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位於合肥的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該公司歷時兩年,實現了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這款電池能量密度指標國際領先的產品在未來成功應用後,有望使得當下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增加近一倍。
鋰電池的核心部件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組成,它們決定著一塊電池的「綜合能力」。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此次技術突破,研發團隊主要針對負極材料和電解液做了改進。「負極材料我們採用的是金屬鋰。」
此次突破,由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現任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張躍鋼率安徽盟維新能源的科研團隊攻克了一系列技術困難。同時,工作人員介紹,無論是挑戰低溫、高溫的極限,還是鋼針穿刺等安全性測試,500Wh/kg鋰金屬電池技術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對動力電池來說,能量密度500Wh/kg是什麼概念呢?
從實際應用的產品上看,以當前在售電動車型中續航裡程排名前列的2019款特斯拉Model S/X長續航版為例,其使用的電池單體質量能量密度約為243Wh/kg。「在成功應用後,它有望使得當下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增加近一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公司研發的電池的關鍵指標已經達到,現在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
除了攻克500Wh/kg鋰金屬電池關鍵技術,由該公司研發的能量密度達450Wh/kg的鋰金屬電池目前已經實現商業量產。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對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合肥,一批像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潛心於突破現有儲能技術能量密度局限,力爭研發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鋰電技術產品。
在合肥國軒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性能全國領先,2019年,國軒高科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全國市佔率排名第二。合肥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深耕專業生產鋰電池四大主要材料之一——隔膜,產品市場覆蓋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來源:江淮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