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後悔與中國交惡嗎?澳學者:繼續硬抗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

2021-01-12 首發資訊

隨著中澳經貿摩擦的持續發酵,這場無妄之災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凸顯,所以除了澳大利亞當局依然還在死鴨子嘴硬要與中國對抗到底,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士都已在逐步回歸理性。

當地時間1月4日,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撰文指出,在進入新的一年後,中國只會更加強大,澳方繼續與中國交惡只會讓自身的壓力更大。

作為中澳關係領域研究的領軍人物,作者羅震確實對這場中澳摩擦有著犀利的見解,其一上來就一針見血的指出:比起經貿本身的問題,澳大利亞領導人率先違反「不引導澳大利亞與美國組成安全聯盟針對中國」的承諾才是惹怒中國的根本原因。

澳當局要抱緊美國大腿並不奇怪,但之所以敢抱有這種「就算在安全上侵害了中國利益也能繼續與中國做生意」的奇怪想法,只能說是跟隨美國太久真把自己當回事,真覺得有了「西方文明國家」的光環加成就可以對「落後」的中國頤指氣使了。

事實證明,如今的中國根本不是澳大利亞能夠挑戰的對手。

文章指出,截止2019年底,中國的GDP總量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二,而如今在疫情的「加成」下,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GDP總量相對美國的比值將大幅躍升至四分之三,這種比值甚至已經超過當年巔峰時期的蘇聯,澳大利亞人會產生「自己也能制華」的幻覺,川普這幾年給西方世界灌得迷魂湯確實功不可沒。

但如今自己也在反華道路上遭遇慘敗的川普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澳大利亞卻已無退路:文章更進一步指出,中國在短期內幾乎不存在緩和對澳大利亞壓力的可能,因為長期維持這種與澳大利亞交惡的現狀對中國其實是有利的。

首先,澳大利亞是當前反華最為徹底的國家,中方對澳進行「懲罰」,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同時必須說明,中澳貿易中澳大利亞產品具有可替代性,因此這種長期對峙並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這讓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從容對澳大利亞進行這種「懲罰」。可以說這種對峙現狀維持的越久,澳大利亞受到的損失越慘重,與中國的經濟崛起對比越「鮮明」,「殺雞儆猴」的效果才越明顯。

另一方面,由於澳大利亞的進軍亞洲策略,東南亞地區同樣長期與澳大利亞不合,印尼作為東南亞第一大國更是長期被澳大利亞在軍事上視為最直接假想敵。

所以如今中國能如此「懲罰」澳大利亞,對於那些反感澳大利亞的東南亞政治勢力而言顯然是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再加上中國才剛剛與東協籤訂RCEP協定,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組合拳將有助於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拉攏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反觀澳大利亞當局,如今這種處境只能用異常尷尬來形容:這種得罪自身最大主顧的經濟損失再繼續下去足以讓自由黨倒臺,但自由黨又不敢放棄對美國的承諾。再加上澳社會反華情緒已被煽動起來,若此時主動低頭,只會讓執政的自由黨死無葬身之地。

更致命的是,雖然在本月底就將入主白宮的拜登肯定會繼承川普的反華政策,但在具體操作上,拜登極有可能走一條「經貿上對華緩和,軍政上對華強硬」的功利主義路線,這對眼下各方面都已經與中國全面「開幹」的澳大利亞而言顯然實屬被美國「背刺」。

因此,在實在無法全面認錯的前提下,澳大利亞當局唯一的現實出路就是先暫時低調一段時間,待拜登上位並將自身的對華態度明晰之後再出牌。但現實問題恰恰就在於:如今澳方的經濟狀況能夠支撐當局頂住中國壓力,觀望到拜登出牌為止嗎?

從這點來說,現在的澳大利亞確實已經是吃後悔藥都來不及了。

相關焦點

  •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12月5日的時候,澳大利亞媒體《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莫裡森製造的對華困境。該媒體認為,與中國交惡,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個致命的衝擊,各行各業,都遭受嚴重的損失。
  • 澳政客被自己人「批鬥」,澳大利亞不能沒有中國
    澳媒12月1日發表文章稱,澳大利亞正在成為一個挑起對華爭端的典型,是一個悲哀的笑話。文章稱,澳大利亞已經墮落,澳政客們正在拋棄批判性的思維,迎合美國的做法,對華實行經濟脫鉤只會傷害自己,然而與澳大利亞不同的是,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而澳大利亞更多的是依賴中國。
  • 就像蚊子咬了一小口,與中國打貿易戰,澳大利亞是對手嗎?
    其中,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039.0億美元,增長18.3%,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8.2%,提高4.0個百分點;澳大利亞自中國進口550.7億美元,下降0.8%,佔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25.8%,提高1.4個百分點。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順差488.3億美元,增長51.1%。中國繼續保持為澳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 中國遊客不再前往澳大利亞,澳經濟損失14億澳元
    在失去了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後,澳大利亞的零售業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很多旅遊勝地的零售店都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由於今年澳大利亞的疫情一直沒有得到緩解,預計今年2月份基本不會有中國遊客到達澳大利亞遊客。澳大利亞的很多景區都是依靠著中國遊客生存,澳大利亞零售業協會負責人稱,因為中國遊客在今年2月份不再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的旅遊業將損失14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70億。
  • 澳大利亞還有人「拱火」!阿富汗學者為中國發聲了
    昨天(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自己的推特帳號上發布的一幅描述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暴行的CG圖片,讓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惱羞成怒。莫裡森不僅要求推特刪除相關圖片,還口口聲聲要中國道歉。 但趙立堅並沒有如他所願,反而將有關推文置頂。
  • 澳大利亞專家:中澳關係已降至最低谷 是什麼導致澳對華無知?
    我們的大學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學生,正如我們的城市和度假勝地非常歡迎中國遊客一樣。但這必須是雙向的,也就是澳大利亞需要更多了解中國。所謂(澳大利亞)「鷹派」對中國的看法很狹隘。他們更多地被對中國的恐懼所支配,而非相信自己有能力為澳中關係發展創造更多機會。深思熟慮的澳大利亞人贊成中國前駐澳大利亞大使傅瑩女士的觀點:我們需要秉持謙遜、寬容的精神,堅持溝通、學習和開放。
  • 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來源標題: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澳大利亞新聞網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遊客今年2月的缺席將令澳大利亞損失14億澳元由於春節期間缺少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澳零售業和食宿業料將遭受巨大損失。
  • 澳總理被中國漫畫氣炸?英國學者一句話真相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臺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要求中國正式道歉,理由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和偽造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割喉兒童的宣傳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反駁說,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犯下嚴重罪行,這是澳大利亞媒體自己報導出來的,也得到了澳大利亞國防部調查報告的確認。
  • 日澳籤安保協議 澳國內卻擔心被臺海拖累
    另一項對日本的戰略意涵,則是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多少會受到此項日澳軍事合作的影響,因為短期內中國軍事是無法與美日澳進行對抗,中國大陸因此會更強調中日關係的合作面與互利面,避免激化安全或歷史議題,形成對抗的局面。
  • 美國會騷亂現場現澳大利亞國旗 澳網友開始反思
    來源:海外網美國會騷亂現場出現澳大利亞國旗(圖:《每日郵報》截取自推特)海外網1月7日電美國國會當地時間6日爆發激烈衝突,有外媒發現,在一片混亂的美國旗海中,竟然出現一面澳大利亞國旗。然而,這一幕卻讓澳大利亞網友陷入反思。到底什麼情況?
  • 澳官員稱做好中澳開戰準備!網友抨擊:只有你才想與中國開戰
    為什麼澳大利亞會與中國陷入如此嚴重的外交糾紛?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態度也可以說是近年少有之強硬,這一切或許可以從澳大利亞本身的狂妄自大中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做出最壞的打算的話,澳大利亞是否能有足夠的實力保護自己?吉姆·莫蘭杞人憂天地對這一「可能的最壞打算」進行了預計,他稱中國目前已經為戰爭做好了準備,中國擁有更多的飛彈和戰機,並且這些軍事準備曾經都是為了美國而籌備的,用來對付澳大利亞的話將是史無前例的威脅。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全文摘編如下: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澳總理要求中國道歉!中方用英文回擊!
    有記者提問說,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方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布澳軍隊殘殺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稱這是「偽造的」的,中國應該為此「感到恥辱(feel ashamed)」。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表示: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犯下嚴重罪行,這是澳大利亞媒體自己報導出來的,也得到了澳大利亞國防部調查報告的確認。
  • 中國增澳大利亞大麥稅,澳葡萄酒業將受毀滅打擊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近日表示:「澳正準備就中國針對其葡萄酒傾銷的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據悉,此前澳大利亞就曾因為大麥關稅向WTO提出過申訴,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了拒絕。 相關人士消息稱,中國商務部終於開始整治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傾銷問題。
  • 西澳想另起爐灶,澳大利亞國內政治出現割裂,澳或走向解體?
    西澳現在謀求脫離澳大利亞聯邦,主要是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對外政策不滿。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對外政策上追隨美國,對美國言聽計從,而美國實行對華打壓政策,澳大利亞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這自然惡化了中澳關係。中澳關係的惡化,直接影響到兩國的經濟貿易關係,使西澳的經濟利益受損。
  • 澳前外交官"靈魂拷問":為什麼針對中國?
    在澳媒對中國「口誅筆伐」的時候,澳大利亞前任外交官、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Cavan Hogue)發出了不同的聲音。12月2日,卡文·霍格在澳政論網站「Pearls and Irritataions」發文,題為《大象和老鼠》(The elephant and the mouse)。文章認為:與中國發生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不管我們對此有再多批評聲音也不能改變事實。
  • 為何不放過澳大利亞?國際評論:中國正打造反華國家代價的樣板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澳大利亞顯然是被打痛了。最近,中方又公布一項最新舉措,澳大利亞人最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澳大利亞被錘死? 據美媒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籤訂了一項為期3年的煤炭供應協議,將從印尼進口15億美元(96億人民幣)的煤炭。印尼是中國煤炭市場的第二大進口國,從2015-2019年,中國從印尼進口的煤炭從7300萬噸增長至1.38億噸。
  • 會說英文就夠了?華人為融入澳大利亞這樣做
    據澳洲新聞網報導,沿著澳大利亞墨爾本東區Box Hill的主要街道漫步,您會以為自己置身於上海郊區。他還住在Box Hill附近,這裡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擁有中國血統。他說,重點不應放在任何一個社區上,而應放在多元文化主義帶給澳大利亞的好處上。什麼叫做「融入」?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文化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生在海外。人們普遍同意,多元文化使澳大利亞成為一個更好的生活場所,但涉及移民如何融入社會時,人們的分歧就更大了。
  • 中國這次讓澳大利亞明白,老是打對華強硬牌,最後吃虧的是他自己
    「烏合麒麟」的原圖澳大利亞不明白自己做錯了嗎?當然不是。,中國就會退讓,自己就能在澳大利亞民眾中獲得對外強硬捍衛澳大利亞的偉大形象,民調將會繼續高漲。中國外交部在新聞發布會等諸多公開場合也對此事進行了正面、積極的回應,粉碎了莫裡森認為中國外交部會退讓的幻想。
  • 「多喝兩瓶澳葡萄酒」,澳大利亞就能站起來了?網友:剛到底啊
    報導稱,即使是在貿易爭端前,昆士蘭州的煤礦產業已經面臨巨大壓力,需求下滑的同時也受到了疫情衝擊。昆士蘭州州長帕拉夏1日表示:「我們鼓勵聯邦政府儘快恢復(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因為很多煤礦公司來找我說,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昆士蘭州的煤礦紛紛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