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李鵬濤
《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 於11月25日-11月27日在北京市通州區國際財富中心舉行。中控創始人、藍卓創始人褚健出席並發表演講。
褚健認為,對於工業4.0來講,應該是由工業軟體驅動的工業革命。對工業來講也是一樣,大量的軟體能夠應用了,這個工業一定是最聰明的,就像我們的產品也是一樣的。工業軟體包括了工業知識、工業機理、工業經驗、工業模型和工業數據。因此工業軟體不僅僅是一個IT的產品或軟體,它是工業產品,它是工業製造的靈魂。
針對企業要實現數位化轉型,褚健認為,最重要的是讓這個工廠變成可視化。同時,他也表示工業網際網路還有三大類問題需要探索解決。第一類是關鍵的核心裝備,第二類是連結問題,即如何把生產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第三類是從產品設計一直到出貨的全程中,SaaS化。
褚健表示,「一個工廠相對來講是一個有機體,如果把一個工廠壓縮成一臺手機,大家可以理解,把工廠內部所有的設備全部聯結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我們講的第三代的作業系統」。
以下為發言實錄:
褚健:今天很高興第一次參加財經的論壇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接著王飛躍老師的中國製造業往哪去,怎麼走,正好因為餘院長和王老師的兩個報告以後我覺得可能能夠跟大家匯報一下我最近的一些想法。
我匯報的題目是「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其實我是和工業企業接觸的比較多,我本人一直在做自動化,服務於流程工業,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不會停下來的那種裝置,比如說煉油、石化、化工,包括電力、核電,這樣一種深更半夜也會開在那的,因為涉及到大的工業。這種企業如果沒有怎麼樣肯定是不行的,沒法運行,按照今天大規模製造,大規模生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在這想匯報一下,針對這樣的工業企業,包括其他的離散型製造業我們下一步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因為大家都知道數位化轉型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可能說我們不要這條路我們還有其他一條路。從工業1.0到工業4.0,中間工業3.0是什麼,可能會有一點點提問,有的人說是自動化,有人說數位化,有人說信息化,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工具數位化在這裡面起到了就是大規模製造,能夠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特別是像石油、化工行業,都是黑箱,一個反應器,一個金牛塔,一個爐子,裡面到底是什麼,變化到什麼程度,我沒有很好的檢測能夠看得到,所以很重要的就是確保它的安全。
對於工業4.0來講,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由工業軟體驅動的工業革命,就像每個人的腦子裡的知識,這就是最寶貴的東西,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腦子,自己的神經,自己的神經元,但是隨著知識越多這個人是會越聰明的。對工業來講也是一樣,大量的軟體能夠應用了,這個工業一定是最聰明的,就像我們的產品也是一樣的。
對於工業的發展來講,我只是用這張幻燈片來講一下工業發展的三大技術,工藝技術是首先的,前面曹院士提到的工業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材料,新的工藝。第二就是先進的製造的裝備,有很好的工藝但是生產不出來沒有用,在現有的工藝和現有的設備,就是我們今天大多數工廠在運行的情況下。第三個技術就是如何能夠應用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各種各樣的工業軟體,包括我們今天用的ERP,其實也是幫我們企業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如何能夠對大量現在已經在運行的工業企業用工業自動化,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工藝知識,這些綜合在一起能夠提高的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空間。
我們最近國家也很重視工業軟體的發展,因為從晶片被卡,EDA被卡,哈工大,哈工程的(matlab)被卡等等都促使了我們要高度重視軟體的發展,但是對於軟體來講,工業軟體尤為重要,當然基礎軟體也很重要,非常重要,這是基礎。工業軟體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不僅僅是一個軟體,首先當然我認為它是需要有工藝知識,工藝模型,工藝的規律,而不僅僅是一個IT的產品。洛克希德·馬丁,大家說它是最大的軟體公司,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它是有很多很多的代碼,但是它還是附在它的戰鬥機,附在他的武器裝備上,並不是單獨來賣的。但是如果說把這個產品單獨來賣,賣出來以後我們大家都可以去用,或者我用,或者幫他服務於工業對象的時候,這個軟體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工業軟體,它是一個商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工業軟體應該包括了工業知識,工業機理,工業經驗,工業模型和工業數據。所以我說工業軟體不僅僅是一個IT的產品,它不僅僅是一個軟體,它是工業產品,它是工業製造的靈魂。有很多人我們覺得特別是網際網路企業認為有IT+OT就可以了,或者是OT+IT,但是我進很多企業的領導交流,跟很多的工藝工程師交流以後,我們大家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認為在工業領域裡不是OT+IT,或者不僅僅是OT跟IT,而更重要的是前面三個T,就是PT技術,就是工藝技術,設備技術,ET技術,包括自動化的技術,包括採集數據,剛才王飛躍說的我們是生產出來大量的數據,所以只有把五個T加在一起才有可能解決中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問題。
因為我所服務的領域更多的看到的是這張照片,大家不一定喜歡的,會爆炸,會汙染,造成很大困惑的,去年3月21號江蘇的響水爆炸以後造成了江蘇非常大的企業怎麼壓縮化工企業,但實際上化工企業是絕對不可以沒有的,因為它涉及到我們所有的生產生活各種用品的基礎的原料工業,所以我們也不存在所謂的換道超車,超車也許還有點機會,但是換道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如果說針對一個企業要實現數位化轉型,它的核心,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這個工廠變成可視化,就像我們開一輛汽車,這輛車胎壓多少了都不知道,油還有多少,電量還有多少,不知道的時候,我們開這這輛車上高速公路的時候是非常非常害怕的。所以首先要知道我這個工廠是不是安全的,哪個地方有安全隱患,哪個地方可能洩露,哪個地方可能會有爆炸的可能性,或者說哪個地方能耗大了,我可不可以改進,哪個地方質量不好了我怎麼提高,等等這樣一些問題都是每一個企業所關心的。其實說到底他並不關心你有沒有計算機,有沒有用這個那個,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賺錢,任何一個企業他想生存最重要的是賺錢,怎麼賺錢是最重要的。如果變成一個可視化的工廠以後,怎麼能夠把一個工廠的所有的數據連接起來。所以我在這也接著餘院長的話,我們工業企業的連接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有三大類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探索解決。
第一類關鍵的核心裝備,比如說像人的心臟是不是需要有一個心電圖能夠背在那,如果說這個手錶能夠檢測我所有的生命體徵,我的腦子、心臟,包括其他的血液的狀況,這個東西如果都有的時候,大概一個人是可以看得見了。所以關鍵的設備,就是我的五臟,我的腦子這一幾塊,至於我的手指頭可能也很重要,但是萬一它斷的時候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但是我的心臟一旦出問題瞬間就沒有了,所以關鍵設備的連接,一般就是由供應商提供的。
第二個連接就是把身體的所有我身體的所有的環節都能夠連接起來,無論是我的工業設備,比如說一個泵一個閥,一個管道,一個反應器,一個加熱爐,甚至一個工具機,一個零部件,一個什麼樣的AGV的小車,所有的東西,都把它連在一起的時候,包括物流,包括能源流,包括人在這裡面的操作,以及我們的資金流,所有一切都連接起來,我們稱為工廠內部的工業作業系統,如果我們能作出這樣的作業系統,我相信我們的可視化就能夠做到了。
第三個,從產品設計一直到產品出去的時候,我們的產品設計、工程、運營、管理,這些軟體現在很多都慢慢變成SaaS化了,今後的趨勢更加明顯。所以這一類的聯網或者是連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凱文·凱利很有名,他認為第一代是連接了文件的作業系統,第二代的作業系統連接的是人,他說第三代的作業系統連接世界。如果說把一個工廠大家可以想像,一個工廠相對來講成為一個有機體,如果說把一個工廠壓縮成一臺手機,大家可以去理解,就像我剛才講到的我把一個工廠內部的所有的設備,所有的動設備、靜設備,機電、移控,包括物流、能源流、資金流,我全部把它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就是我們講的第三代的作業系統。
我們試圖想打造這麼一個作業系統,能夠連接企業內部的東西,讓一個工廠變成一個可視化,如果這個是能做到的,有可能我們能夠創造另外一種生態,就像現在網際網路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一樣,我們能夠把最聰明的腦袋吸引過來開發各種各樣的工業應用。比如說剛才我前面講到的工業軟體,如果說我們今天的工業軟體可以應用的話,大量的存在著二次開發的工作量,定製化的工作量,還有數據的連接,設備的連接等等一堆的事。所以使得每一個軟體供應商都非常非常累,最好是苦活累活找別人幹,我只做一些相對來說核心的這一部分,但實際上這塊的推廣應用會制約了整個公司,整個的製造業的整體的數字提升。
我們過去二十多年,我們的控制系統在中國已經做了兩萬多家客戶,有4萬多套控制系統在那應用,但是我花了27年的時間,中國有38萬家規範製造業企業,有300多萬家製造業企業,如何能夠讓這麼數量龐大的製造業企業享受到工業網際網路的好處,都能夠享受到職能製造的好處,都能夠享受到工業軟體的好處。如果說我們一家一家去幹,我想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把時間縮短一點,能夠通過十年、二十年就能夠實現所有的企業,但是大家想想我們造那麼多的房子我們花了幾十年,都是靠很多很多的功臣去生產,去製造。對於工業企業如果說要想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要想實現的話,也一定需要大量的這方面的這方面的人才,但是我們有那麼多嗎,不可能。所以這個時候能不能像移動網際網路一樣,通過像手機,安卓商店,蘋果商店,就下載一個,通過比較簡單的工業應用或者是去技能化的一些工業軟體,能夠使得不要太專業的人也能夠做專業的事。所以我們就試圖打造這樣一個工業作業系統,能夠把現在工廠裡大量應用的各種各樣的工業軟體能不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工業APP,這也是工信部提出來的打造一大堆的幾十萬個,甚至幾百萬個工業APP,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有可能實現軟硬體的分離,通訊的連接,數據的連接,我們形成一個數據底片,也使得今後我們的生產模型從左邊的五層的能不能變成一個圓形的平臺式的,大家都圍繞著工業作業系統周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各種各樣的軟體,就跟我們今天的手機類似,當然我們的服務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就是下載一個APP花一分鐘兩分鐘就可以,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總體來講比你重新開發定製化更容易。如果說能夠形成就像我們所有的數據,就像樹根一樣,通過這個樹幹把數據匯總,我們上面各種各樣的果實我們可以通過軟體來實現。
這是一個典型的圖可以看到,中間我們看到這張照片就是工廠,通過OS的工業作業系統平臺,我們把所有的數據都連接了,周邊這一圈包括這一圈裡每一個下面的模塊,包括某一個模塊裡的各種各樣的場景,因為不同的工業企業就有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工藝,不同的人,不同的物料,所有的都會有大量的APP,由各個行業的專家,各個行業的軟體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大家一起共同的去做,最後形成一個生態,使得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為一種可能,或者說大面積的實現成為一種可能。
最重要的形成這樣一個生態合作的關係,包括開發者,系統集成商,包括我們要做出這樣一個作業系統要不斷的迭代,也可能會花很多年的時間不斷的迭代。就像今天,至少十幾年前我不知道,最後是安卓贏的,那時候有賽邦,有一個windowsmobil。最後安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完全是外行的作業系統變成了今天手機通用的,佔了絕對的市場份額的作業系統。
由於時間關係在這就把我的一些觀點可能很不成熟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大家能夠提出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