的啟動子,請求人引用的證據3、證據7以及證據9-15均未涉及產氨棒桿菌及其基因序列相關信息,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獲知產氨棒桿菌中各種基因序列及其表達情況,也就無法從現有技術中得到任何有關產氨棒桿菌過氧化錳歧化酶基因的任何技術啟示,更無法確定其啟動子的活性。其次,權利要求1保護的啟動子是專利權人通過創新性方法發現和鑑定的,利用二維電泳技術首先鑑定出高表達蛋白質,對其胺基酸序列進行測序來反推該蛋白的基因序列,再通過基因序列來鑑定該基因的啟動子序列。最後,通過啟動子調節報告基因的表達,驗證了啟動子的活性。再者,即便將請求人使用的全部九篇證據結合在一起,也得不到權利要求1保護的技術方案,這足以證明權利要求1所包含的啟動子的創造性。因此,權利要求1具備創造性。

 

國家知識產權局本案合議組於2020年08月11日舉行了口頭審理。

合議組認為:

(1)科學發現,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揭示,其不同於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方案,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創造,因此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是,根據科學發現進一步通過技術手段的引入來製備得到相應的產品並將其用於具體的用途不再屬於科學發現。

證據1公開日在本專利申請日之後,且未公開SEQ7的具體啟動子序列;證據2僅對穀氨酸棒狀桿菌野生菌株ATCC13032的完整基因組序列進行了分析,但並未具體揭示SEQ7的序列為啟動子,因此證據1和證據2均不能表明本專利的啟動子在申請日之前已被從自然界分離或提取出來,而且,如上所述,本專利說明書已對SEQ7的啟動子功能進行了清楚、完整的說明。另外,本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的是基於SEQ7的功能而製備的產品或利用其功能的方法,其是在科學發現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的引入進一步形成的發明創造,不屬於科學發現的範疇。因此,請求人關於權利要求1-3、5-6不符合專利法第25條第1款規定的理由不能成立。

(2)實施例1記載了利用二維電泳技術鑑定出高表達蛋白質,對其胺基酸序列進行測序來反推該蛋白的基因序列,再通過基因序列來鑑定該基因的啟動子序列。即,實施例1示例性給出了選擇和發現啟動子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證明過氧化錳歧化酶的高表達,所發現的啟動子的效果驗證過程記載在實施例2-4中。因此,實施例1中是否證明CJ7過表達並不影響本專利請求保護的啟動子的獲得以及效果證明。另外,請求人對「sodA的表達豐度較其他蛋白更高屬於正常現象」的主張未舉證,即使該現象確實存在,也不影響本專利通過實施例1的方法發現了SEQ7的啟動子及其效果。

實施例2通過將擴增獲得的pcj7啟動子與綠色螢光蛋白(GFP)基因插入表達載體、轉化產氨棒桿菌、並測定細菌提取物中GFP的螢光強度驗證了pcj7啟動子在產氨棒桿菌中具有高活性,能夠指導GFP基因高效表達,其中表2給出了具體的螢光強度值,即定量數據。由於綠色螢光蛋白為外源導入的蛋白,通常在細菌中不含有其它綠色螢光蛋白,因此只需要測定總蛋白中的綠色螢光強度即可反映啟動子的活性大小,而沒有必要純化或鑑定蛋白;並沒有證據表明細菌生長周期或者存在底噪蛋白有可能對GFP的檢測造成影響,而且pcj1-pcj7為平行實驗,相互之間也可以作為對照,即使存在上述影響,平行實驗的數值相互對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述影響。

雖然tac啟動子在大腸桿菌和棒狀桿菌中的活性存在差異,但實施例3以常用於產氨棒狀桿菌中的tac啟動子作為參照,有利於尋找到在棒狀桿菌中的高活性啟動子。實施例3比較了pcj1-pcj7的啟動子活性,並沒有證據表明空白值、背景值或底噪值影響了實驗數據,即使有的話,由於pcj1-pcj7以及tac啟動子的實驗是平行實驗,可以將tac作為對照,排除所述影響,而且表2和表3中各啟動子的強弱順序是一致的,也可以作為佐證。另外,實施例4中pcj7的啟動子活性在大腸桿菌中不如ptac啟動子的事實並不能否認pcj7在棒狀桿菌中的有益技術效果。

實施例5對pcj1和ptac在產氨棒狀菌和大腸桿菌中IPTG的影響進行了對比,其實際是對pcj1性質的研究。由於證據1、3-7均未公開pcj7啟動子,請求人對於pcj7啟動子屬於誘導型啟動子的猜測並無確切依據。雖然該實施例5不涉及pcj7啟動子,但如上所述,實施例1-4已經證明了pcj7啟動子的活性,即無論SEQ7啟動子是組成型還是誘導型啟動子,實施例1-4都已經證明其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如前所述,說明書對於SEQ7啟動子功能驗證已足以說明其具有比常用的tac啟動子具有更強的活性,SEQ1啟動子記載了更多的實驗數據並不影響說明書對於SEQ7啟動子已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說明。

綜上所述,請求人關於本專利說明書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規定的理由不能成立。

(3)本案權利要求1保護一種啟動子,其鹼基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說明書已經指出了從表1中的蛋白質推定基因序列並分析以選擇啟動子區,推定了CJ7的蛋白質的基因序列分離的SEQ ID NO:7的寡核苷酸具有啟動子活性。雖然說明書驗證的是比SEQ ID NO:7少一位核苷酸的啟動子的功能,但權利要求可在說明書具體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權利要求1已明確限定了保護的啟動子的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應當理解為SEQ ID NO:7所表示的全部318位多核苷酸組成的核苷酸序列,並非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中第1-317位多核苷酸組成的核苷酸序列,該保護範圍是確定的。另外,權利要求1中的「啟動子」是要求保護的主題,「其鹼基序列是由SEQ ID NO:7表示的多核苷酸」為啟動子的特徵限定,並不存在請求人所述描述句子不完整的缺陷存在。因此,請求人關於權利要求1不清楚,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0條第1款規定的理由不能成立。

(4)證據8、證據9僅表明在棒狀桿菌的不同菌株中存在與SEQ7序列不同的啟動子,但並不能表明SEQ7的啟動子序列在引入棒狀桿菌的不同菌株中後,其活性有很大差異。至於本專利表3-4中表明的不同菌中啟動子的差異是在棒狀桿菌和大腸桿菌中的差異,權利要求5已具體限定到了棒狀桿菌,排除了棒狀桿菌以外的其它宿主。本專利實施例驗證了當使用屬於棒桿菌屬的產氨棒桿菌CJHB100作為宿主細胞時,本發明的啟動子能夠高效啟動載體中報告基因GFP的表達。基於本專利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的記載,棒桿菌屬細菌是用於生產多種化學物質的微生物,所述化學物質如動物飼料、藥品和食品,包括L-賴氨酸、L-蘇氨酸和多種核酸。可見,棒桿菌屬細菌是本領域廣泛應用的一類傳統工業微生物,本領域技術人員熟悉棒桿菌屬細菌的種類、特性,在說明書已經證明本專利的啟動子在產氨棒桿菌中具有高效調節基因表達的活性,且無相反證據表明不同的棒桿菌屬菌株會導致啟動子活性出現較大差異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根據工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及其公知常識,通過有限的常規實驗在棒桿菌屬的菌株類別中選擇出合適宿主菌株,並能夠預期本發明的啟動子在所述細胞中具有良好的啟動子活性。因此,權利要求5得到了說明書的支持,請求人關於權利要求5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的理由不能成立。

(5)請求人在評述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時,並未採用「三步法」的評述方法。雖然請求人在將權利要求1與證據10或證據11教導的大腸桿菌sodA啟動子進行對比後,確定其區別在於兩者啟動子不一樣,但並未結合其它證據表明何種現有技術提供了SEQ7可作為啟動子的技術啟示,而是以多篇現有技術結合能夠提供研究思路去獲得來自產氨棒狀桿菌的sodA啟動子序列,進而可以獲得SEQ7所示序列作為評述理由。但是,證據10研究的是DNA旋轉酶抑制劑對大腸桿菌中sodA轉錄調控的作用,證據11公開了百草枯對AcnA和sodA的調控作用,即二者目的均在於研究sodA的調控機理,而不是要尋找更高活性的啟動子。證據3提出雖然棒狀桿菌和枯草桿菌之間的啟動子一致序列非常相似,但在它們之間很可能存在著一定的轉錄和轉譯障礙;證據7雖然分離了若干來自產氨棒狀桿菌的轉錄起始信號,並比較其在產氨棒狀桿菌和大腸桿菌中的基因表達水平,找到了幾個強啟動子,包括本專利作為對照的tac啟動子,但並未發現sodA啟動子為強啟動子;證據9從棲糖蜜棒桿菌克隆了sodA基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對細胞活力的作用,但其僅對啟動子的各結構域進行了分析和預測,並沒有對啟動子的活性進行試驗,而且該啟動子與本專利從產氨棒桿菌中分離的sodA啟動子序列也不相同,本領域技術人員難以預期序列為SEQ7的啟動子為強啟動子;證據12、13對穀氨酸棒桿菌的啟動子進行了研究,證據14提出大腸桿菌啟動子在棒狀桿菌啟動子中啟動效率明顯降低,證據15對白喉棒桿菌NCTC13129完整基因組序列進行了分析,但均未提出sodA啟動子為強啟動子。本領域技術人員就無法從現有技術中得到任何有關產氨棒桿菌過氧化錳歧化酶基因的啟動子為高活性啟動子的任何技術啟示。本專利已驗證了SEQ7的啟動子比常用的tac啟動子具有更強的活性。因此,權利要求1相對於請求人所述的證據3、證據7以及證據9-15的組合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請求人關於權利要求1不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3款規定的創造性的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請求人提出的全部無效理由均不能成立,本案合議組根據上述事實和理由作出維持該發明專利權部分有效的決定。


相關焦點

  • 【國科科技港】最新農業生物技術專利:關注玉米、啟動子、基因編輯、花青素
    大連理工大學申請的專利2020111787181(發明人:馬昆; 李文哲; 朱光; 池浩; 尹雅琳; 許建強; 郭兆明; 王黎; 崔昌浩)提供了一種CRISPR/Cas9基因載體、其製備方法及應用。該CRISPR/Cas9基因載體傳遞效率高、毒性低,生物安全性好,並且製備方法簡單,條件溫和。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2020110890749(發明人:姜臨建; 莫蘇東; 王繼堯; 李玉才; 戚偉; 李華榮; 陳波)涉及一種在無人工DNA模板的前提下,在生物體內創製定點突變的方法及應用。
  • 快訊:京東數科關聯公司申請仿生機器人相關專利
    1.京東數科關聯公司申請仿生機器人相關專利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京東數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條「仿生機器人」相關專利信息。專利名稱為關節連接組件、仿生手及仿生機器人;手指外骨骼單元和手套外骨骼;可攜式生物識別裝置及建檔系統。京東數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7月,為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
  • 中科院訴英特爾FinFET專利侵權案最新進展來了
    英特爾針對涉案專利,在中國和美國提出了多次無效宣告請求。2018年3月,英特爾向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提出對涉案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2019年1月31日,專利覆審委員會作出審查決定書,駁回了英特爾的請求,維持涉案專利權有效。
  • 青島這家公司拿下104項國際專利,被稱為農業生物科技領域裡...
    兩年上市四個專利新藥 清原農冠,總部位於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始創於2009年,是一家生物科技創新公司,主營業務是從除草劑新化合物研發和基因編輯育種。公司成立之初,就把「探索生命科學,消除全球饑饉」當做使命,致力成為「全球農業生物科技創新的發動機」。清原農冠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產品研發,十分低調。
  • 專利轉讓人禁止反悔原則不適用於多方覆審程序
    IPRdaily導讀:本文案件中,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裁決認為「專利轉讓人禁止反悔原則(doctrine of assignor estoppel)」不可適用於多方覆審程序,因為國會在35 U.S.C. § 311(a) 中明確表達任何非專利所有人均可遞交IPR請願。
  • 最新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成果!
    還提供了使用所公開的組合物在植物的至少一個細胞中進行基因組編輯和定點整合的方法,以及通過所公開的方法產生的包含編輯的基因組或定點整合的植物、植物部分和種子。本發明通過提供將以核酸酶蛋白和/或核糖核蛋白(RNP)形式的基因組編輯試劑預組裝和/或包覆在粒子(如金、鎢)上,以用於向外植體的生物射彈遞送,從而規避很多基因型很難組培的問題。
  • 專利戰又來了,OPPO讓專利流氓Fractus再次吃灰
    OPPO、vivo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表示了這兩家中國公司侵犯了其無線設備天線技術的中國專利,主要涉及2項中國專利。今年9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下達決定書,宣布Fractus的4項涉案中國專利權全部無效,其中包括了上述2件涉案專利。通過這一場專利訴訟中,OPPO能以全勝的結局收尾。
  • 京東數科關聯公司申請仿生機器人相關專利
    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京東數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條「仿生機器人」相關專利信息。專利名稱為關節連接組件、仿生手及仿生機器人;手指外骨骼單元和手套外骨骼;可攜式生物識別裝置及建檔系統。其中,「手指外骨骼單元和手套外骨骼」專利摘要寫到,本實用新型涉及仿生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指外骨骼單元和手套外骨骼。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增大手套外骨骼的屈伸範圍。
  • 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相關專利一覽
    新技術、新應用以及現有技術的不斷改進都在不斷改變著市場的格局。誕生於60年代,發展於90年後的光纖雷射器憑藉著她的先天性優勢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地盤,全面向光通訊、大功率雷射加工、雷射醫學、生物技術擴張,特別是她在雷射加工和光通訊方面的發展潛力,讓業界嘆為觀止,這位市場的新寵或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取代傳統雷射器。
  • 專業的專利檢索網站,值得收藏!
    不管是作為科研人員,還是企業專利相關法務,抑或是專利代理人或專利律師,其基本功之一便是專利檢索。通過專利檢索,我們可以快速了解我們想獲取的專利技術;也可以學習優秀的專利是如何撰寫的;專利律師也可以通過專業的檢索來獲取客戶所需要的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分布情況等,可謂是用處頗多。
  • 默克公司在美國獲得第二項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專利許可
    德國達姆施塔特020年4月7日 /美通社/ -- 領先科技公司默克公司(Merck)今天宣布,公司已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頒發的有關其CRISPR-chrom技術的專利許可。默克也因此成為唯一擁有染色質調節肽與CRISPR蛋白融合相關專利的提供商,該專利技術有助於清除染色質,改進基因組的獲得性。
  • 路浩視點 | 涉及生物材料的專利申請文件撰寫注意要點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而隨著生物資源挖掘利用研究更加深入,創新性方法技術不斷湧現,涉及生物材料的發明已在生物技術領域專利申請中佔據重要地位。由於生物材料本身的特性,涉及生物材料的發明在專利申請文件撰寫時,經常會遇到該領域特有的問題。
  • 諾貝爾獎與專利的那些故事
    4、發明大王愛迪生獲得過一次提名,那是與同事兼對手特斯拉共同獲得提名,兩人的交集是直流電和交流電,顯然不是因為發明了電燈泡。5、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還有如倫琴的射線、洛倫茲的變換、湯姆遜的電子、李普曼的幹涉、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等等。
  • 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出爐,從矽寶科技獲獎專利看技術創新
    民營企業成科技創新主力軍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專利權人當中,民營企業有著越來越亮眼的獲獎率,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而且專利質量較高,因為掌握了關鍵技術,市場轉化率成績斐然。專利布局以市場為導向專利布局以市場為導向,這是企業在市場上能站穩腳跟的關鍵。矽寶科技在設計開發之初,就非常注重技術與市場的結合,這也是公司技術成果轉化率高的重要原因。
  • 一件「酶」催化出的專利糾紛
    欣 攝 口審現場 一直以來,生物催化都是工業應用類生物技術的核心,而生物催化的核心和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酶」。如何製備、開發、使用新的具有優異性能的酶進行生物催化一直是酶製劑相關領域研發的熱點和難點。近年來,隨著我國酶製劑技術的不斷發展,廠商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專利糾紛也隨之而來。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下稱專利覆審委員會)公開審理了一起生物技術領域葡糖澱粉酶(俗稱糖化酶)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擁有量排名前20的申請人排名見圖3。華大基因以827件基因測序專利遙遙領先,益善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分別以206件、189件基因測序專利位列第二、第三位,超過60件基因測序專利的申請人還有上海交通大學(152件)、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96件)、東南大學(81件)、江漢大學(66件)。
  • 海南北鷗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用生物能源技術造福農業
    用生物技術造福林下經濟近年來,農業生產領域問題不斷:農民生產增收空間越來越小、人均土地越來越少、糧食種植效益太低等一系列問題,導致農民種植積極性降低;農民對秸稈等資源的焚燒處理既汙染了環境又對秸稈資源造成了浪費。生物能源技術的出現無疑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這也是北鷗生物技術發展的機遇所在。
  • 比利時兩大化工巨頭接連對科創板企業舉起「專利...
    02優美科 VS 容百科技:三元鋰電正極材料 鋰電池一直以來都是各家專利必爭之地。 此次優美科公司起訴容百科技的專利涉及三元鋰電的正極材料,也是中國企業遭受海外專利「盤剝」的重災區。
  • 最新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專利之爭
    最新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專利之爭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
    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之中已經充滿了科技的產物,智慧型手機、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等等這都是在科技迅速發展之後從而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在未來之後的信息化科技時代,這樣的便利好處會越來越多。但是有關科技的這個話題,最容易產生的就是相互侵權的問題了,之前有爆料聲稱蘋果侵權我國上海一公司的手機智能助理。英特爾大家都聽說過,是世界上有名的科技企業,但是近日英特爾也出事了?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這其實是在2018年2月份就已經有的一件事情,但是到現如今還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