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流產10次後生下早產兒 嬰兒體重僅1.1斤

2020-12-06 網易新聞

(原標題:廣州一早產「珍貴兒」僅1.1斤 媽媽懷抱當溫箱)

早產「珍貴兒」僅1.1斤

「袋鼠」媽媽懷抱當溫箱

媽媽懷孕11次才生下他 醫院多次搶救並嘗試「袋鼠式」護理進行救治 在醫院住了5個多月保溫箱 早產兒「七哥」長到了3.18公斤順利出院

昨天上午,一個幸運的小生命從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出院了。他的媽媽多年間曾經歷10次懷孕、流產,在40多歲高齡懷上這一胎,但因胎兒宮內窘迫,在懷孕不到28周時剖宮產生下了一斤一兩的他。臨床上,這樣難得的小生命常被稱作「珍貴兒」。

在新生兒ICU的7號保溫箱內住了5個多月,「七哥」成了他的暱稱。論出生時胎齡,他在早產兒中不算最小的,但體重明顯低於同胎齡寶寶,因此出來後患上十多種病症,「搶救了N次」。住院過程中,他還接受了一種目前在國內仍少見的護理方法:袋鼠式護理,媽媽進入ICU,把他抱在懷內,用體溫發揮保溫箱的作用。經過精心護理,目前「七哥」體重達到3.18公斤,沒有早產兒易出現的腦損傷和視網膜損傷,是市婦兒醫療中心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最低的一個超未成熟兒。

來之不易:

流產10次 高齡產婦早產「珍貴兒」

去年9月29日,胎齡只有27周又6天的「七哥」,因宮內窘迫而在省內某地級市一家醫院內以剖宮產的方式取出。因出生時出現窒息,隨後呼吸困難,在呼吸機輔助通氣下轉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入院救治。

「這是個很珍貴的孩子。」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副主任張?粗魅我絞?介紹,這是他母親的第11胎,前10胎都不幸流產,這一胎的過程中又發生了惡性高血壓合併子癇前期、妊娠合併糖尿病等嚴重孕期疾病,加上胎兒的臍帶明顯扭轉導致宮內生長明顯受限,出生時體內只有550克。

醫學上把胎齡28周以內出生的孩子稱為超未成熟兒,出生體重在1000克以下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李堅介紹,「七哥」的胎齡在該院成功救治的超未成熟兒中並不是最小的,但是體重卻是最輕的,「同他一樣胎齡的,出生時一般都有750克到800克」。

還未發育好就來到這個世上,「七哥」出生後闖了一道又一道關口: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肺炎、肺動脈高壓、動脈導管未閉、真菌感染、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消化道出血、膽汁淤積、新生兒貧血、早產兒餵養不耐受……用李堅的話說是「搶救了N次」:「呼吸機連續上了3個月,最嚴重的問題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X光片上)整個肺都白了,加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肺部不張,總是要吸痰。還有深部真菌感染,有報導指死亡率達到六七成,需要兩種抗真菌藥一起上。」

因為他的身軀實在太小、血管太細,從外周靜脈很難打針,需要進行深靜脈穿刺,留置深靜脈管道,使抗菌素和靜脈營養液能順利打進體內。醫護團隊一邊為「七哥」進行呼吸機輔助通氣、加強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一邊進行精心的發育支持護理,減少光、聲音刺激,儘量集中護理,避免孩子不受到額外幹擾。

「袋鼠」護理:

媽媽的體溫給他保溫 睡得久也吃得多

昨天,記者在市婦兒醫療中心新生兒ICU內看見正在酣睡的「七哥」,和當時的圖片判若兩人,臉上、軀幹、胳膊腿上都肉嘟嘟的,長得像極了歷經萬難把他帶到世上的媽媽。

「七哥」在住院期間,還接受了全省率先開展的袋鼠式護理。新生兒科護士長劉會介紹,把超低出生體重兒放在媽媽的懷中,讓媽媽的體溫起到保溫箱的作用,使這類新生兒存活率提高,這種嬰兒趴在父母胸前、兩者皮膚互相接觸的一種護理方式,被形象地稱為袋鼠式護理。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制定了「袋鼠式護理」的指南,在國外醫院新生兒科廣泛使用,但在國內仍比較少見。

因為不是本地人,「七哥」的媽媽不能天天來到醫院,前後給寶寶做了十多次的袋鼠式護理,從一開始面對上著呼吸機的弱小的孩子「不敢抱」,到之後體會到效果。「在保溫箱裡哭鬧比較多,在媽媽懷裡,安靜睡眠的時間較長。到後來,媽媽走了他被放回保溫箱後,會做出抿著嘴抽泣、委屈的樣子,護士有空的時候也要抱出來哄一哄。」劉會笑著回憶。

「做完袋鼠式護理的那天,吃奶都會吃得多些。母子間的皮膚接觸會產生一種很微妙、奇特的生理反應,對母親、孩子都有好處。」李堅補充。

順利出院:

住了5個月保溫箱 「七哥」終於回家了

張喆介紹,我國超未成熟兒的發生率約為0.2%,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和診療水平提高,存活率越來越高,501克~750克超未成熟兒的存活率大約為34%~55%。近3年的資料顯示,造成超未成熟兒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壓、高齡妊娠、胎膜早破、試管嬰兒和宮內感染等,存在多種常見急性併發症,包括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症候群、肺炎、缺血缺氧性的腦損傷,以及慢性肺疾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慢性併發症。

經過5個月的治療護理,「七哥」已無需吸氧,血氧水平穩定,昨天上午,媽媽和家人來接他回家了。儘管出現過新生兒窒息、呼吸症候群、感染、慢性肺疾病,幸好腦電圖及頭顱MR檢查、眼底檢查沒有發現明顯異常,也就是沒有明顯腦損傷、視網膜病變。

不過醫生說,現在還不能說「七哥」已經同普通孩子無異,出院後需要對他的生長情況和神經發育情況進行定期隨訪,因為抵抗力較差,還要預防感染。作為一名糾正月齡3個月(按預產期12月3日來算3個月大)的寶寶,「七哥」現在自己吃奶一次可以吃80毫升,「食量」不錯,但3.18千克的體重和其他3個月大的孩子相比還是較低,因此以後還要注意繼續強化營養。

醫生團隊坦言,這種情況下以往有的家長會選擇放棄,幸好「七哥」的家人對救治一直非常配合,「這一切都必須要有家長支持才能做得下來」。

「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起源於1978年哥倫比亞一家醫院,當時當地醫療設施匱乏,新生兒保溫箱嚴重不足,新生兒科患者死亡率升高。醫護人員無意中發現,把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後放在媽媽的懷中,讓媽媽的體溫起到保溫箱的作用,可以使這類新生兒存活率提高。這種嬰兒趴在父母胸前、兩者皮膚互相接觸的一種護理方式,被形象地稱為袋鼠式護理。據介紹,聽著媽媽的心跳聞著媽媽的味道,有助於維持寶寶的體溫,調節心跳及呼吸頻率,穩定血糖,降低寶寶發病率和死亡率,促進大腦正常發育,提高純母乳餵養率,還能增進母子感情和母親信心,減少產後抑鬱,促進母親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伍仞 責任編輯:黃哲程_B9302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體重多少斤最好?5斤、6斤、8斤差距大,父母千萬別大意
    中國有句老話叫「早生貴子」,其中「貴」這個字眼的含義離不開「重」,有著祝福孩子白白胖胖的意思。畢竟古代養兒遠沒有現在的醫療水平高級,那時長得胖就代表新生兒好養活身體發育好。有數據顯示當前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000克,而正常範圍在2500克—4000克之間。
  • 德陽850克嬰兒降生患多種病 79天長到4斤基本痊癒
    四川新聞網德陽12月26日訊(記者 周鴻)出生只有850克的嬰兒見過沒有?德陽市人民醫院就接生過這麼一個嬰兒。12月2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該院獲悉,經過79天的治療,該名嬰兒從850克長到4斤左右,已於12月24日出院。
  • 那個驚豔全球的「最小嬰兒」,出生體重僅有0.56斤,14年後現狀成這樣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嬰兒長大而來的,母親們十月懷胎,為了我們的健康非常辛苦,給我們住了世界上最貴的房子,我們對他們來說也是最好的禮物,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非常脆弱,特別是一些早產兒,他們的體重甚至一些身體器官都沒有發育完全,正常的嬰兒出生的平均體重在3.2公斤左右,這其中男嬰有比女嬰稍微重一些,而早產兒就非常小了,曾經有一個女嬰,出生的時候只有
  • 產婦有高血壓生下900克「袖珍寶寶」
    早產嬰兒多與母體患病、高齡有關,準備生二胎的你要提前預防     瀏陽日報記者宋攀     早產兒是新生兒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近年來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僅市婦幼保健院,每年接生的早產嬰兒就超過600例。
  • 巴東一早產嬰兒體重僅850克
    然而經確認,該孕婦所產男嬰不足7月,屬於早產兒,僅重850克。 早產男嬰在該醫院降生後,出現重度窒息,經復甦搶救成功後由巴東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平安轉入巴東縣人民醫院。 晚報訊(通訊員 蘇陽 嚴軍)8月8日,巴東縣沿渡河鎮童家坪村一孕婦突然身感不適,急忙趕至沿渡河鎮醫院,經醫生檢查發現嬰兒已經在母體內停止了發育,很快順產下一男嬰。然而經確認,該孕婦所產男嬰不足7月,屬於早產兒,僅重850克。早產男嬰在該醫院降生後,出現重度窒息,經復甦搶救成功後由巴東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平安轉入巴東縣人民醫院。
  • 醫生驚呆了:瀋陽超早產兒體重僅480克!能活嗎?
    小櫻桃(化名),一個出生體重僅0.96斤(480克)的超早產兒,媽媽懷孕才25周就早早將她生了下來。出生時,她只比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一些,身上的皮膚都是半透明的,出生體重之低國內罕見。然而,生命的頑強總是令人驚喜,經過家人和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救治,小櫻桃成功挺過了最兇險的三個月。
  • 26周超早產兒僅重800克!「小八百」闖關3個月,體重終於長到4斤
    剛出生時,他體重只有800克,僅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被醫護人員愛憐地叫做「小八百」。如今,經過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醫護人員89天的悉心呵護,「小八百」闖過一道道難關,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小八百」是北京天壇醫院新生兒病房建立以來,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和體重最輕的超早產兒。1月29日,孕婦李女士到北京天壇醫院產檢時,因有早產跡象被收住院。
  • 初乳口腔塗抹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有免疫保護作用
    研究表明,母乳餵養可使早產兒口腔內充滿免疫活性因子,從而促進炎症免疫調節和改善腸道發育,是NEC和LOS的保護因素。多數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後早期無法腸道餵養或僅能口/鼻飼餵養而無法從中受益,因此有學者提出可通過初乳口腔塗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的方式來調節早產兒的免疫功能,進而改善預後。
  • 女子因重660斤走紅,被富豪娶回家後連生2子,如今體重已達1450斤
    事實上,這個觀點可沒有得到任何的人承認,唐朝詩人們喜歡的,也不過是豐滿而已,可是到了如今,有一人,卻因為「豐滿」過了頭而出名,因體重660斤走紅的蘇珊娜·埃曼,被富豪娶回家後連生2子,如今的她已經達到了1450斤的重量。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 體重1.8斤的早產兒腦積水,齊魯醫院多學科聯手救治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內科新生兒病房、神經外科和麻醉科通力合作為出生34天、體重1.8Kg、腦室內出血後腦積水的早產兒成功施行Ommaya囊植入術,間歇穿刺儲液囊抽放腦脊液。4月10日,患兒回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複查,顱腦超聲未見側腦室增寬,給予停止Ommaya囊穿刺引流,術後患兒恢復良好。患兒男性,34天,孕29+4周早產,出生時重度窒息,出生體重1250g,經積極復甦搶救成功後,轉入新生兒病房。
  • 湖北最輕「鉛筆寶寶」有望出院 出生體重僅500克
    早產兒秋秋(小名)一出生就創下一項新紀錄,體重只有500克,胳膊沒有成人的食指粗,只比鉛筆長一點。他是目前湖北省體重最輕的新生兒,此前的紀錄是520克。  這是一項誰都不願意上榜的苦澀紀錄,520克的「巴掌娃娃」雖經全力搶救,還是憾別人世。相比之下,秋秋顯然要幸運得多,雖然體重更輕,但他在新生兒科呆了4個多月後,體重已經增至2400克,情況日趨穩定,近期有望出院。
  • 深圳龍崗24周早產兒體重1斤!經5個多月救治成功出院
    家住龍崗的劉女士好不容易懷上了雙胞胎,家庭裡整天充滿歡樂和期待,但在僅僅過了不到六個月,下身卻意外出血,出現了早產跡象,趕緊在家人護送下來到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在醫院用了各種保胎措施均告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現實……胎兒在懷孕僅24周時先後娩出,小的是弟弟,個頭很小,還沒有成人巴掌大,出生後不久就沒有了呼吸,經醫生搶救後並無明顯改善,最終不得不放棄治療。
  • 世界早產日,關愛提前到來的小天使~|早產兒|...
    因為迷信黃道吉日,孕婦就被安排提前剖腹產,可是剖腹產真的不是想啥時候生就啥時候生的!準媽媽們可別犯傻。在臨床上,把早產兒定義為出生在37周或小於37周的嬰兒,也叫未成熟兒。有研究顯示,早產兒中腦癱的發生率約為3%,若出生體重小於1500g,腦癱率為10-15%。由於神經發育不完善,早產兒智力低下發生率達7.8%。國外有數據顯示,體重小於1500g的早產兒,發生驚厥的比率高達25%。
  • 嬰兒出生時越重越聰明?出生體重、聰明程度和孕前體力、智力有關
    在人們觀念中形成一種假象:認為嬰兒體重越大營養越充足,體重越輕營養越缺乏。嬰兒出生時體重越大越聰明,出生時體重越輕長大越笨。其實,寶寶出生的時候,體重過大過小都不是很好,一般建議出生時6-7斤比較合適,對孩子和媽媽來說都比較理想。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在什麼範圍算是標準的?
  • 染色體異常導致反覆流產 夫妻「定製」了一個健康嬰兒
    人民網武漢6月20日電 近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應用「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PGD)」(俗稱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成功孕育的首個嬰兒已經滿月。相關檢查顯示,這個精心「定製」的嬰兒健康狀況良好,並未攜帶父輩的異常染色體。
  • 出生體重只有1斤多!順德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
    看著懷抱中睡得香甜的雙胞胎兄弟,他們時不時伸伸懶腰、打打哈欠,萌態可掬的樣子,唐先生夫婦(化名)實在無法將他們與100天前僅巴掌大的嬰兒聯繫在一起,想起生產和救治這兩個小不點「驚心動魄」的過程,他們仍心有餘悸。
  • 體重和智商還真的有關係
    5~8斤,小於5斤的屬於低出生體重兒,大於8斤的屬於巨大兒。 聰聰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奶奶就一直祈求聰聰媽生個大胖小子,孕期裡不斷地給聰聰媽補充各種營養,肉菜湯什麼都不落下。 功夫不負有心人,聰聰生下來的時候7斤2兩,可是樂壞了奶奶,一直抱著這大胖孫子笑得合不攏嘴。
  • 大規模研究證實,高血紅蛋白輸血對早產兒並無更多益處
    撰文 | 王聰編輯 | nagashi排版 | 水成文出生時體重很輕的嬰兒,患貧血的風險很高,經常需要輸血才能生存。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比較早產嬰兒輸血閾值的研究,這項大型、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表明,給極低出生體重嬰兒進行紅細胞輸血時,應用高血紅蛋白閾值並未改善早產兒在22至26個月大時無神經發育障礙的存活率。
  • 新生兒體重很重要,5斤、6斤、8斤各不同,身體素質差距有點大
    但實際上而言,新生兒體重是有一定的健康區間範圍的,並不是越重越好,當然,太輕了也不妥當,在一定的標準範圍之內才是最健康的。前幾天,閨蜜橦橦剛生完寶寶,我迫不及待地下了班就去醫院看望。閨蜜生的是個男孩,給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寶寶怎麼這麼瘦小?我隨口問了一句:「寶寶幾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