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君主一戰成名,查理十二世以少勝多,納爾瓦戰役瑞典完勝俄國

2020-12-08 騰訊網

事件簡概:

1700年,俄皇彼得一世大帝企圖攻佔波羅的海入海口,率領俄軍共有約3.5萬人,火炮173門圍攻納爾瓦,納爾瓦的瑞典守軍共有2000餘人,俄軍炮擊要塞,企圖迫使瑞典守軍投降,但並沒有攻下,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年輕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乘彼得一世的同盟者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按兵不動之機,親率瑞典30000大軍支援被圍困在納爾瓦的守軍。

查理十二世獲悉有關俄軍部署的確切情報後,分割俄軍各個擊破,遂將大部兵力集中於俄軍右翼作戰,許多軍官和外籍將領向瑞軍投誠。俄軍因無軍官指揮被分割為二,缺乏統一指揮,無法組織防禦,俄軍遂即被迫投降。

查理十二世在納爾瓦戰役中以8000瑞軍擊破40000俄軍,從此聲名大振。

而彼得一世大帝則成了整個西歐的笑柄。

一、雄心勃勃的彼得一世大帝

17世紀後期的俄羅斯,已經是擁有遼闊的疆域超大帝國。但它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較為落後。如果俄羅斯想要加入先進國家體系,就必須讓自己有可以觸及西方的出海口。

為此,俄羅斯的對外戰爭是向著大海的方向發起進攻,彼得一世決心把俄羅斯變為真正的「半歐洲式強國」。

(彼得一世)

有過遊歷西歐經驗的沙皇立即在全國改革。準備從軍事、政治和經濟等諸多方面,推行自己在西方接觸到的先進經驗。

除了需要大力發展近代工業外,還必須建立強大的正規陸軍與海軍。通過沙皇的權威與部分貴族的支持,彼得一世將所有權力中。俄羅斯帝國軍隊也改頭換面,發展為擁有20多萬陸軍和數十艘戰艦。

當時的瑞典,查理十二世剛剛繼位,時局非常不穩定。

當地貴族巴特庫爾慫恿吧波蘭國王奧古斯塔二世對瑞典開戰。很快丹麥也加入進來,並引得俄羅斯人也趕來湊熱鬧。彼得就此調整策略,準備先在更靠西歐的波羅的海鑿出一個出海口。歷史上的大北方戰爭,就此醞釀起來。

二、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

17世紀,瑞典成為了以芬蘭灣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強國,領土保羅愛沙尼亞以及因格裡亞等。而在近30年的戰爭之中,瑞典又從德意志手中獲得了大片領地,七雜紅包括了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等地。區區100萬人口的瑞典能夠取得勝利,離不開國家強大的軍隊,儘管這隻軍隊的規模很小,僅有10萬人而已,但它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比起當時歐洲其他國家的陸軍,這支軍隊的專業程度很高。

1697年,年僅15歲的查理十二世繼位,他成了瑞典的少年君主,年輕的君主崇尚武力,他立志要成為「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

(查理十二世)

1700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想要奪取波羅的海的入海口,雄心滿滿的彼得聯合丹麥、挪威和波蘭等國組成了軍事同盟針對瑞典,他決心要搶奪波羅的海沿岸地區。9月份,

彼得一世用40000大軍包圍住了軍隊控制的納爾瓦,並且修築了工事長達5公裡,他企圖迫使瑞典守軍投降,因為在他看來不過區區2000的守軍,一定沒問題,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區區2000守軍,令俄軍圍攻了3個月都沒攻下來。

11月中旬,年輕的君主查理十二世趁著彼得一世同盟者波蘭按兵不動的時機,

親自率領了30000瑞典軍隊支援被圍困的守軍,查理十二世的突然出現令彼得一世大吃一驚,

彼得一世將戰場指揮權交給了克魯瓦之後,不知去向何方,按道理來說,彼得一世是俄國歷史上稱帝的第一人,不可能臨陣脫逃,但不知由於什麼原因,他確實在交戰前離開了這片戰場。

三、風雪中數不清的敵人

11月30日,年輕的君主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援軍線頭8000餘人突然出現在納爾瓦,到達的那天,天空剛剛拂曉卻大雪紛飛,飄落的雪花如同鵝毛般撒落在地。

查理十二努力隱藏大部分部隊,以免暴露自己此時不足萬人的劣勢兵力。他決定將軍隊分為兩部分,分別攻擊俄軍的左右側翼,

然後還要出動騎兵加強側翼威脅,阻止俄軍士兵從自己的陣地內出逃。這樣可以規避自己的數量不足,而限制俄軍的相互協助。

儘管俄軍的數量是瑞典軍隊的5倍有餘,但查理十二世鎮定自若,他對手下的將士們說,

「幸運之神一直是眷顧我們的,這場風雪是天賜良機,在風雪中,敵人根本無法看清我們的人數是如此之少,所以這場奇襲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查理十二世帶領著8000將士猛然攻入了俄軍的陣營之中,

瑞典軍隊閃電似的衝鋒使得俄軍措手不及,原本整齊的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四周大雪紛飛,根本看不清彼此,到處都是喊殺之聲。由於戰線過長,俄軍之間聯繫非常不便,並且他們也搞不清到底來了多少的瑞典軍隊。

(納爾瓦戰役)

隨著大部分俄軍被逐個擊破,只有彼得一世的兩個近衛團還能堅持抵抗瑞典士兵,但已經無濟於事。

而潰逃的俄軍在過河時由於橋梁倒塌,導致許多士兵在何中淹死,沒能過河的俄軍投降做了俘虜,而彼得一世的兩個近衛團依舊頑強抵抗,經過談判,查理十二世允許他們在投降以後攜帶武器和軍旗撤離納爾瓦。

但戰爭中的承諾都是不可信的,當這兩個近衛團沿著剛修復的大橋鄉納爾瓦河對岸撤退時,這個年輕的瑞典國王沒有遵守協約,兩個團被繳械,軍官也被俘虜。

四、名聲大振的少年君主

納爾瓦戰役結束了,俄軍與瑞典軍隊首戰敗北於納爾瓦城下,

40000俄軍被擊潰,傷亡約有8000人,高級軍官幾乎無一生還,數百門的大炮也歸瑞典所有,反觀瑞典軍隊僅陣亡不到3000人,

可以說,彼得一世這次真的是元氣大傷了。18歲的瑞典國王以少勝多,大破俄軍的消息傳遍了歐洲,彼得一世成了整個歐洲的笑話,俄國在西歐各國中的威望瞬間一落千丈,而查理十二世確是名聲大振。

(納爾瓦戰役行軍圖)

納爾瓦戰役勝利之後,查理十二世並沒有趁勢去攻擊彼得一世,俄國軍隊被人數遠少於自己的瑞典軍隊所擊潰,他認為可以不用擔心彼得一世了,

他留下了1.5萬人防守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自己率軍先後去攻打丹麥與波蘭,並且獲得了勝利,在兩年後,佔領了華沙。

在許多戰役中,查理十二世都是以劣勢的兵力獲勝,因此也被成為「不敗將軍」。

納爾瓦戰役中,俄軍是失敗了,但這對於彼得一世來說,只是暫時的失利。

他總結了教訓,立即加緊了俄國軍隊的改革,一支裝備新式火炮和槍械的正規軍隊很快組建起來。

而此時的查理十二世正忙著東徵西討,八年徵戰,再回首已然物是人非。當八年後,彼得一世與查理十二世又進行了他們之間的第二次決戰,這場戰役中,查理十二世這個不敗將軍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結語

納爾瓦戰役中,俄軍徹底輸掉了整場戰役。總共有8000人戰死或受傷,還有萬名的潰敗在河裡淹死,或因寒冷而凍死在求生之路上。主要將領軍官被俘。瑞典一方則死傷3000名將士。他們還在俄軍營地和戰場附近,繳獲了64門攻城炮、22門迫擊炮和4050支步槍。擁有具有巨大人數優勢的俄軍卻遭遇慘敗,因為他們遭遇到了歷史上少數的名將查理十二世,這位年輕的君主一戰成名,查理十二是對俄羅斯崛起造成嚴重威脅的人物之一(另兩人分別是拿破崙和希特勒)。

參考資料:

《世界戰爭史》

《世界戰役》

《歐洲史》

相關焦點

  • 一戰中的頂級戰役!
    一戰中的頂級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烽火四起,狼煙遍布。參戰國眾多,戰役亦數不勝數,那麼哪些戰役可謂是其中的頂級戰役呢?東普魯士戰役俄國、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俄軍西北方面軍於1914年8~9月在東普魯士對德軍第 8 集團軍實施的進攻戰役。
  •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9期—瑞典:以百萬人口躋身歐洲列強
    這一戰挽救了新教國家的頹勢,因此被稱讚為「改變世界的之戰」。古斯塔夫本人則被新教徒稱讚為「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主導的瑞典軍制改革,被認為是史上最重要的軍事改革之一,引領了歐洲軍事近代化。加上輝煌的戰績,後世的拿破崙將古斯塔夫與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並列,稱為軍事史上四大名將。1632年,瑞典在呂岑戰役中再度獲勝,但古斯塔夫二世不幸陣亡。
  • 孫子兵法詳解,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在戰役就能以少勝多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計謀,一直被我們歷史上很多戰役所使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不管你在開戰前還是開戰中,都要很好的分析當下的局勢。且要有一個好的將領統領好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能計算出自己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把握。
  • 瑞典的軍事工業為何那麼發達?與一個著名的化學家有關
    首先,瑞典是北歐傳統強國,曾是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歐洲的霸主,周邊國家包括德國和沙俄沒少被他欺負。1700年,在納爾瓦戰役中,瑞典曾以八千軍隊大敗彼得大帝率領的三萬六千俄軍,打得俄國聞風喪膽。要知道,當時幾百俄國流民就把清王朝搞得頭疼不已,幾乎全民皆兵的瑞典其實力可想而知。雖然二戰前瑞典已經衰落,但仍然頗有實力。
  • 巨鹿之戰看似以少勝多,你可知道掩埋在盛名之下的真相是什麼?
    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以這樣的形式贏得勝利的戰役——巨鹿之戰。那麼我們先看一下是哪個國家的將士跟誰打的?一邊是項羽戰隊他帶領著5萬楚兵和秦國的40萬大軍戰鬥。巨鹿之戰,雖然勝利並不是項羽一個人的功勞,但他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一戰成名,最後成為了西楚霸王。
  • 他被人稱北歐雄獅,依靠軍事改革,將瑞典由邊遠雪國變成歐洲強國
    (了解三十年戰爭可以參考下文連結)然而,古斯塔夫接手時的瑞典,別說稱霸歐洲,連自保都很困難。在內,經濟、文化落後,軍事力量自然也薄弱。在外,因王位之爭(古斯塔夫的父親卡爾公爵在世時,他的侄子西吉斯蒙德擔任波蘭和瑞典兩國的國王,卡爾奪取瑞典王位成為卡爾九世,西吉斯蒙德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瑞典與波蘭徵戰不休;因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瑞典又與俄國、丹麥衝突不斷。
  • 他去世後,查理成為法蘭克土地上的唯一君主,展開了徵服之旅!
    他將王位留給了他的兩個兒子,現年二十歲的查理和十八歲的卡洛曼。兩個年輕人都於754年與丕平一道塗油,因此他們的統治都得到了上帝的認可。他們將帝國分成兩半,不過不是沿著傳統的紐斯特裡亞-奧斯達拉西亞線劃分;查理統治著北方領土和海岸,卡羅曼則控制了南部領域。繼位兩年後,查理迎娶了倫巴第國王德西德裡烏斯的女兒。
  • 古代史上以少勝多的四大戰爭排行榜,項羽指揮的巨鹿之戰排第三!
    當然,其中也有神將,依靠神機妙算扭轉戰局,譬如歷史上發生過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它們都是在無比劣勢的情況下完成逆襲的,無論從哪個方面分析,最終勝利方,最初都沒有絲毫勝利的可能。下面小編給大家列舉一下那些最神奇逆轉的以少勝多戰爭排行榜。第四名:牧野之戰牧野之戰堪稱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 這一戰成名,傳奇開啟
    這一戰成名,傳奇開啟!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力了!比如迪達拉是曉組織裡面去世比較早的人物,所有大家往往對他的實力有些不認同。其實他的實力還是很強的,早期動畫的時候使用C3級別的爆炸可以輕鬆毀滅掉一個村子。可是作者自己認為迪達拉的設定太過強悍了,後面發展下去不好交代了。所以讓他在和佐助的戰鬥中,直接使用了一個毀滅半徑為十公裡的超級大自爆結束了自己。
  • 巨鹿之戰: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的破釜沉舟是戰役的關鍵因素
    在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而其中就有項羽的成名之戰——巨鹿之戰。這一戰不僅使項羽威名大震,在其叔父項梁死後迅速成長起來,填補了項梁留下的權力真空,而且也成為秦末農民戰爭在軍事形勢上的最大轉折點。正是從巨鹿之戰開始,義軍在軍事上才取得了對秦軍的優勢,戰場主動權轉到了反秦義軍一方。
  • 上甘嶺一戰究竟有何特別,能讓這場戰役如此出名
    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 一定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才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在中國志願軍與美國軍隊的多次對戰中, 上甘嶺一戰, 一定是人們對抗美援朝戰爭中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戰役。 這場戰役後來還被拍成了電視劇, 電影等。 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人們對上甘嶺一戰的重視。 那為什麼在抗美援朝那麼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中, 唯獨這一次戰役, 會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呢?
  • 一球成名!18歲天才少年登錄伯納烏,戴帽成為21世紀進球第一人
    一球成名!18歲天才少年登錄伯納烏,戴帽成為21世紀進球第一人 2018年6月15日,巴西桑託斯俱樂部官方宣布,球隊小將羅德裡戈轉會西班牙皇家馬德裡足球俱樂部,羅德裡戈將會在2019年夏天正式加盟皇家馬德裡。
  • 斯德哥爾摩最著名教堂,裡面卻埋葬著瑞典國王,這是為何?
    還有不能錯過的就是瑞典的教堂,其中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教堂,那就是騎士島教堂。騎士島教堂位於騎士島上,主要是瑞典君主的葬禮教堂,也是騎士島上最重要的建築。教堂建於1280,用了30年的時間,將修道院改為一座教堂。騎士島教堂採用了當時非常流行的哥德式建築樣式,尖塔部分則是19世紀後葉新建的。
  • 歷史上的今天1632年11月6日瑞典國王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在381年前的今天,1632年11月6日 "/>       古斯塔夫·阿道夫有著瑞典王室固有的智力早熟和瘋狂愛冒險的血統特徵,幼時顯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氣,是瑞典人眼中的神童。當然,他最感興趣並精通的是歷史和軍事,他崇拜的對象是領導荷蘭獨立戰爭的軍事天才——奧蘭治親王毛裡斯。
  • 敵軍人數估計錯誤,卻意外打出以少勝多的勝仗
    但正是因為這次的錯誤估計,才導致了紅軍以少勝多。戰鬥在天明打響,槍聲一響,有經驗的紅軍戰士就知道遇到了勁敵。敵人的槍聲脆響,聲稱高、準度高、穿透力強,一聽便是三八式步槍。許世友率領的紅十二師第三十四團位於豆腐店最前沿。10分鐘過去之後,壓力越來越大,敵人集中炮火狂轟濫炸,然後步兵開始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