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志強 通訊員 黃欣英
又一次生命的奇蹟,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665g、880g超早產雙胞胎兒於近日順利出院。
看著懷抱中睡得香甜的雙胞胎兄弟,他們時不時伸伸懶腰、打打哈欠,萌態可掬的樣子,唐先生夫婦(化名)實在無法將他們與100天前僅巴掌大的嬰兒聯繫在一起,想起生產和救治這兩個小不點「驚心動魄」的過程,他們仍心有餘悸。
出院的雙胞胎寶寶
2020年3月21日,孕25周餘的龔女士(化名)生下雙胞胎兒子,出生時兩個寶寶體重分別665克、880克,經過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100天的救治,體重增長至2.96公斤、3.24公斤,於6月30日健康出院。
此前,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曾成功救治了包括出生體重550克、胎齡23周等在內的眾多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但像這對胎齡只有25周餘,出生體重那麼輕的雙胎寶寶尚屬首例,在省內也頗為罕見。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肩負著整個順德地區早產兒特別是危重的極早早產兒的搶救工作,為順德人民保駕護航。
張應金主任醫師在為小寶檢查
「疫」中新生,驚喜來得太突然
3月21日中午,懷孕六個多月的龔女士覺得下腹部有些不適,以為吃壞了肚子,上廁所時仔細一看,破水還有「見紅」了!她嚇壞了,趕緊和家人來醫院就診。
趕到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時,產科醫生發現龔女士已經破水和陰道出血,對於懷孕只有25周餘的準媽媽,這種情況極為危險,很可能危及胎兒生命。
龔女士好不容易懷上了雙胞胎寶寶,她實在無法接受寶寶可能無法存活的結局。她反覆向醫生諮詢,希望能夠「搏一搏」。
看到龔女士如此堅決,產科醫生馬上請來新生兒科進行會診。新生兒科醫生會診後認為,寶寶的胎齡只有25周餘,發育不成熟,而且是雙胎妊娠,出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搶救無效死亡的機會很大。但這對寶寶對龔女士一家來說意義非凡,家人積極救治的願望十分強烈。
看到一家人渴望的眼神,新生兒科主任黃潤忠、蘇永棉主任醫師、張應金主任醫師、李劍鋒副主任醫師及多位新生兒科醫生立即成立重症救治團隊,為這對還未出生但卻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的寶寶們制定了詳細的救治方案,時刻準備迎接新生命的誕生。21日中午12點17分,龔女士在順產分娩下兩個男孩。
出生時,哥哥體重僅665克、身長32釐米、頭圍23釐米,弟弟體重880克、身長34釐米、頭圍25釐米。每個寶寶的體重比一瓶可樂重不了多少,皮膚薄如蟬翼,都可以看見皮下纖細的血管,體長如成人的手掌一般大小。小寶出生的時候自主呼吸極微弱,大寶則是完全沒有自主呼吸。
早就等在一旁的新生兒科救治團隊,立即對寶寶進行有條不紊的救治,裹上保溫的薄膜、在短短幾秒鐘內完成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正壓通氣、穩定呼吸及心率等,小心翼翼的將寶寶轉運至新生兒科NICU。
平安到達NICU後,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立即為兩位寶寶接上呼吸機,往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成功完成臍靜脈置管,建立通路,讓剛出生的寶寶生命延續下來。
攻克極早早產兒三大生存「難關」
「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生命體徵極不穩定,諸如嚴重顱內出血、肺出血、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敗血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較高等,每一種都可能危及生命及遠期預後。」該院主任醫師張應金介紹道,這對寶寶出生後也曾經面臨過很多問題,經歷了三大生存挑戰的難關。
「第一關」是肺發育的極度不成熟。兩位寶寶出生時幾乎沒有自主呼吸,生後立即予氣管插管下呼吸機輔助通氣。哥哥生後第25天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弟弟在出生後第3天出現嚴重的肺出血,經過搶救弟弟也在第48天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
「第二關」是顱內出血。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顱內出血的風險和機率越大,相當一部分的超早產寶寶就是因為嚴重顱內出血導致救治無效死亡或腦癱。新生兒科的醫護團隊嚴密監測可能影響顱內出血發生的血壓、血氧、凝血功能等變化,給予適當的鎮痛鎮靜,實施個性化護理,定期頭顱超聲複查等,生後第3天及時發現小寶有輕微的顱內出血,在有效的幹預下出血沒有進一步加重,為下一步的神經功能保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關」是餵養關。超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極度不成熟,在餵養過程中,極易出現腹脹、腹瀉、返流、嘔吐、消化不良、便血,甚至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嚴重疾病。在制定的嚴格的個體化營養計劃下,護理團隊通過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技術為兄弟倆打通生命通道,出生第5天兄弟倆就開始腸內微量餵養以促進胃腸道發育,並輔以靜脈營養保證足夠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兩個寶寶在生後一個月就實現了完全的腸內營養,不再需要輸注「營養液」,整個住院過程沒有發生嚴重的消化系統併發症,出院時,兩個寶寶都追趕上了同等孕周的寶寶體重。
醫患同心一起創造生命奇蹟
孩子剛出生,就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為避免交叉感染,家屬不允許探視,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領導班子根據疫情迅速啟動「5G智慧醫療+新生兒遠程探視平臺」,為疫情期間的家屬排憂解難。
雙胞胎寶寶的媽媽說:「哥哥長得像我,弟弟像爸爸。大寶性格比較憨,就知道吃和睡,小寶則很機敏」,龔女士一臉幸福地說,但過去的這100天裡,也是每天提心弔膽。
爸爸則表示,孩子住院這100天,每一天都是掰著手指頭度過的。尤其是孩子剛出生後的那一個月,每天既想接到醫生的電話,又害怕接到醫生的電話,有時候心情跟坐山車一樣。「幸好有張應金主任醫師和他們的NICU團隊,他們基本上下午一有空就用網上遠程探視系統讓我們看看兩個寶寶,還不停地安慰我們,給我們打氣,我們才一直堅持過來。」
「其實家屬對我們的信任非常重要,他們毫無保留的信任和配合,讓我們能夠更加放開手腳,更專心地去救治。」張應金主任醫師感嘆地說道,「許多出生時情況比這對雙胞胎還好的早產兒,其實通過積極救治可以活下來,但家長可能缺乏信心沒有堅持下去,非常可惜。」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醫院抗疫工作導致醫護人力緊張,另一方面,早產兒及產婦的抗感染能力相當較弱,診治、護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在抗「疫」同時,保證小寶寶們健康成長,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
但在詳盡嚴格的診治和防護方案和團隊成員不斷努力之下,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終於成功救治了包括這對小寶寶在內的眾多小患兒,順利渡過各種難關。疫情之中,這對健康出院的雙胞胎兄弟,如同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的光明使者,讓用心守望者看到最美的生命之花。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馮小靜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何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