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刺殺伊朗科學家,居然是衛星遙控襲擊!

2020-12-04 牛彈琴

(一)

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當中國一些地方,夜空中無人機組成的絢麗圖案和空中文字,還在讓人驚嘆的時候;在中東,在高加索,無人武器正越來越多發動致命性的攻擊。

最新的一個例子,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刺。

原先的媒體報導,他遭到了以色列摩薩德的暗殺,先是一輛皮卡在他的防彈車前爆炸,然後槍手抵近開槍,雖然保鏢全力保護,但事發太過倉促,對方太過狠辣,伊朗國寶級的專家當場身亡。

但最新的報導,事實還不是伏擊那麼簡單。

綜合伊朗高官和媒體的披露:

1,法赫裡扎德的車輛,先是被子彈擊中。

2,他以為車輛出現故障,或者遭到其他物體撞擊,所以從防彈車中走出。

3,一架自動遙控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開外的日產車裡開槍射擊,三發子彈擊中法赫裡扎德。

3,保鏢組成人盾保護法赫裡扎德,但同樣被子彈擊中。

4,襲擊完成,皮卡發生爆炸摧毀。

5,等救援人員趕到,將法赫裡扎德送到醫院,早已經無力回天。

當然,這應該也是伊朗方面的推測和分析,具體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但組織高度精密、人員安全撤離、事後銷毀所有證據,這也符合摩薩德一貫的風格。

畢竟,對以色列來說,刺殺成功固然重要,死傷同樣不可承受。哪怕襲擊者活著,但落入伊朗手中,可想而知會給以色列帶來的負面衝擊。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有伊朗打死或逮捕襲擊者的明確報導。

如果這些說法屬實,也就是說,以色列沒有出動一個人,遙控就幹掉了一個多年的頭號目標。而且,很可能還是衛星遙控。

與之相對照的,今年年初,美國也沒有出動一個人,無人機就除掉了伊朗名將之花蘇萊曼尼。

年初年尾,兩次攻擊,現場都沒有出現襲擊者。

今年,還爆發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相信最大的衝擊,應該還不是戰爭的悲劇,而是更直觀的無人機打坦克——一輛輛坦克就像玩具一樣,被無人機從高空鎖定目標,然後輕鬆摧毀。

曾經的陸戰之王,現在似乎成了活靶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戰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因為戰爭和突襲方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但其中夾雜的巨大兇險,卻是當下的我們,尤其是未來的人類,不得不面對的。

要知道,以前類似的刺殺活動,必須出動地面部隊或特工,深入敵營,九死一生。

比如,美國2011年獵殺「蓋達組織」領袖賓·拉登,2018年擊斃「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美方都是出動多架武裝直升機,突入現場,發動攻擊。

我當年在耶路撒冷工作時,正是巴以衝突最激烈的時候。以色列清除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以及他的繼任者蘭提西,以色列都是出動戰機,發射飛彈直接摧毀目標。

去年9月14日,中東還發生了另一起影響深遠的無人機攻擊事件。

按照當時媒體的報導,葉門胡賽武裝出動約10架無人機,對沙特石油設施發動突然攻擊。儘管沙特宣稱,真正發動攻擊的,不是胡賽武裝,而是伊朗。

最終的結果,沙特損失慘重,石油產量當即暴跌了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蓋達組織」曾試圖通過人肉炸彈襲擊該設施,但被沙特軍方瓦解。

人肉炸彈沒能完成的任務,無人機最終成功了。

現在,如果報導屬實,以色列則更進一步。

沒有出動飛彈,畢竟飛彈發射到德黑蘭附近,這是明顯的戰爭行為;沒有出動無人機,再先進的無人機,也未必能這麼深入伊朗領空。

以色列的辦法,既有高度精密的伏擊,同時又輔以衛星遙控機槍。最終,成功獵殺,全身而退。

我看到美聯社的一篇文章就分析,衛星遙控武器,其實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無人機我們都知道,在加薩走廊周圍,以色列還布置有遠程遙控炮塔,只是為了減少傳遞命令的延遲,通常有線路連接實現遠程控制。

對於最新的這起攻擊,《簡氏防務周刊》中東版編輯傑裡米·賓尼就說:「你能用一個攝像頭來設置一個武器,然後利用衛星進行遙控嗎?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可能。」

雖然技術上可行,雖然好萊塢電影中也有過,但如果真是如此,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實戰性的類似無人攻擊。

(二)

還有一條不久前的新聞,可能有些朋友已經注意到了。

就在這個月,美國空軍披露,他們已經在巡邏部隊中部署「幽靈機器狗」來執行任務。

我不是軍事專家,也不明白這個「幽靈機器狗」來歷,但看照片和視頻,感覺和著名的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機器狗很類似。

這種機器狗,能夠翻越障礙,進入到各種危險區域,尤其適應士兵和車輛無法達到的區域。

機器狗,可能還只是第一代,波士頓動力還推出了新的機器人。反正視頻顯示,不管人們如何對它踢打、棒砸,機器人都能排除幹擾,瞄準靶子,完成射擊。

視頻中,人類最後還命令機器人,必須向機器狗開槍,機器人拒絕執行,人類的棒砸激怒了它,它向人類開槍,然後帶著機器狗絕塵而去……

這應該是特效劇情視頻,還不是真實場景。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不僅僅是機器狗巡邏,機器人很可能參與到戰場中。

之所以越來越多無人機器出現,是因為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我記得在之前文章中也介紹過,簡單三點吧。

1,確保了零傷亡。戰爭肯定是要死人的,出動地面部隊,意味著高風險和高傷亡;哪怕是戰鬥機,別忘了,再先進的美國戰機,當年在索馬利亞、南聯盟也有被擊落的歷史,飛行員一旦落入敵手,結果會非常被動。

2,降低了戰爭成本。畢竟,對一些西方國家而言,生命無價(當然主要是本國,對澳大利亞來說,阿富汗平民就不是命),不僅僅體現在道義上,一個士兵負傷,後期的護理和補貼都是天文數字。無人機對付坦克,總體是賺的。

3,更加從心所欲。只要是人,身處戰場,難免會有膽怯、焦慮等心理波動;劇烈的心理波動,肯定影響戰鬥力,關鍵時刻,甚至可能反轉戰局。無人機器則不同,操縱員遠離戰場,更能輕鬆理性發動攻擊。

以前的戰爭,都是人的戰爭,一場戰爭,往往殺人千裡,伏屍百萬;但未來的戰爭,戰場上可能都沒有人,無人武器攻城略地,定點清除。

表面看,擒賊先擒王,降低了傷亡,但負面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無人機操作員遠離戰場,他們就像遊戲玩家一樣。他們不用直面鮮血,自然也缺乏對死亡的足夠敬畏。

一個飛彈,對他或她來說,可能只是摁一個按鈕,他可以邊喝著咖啡,邊發射出飛彈,決定對方某個人幾十個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生死。

事實上,在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無人機確實極大降低了美國的傷亡,但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卻造成了地面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

對強者來說,可能確實不再需要出動大規模地面部隊,也改變了伏屍百萬、血流漂杵的戰爭模式;但對被打擊一方來說,意味著更不可預測的攻擊,更冷血殘酷的殺戮。

(三)

攻擊方式變了,戰場正在無限擴大。

2018年的8月,兩架無人機載著C4炸藥,掠過列隊的成群士兵,突然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發動攻擊。

當時《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曾這樣描述:

這似乎是一場為好萊塢編寫的暗殺事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半空中爆炸、總統和第一夫人閃避尋求掩護、數千名列隊的士兵四處逃散、所有這一切都通過現場直播傳向全國。

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用無人機刺殺一國元首。

公共汽車司機出身的馬杜羅命大,僥倖逃過一劫。

但坦率地說,這是因為操縱無人機的是一個草臺班子,如果真是美國軍方出手,馬杜羅有生還可能嗎?

甚至都不需要美國軍方出手,某些西方公司就能達到目標。

2017年11月,無人機公司StratoEnergytics發布了一款微型無人機武器Stinger。這個新式武器,比成人掌心還小,自帶一個小型炸彈,能自動進行人臉識別,一旦確認對方就是目標,迅速「爆頭」。

因為是AI武器,根本就不需要人操作,提前輸入命令即可。

雖然近距離攻擊,但能量足夠穿透頭骨。另外,這麼小的體積,真是防不勝防。

StratoEnergytics宣稱:以後,人類不再需要給勇敢的愛國者去準備棺材,現在人工智慧勝任他們所有的工作,我們的自主武器很小,速度快,準確,不可阻擋。

當然,有矛必有盾。刺殺馬杜羅的無人機,據說一架就被安全部隊成功「劫持」,哪怕美國的無人機,也有被伊朗「俘獲」的歷史。

但是,如果像沙特石油基地遭到襲擊一樣,集群化無人機攻擊,5架,10架,50架,100架呢?

在這種如同蜂群一樣的攻擊隊伍面前,有什麼可以阻擋嗎?

戰爭,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以前,荊軻刺秦王,必須近身搏鬥,用的是短劍;後來,塞爾維亞人刺殺斐迪南大公,用的是手槍,也不能太遠;以後的刺殺,真可能是殺人於無形的無人機器了。

這樣的技術,一旦擴散並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你可以想見引發的災難。商場鏖戰、情場仇殺、恐怖活動,用這種無人機器來解決,想想都很可怕。

用一些專家的話說,這真的是「戰爭領域的第三次革命」了。

這又帶來一個戰場倫理問題。

畢竟,不管是年初的蘇萊曼尼,還是年末的法赫裡扎德,他們不是賓·拉登,不是巴格達迪,不是公認的恐怖組織領袖。如果憑藉武力,一個國家公然可以肉體消滅對方領導人,那還要聯合國、還要國際法庭幹什麼。這種定點清除,是不是另一種國家恐怖主義?

伊朗就很悲憤,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後,伊朗外長扎裡夫就呼籲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盟:結束這種可恥的雙重標準,譴責這種國家恐怖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伊朗也以美國某將軍支持恐怖為由,對美國人發動定點清除,這與發動戰爭有多少區別?

更可怕的是,我們還處於戰爭新形態的初期。

雖然是「無人」,但大部分時候還需要人為操作,比如這次獵殺法赫裡扎德,襲擊者肯定要先將車輛和武器部署到位,然後遠程遙控攻擊;但必然地,隨著AI技術的迭變,考慮到人的反應速度和的出錯概率,更多的操作,將由無人機、無人艦船乃至機器人自動完成。

這可能帶來一個更可怕的情況:一旦掌握了人類生死的戰爭機器,突然智能到集體「叛亂」起來,人類又何去何從?

就如同波士頓動力的宣傳視頻裡,機器人最終憤怒於人類的命令,對人類開槍,然後帶著機器狗絕塵而去……

這不會只是好萊塢的電影情節。

以前我們說,殺人的其實不是武器,而是人;但以後,殺人的真可能是武器,不一定是人。

人類發明了無人機器,無人機器又變成了廉價的殺人武器,殺人武器的進化,將帶來更冷血的戰場和世界。未來的人類,或許正面臨一個更可怕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伊朗科學家被衛星遙控襲擊,背後透露出高度危險信號
    ,伊朗媒體對此的報導是,該科學家遭到了以色列摩薩德的暗殺,一輛皮卡在他們所乘坐的車輛面前爆炸,隨後有槍手抵近開槍射擊,雖然有保鏢保護,但是這位科學家依舊當場身亡。 我們不是親歷者,無法確定該經過的真實性,但如果是真實的話,那麼整件事情可以被總結為,以色列方面一個人都沒有出現,僅憑遙控就直接幹掉了一個被以色列惦記多年的「頭號目標」。
  • 連殺手都不用僱,用衛星遙控機槍,動動手指就讓伊朗「痛徹心扉」
    從法赫裡扎德遇襲現場的照片來看,其乘坐的汽車上彈孔分布相對密集,這說明即使是由衛星控制的機槍,射擊精度也非常高。相比年初時美國對伊朗"影子司令"蘇萊曼尼發起的斬首行動,這一次遠程遙控暗殺行動更為可怕。關於蘇萊曼尼的斬首行動,發生地點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當時美軍是使用無人機發射飛彈對其進行精準打擊。
  •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人類正面臨一個可怕的未來!--上觀
    畢竟,對以色列來說,刺殺成功固然重要,死傷同樣不可承受。哪怕襲擊者活著,但落入伊朗手中,可想而知會給以色列帶來的負面衝擊。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有伊朗打死或逮捕襲擊者的明確報導。如果這些說法屬實,也就是說,以色列沒有出動一個人,遙控就幹掉了一個多年的頭號目標。而且,很可能還是衛星遙控。
  • CIA和摩薩德搞刺殺是模仿一部電影?伊朗科學家遇刺真相水太深
    伊朗首席核物理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市區附近遭遇刺客謀殺而去世。這位科學家因為身份敏感,他參與伊朗的核計劃建設,此後因為這個原因多次上了西方人和以色列的黑名單。可以說刺殺事件是一種蓄謀已久的行為。遙控機槍射殺有利於現場環境 另一種版本是伊朗媒體採訪政府官員的說法:一輛汽車炸彈被埋伏在公路上,當核武專家的專車經過時,炸彈爆炸使對方車輛受到震動停了下來。保鏢下車查看現場,就在此時,埋伏在150米外距離的一輛尼桑轎車內有一挺遙控機槍開始對準伊朗科學家的座駕連續射擊。車內的保鏢企圖用自己的身體掩護科學家,但未能湊效。科學家和保鏢一起被機槍擊中,全部死亡。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刺殺伊朗科學家咋這麼容易
    刺殺伊朗科學家咋這麼容易?據伊朗官方媒體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法赫裡扎德當時乘車經過德黑蘭附近的阿巴薩德,襲擊者首先使用一輛運輸木材的卡車衝向法赫裡扎德的座車,這輛卡車上藏有炸藥,最終炸彈在靠近法赫裡扎德座車的地方爆炸並炸毀了另一輛車。隨後法赫裡扎德的保鏢與多名槍手進行了交戰。
  • 伊朗暗殺現場照片曝光,司機和保鏢頭部中彈,衛星遙控重機槍開火
    當時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裝甲車隊的護衛下和家人一起前往郊區,在車隊行駛過程當中遭到襲擊,司機和保鏢頭部中彈,當場死亡。穆赫森法赫裡扎德背部中彈,送到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但是根據現場勘探的結果顯示,發射子彈的是一挺重機槍,這支重機槍被安裝在150米遠開外的一輛尼桑皮卡上面,這是一輛報廢的汽車,但是上面安裝有遙控機槍發射的裝置,現場並沒有駕駛汽車的人員以及操控機槍的人員。
  • 伊朗核科學家遭遠程衛星遙控機槍伏擊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30日報導,伊朗最高安全官員當地時間周一說,此前被殺的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是在一場遠程(衛星)遙控暗殺行動中遭伏擊的,這種手段是全新的,德黑蘭把這場大膽的襲擊歸咎於以色列。
  • 這是一個危險信號!人類將面臨一個恐怖的未來,值得所有國家警惕
    據環球網報導,此前有消息稱以色列政府是派出了幾名特種隊員實施了對伊朗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襲擊,但是消息很快就被否認了,因為襲擊現場並沒有出現恐怖分子的身影。那麼法赫裡扎德是怎麼遇害的?原來,以色列人是通過衛星操控了一個提前設置好的機關槍,將其擺在一個無人的吉普車上,停靠在法赫裡扎德所乘車輛必經的路邊。
  • 伊朗科學家被殺,殘骸慘不忍睹,讓人明白為何兩彈一星要隱姓埋名
    據半島新聞網報導,伊朗頂尖核物理科學家法克裡扎德在11月27日遭人暗殺,武裝分子使用遙控機槍和爆炸物對法克裡扎德展開襲擊。法克裡扎德在被送往醫院後宣布死亡,成了第6名遭暗殺死亡的伊朗核物理科學家。
  • 伊朗科學家遭遙控機槍暗殺嗎?電影看多了吧 技術上可能 實現困難
    伊朗科學家遭遙控機槍暗殺嗎?伊朗國防部證實,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國防部所屬研究和創新機構的負責人。伊朗議長穆罕默德·巴吉爾·卡利巴夫補充稱,這名核物理學家還兼任國防部副部長職務。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1月30日報導,沙姆哈尼當天在參與法赫裡扎德葬禮時,向記者回應了有關此次襲擊的細節。
  • 伊朗革命衛隊:核科學家系遭人工智慧鎖定、衛星遙控機槍暗殺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言人拉瑪贊·謝裡夫(RamazanSharif)周日表示,用於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的武器是由衛星遙控的。  據報導,伊朗核項目背後的關鍵人物之一、伊朗高級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於11月27日在德黑蘭附近的一次襲擊中死亡。
  • 俠客島解局:刺殺科學家的背後
    有伊媒稱,整個行動全部由遠程電子設備遙控完成、現場未見一人;但英媒報導稱,共有62人參與暗殺行動,其中12名殺手,50名後勤支持人員。敏感的人物,敏感的地區,敏感的時間節點。圍繞此次暗殺,中東烏雲勢必再起。
  • 伊朗科學家被刺殺,對我們的啟示?
    被刺殺科學家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媒記者提問說,伊朗頂級科學家近日遭到暗殺,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譴責外交部華春瑩就此事發言華春瑩表示,中方對伊朗科學家遇襲身亡感到震驚,對這一暴力犯罪行徑表示譴責,希望該事件得到徹查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11月27日,伊朗資深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小城遇刺身亡,引起各國廣泛關注。伊朗方面稱,這是一次恐怖襲擊。迄今為止,尚無國家、組織或個人宣布對此負責,伊朗方面初步認為此次暗殺行動由以色列策劃實施。外界則「屏住呼吸」,觀察伊朗可能作出的回應。
  • 伊朗媒體披露科學家被殺細節:武器由衛星控制,暗殺僅用3分鐘
    據英國《衛報》報導,哈塔米11月30日強調,「伊朗人民不會對任何犯罪、暗殺和愚蠢的行為不予以回應。」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在出席葬禮時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採訪透露了此次襲擊的更多細節。沙姆哈尼說,敵人是用電子設備暗殺法赫裡扎德的,現場雖然沒有一個人,但有很多線索,伊朗已經知道幕後黑手是誰。
  • 伊朗媒體披露科學家被殺細節:武器由衛星控制 暗殺僅用3分鐘
    沙姆哈尼說,敵人是用電子設備暗殺法赫裡扎德的,現場雖然沒有一個人,但有很多線索,伊朗已經知道幕後黑手是誰。參與此事的有伊朗反政府組織「人民聖戰組織」,以及以色列和摩薩德(以色列情報組織)支持的「犯罪分子」。伊朗安全部門曾多次挫敗對法赫裡扎德的暗殺,並想到後者可能會遭到襲擊。但沒有預料到這次襲擊敵人採取了新的方式。
  • 藍色皮卡遙控暗殺到底如何實現?伊朗核科學家喋血德黑蘭全程還原
    (Mohsen Fakhrizadeh)到底是如何被暗殺的,版本越來越多,伊朗多家媒體釋放的信息互相矛盾,甚至同一家媒體釋放的細節也前後矛盾,於是,事情越發顯得撲朔迷離,而更有說法稱,法赫裡扎德是被衛星遙控的機槍射殺,而現場並沒有襲擊者。
  • 刺殺科學家兇手露面!伊朗集結無人機準備報復,以色列:敢動試試
    2021-01-10 21:15:15 來源: 溦溦看天空 舉報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的報導稱
  • 伊朗核科學家被刺殺事件最新進展:美國人招了,兇手就是他!
    據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以色列是暗殺伊朗高級核科學家的幕後黑手,但這名官員拒絕回答美國政府是否在襲擊發生前就知道這一計劃或是否對行動提供了支持。這位官員表示,上周五(11月27日)在德黑蘭遇襲身亡的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長期以來一直是以色列的"重要暗殺目標"。該官員還指出,過去以色列在實施秘密行動之前會與美國分享目標和行動的信息,但他沒有說以色列在此次行動中是否也這麼做了。
  • 刺殺伊朗科學家真兇曝光,以色列特工開始滅口,不料這次踢到鐵板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伊朗頂尖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已於27日遭到不明分子暗殺,這也是伊朗損失的第2員大將。在今年年初伊朗蘇萊曼尼的將軍就遇刺身亡,隨後美國站出來承認自己的罪行,可此次法赫裡扎德的身亡卻至今都沒有國家願意宣布對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