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峰會|宗申101工廠數位化轉型,為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加「數」度

2020-11-29 上遊新聞

我國傳統製造業正在向智能製造轉變,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一大批領軍企業正在崛起。智能製造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成為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推手,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宗申產業集團如何進行轉型升級?7月24日,2020中國「智能製造萬裡行」(重慶)產業發展峰會上,重慶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江文從智能製造理解、典型應用場景、以及對智能製造的思考四個方面出發,對宗申電力在智能製造業的舉措進行了相關介紹。

智能生產線建設是保證智能製造的基礎

江文表示,宗申產業集團到今年已經是38年了,宗申動力是宗申集團核心子公司,產品主要是生產、銷售、研發、摩託車發動機、汽油機包括航空動力,去年整個宗申動力的產值50億。

江文在講話中談到: 通過智能製造要構建智能服務的系統,高效、協同供應鏈的體系,還有柔性的生產線,要打造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所以智能生產線的建設是整個智能製造業轉型中重要的前提。

同時,宗申動力通過智能製造改造,構建智能服務的系統,高效、協同供應鏈的體系,還有柔性的生產線,其目的是要打造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希望通過三個場景的智能改造,真正的支撐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在過程當中解決質量、成本、交付的改變,不斷的沉澱數據、利用數據來解決三個場景智能化的問題。

自動化率提高了15倍,人工效率提高了80%

江文介紹,宗申動力101工廠的1011智能產線改造前很多困難,如兼容品種多,涉及零部件量大,細化到零部件上萬種;2017年建的生產線,熱動力自動化產線很少;IT和OT深度融合難度大,上百臺專機深度融合幾十種設備兼容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最後在忽米網的團隊共同努力下,這個產線正式投產。

他說,現在這條生產線自動化率提供了15倍,人工效率提供了80%,當初這條生產線的工人是60人,現在差不多近30人。同時自動糾錯防錯的能力強,通過AI和自動算法方式,整個自動糾措防錯能力提高了11倍,質量提高了0.3個百分點,宗申動力做發動機30幾年了,0.1個百分點都非常難,這個產線來說整個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際上對宗申動力來說,這個產線最大的收穫是人、經驗,因為我們走了很多的坑,所以整個產線對人的提高是最大的收穫。

江文說,智能製造中間遇到的技術太多了,包括大數據、AI、5G等技術,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它,讓大家可以少走彎路。

智能製造要依靠整體規劃和人才培養來實現

江文提到,智能製造並非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要對智能製造保持一種敬畏之心,不要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

首先,智能製造要注重過程,要依據手段和途徑來實現。他將智能製造的使用比喻成使用「菜刀」,刀用得好能成為一道好菜,用得不好會傷害手。要注重實現目的的過程和使用的手段,而不巖一味地追求結果,忽略了過程中重要的部分。

其次,他還提到在智能製造的過程中,整理的規劃非常重要。他以宗申動力的1011產線為例,先分析在未來的3-5年內,明星產品會是哪一些,哪些產量需要增加,在分析得出結論以後, 必須有一個縝密的規劃。避免線做出來了,產線沒有業務做了,所以一定要整體規劃。

江文強調,人才培養在智能製造的過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解放思想,善於學習。

他說:「智能改造或者說信息化改造也好,首先要解放思想,沒有思想的統一就沒有行動的統一」,「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它能夠做什麼以後,在過程中間可以拿來為我們所用,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實習生 彭晨

相關焦點

  • 阿里「犀牛工廠」亮相 「新製造」探索中國工業數位化轉型
    &nbsp&nbsp&nbsp&nbsp「犀牛工廠」的登場,意味著自「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再下一城。此次,阿里巴巴將數位化能力輸入工業製造,涉水實體經濟的改革深水區,挖掘工業新潛力,緩解中小服裝企業庫存壓力,降低創業門檻,敏銳響應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
  •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驅動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儘管超強寒潮影響下上海電網故障報修量有所增加,但電力部門在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下及時完成搶修,數位化轉型的作用正在各行各業顯現。  昨天舉行的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打響了2021年上海經濟數位化轉型的「發令槍」。
  • 用友:「精」「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我國製造業正由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而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到4000萬套,工業APP超過35萬個。
  • 我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出臺
    >11月26日從市經信局獲悉,為進一步搶抓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機遇,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我市出臺《銅陵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進一步加速推進全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 褚健: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重要的是讓工廠變成可視化
    褚健認為,對於工業4.0來講,應該是由工業軟體驅動的工業革命。對工業來講也是一樣,大量的軟體能夠應用了,這個工業一定是最聰明的,就像我們的產品也是一樣的。工業軟體包括了工業知識、工業機理、工業經驗、工業模型和工業數據。因此工業軟體不僅僅是一個IT的產品或軟體,它是工業產品,它是工業製造的靈魂。 針對企業要實現數位化轉型,褚健認為,最重要的是讓這個工廠變成可視化。
  • 青雲科技加入深圳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 推動「中國製造」數位化轉型
    深圳,2020年10月31日——日前,青雲QingCloud正式加入深圳市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成為其會員單位。青雲QingCloud將積極履行協會成員職責,通過雲網邊端一體化架構與工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展開生態協作,攜手為「中國製造」數位化轉型貢獻技術力量。
  • 褚健: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 開發工業APP組成的作業系統
    中控創始人、藍卓創始人褚健出席並以「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為題發表演講。在褚健看來,工業4.0是由工業軟體驅動的工業革命,需要大量的工業軟體來支撐。「工業軟體應該包括工業知識、工業機理、工業模型、工業經驗和工業數據」。褚健強調,工業軟體是工業智能製造的「靈魂」。談及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褚健認為,其核心是讓工廠變得可視化。
  • 「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智能升級 中國製造迎歷史機遇
    中新網武漢11月22日電 (記者 劉育英)首個國家級的「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21日在武漢閉幕。大會展示了「5G+工業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最新進展、發展前景和政策走向。與會專家認為,對於中國製造來說,「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賦能新型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是中國製造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 「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以「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製造論壇」11日在佛山舉行。 姬東攝   以「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製造論壇」11日在佛山舉行。
  • 殼牌數位化浪潮下的華麗轉型
    殼牌工業潤滑油市場總監賈凱在現場接受了財經峰會的專訪,分享了數位化轉型浪潮之下,殼牌由傳統油品供應商向專業服務供應商的轉型之路。以下為採訪實錄:主持人:您好賈總,當前,工業物聯網迅猛發展,您如何看待數位化浪潮的轉型?賈凱:數位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如今,工業物聯網技術發展成熟,具有易聯通、強交互、低成本的特點,為企業先進技術布局提供絕佳機會。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製造業將有500億臺機器接入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來源:麥肯錫行業報告《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製造業數位化發展「三步走」戰略》)。
  • 2019工業網際網路全球峰會突出「瀋陽元素」
    今年,峰會選址瀋陽,將對瀋陽經濟提振士氣、培育新動能和高質量發展帶來重要意義。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當前,瀋陽工業正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對推動瀋陽工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發展新動能,承接國家重要戰略部署任務都具有重要意義。
  • 共享「數」資源、共繪「智」藍圖 2020數位化創新峰會在廣州舉行
    而本次產業變革的過程就是數位化轉型及各行各業用新技術賦能的過程,本次產業變革的結果則是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的一種新經濟業態。」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加速推進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金雙根說。
  • 工業網際網路成中國製造升級「關鍵變量」,華為雲如何撬動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正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2020年,在製造業的新訴求、疫情影響和國家發展戰略下,工業網際網路作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關鍵變量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目前,華為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是聚焦了三方面構建能力,包括包括EI工業智能體,工業應用平臺,數字工廠平臺、網絡連接,定位做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黑土地」,聚焦「雲+AI+聯接」。據了解,該平臺沉澱了華為過去30多年裡服務廣大企業的To B經驗,以及華為在製造業方面的能力。
  • 抗擊疫情,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製造獲發展良機
    一、支持企業數位化轉型、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早在疫情防控之初,工信部就對智能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寄予厚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幫助廣大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其中明確強調,支持企業數位化轉型,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支持企業數位化轉型,政策強調:大力推廣面向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平臺服務,積極推行網上辦公、視頻會議、遠程協作和數位化管理,以此為基礎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幫助提供線下服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拓展線上服務。
  • 多部委發力推動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來臨
    現在,藉助於智能雲科iSESOL WIS雲系統,大幅壓縮了排產時間,系統還為每臺設備科學排產,科學測算每道工序加工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製造業普遍利潤都不算很高。當初(數位化改造前)我們想的是,哪怕提升了1%的利潤,都可以接受,但後來的賦能效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提到已經開始的數位化轉型,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桂顯難掩激動。
  • 新時代製造業乘風破浪的「新船槳」——工業網際網路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遠大徵途上,離不開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及應用。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其布局速度加快是必然趨勢。例如,中央企業工業網際網路融通平臺為促進中央企業資源共享和產業鏈生態建設提供支撐,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正在成為長三角產業合作的核心和智能製造的驅動器。8月19日,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發布《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白皮書》)。
  • 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卡奧斯「中國方案」引領智能製造變革
    因此,中國的智能製造要做到的,也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或方案突破,而是將技術與中國工業基因相融合,找到最符合中國製造業轉型的發展路徑。作為中國本土製造的重要一員,海爾自2012年就開始數位化轉型和互聯工廠的探索,被外界評價為中國「燈塔工廠」領路人。
  • 上海製造業已基本完成數位化轉型,建成14個國家級智能工廠80個市級...
    ■疫情讓外界對智慧製造、遠程運維等方面的認識更趨統一,投資的意願更強烈  ■上海製造業已基本完成從自動化到數位化的轉型,已初步具備無人工廠建設條件  突發的疫情,讓上海製造業遭遇不小的危機。危機下湧現的「無人工廠」,卻擘畫出製造業光明的未來。
  • 餘曉暉: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餘曉暉:幾年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迅速,也很好地推動工業的轉型發展,為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賦予了新的內涵,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賦能者。可以從兩個層面看工業網際網路,從宏觀層面看,工業網際網路通過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支撐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變革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 摩爾元數:開啟企業智造轉型之旅
    數位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還成為推動製造業更快升級、更好發展的重要驅動。工業網際網路浪潮下,越來越多企業加入數位化轉型的探索之中。作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領跑者,摩爾元數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為製造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工業軟體及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