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底2000米現超大金礦 開採難度堪比太空

2021-01-12 中國網

  原標題: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

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儲量20噸以上為大型金礦,50噸以上為特大型金礦)。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尚屬全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記者了解到,這麼大一個「金娃娃」最終由萊州市瑞海礦業有限公司抱得。

由陸地進入海域勘查找金,由此,海下2000米的「黃金王國」揭開神秘的面紗,這,在巖金勘查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海下金山」怎麼發現的,記者日前趕赴萊州進行現場探訪。

勘探:海上勘探堪比歐美大片,最多千人施工

記者來到萊州市三山島街道辦,沿著三山島村北側路前行,就是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勘查工作施工場地。

浪如雷,海波湧。站在海邊向海面望去,數個橙紅色的海上鑽探平臺直插入海,像一個個巨型「石傘」長在藍海裡。海浪拍打著平臺,機器轟響著,底下,載有工作人員的6條運輸船不時穿行其中。此情此景,真讓人感嘆像大片裡那一個個直通海底的「海上工廠」。

「現在已經打到100米深了,這個季節風大浪也大,幹不了幾天就得停工了。」據307號機長丁建周介紹,目前尚有作業船在安裝平臺,有的平臺上正在打樁,有的正在取巖芯,有的正在提、下鑽杆,按照計劃,11月30日將完成整個勘探任務。

整個萊州市三山島海域詳查工作完成鑽探12萬餘米,施工高峰期開動機臺52臺,搭建海上鑽井平臺67架次,施工人員最多時1000餘人。

歷史: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

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說,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於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

海下「金山」是啥時發現的?它的形狀是怎樣的呢?專家給記者科普了一下,所謂礦體,它有板狀的,有凸透鏡狀的,還有像樹根的脈狀的。而目前發現的海下金礦成礦帶,它的形狀有點像巨大的「螃蟹」埋藏在深海底部。

實際上,早在50年前,山東地礦勘探人員就發現了三山島有金礦。「那時,地礦人員只是調查在三個山頭的下面有金礦的露頭,但它的到底有多大?儲量有多少?都不清楚。」丁正江說,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山東省地質局807隊,現在的地礦局六隊,發現了三山島金礦,後來多家勘查單位在三山島一帶陸續發現了新立金礦、西嶺村金礦以及現在的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隊伍:歷時三年找到世界罕見特大金礦

記者採訪中獲悉,作為國內知名的專業找金隊伍,山東地礦三院頗具有神奇色彩:5年來,這支隊伍曾先後探獲招遠玲瓏東風礦床171號脈、萊州西嶺村、牟平遼上、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等特大型金礦床,累計探獲金資源儲量1500餘噸!

從2012年,萊州市瑞海礦業決定加大投資力度,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接手找礦工作,在海下領銜上演了一幕「耕海探寶」的找金礦大戲。

「2012年,我們院在前期工作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萊州海域圈定了找礦靶區,啟動了詳查工作,到2014年完成詳查報告,整個勘查工作歷時近三年,找到目前國內最大金礦,且是在海上發現的,探獲金屬資源量470.47噸。」丁正江介紹,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已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

技術:海上對接堪比「天宮一號」

茫茫海上,如何落腳尋找海底礦床?從海上尋金平臺的研製開發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鑑的經驗。眼前的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鑽探平臺平鋪海上,猶如一個個橙紅色的「鐵螃蟹」,將它的9支「鐵爪」深插入海底。然而,就是這個僅有100多平方米大的海上平臺,卻是整個三院人的智慧結晶。

「在海上安裝平臺,首先就是定位很難,海上茫茫一片,沒有參照物,只要有一點風浪,平臺就漂浮不定,漂移百八十米一點兒感覺都沒有,所以需要不斷反覆定位。」據項目經理張軍進介紹,海上鑽探平臺屬於拼裝式插樁平臺,它是靠插在海底10多米深的泥沙裡的9個鋼管腿兒支撐著工作檯面。

「就是這9個管口與平臺接口錨固這個環節,來參觀考察的專家形容堪比太空上『天宮一號』對接。」張軍進說,一般都在早上四五點鐘,將平臺拖拽到指定的坐標處定位安裝。

2012年,第一個平臺安裝歷時是24小時,到了2013年,隨著技術成熟,一個平臺大致需要8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到位。經過三山島海上金礦勘查實踐,該平臺經受住了十級大風、冬季海冰的考驗,安全穩定可靠,這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就這樣,三山島的海平面上架起了67個平臺,成為海上「勘探工廠」。

今年,該院參考國際一流海洋鑽探平臺的設計理念,重新研製開發出新型大陸架鑽探平臺———「探海1號」系列拼裝式插樁海上鑽探平臺,可根據施工要求,自由組合平臺構件、靈活增減作業面積、升降平臺高度。目前,全新升級的鑽探平臺已成功運用於三院承擔的遠離海岸100公裡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鑽探項目。

現場:海下2000米「尋金」,一個孔最快打半年

記者在ZK7603鑽孔平臺看到,隨著「轟———轟———」的聲音,每往下旋轉一下,都意味著往地底「鑽」了一毫米。

實際上,鑽杆就是一排排鐵管子,這些鐵管最粗的直徑有15釐米,最細的直徑僅為9釐米。在鐵管兩端處,有類似鑼絲一樣的螺旋式的凹槽。一節鐵管大概長度為3.2米,每3節通過凹槽扣在一起。

在鑽管頂部,是金剛石鑽頭,它旋轉著鑽入地下堅硬的巖石,等頂部的金剛石消耗光了鑽頭就鑽不動了,就得提上來重新更換鑽頭。

「考慮到鑽杆的承受力,到了1000米以後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每下一米都要小心翼翼,具體一天能下多少米真是不好說。」丁建周說,鑽杆正常進尺一天大概就是10-20米,少的僅打三五米就把金剛石磨沒了。不僅鑽管往地下鑽費時間,就連往外拽也得耗費兩三整天。

據介紹,目前海上鑽孔最深達1973.46米。也就是往海下鑽了將近兩公裡,這個孔從2013年4月份,一直打到10月。

意義:「黃金王國」期待揭開「神秘面紗」

三山島海下鑽孔2000米深孔意義何在?記者就此採訪煙臺市國土局礦產科相關負責人。據了解,煙臺新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中約80%為深部找礦成果,其中金礦達到1300餘噸。然而,目前受限於地溫等開採技術限制,深部找礦成為將來礦產發展的研究課題。

「南非金礦開採深度才達到3-4公裡,咱們國家開採深度不超過1.5公裡,目前,咱煙臺發現的礦產深達2000米深,有的礦產限於技術所限,至於深部地下埋了多少黃金?還有多少儲量?這都需要看金礦勘查的深部找礦成果。」郝科長說,金礦深部地質條件複雜,不僅僅是找礦難度大,而且,將來開採也意味著更大的難度。

深部探礦、尋找接替資源已成為礦山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課題。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金礦鑽孔深度早已經突破了4000米,甚至5000米。從國際礦業數據顯示,1000米至5000米之間的金礦開採價值更大。雖然我國是世界黃金生產的第一大國,但至今我國的黃金勘查、開發僅限於地下1000米以內,甚至多集中在800米以內的地表表層開採。

記者從相關資料上獲悉,之前國內地質勘探第一深度在安徽,深度達到了2706米。而山東黃金集團日前開展了「超深部綜合地質研究」的科研項目,並配合該項目在三山島斷裂成礦帶的西嶺村礦區啟動了4000米科研深鑽施工已取得了較好的鑽探成果。三山島北部海域在海下施工達近2000米深孔,這在巖金勘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為地下「黃金王國」期待揭開「神秘面紗」提供了技術支持。

辛苦:鑽工們用肩膀扛出超大型金礦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從鑽井平臺上,正將取下來的巖芯小心地放在箱子裡。

80公分一格巖芯,每7格就是一箱,這樣一箱,僅重量就達60多斤。「別的可以,唯獨這巖芯不能有一點閃失。」丁建周說。據統計,整個海上項目共計有兩萬多箱巖芯,就是這樣,由鑽工們乘坐顛簸的小舢板一箱箱運回岸邊扛回岸上的。

「可以這樣說,是鑽工們用肩膀扛出了一個特大型金礦床。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礦床的勘查實踐不僅證實了渤海灣海域金礦成礦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是我國海域金礦勘查的首次嘗試,具有裡程碑意義。」張軍進說。

海上施工,最大的困難就是有風浪。只要有6級以上風浪,交通就是問題。據介紹,海上勘查共有七條小舢板負責海上交通運輸。上下班的鑽工中有部分人開始不適應小船的顛簸,噁心嘔吐,但是適者生存,吐了幾次也就好了。還有幾次,人不小心掉到了海裡,所幸都穿著救生衣,有驚無險。

特寫:打個電話滿船往返跑

三山島海域,其實在這壯觀的背後,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36歲的張軍進,別看他年紀輕輕,從業9年來,他和他的團隊累計探獲金金屬資源量1100餘噸。他也是全國「最美地質隊員」當選者。

提起海上找金最難忘的經歷,他沉吟半晌:「就怕大風大浪。」記得有一次出海,他們來到到離陸地14公裡的水域。剛出發的時候海面上微風拂面,可半個小時後海面突然變臉,大船起伏能有一米多高。作業人員出現了暈船的現象,有的人甚至出現了嘔吐。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克服了身體的各種不適。

地質,測量,鑽探人員往往吃住在施工作業船上。「最煩人是手機信號不好。與陸地人員交流的時候常常一個人拿著手機從船頭跑到船尾,而且是不停的折返跑。」

有一次,項目組輾轉於海上平臺編錄巖芯。而平臺最遠離岸3.5公裡,水深達15米。行駛間,風浪驟至。大家便在驚濤駭浪中停靠在最近的一個平臺,艱難狼狽地爬上平臺。

原以為很快就會風息浪停,沒想到一等就是一天一夜。當時已是九月底,晚上的海上氣溫很低,他們身上的衣物單薄,大家只好「抱團取暖」,用塔衣遮身避寒。更慘的是,平臺上幾乎「彈盡糧絕」,就這樣在「饑寒交迫」中度過漫漫長夜,迎來曙光。

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就是在這樣無數個艱難險阻和瑟瑟寒夜中浮出水面。

首開海域金礦勘查先河深鑽從大陸走向海洋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翟裕生、許志琴、金振民和世界地科聯副主席迪萊克先生等先後來項目考察調研,並分別對項目海上施工技術和重大找礦成果給予盛讚。

許志琴表示,海上鑽探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地質工作已從大陸走向海洋,我國已從地質大國向地質強國邁步。

迪萊克說:「一流的組織和管理,一流的海陸深鑽技術。你們震驚了世界科學家,我受益匪淺,期待我們攜手共創輝煌!」埃及坦塔大學教授、地質學家阿布·安巴爾題詞:相信更輝煌的明天屬於你們,祝願中國友人問鼎世界之巔!

2015年初,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探獲金資源儲量470.47噸,平均品位4.3克/噸。

專家組認為: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勘查,首開我國海域金礦勘查的先河,是在綜合分析研究礦田地質背景與找礦潛力的基礎上,成功開展的一次系統的由預查直接進行詳查的勘查活動,具有周期短、規模大、成果豐、效果好的特點,是一次礦床學研究思維方法創新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成功範例。

相關焦點

  • 山東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
    勘探現場,數個橙紅色的海上鑽探平臺直插入海原標題: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   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丁正江介紹,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已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  技術:海上對接堪比「天宮一號」  茫茫海上,如何落腳尋找海底礦床?從海上尋金平臺的研製開發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鑑的經驗。眼前的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鑽探平臺平鋪海上,猶如一個個橙紅色的「鐵螃蟹」,將它的9支「鐵爪」深插入海底。
  • 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國
    金礦石  原標題: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  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儲量20噸以上為大型金礦,50噸以上為特大型金礦)。
  • 山東現328噸超大金礦:開採難
    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並非今年才有,萊州目前已探明100噸以上的特大型金礦產地還有3個:萊州市朱郭李家礦區金礦、萊州市焦家深部礦區金礦、萊州市新立村礦區深部與外圍金礦。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
  • 全球四大「特殊」金礦:一個最孤獨、一個開採難度堪比上太空……
    二、三山島金礦:中國唯一海底採礦金礦三山島海域金礦位於膠東半島,探礦面積17.91平方公裡,位於國內的一級成礦帶——三山島-倉上斷裂成礦帶之上,周邊特、大中型金礦床富集,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探礦增儲空間巨大。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金礦,在國內單體礦山裡規模最大、儲量最多。
  • 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 儲量豐富(圖)
    (視頻截圖)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位於三山島附近海域,最深鑽到2000多米YMG記者 姜曉近日,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宣布,該院已經在萊州灣三山島附近海域探出海底金礦,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黃金勘探項目。
  • 10年,山東煙臺先後發現4個儲量百噸以上超大金礦!
    勘探人員是如何拿到打開地下金礦的那把鑰匙?小編探秘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聽聽煙臺這10年金礦勘查開採的「前世今生」。  01  震驚!三個千噸級金礦田在煙臺  曾有新發現470噸「海下金山」的萊州新聞轟動一時。2016年度萊州市沙嶺礦區開採328噸!
  • 中國唯一海底煤礦正式關停,唯一海底金礦成業界典範
    目前,中國擁有兩座海底礦山,分別是三山島金礦和北皂煤礦,其中,北皂煤礦由於資源幾乎枯竭,開採成本過高,已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一、北皂煤礦:中國唯一海底煤礦海底採煤歷史較早,16世紀時,英國就在愛爾蘭海開採海底燃煤,到如今,英國開採的海底煤礦已有14個;日本從1880年開始在九州島海底大規模採煤作業,目前正在開採的海底煤田就有4處,年產量佔其煤炭總產量的30%~40%。
  • 山東現超大型金礦 揭秘如何從金礦石提煉黃金
    據報導,最近,在山東萊州海底2000米發現一個超大型的金礦,該金礦儲量高達470多噸,一起來揭開這個超大型的金礦的神秘面紗。一節鐵管大概長度為3.2米,每3節通過凹槽扣在一起。在鑽管頂部,是金剛石鑽頭,它旋轉著鑽入地下堅硬的巖石,等頂部的金剛石消耗光了鑽頭就鑽不動了,就得提上來重新更換鑽頭。「考慮到鑽杆的承受力,到了1000米以後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每下一米都要小心翼翼,具體一天能下多少米真是不好說。」丁建周說,鑽杆正常進尺一天大概就是10-20米,少的僅打三五米就把金剛石磨沒了。
  • 煙臺仍有1300噸金礦深埋地下 技術受限開採難(圖)
    中國巖金勘查第一深鑽鑽到地下4000米深處    「南非金礦開採深度才達到3-4公裡,咱們國家開採深度不超過1.5公裡。咱煙臺發現的礦產有的深達2000米,目前還不能開採。至於深部地下埋了多少礦產?還有多少儲量?這都需要看黃金勘查的深鑽成果。」
  • 全球首個海底採礦項目VS中國唯一海底金礦,海底礦產被鎖定了!
    隨著人類需求的不斷上升和超強度盲目開採,全球礦產資源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耗竭。有人將目光投向了深海。海底蘊含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深海採礦一直是近些年來的熱門話題。一組科學家曾向國際相關組織提出建議,呼籲暫停對深海開採許可證的發放。
  • 現場組圖:山東現超大型金礦 罕見原石金光奪目
    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儲量20噸以上為大型金礦,50噸以上為特大型金礦)。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尚屬全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  山東萊州三山島發現超大型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儲量20噸以上為大型金礦
  • 中國海洋礦產資源分布、深海開採最新情況
    如果我國固體礦產勘查深度達到2000米,探明資源儲量可以翻一番。而,海底富鈷結殼中鈷資源量約為10億噸;太平洋深海沉積物中稀土資源量達880億噸。未來全球油氣總儲量的40%將來自深海。全國遼闊的大洋海底的多金屬結核總資源量約3萬億噸,有商業開採潛力的達750億噸;2016年6月12日,長沙礦山研究院研製的深海富鈷結殼採礦頭隨中國「海洋六號」科考船在南海成功開展了富鈷結殼採掘試驗。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深海富鈷結殼採掘技術海洋試驗。此次採礦試驗歷時近3小時,試驗水深達959米。
  • 湖南金礦概述
    二是瀏陽七寶山多金屬礦區中的金礦。已探明的銅鋅礦和硫鐵礦礦體中的伴生金礦14.96噸。另查明鐵帽型金礦(即老虎口金礦)6.4噸可以單獨開採;同時查明礦區西部的黑土型氧化礦中含金9.67噸,經選礦試驗,所含的金礦及其它礦產都可選冶回收。七寶山礦區有金儲量合計為34.04噸。
  • 哈勃發現金礦天體,價值預估高達1000億億美元,能開採嗎?
    所以在技術上來說,人類開採「金礦」天體的能力還是沒有,並且我們如今人類進入到太空其他天體難度都很大,要想開採這些「金礦」天體,至少還得等待幾十年的時間吧。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這是人類未來進入太空開採金屬礦的目標,但是要想合理利用起來的可能性暫時沒有
  • 山東發現首個海底金礦儲量高達470噸 豫園商城稱將受益
    ■本報記者 楊 萌  11月10日,山東省第三地址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噸。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尚屬全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
  • 山東棲霞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進展:井筒障礙物清理至距地面310米
    來源:中國新聞網13日晚,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舉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通報救援進展。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1月13日電 (楊兵 王嬌妮)13日晚,記者從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13日17時,迴風井井筒障礙物清理至距地面310米,事故救援指揮部共布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據悉,迴風井井筒障礙物已清理至距地面310米。
  • 益科正潤海下2000米的黃金王國——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來源:富國大通益科正潤礦業板塊的重要——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儲量達470噸,屬特大型金礦,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圖片來源:攝圖網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位於美麗的萊州灣,是渤海灣畔的一顆明珠。
  • 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智能礦山裡的「掘金人」
    當然,這並非說明廢舊手機比金礦更具開採價值,而是金礦的開採更需要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因此建設智能礦山,藉助新技術來提高金礦的開採效率,才是現代「掘金人」的最佳選擇。在建設智能礦山上,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礦山之一。三山島金礦作為中國100家最大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企業之一,不僅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底開採黃金礦山,也是全國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黃金礦山之一。
  • 蘇聯當初計劃挖穿地球,到底發現了什麼,要在12263米處停止?
    隨著美蘇冷戰開始,美國向太空發展而蘇聯選擇向地下探索,當時的兩大超級大國一天一地之間展開了競爭。而根據蘇聯當時的計劃,他們決定挖穿地球,看看地球的重心到底有什麼。可卻在挖到12263米處時卻停了下來,當時的蘇聯到底發現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最終讓他們停下來的?以及地底世界到底有沒有其它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