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創作者:範疇謝講歷史
8世紀中期,在安達魯斯完全獨立於巴格達五年後,法蘭克的丕平國王去世了。他將王位留給了他的兩個兒子,現年二十歲的查理和十八歲的卡洛曼。兩個年輕人都於754年與丕平一道塗油,因此他們的統治都得到了上帝的認可。他們將帝國分成兩半,不過不是沿著傳統的紐斯特裡亞-奧斯達拉西亞線劃分;查理統治著北方領土和海岸,卡羅曼則控制了南部領域。
繼位兩年後,查理迎娶了倫巴第國王德西德裡烏斯的女兒。「但他一年後休了這位妻子,」艾因哈德寫道,「沒人知道為什麼。」查理重娶了一個名叫希爾德加德的阿勒曼尼女孩,當時她年僅十三歲。居住在帝國東部的阿勒曼尼人有時會讓人感到棘手,因此對查理來說,這樁婚姻是條有用的紐帶。不過很自然地,這激怒了倫巴第國王,他向卡洛曼提議聯手摧毀查理。但在771年,當這計劃尚處於襁褓中時,卡洛曼去世了。
查理現在成為法蘭克土地上的唯一君主,他立即展開了徵服之旅。772年,他出徵萊茵河對岸的薩克森人。他尚未顧及南部,那裡倫巴第國王德西德裡鳥斯仍在謀划進攻。查理首先想向北擴張領土;萊茵河周圍的土地豐饒肥沃,薩克森部落也並不那麼團結。他們有三大分支:威希河的中薩克森人,易北河的伊斯特伐利亞,以及靠近海岸的威斯特伐利亞,但卻很少並肩作戰。
查理於772年進入薩克森領地,在對方無組織的抵抗中,他一路打到了條頓堡森林。在那裡,他下令毀壞薩克森人最神聖的聖物:伊爾明蘇爾,一根巨大的代表樹幹的木柱,象徵著支撐蒼穹的聖樹。他決意向薩克森人表明,作為上帝指定的基督國王,他主宰著薩克森人和他們的神。不過,毀壞伊爾明蘇爾也埋下了隱患。雖然薩克森人在政治上不足以團結成一支強大的抵禦力量,但他們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伊爾明蘇爾被毀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薩克森人暫時屈服後,查理啟程返回,準備進軍義大利。第二年,他越過阿爾卑斯山,前去懲罰德西德裡烏斯,並計劃將義大利佔為己有。
德西德裡烏斯率領倫巴第軍隊與他在義大利北部相遇。查理將倫巴第國王逼回都城帕維亞,並圍攻該城。圍攻持續了近一年,直到德西德裡烏斯崩潰並投降,查理才罷手。查理並未處決德西德裡烏斯,而是將他監禁在法蘭克帝國北部的一座修道院中。德西德裡烏斯的兒子兼繼承人逃到君士坦丁堡,在拜佔庭帝國的朝廷中避難。此時二十七歲的查理,不但是所有法蘭克人的國王,而且是倫巴第義大利的國王。74年,他戴上了倫巴第人的鐵王冠(倫巴第人相信王冠的鐵飾帶是由基督十字架上的一顆釘子打制而成),倫巴第王國不復存在。這是最終為他贏得查理大帝或「查理曼」稱號的一系列偉大戰爭的第一步。
受到東北和東南戰場勝利的鼓舞,查理曼接著把目光轉向了西南部拉赫曼奪取科爾多瓦艾米爾職位並未令安達魯斯的所有穆斯林都心服口服。778年,安達魯斯西南部的一群異見者,在該地區主管官員蘇萊曼·阿拉比的帶領下,懇請查理曼幫助他們擺脫倭馬亞的統治。他們向他承諾,艾米爾邊境內的薩拉戈薩城將打開大門,迎接他的到來,並作為他的指揮基地。這似乎是個好主意,結果卻是一場災難。當查理曼率軍趕往薩拉戈薩時,頭腦中想的就是徵服整個安達魯斯。不過,當他到達薩拉戈薩城下時,該市市長(在此之前,他一直與蘇萊曼和持異見者是同盟)改變了主意,拒絕讓他進查理曼在城外安營紮寨數周,但城門始終沒有打開。由於無城可依,他最終被迫從庇里牛斯山撤回。在經過潘普洛納時,惱怒的查理曼洗劫了這一要塞。
這正如他毀壞伊爾明蘇爾一樣是件失算的事。潘普洛納並非完全由科爾多瓦控制。相反,它是伐斯克斯人的家園,這個部落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就生活在伊比利亞,在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相繼佔領期間,他們躲避在山區。伐斯克斯人勇猛、獨立,足智多謀。當查理曼穿過這片山區返回自己的王國時,他們對他進行了報復。在朗賽瓦爾山口,伐斯克斯人襲擊了法蘭克縱隊的尾部,將行李車隊洗劫一空,並把後衛部隊殺了個片甲不留。他們輕裝便行,熟知山中地形,屠殺過後便消失在茫茫山野中。法蘭克人則由於武器輜重拖累,無法尾隨。
這次伏擊對查理曼來說傷亡尤其慘重,因為當伐斯克斯人出現時,他的許多官員和朋友都在隊尾。關於這次伏擊的故事口口相傳,直到最後它被渲染成場重要戰役:羅蘭成為法國第一史詩、12世紀的《羅蘭之歌》中的英雄。這部史詩將這次流血事件描繪成薩拉戈薩的阿拉伯人與查理曼軍隊中一個叛徒的合謀。在史詩中,四十萬阿拉伯大軍從天而降,來到法蘭克軍隊隊尾,羅蘭奮戰到筋疲力盡時才吹響號角求助。聽到號角聲的查理曼從縱隊隊首返回救援,但號角聲的力量已經將羅蘭的頭顱骨震得粉碎。之後,查理曼在上帝的幫助下對阿拉伯人進行了報復。
但在現實中,朗賽瓦爾之戰終結了查理曼對安達魯斯的雄心。他再也沒有率軍返回庇里牛斯山。今天小編就介紹到這裡啦,歡迎各位在文章下方評論。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