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俄國科學家一直在探討一種神秘的反重力發生器

2020-10-21 21科學之家

近年來一些美國和俄國科學家一直在探討一種能對重力進行控制的推力(升力)發生器,儘管至今沒有任何人能對這種現象給以解釋,但由於這類研究可能會對航空器的發展帶來劃時代的影響,並有可能會發展出一種新型武器,所以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關注,美國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機構已開始介入研究。
前幾年,美國一家稱為 "跨學科技術"公司聲稱他們完成了一系列"能夠改變我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試驗。這不僅引起了美國NASA的高度關注,也引起了許多其他國家科學家的濃厚興趣。
能浮起的"升力器"
跨學科技術公司聲稱,他們設計了一種所謂的"升力器"。這個"升力器"是用一種輕木棍做成一個三角框架,棍上附著一根電線,周圍用金屬箔片圍繞而成。只要將正電接通電線,負電接通金屬箔片後,這個升力器就會飄離桌面,升到空中。
這個"升力器"的設想最初是該公司的一位電-光工程師在進行一種雷射器試驗時發現的。在他所試驗的雷射器中也有類似的電線-金屬箔片的部件,他發現只要一接通電流,金屬箔片就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扭曲運動。接著他又發現如果把一個電線和金屬箔片形成的三角體作為一個單元體,那麼通過多個這種單元體的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飛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設計成空氣動力外形,也不需要運動部件,只要通上電流就能升到空中。


在跨學科技術公司公布這個試驗不久,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就在自己的試驗室裡再現了這個試驗,還對所謂"升力"作了定量的測定。他所用的"升力器"是由36個三角單元體組成的外廓尺寸為820毫米×700毫米的6面體。材料同樣是輕木、鋁箔和電線。升力器的重量為32克,使它升起需要的電源的功率約為81瓦(電壓40千伏,電流2.01毫安),使它穩定飛行的電源功率為132.9瓦(電壓44千伏,電流3.02毫安)。據稱,這個"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穩定地懸浮在空中。 問題是,這種"升力器"是靠什麼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有人曾把這個升力的產生解釋為"離子風"效應,即當電子穿過電線與金屬箔片的間隙時產生的"微風"引起的結果。但是,跨學科技術公司很快用試驗否定了這個說法,他們在電線與箔片的空間設置了障礙物,阻斷了電子流,"升力器"照樣能升起。

這個試驗立刻引起了美國NASA的高度關注,因為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就有一個叫布朗的發明家,用一個非對稱圓盤板進行過類似的試驗。
被推動的圓盤
當時,布朗用的金屬圓盤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略微鼓起,形成了一個非對稱的電容器。當布朗在一側通上負極,另一側通上正極後,圓盤就會向正極方向推移。
1952年,布朗又利用所謂的"電子能量"推力原理設計了一個直徑約1米的被稱為M3的圓盤截流器,並向美國空軍進行了一系列演示試驗。據稱,試驗給人印象"十分深刻",由於整個試驗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沒有公布具體結果,只透露通電的電壓高達150千伏。
當時有人就認為是"離子風"效應。但由於這種圓盤通電後即被推向空中的現象顯然是違背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所以整個試驗和對它的一些解釋,如"電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歸入"偽科學"而擱置了起來。 跨學科技術公司的"升力器"的試驗公布以後,NASA認為,這種"升力器"應當就是布朗非對稱電容器的三維化的擴展,只是這裡的電容器就是電線與金屬箔片之間的空氣。

失去的重力
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位名叫波德克列特諾夫的俄羅斯材料科學家卻用另一個發現支持了這種"失重"現象。他說,他在進行超導體研究時發現,如果把一個物體放在一個以高速旋轉的超導體陶瓷圓盤的上方,這個物體就會失去5%的重量。
波德克列特諾夫用了一個2萬~1000萬伏的電源,一個高速旋轉的超導體,這個超導體在旋轉時會在物體上產生一個時間極短、速度極高的"重力脈衝",而物體本身卻沒有可察覺到的能量損失。
與此同時,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一個叫裡寧的研究人員也獨立地完成了類似的試驗,她證實利用高速旋轉的超導體確實可以產生一種"類似重力場"的作用,能夠"吸住"或"推開"物體。
由於這項發現可以潛在地被用於減少航天飛行器的發射重量(因此減少發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NASA馬歇爾中心的極大興趣並向哥倫比亞的超導部件公司支付60萬美元,讓它們來進行這項研究,並聘請了波德克列特諾夫和裡寧作為顧問。 波德克列特諾夫的工作還得到一位義大利物理學家的支持。後者聲稱他已經研製出了類似的"脈衝重力發生器",可以對任何物體產生一個排斥力。
波德克列特諾夫說,這種"脈衝重力發生器"脈衝的作用距離達到1千米以上,而理論上,這個脈衝在空氣或空間中可以發射到200千米以遠,幾乎不會有能量損失。
他還說,僅僅是用他試驗室的這套裝置,如果加上一種精密的現代雷達系統,就有可能改變衛星的軌跡。 波德克列特諾夫還說,他的脈衝重力發生器可以在工程上很快發展成一個新形式的發動機,還可以發展成一種新型武器,使衛星偏離軌道,或使彈道飛彈偏離彈道軌跡。
儘管這些聳人聽聞的說法沒有得到證明,但NASA認為還是應當認真對待。
NASA的關注
NASA和一些公司之所以一直十分關注這個領域的研究的動向,因為他們認為如果真的能發現一些突破性的推進技術,就有可能將航空的發展帶入一個新時代。
實際上,早在1996年NASA就啟動了一個"突破性推進力物理學"(BBP)計劃,並把它列為NASA先進航天運輸計劃(ASTP)的分項目,直接歸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管理。
這項計劃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形成這種神秘推力的方法,再設法探索其中的機理。這項計劃的領導人格倫認為,種種所謂的"電子重力"現象,其實質是就是因為重力被某種現在還不知道的方式遮蔽了,從而產生了浮力效應,使東西升了起來,而這種現象用現在的理論無論如何是解釋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NASA最近聲稱,經過幾年的試驗研究,他們確實已經發現了"通過二元非對稱電容器產生推力的方法",並將這項專利列入"突破性技術"類。他們認為如果能將這個專利用於實踐,最後可能會得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的電子推力發生器。
NASA特別有興趣的是它們在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上作為軌道轉換發動機的應用潛力。
儘管NASA聲稱他們仍然反對"電子重力"的學說,但重要的是,作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權威機構畢竟承認了確實有一種至今任何人都無法解釋的產生推力的形式。
最近,美國國會已經同意給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軟體研究院撥款475萬美元,希望該院的科學家能獨立地證明跨學科技術公司升力器的真實性,並找到它能被推到空中的原因。
波音公司的介入
波音公司聲稱,他們不會盲目地支持這個領域的各種研究,但對波德克列特諾夫和有些研究很感興趣。
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隊已經開始對波德克列特諾夫的裝置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他們研製了一種把一個超導體放在一個不鏽鋼真空罐裡的"重力修改試驗設備",他們稱之為"重力槍"。
另外,"鬼怪"工程隊已經對一種由一個加利福尼亞的發明家庫克提出的"雙轉子無反作用力驅動裝置"進行了試驗。這個被稱為"庫克慣性推進發動機"的裝置,用了一對互相反轉的共軸轉子,把離心力轉換為一個沿軸向的線性力。
1999年11月29日的《無限能量》雜誌上報導了試驗結果。這種裝置可以在幾分之一秒內將一個2.5千克的物體從零速度加速到每分鐘300米以上的速度,接著再減速至零,但整個過程並沒有產生任何反作用力,而根據牛頓作用與反作用第三定律,這個反作用力約為400~450牛。 庫克稱,增加轉子的轉速可以顯著地增加"推力"。
期望解開謎團。
雖然NASA、波音公司和美國其他權威研究機構和公司至今都還沒有公開對這種研究表明態度,但是他們已對研究越來越感興趣,目的只有一個,揭示出其中的奧秘,找到一種突破性理念的推進方法。

相關焦點

  • 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
    重力似乎對人們的作用並不大,人們即使傾斜走路也不會摔倒。同時兩個人站在屋內,你會發現相互呈現奇怪的傾角。在這些神奇現象的吸引下,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體驗「失重」的感覺。這裡是個典型的引力異常點。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歷史上不斷有人研究反重力裝置,但均已失敗告終。
  • 神秘反重力飛行器TR—3B
    科學家們一度懷疑這種物質的存在,直到2003年,俄羅斯科學家與美國科學家聯合首次合成此物質!成果是按原子個數算的,而鮑伯•拉扎爆料的那艘墜毀飛船,其核燃料是按照公斤算的!飛船之所以可以反重力飛行,離不開以下四大部份:三個可調節的重力放大器飛船下方的正反物質反應塔粒子回旋加速器微型核反應堆在飛行過程中,粒子回旋加速器,把「質子」加速到一定速度,猛烈撞擊核反應堆中的115號物質,生成新的元素116號物質,由於116極不穩定,迅速衰變成114號物質,同時釋放兩個
  • 美國被曝光的「反重力飛行器」,德國早就研製了
    自從英國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通過從萬有引力場中獲取的能量來迸行驅動。
  • 科技前沿 | 人類製造了反重力技術,科學家給出答案
    儘管很多科學家都說,反重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嘗試停止嘗試。但如果我們想要弄懂它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探索宇宙中的一個更加神秘的部分:反物質。人類雖然早在上世紀就實現了登月,但採用的方式依然是傳統的「反重力」。現在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爭論還是很激烈。傳統科學認為,這種反重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有那麼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一直在不斷的做出嘗試。
  • 盤點歷史上那些反重力現象和「時空穿梭」的唯一方法
    據了解,美國聖路易市在1896年發生過一次旋風,使一根松樹棍竟輕易穿透了一塊一釐米左右的鋼板。1919年,發生在美國明尼斯達州的一次旋風,使一根細草莖刺穿一塊厚木板。有學者認為,柔軟的木頭之所可以穿透比自己堅硬千倍的物體,是因為他們發生了去物質化的現象,那麼究竟為什麼好端端的物體在進入龍捲風以後,會發生如此不可思議的轉變呢?
  • 美國逆天黑科技——反重力飛行器曝光
    眾所周知,重力等於物體質量乘以物體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沒有被甩到宇宙空間的原因。當物體的加速度不變時,重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當質量越大時引力越大。而反重力系統就是給物體一個反作用力。當這個反作用力大於物體的重力時,這個物體就可以脫離地球的引力。在一定重力與反重力之間達到平衡時。就可以懸浮在大氣層與地表之間。當然,我們同樣要考慮到大氣壓強的問題。
  • 特斯拉曾申請過反重力飛行器的專利,他難道是設計出了飛碟?
    作為上世紀最神秘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曾被認為是個瘋子和騙子,人們只知道他最大的成就是現代交流電技術的普及,直到現代科技發展起來後才知道這個天才科學家的發明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尼古拉·特斯拉曾提交了一項關於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離子發動機不是一種反重力裝置,它也是通過質量置換來工作的,但是在推進劑質量方面比化學火箭更有效。 能夠改變局部引力場強度或具有減輕物體重量效果的任何裝置或方法。(沒有「推進劑」)另一個術語可能只是重力控制。
  • 如果人類製造了反重力技術,世界會怎樣?科學家給出答案
    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反重力會如何?據NASA表示,重力是一個行星或其它天體將物體向其重心吸引的力。反重力,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假定的,能夠抵消重力影響的方法。儘管很多科學家都說,反重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嘗試停止嘗試。但如果我們想要弄懂它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探索宇宙中的一個更加神秘的部分:反物質。
  • 如果人類製造了反重力技術,世界會怎樣?科學家:簡直太科幻了!
    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反重力會如何?據NASA表示,重力是一個行星或其它天體將物體向其重心吸引的力。反重力,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假定的,能夠抵消重力影響的方法。儘管很多科學家都說,反重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嘗試停止嘗試。但如果我們想要弄懂它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探索宇宙中的一個更加神秘的部分:反物質。
  • 如果一位農民發現反重力原理會怎樣?科學並未完全堵死反重力之路
    反重力就是克服重力,反重力的原理就是產生一個和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有什麼好發現的呢? 那為什麼很多人把反重力看得那麼神秘呢?因為這些人把概念狹隘化了,以為非得產生一種和引力類似的排斥性引力才叫反重力,事實上引力究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人們至今還不清楚。引力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力,而只是空間維度的自身特徵。在廣義相對論裡,自然狀態下反重力是非常不可能的,在非自然狀態下,反重力同樣不太可能產生。
  • 遠古外星人:特斯拉的星際通訊和反重力宇宙飛船
    1899年7月,尼古拉·特斯拉在測試一種用於跟蹤風暴的放大發射機時,聲稱自己收到了某種來自未知來源的信號。一天晚上,他在600英裡外追蹤雷暴,但突然他聽到了這些嗶嗶聲。這是三個節拍的順序,所以這可能是超強的運算,這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越想越覺得他們來自外太空,也許來自火星人。火星的軌道使它周期性地靠近地球,大約每2年一次。
  • TR-3B反重力飛行器:美軍的UFO
    波德克列特諾夫用了一個2萬~1000萬伏的電源,一個高速旋轉的超導體,這個超導體在旋轉時會在物體上產生一個時間極短、速度極高的"重力脈衝",而物體本身卻沒有可察覺到的能量損失。與此同時,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一個叫裡寧的研究人員也獨立地完成了類似的試驗,她證實利用高速旋轉的超導體確實可以產生一種"類似重力場"的作用,能夠"吸住"或"推開"物體。
  • 70年研究反重力技術,美國欲造UFO!相關技術未來30年內實現?
    在美國海軍自己披露了與UFO不明飛行物遭遇的視頻,近期又公布了一些奇怪的專利原始報告後,這些有關反重力技術的專利似乎違反了現有物理學和航空航天推進的規則。事實上,這些專利背後的理論概念並不新鮮。事實上,美國軍方和聯邦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反重力推進技術。
  • 科學家發現質量-1kg物質,反重力星際飛碟即將研發成功?
    不久前在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美國似乎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的飛行裝置,稱為「反重力行星際飛碟」,用於收集此前曝光的美國51和52區的各種情報數據。據資料顯示,美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它。但是,對於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內部結構和飛行原理,科學家們還未曾公開。
  • 反重力現象存在麼?反物質是不是沒有引力?有
    反重力(也稱為無重力場)是一種假想的現象,從地心引力的力量中解放出來。反重力不會導致在自由落體或繞地飛行中所體驗到的清醒狀態下的體重不足,也不與其他力量(如電磁力或空氣動力升力)相等。反引力是科學虛構的一個虛假概念,特別是在太空梭推進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在幾年前,科學家將五維空間時代的引力和電磁學統一起來,並增加到高維空間時代在牛頓的宇宙的平等中。在20世紀,牛頓的模型被廣義相對論所取代,是時空幾何的興起。在相對論下,反重力是不可能的。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注意力從控制重力上轉移到更好地理解重力上。
  • 人類如果掌握了反重力技術,世界將會怎樣?
    「反重力」是抵消重力影響的一種假設手段目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反重力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但這並沒有阻止很多人想辦法創造它。事實上,已經有幾位發明家聲稱已經這樣做了。反重力理論中,一個更為基礎的理論,涉及反物質。反物質是由反粒子組成的,反粒子的物理電荷,與其在正常物質中的等價物相反。它們不是有正質子和負電子,而是有負質子和正電子,兩者中的中子都保持中性。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成功地製造了反氫,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也製造了反氫。然而,反物質與引力的關係究竟是如何?
  • 史上最強反重力宇宙飛船!都有哪些黑科技?未來星際旅行不是夢
    一,反重力宇宙飛船的動力首先需要討論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反重力飛行器?所謂的反重力飛行器就是能夠脫離地球控制飛行的飛行器,它具有一種萬有斥力,這種飛行器相當於是反轉引力的設備,就像依靠電磁場運行的飄升機。那什麼又是飄升機那?
  • 科學家研究質量為負1kg的物體?只需達到此條件,反重力將實現
    審核:小文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說法:從之前曝光的美國51區、52區等採集到的各類情報資料,美國似乎正在研發一種新型飛行裝置,這種裝置被稱作「反重力星際飛碟」,而且通過資料顯示,美國已經成功研發出來了,不過至於內部結構,飛行原理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人們仍然一無所知。
  • 反重力成真了?科學家成功讓液體懸浮,小船在下表面倒立前進
    雖然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小兒科,腦洞搭鐵的設定,不過你還別說,科學家們在現實世界中真的實現了這種翻轉,讓模型帆船倒立懸浮在液體下表面,而且可以正常「開船」,就像小船獲得了某種神秘的「反重力」。這項研究來自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和奧克蘭大學的團隊,主持這項研究的是物理學家伊曼紐爾·福特(Emmanuel Fort)和程師弗拉迪斯拉夫·索羅金(Vladislav Soro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