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於11月27日在首都德黑蘭遇襲身亡,根據環球網援引伊朗媒體的消息,整個"暗殺"過程僅用了3分鐘,並且現場沒有任何襲擊者參與,殺死法赫裡扎德的武器為遙控機槍,通過衛星控制射擊,而槍枝則是以色列生產的。從法赫裡扎德遇襲現場的照片來看,其乘坐的汽車上彈孔分布相對密集,這說明即使是由衛星控制的機槍,射擊精度也非常高。相比年初時美國對伊朗"影子司令"蘇萊曼尼發起的斬首行動,這一次遠程遙控暗殺行動更為可怕。
關於蘇萊曼尼的斬首行動,發生地點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當時美軍是使用無人機發射飛彈對其進行精準打擊。而這次遠程遙控暗殺發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不僅僅是在伊朗本土發動的襲擊,而且還專門在其首都下手,甚至可以說這已經不能叫做一場"暗殺",等於明目張胆的向伊朗發出警告——"我已經可以在伊朗防衛最森嚴的地區發起斬首行動"。雖然遇襲身亡的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乘坐的是特殊的防彈車輛,並且還有隨行的車隊護送,但還是沒能保護住法赫裡扎德,直到災難發生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表面看上去這場僅僅持續3分鐘的襲擊過程似乎非常容易,但背後蘊藏著3大難題。
第一難題是"情報"。
想要做到如此精準的斬首行動,必須要有準確無誤的情報。根據媒體的報導,法赫裡扎德遇襲時是被距離其座駕150米外的遙控機槍擊中,這說明在襲擊行動開始前,法赫裡扎德的行程就已經被對方所掌握,只需等待對方進入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便可通過衛星遙控機槍進行攻擊。
這意味著伊朗內部都已經被敵方所滲透,重要人物的一舉一動皆在敵方掌握之中,對方知曉伊朗方面的行動,但伊朗方面卻對"暗殺"行動一無所知。這足以體現出其情報網絡的發達,而這名核科學家還兼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可以說是絕對的重要人物,連這種級別的官員都能在自家門口遇襲,一方面說明伊朗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敵方的情報系統的確很發達。
(電影中殺手利用藏在汽車中的遙控重機槍進行刺殺的橋段,與這次刺殺很像)
第二個難題是"技術"。在獲取了可靠的情報之後,想要實現這樣的遠程遙控暗殺,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這場襲擊中沒有任何"殺手"參與,只有一架布置在尼桑汽車上的遙控機槍,在實行打擊之前,需要機槍上的設備將信息傳給衛星,再由衛星傳遞信號控制機槍射擊,並且最佳的攻擊節點往往只有那麼一瞬間,這不僅意味著他們擁有強大的衛星信號傳輸速率,而且遙控機槍也應是一款尖端武器。
第三個難題是"縝密的配合"。在這場"暗殺"活動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不可能完成,除了擁有強大的情報網絡和高科技之外,到底是什麼人把遙控機槍布置到了偽裝的尼桑汽車上,並且還處於法赫裡扎德行程的關鍵路徑上,同時還沒有被伊朗方面發現,這是何其的可怕!
像類似的"斬首行動"已經有過多次成功的先例,美軍就已經在中東多次使用"忍著炸彈"、無人機定點打擊等方式來實施刺殺,這就是在高科技加持下的"定點打擊",相對比投入更大的全面戰爭,這樣的攻擊方式不僅高效,而且性價比更高,完全有能力在不傷害平民的情況下完成政權的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