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有看錯,是七次,不是一次,陌生的客戶很難一次搞定的,其他熟悉客戶另當別論,但做一下評估,一個你以前熟悉的人,大致都是經過七次以上的接觸的,否則很不容易「熟」起來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這七次接觸都要做點什麼?當然,接觸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這個客戶名錄,電話,要不,接觸無從談起,這是一個有前提的方法,你別問我客戶怎麼找,前幾天才推送過找客戶的文章,自己往前翻翻看。
第一次接觸:電話「冷啟動」
對,就是冷啟動,從來沒有打過電話的客戶,現在你要啟動了,之前沒有任何的了解,沒有任何的鋪墊,就是知道他一個電話號碼,或者有可能在網站上了解了一下客戶的基本情況,這不,面對一個冰冷的客戶名字,要打電話「冷啟動」了。就像面對一臺冷漠的電腦,要開機了,怎麼辦,電腦會不會啟動不了,會不會爆炸,會不會黑屏……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需要知道,你不按開關,電腦永遠不會啟動。
經常接到業務員的電話,上來就談業務,談產品,我也很少聽完他的介紹,因為我不知道你是誰,為啥要聽你的那麼多廢話。因此,一個業務員上來給客戶打通第一次電話就介紹業務,是很不妥當的。客戶剛剛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的時候,尤其是一個陌生的公司業務員的電話,通常的反應沒有第二種,就是拒絕,甚至有些素質差的客戶,你自我介紹還沒有做完,就直接掛電話了,更別說,你還要介紹產品,談業務。
那正確的做法呢,對,就是「冷啟動」,但要熱情。
初次通電話的客戶的態度幾乎一定是冷漠的。我們第一次給客戶打電話的目的是產生印象,絕馬上建立合作關係,你會跟一個陌生人做生意嗎,又不是去菜市場買菜或買個早餐茶葉蛋。所以電話要這樣打:「張老闆,您好!我是***公司的!我姓X,叫XX!先跟您通個電話,聽說您做這行相當有經驗了,以後可要多指點啊!」說完了,其他的不要說了,你發現了沒有,你其實就是做了兩件事,介紹了自己,拍了他一個馬屁。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第一次通話,通話時間千萬不要超過一分鐘,也堅決不要邀約,因為你們的關係太「冷」了,像覆蓋著冰雪的西伯利亞荒原一樣,你只有這樣做,才不會給客戶產生厭惡的感覺。注意,這只是給你的電腦按下了「開關鍵」,冷啟動了。
第二次接觸:電話加溫
對,你一定有個電話記錄本,你都是一個老業務了,你肯定知道客戶是要分門別類的管理的,你什麼時間段給什麼客戶打過一次電話,你得有個小本本記下來,如果你電腦就在手邊,你應當有個表格,把客戶的電話情況加密保存好。
時間點:第一次電話的3天後。這個時間點,客戶還沒有完全忘記你第一次跟他通過話。電話的內容應當是:「張老闆!您好!我是***公司的XXX啊!前兩天給您打過電話的!您在忙啥呢?我這兩天……」,總之,想盡邊法拉家常,電話內容是你最近兩天的行蹤,你別指望客戶跟你說啥,他不會說,你可以適當地透露出你最近兩天「有幾個客戶訂貨、忙著回款」等正面暗示。但一定記住,不要邀約,時間可以超過一分鐘,但不能超過兩分鐘。短電話也是電話,客戶的時間很金貴。
西伯利來的高原吹來第一縷春風,大地開始升溫,你的電腦開始自檢了。這貨是誰啊,兩次電話了,上一次啥時候打的啊。
第三次接觸:電話再加溫
對,還是加溫,不是邀約。你要做的,幾乎跟第二次電話做的事情差不多,只是你再不斷地給客戶「套近乎」,但你不介紹你的業務,你就只是「套近乎」,你仍然是電話加溫,你說的還是你這段時間在幹啥,不問客戶,也就是3天之後,你又打了一通介紹你自己工作情況的電話、過3天一匯報你的工作情況,你快要成為熟人了,如果這時客戶還沒有掛斷你的電話。
西伯利亞的凍土解凍了。只是,樹還沒有發芽。你的電腦自檢完畢,到了桌面了,或者,已經加電完畢,等著你的下一步操作了。
第四次接觸:電話邀約
前面的三次電話,冰冷的客戶當然不再冰冷,因為你已經跟他有過三次接觸了,三次接觸,至少,不再是陌生人了。那個最開始抱有拒絕心態的客戶,那個冷漠的客戶,此時開始對我們產生一些好感,很可能一些性急的客戶已經主動問我們是做什麼的,為什麼一直不約著見個面啊,因此,第四次電話,一定要做的事情是:邀約
這不,電話話術都給你準備好了,你可以適當修改,但意思相近就可以了。「張老闆,忙啥呢?我是XX啊(能把簡稱說出來),***公司的!……(略微寒暄一下)對了,正想跟你說呢,明天我正好去一個客戶那兒,離你哪兒不遠,要是你在公司的話,我去一趟!你看,跟你聊了這麼多次,也沒上門拜訪你,怪我!……」
一般情況下:你會邀約成功。如果沒有成功,客戶會有進一步的安排。他會告訴你下一步他的行動或另行安排時間,當然,他也可能不安排,不過不怕,你仍可以也著說:「也好!我還正擔心時間太緊了!後天我再約你!」(如果這次邀約沒有成功,給下次邀約打下基礎。)
你在期待第一朵桃花結蕾。你在翻頁,選擇應用程式。
第五次接觸:見面拉關係
對,就只是拉關係,你會說,好不容易見面了,不談產品,不談合作,見面幹啥。再強調一遍,就是拉關係。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這次見面你要完成的事情是的主要任務是讓客戶對你,對的,是對你本人,建立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同時要對他的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只說交情,不說產品,不說業務。你第一次去,談個十五分鐘以內,就可以借「公務繁忙」的理由告辭了。其實是,現在還不到談業務談產品的火候。說那麼多,沒用。當然,如果客戶主動問你,你也可以簡單介紹你的產品和業務,但記得,你這次的主要任務是:拉關係。
其他的事情,先不做。你的西伯利亞已經暖風化開了凍土,春雨潤開了桃花。你的那臺冷啟動的電腦,找到了你要用的應用程式。
第六次接觸:見面,談我們的產品與公司,不談合作
見過了一面了,這次的見面,邀約容易多了,根據你之前對客戶情況的了解(上次了解過了),在這次拜訪他的時候,可以「毫無功利」(完全毫無功利,不談合作)、僅從學術角度談談我們的產品或者服務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所談的產品,一定是給客戶帶來價值的東西,選擇的切入點,也一定是客戶最需求,最「痛」的那個痛點。此時,即使對方提出合作,也不可當場就說合同細節之類的東西,一定要說,一定要說,回去研究後儘快答覆。(此行的目的,在於探尋需求,當然,如果一些小產品或簡單產品的銷售,此時估計已經達成了。但對於較複雜產品的銷售,一定要這樣操作,否則,客戶會立馬反感)
春色已經滿地,滿地的綠草,滿目的春光,甚至有些果樹已經開始掛果,只用靜待成熟。應用程式已經打開,就等使用。
第七次接觸:基於雙贏的合作
是的,這是第三次見面了,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一個替對方考慮過的雙贏結局提供給客戶,任何合作都是雙贏的,如果你這次的合作,沒有給客戶帶來價值,你的生意做不長久,你這個客戶也維持不下去。
跟客戶見了三次面了,你們已經是朋友了,甚至已經開始「菸酒」不分家了,甚至已經相約開如吃飯了,甚至已經……合同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你還要預約你跟他的下次合作,甚至,他身邊的朋友也可以介紹給你,成為你新的客戶。
果園裡滿是掛滿技頭的果實,採摘。電腦的程序已經使用完畢,那份合同靜等列印輸出。
客戶資料·營銷案例·業務實戰乾貨
探索更多,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