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歷史會記住這一天,『中華民國』109年11月18日,臺灣新聞自由死亡。」
這是臺灣《中國時報》昨天(11月18日)發表的題為「新聞自由已死!!!」的社論的第一段。
昨天,蔡英文當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全票否決中天新聞臺更換牌照,這標誌著中天新聞臺自今年12月11日起,將從臺灣地區有線電視52臺消失。
對此,《中國時報》在上述社論中指出:「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裁定,一次明目張胆的政治判決,他們儼然帶著劊子手行刑後的獰笑宣告:臺灣一言堂的時代來臨!」
圍繞中天新聞臺被關閉,關於新聞自由的相關討論已經很多了,筆者不再引申論述。
筆者看到了這個新聞背後讓人擔憂的另一面。關閉中天電視,意味著蔡英文當局增加了臺灣民意集體誤判的風險。
因為,正如臺灣經濟是淺碟型經濟一樣,臺灣的民意也是淺碟型民意。
之所以說臺灣民意也是淺碟型的,首先在於臺灣民意的多變。這麼多年來,作為臺灣藍綠兩大陣營代表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其政黨實力、政治主張、黨的高層人員素質,變化都不大。但是,臺灣民意對於兩黨的偏好,卻呈現出任性、多變的特性。或者民進黨大獲全勝,或者國民黨大獲全勝。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韓國瑜,高雄民眾認可他時可以把他推上市長寶座,不認可時馬上就翻臉不認人,高票罷免了他。
臺灣民意淺碟型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極易被操縱。這裡面,民進黨和蔡英文已經嘗到了甜頭。政治人物藉助自己的地位登高一呼,有其影響力,通過網絡水軍引導民意,效用更大。民進黨的網絡水軍被臺灣民眾取名為「1450」。1450戰力驚人,任何話題只要被這隻網絡隊伍帶了風向,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破壞力,他們甚至能遠隔海洋把臺灣駐日本的職業外事官員逼得自殺。
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蔡英文執政5年來,尤其是最近一兩年,臺灣的整體民意正在向對抗大陸、對抗統一的方向快速傾斜。這裡面,既有蔡英文當局引領的因素,也有臺灣民意淺碟易受操控的因素。
在這個過程中,中天新聞臺是一個另類。因為這個臺報導了很多關於大陸的新聞,發出了不少不一樣的聲音。這樣的聲音,一方面,蔡英文當局不喜歡,但另一方面,這樣的聲音對於警醒臺灣民眾,防止臺灣民意進入集體誤判的死地,是大有好處的。
現在好了,中天新聞沒有了,臺灣民意集體誤判的風險,毫無疑問是增加了。
臺灣民意這種發展趨勢帶來的後果,正如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所言,「和平統一的努力遇到很大困難」。
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當然,孫亞夫又說了,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就要進行百倍的努力,做到仁至義盡。
好吧,讓我們繼續努力,做到仁至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