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坡的一個內陸小國,面積僅為3.8萬平方千米,和我國寶島差不多,人口僅為78萬。不丹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算不上富裕,卻被評為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位於亞洲榜首。不過,不丹是唯一一個尚未與我國建交的鄰國。那麼,不丹是討厭我國,不樂意跟我國建交嗎?非也!實際上,不丹跟聯合國「五常」都未建交。
不丹在8世紀成為吐蕃的一個部落,在元朝時受宣政院管轄,成為我國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時候,不丹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相當於藩屬國。到了18世紀中後期,英國開始在亞洲殖民,從印度半島登陸後一直攻城略地,不丹遭到了侵略,並籤下了屈辱的條約,不僅割佔領土,而且在外交上還要受英國「指導」。後來,大英帝國日薄西山,印度剛剛獨立後,迫不及待繼承了英屬印度的衣缽,不丹國窮貧弱,不得已與印度籤署條約,外交上要接受印度的「指導」。
不丹並非不想謀求完全的獨立和主權,但奈何印度太過強大,而且經濟命脈被掐住了,只能在屋簷下低頭。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東南坡,已探明的自然資源較為匱乏,但森林覆蓋率非常高,適合人居住,但要靠什麼致富呢?只有水電和旅遊業。不丹北面是喜馬拉雅山,南面是恆河平原,降雨充沛,地勢落差大,因此水能資源發達。不過,不丹工業基礎薄弱,水電設施只能印度出錢建造,還得將電賣給印度。因此,電力資源這個經濟命脈就掌握在印度手中。
不丹風景極其優美,沒有汙染,和現代工業文明保持了距離,過著與世無爭的恬靜生活,因此被西方媒體評為「最幸福的國家」,因此吸引力很多遊客前來遊玩,旅遊業成了支柱產業。不過,因為不丹和很多國家尚未建交,前來旅遊的人受到了很大限制,去不丹旅遊的中國遊客就比較少。
除了在經濟上受印度控制,在軍事和外交上更是無以復加。不丹就如同印度關在後在後院的小姨子,生怕她紅杏出牆,哪怕是向外看一看都不行。至今,不丹沒有和我國建交,印度擔心大國與其建交後,會改變不丹與印度的「從屬」關係,於是索性「指導」不丹拒絕和聯合國五常建交。不過不丹和大部分西歐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建了交。
那麼,不丹是不樂意與我國建交嗎?非也!雖然中不兩國尚未建交,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例如,中國重返聯合國不丹投贊成票,在寶島問題上堅決支持中國(大陸)的立場等等。雖然受印度影響,我國對不丹的投資基本為零,但中國商品卻在不丹街頭暢銷,不丹人對中國人也充滿了善意。
當然,不丹為了保持傳統,本身對現代化、全球化也是持謹慎的態度,在1999年才引進電視,害怕全球化思潮會如洪水猛獸般衝擊不丹人傳統的價值觀。此外,不丹也保留了一些和現代文明不太融洽的「特色」,例如允許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同時存在。不丹的婚姻制度曾多次更替,途中也廢除過多妻和多夫的制度,但始終沒有根除,在很多地方這種現象依舊存在。
不丹是世界上經濟比較貧困的地區,因為和工業化保持距離,保持著「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生活狀態,擁有免費教育與醫療的福利,和瑞典、瑞士、丹麥等國評為「最幸福的國家」不同,不丹要貧困很多。在外界看來,不丹更像是被封閉的幸福,各位如何認為呢?
本文由歷史悟道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