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人類正面臨一個可怕的未來!--上觀

2020-12-05 上觀

(一)

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當中國一些地方,夜空中無人機組成的絢麗圖案和空中文字,還在讓人驚嘆的時候;在中東,在高加索,無人武器正越來越多發動致命性的攻擊。

最新的一個例子,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刺。

原先的媒體報導,他遭到了以色列摩薩德的暗殺,先是一輛皮卡在他的防彈車前爆炸,然後槍手抵近開槍,雖然保鏢全力保護,但事發太過倉促,對方太過狠辣,伊朗國寶級的專家當場身亡。

但最新的報導,事實還不是伏擊那麼簡單。

綜合伊朗高官和媒體的披露:

1,法赫裡扎德的車輛,先是被子彈擊中。

2,他以為車輛出現故障,或者遭到其他物體撞擊,所以從防彈車中走出。

3,一架自動遙控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開外的日產車裡開槍射擊,三發子彈擊中法赫裡扎德。

4,保鏢組成人盾保護法赫裡扎德,但同樣被子彈擊中。

5,襲擊完成,皮卡發生爆炸摧毀。

6,等救援人員趕到,將法赫裡扎德送到醫院,早已經無力回天。

當然,這應該也是伊朗方面的推測和分析,具體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但組織高度精密、人員安全撤離、事後銷毀所有證據,這也符合摩薩德一貫的風格。

畢竟,對以色列來說,刺殺成功固然重要,死傷同樣不可承受。哪怕襲擊者活著,但落入伊朗手中,可想而知會給以色列帶來的負面衝擊。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有伊朗打死或逮捕襲擊者的明確報導。

如果這些說法屬實,也就是說,以色列沒有出動一個人,遙控就幹掉了一個多年的頭號目標。而且,很可能還是衛星遙控。

與之相對照的,今年年初,美國也沒有出動一個人,無人機就除掉了伊朗名將之花蘇萊曼尼。

年初年尾,兩次攻擊,現場都沒有出現襲擊者。

今年,還爆發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相信最大的衝擊,應該還不是戰爭的悲劇,而是更直觀的無人機打坦克——一輛輛坦克就像玩具一樣,被無人機從高空鎖定目標,然後輕鬆摧毀。

曾經的陸戰之王,現在似乎成了活靶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戰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因為戰爭和突襲方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但其中夾雜的巨大兇險,卻是當下的我們,尤其是未來的人類,不得不面對的。

要知道,以前類似的刺殺活動,必須出動地面部隊或特工,深入敵營,九死一生。

比如,美國2011年獵殺「蓋達組織」領袖賓·拉登,2018年擊斃「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美方都是出動多架武裝直升機,突入現場,發動攻擊。

我當年在耶路撒冷工作時,正是巴以衝突最激烈的時候。以色列清除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以及他的繼任者蘭提西,以色列都是出動戰機,發射飛彈直接摧毀目標。

去年9月14日,中東還發生了另一起影響深遠的無人機攻擊事件。

按照當時媒體的報導,葉門胡賽武裝出動約10架無人機,對沙特石油設施發動突然攻擊。儘管沙特宣稱,真正發動攻擊的,不是胡賽武裝,而是伊朗。

最終的結果,沙特損失慘重,石油產量當即暴跌了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蓋達組織」曾試圖通過人肉炸彈襲擊該設施,但被沙特軍方瓦解。

人肉炸彈沒能完成的任務,無人機最終成功了。

現在,如果報導屬實,以色列則更進一步。

沒有出動飛彈,畢竟飛彈發射到德黑蘭附近,這是明顯的戰爭行為;沒有出動無人機,再先進的無人機,也未必能這麼深入伊朗領空。

以色列的辦法,既有高度精密的伏擊,同時又輔以衛星遙控機槍。最終,成功獵殺,全身而退。

我看到美聯社的一篇文章就分析,衛星遙控武器,其實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無人機我們都知道,在加薩走廊周圍,以色列還布置有遠程遙控炮塔,只是為了減少傳遞命令的延遲,通常有線路連接實現遠程控制。

對於最新的這起攻擊,《簡氏防務周刊》中東版編輯傑裡米·賓尼就說:「你能用一個攝像頭來設置一個武器,然後利用衛星進行遙控嗎?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可能。」

雖然技術上可行,雖然好萊塢電影中也有過,但如果真是如此,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實戰性的類似無人攻擊。

(二)

還有一條不久前的新聞,可能有些朋友已經注意到了。

就在這個月,美國空軍披露,他們已經在巡邏部隊中部署「幽靈機器狗」來執行任務。

我不是軍事專家,也不明白這個「幽靈機器狗」來歷,但看照片和視頻,感覺和著名的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機器狗很類似。

這種機器狗,能夠翻越障礙,進入到各種危險區域,尤其適應士兵和車輛無法達到的區域。

機器狗,可能還只是第一代,波士頓動力還推出了新的機器人。反正視頻顯示,不管人們如何對它踢打、棒砸,機器人都能排除幹擾,瞄準靶子,完成射擊。

視頻中,人類最後還命令機器人,必須向機器狗開槍,機器人拒絕執行,人類的棒砸激怒了它,它向人類開槍,然後帶著機器狗絕塵而去……

這應該是特效劇情視頻,還不是真實場景。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不僅僅是機器狗巡邏,機器人很可能參與到戰場中。

之所以越來越多無人機器出現,是因為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我記得在之前文章中也介紹過,簡單三點吧。

1,確保了零傷亡。戰爭肯定是要死人的,出動地面部隊,意味著高風險和高傷亡;哪怕是戰鬥機,別忘了,再先進的美國戰機,當年在索馬利亞、南聯盟也有被擊落的歷史,飛行員一旦落入敵手,結果會非常被動。

2,降低了戰爭成本。畢竟,對一些西方國家而言,生命無價(當然主要是本國,對澳大利亞來說,阿富汗平民就不是命),不僅僅體現在道義上,一個士兵負傷,後期的護理和補貼都是天文數字。無人機對付坦克,總體是賺的。

3,更加從心所欲。只要是人,身處戰場,難免會有膽怯、焦慮等心理波動;劇烈的心理波動,肯定影響戰鬥力,關鍵時刻,甚至可能反轉戰局。無人機器則不同,操縱員遠離戰場,更能輕鬆理性發動攻擊。

以前的戰爭,都是人的戰爭,一場戰爭,往往殺人千裡,伏屍百萬;但未來的戰爭,戰場上可能都沒有人,無人武器攻城略地,定點清除。

表面看,擒賊先擒王,降低了傷亡,但負面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無人機操作員遠離戰場,他們就像遊戲玩家一樣。他們不用直面鮮血,自然也缺乏對死亡的足夠敬畏。

一個飛彈,對他或她來說,可能只是摁一個按鈕,他可以邊喝著咖啡,邊發射出飛彈,決定對方某個人幾十個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生死。

事實上,在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無人機確實極大降低了美國的傷亡,但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卻造成了地面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

對強者來說,可能確實不再需要出動大規模地面部隊,也改變了伏屍百萬、血流漂杵的戰爭模式;但對被打擊一方來說,意味著更不可預測的攻擊,更冷血殘酷的殺戮。

(三)

攻擊方式變了,戰場正在無限擴大。

2018年的8月,兩架無人機載著C4炸藥,掠過列隊的成群士兵,突然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發動攻擊。

當時《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曾這樣描述:

這似乎是一場為好萊塢編寫的暗殺事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半空中爆炸、總統和第一夫人閃避尋求掩護、數千名列隊的士兵四處逃散、所有這一切都通過現場直播傳向全國。

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用無人機刺殺一國元首。

公共汽車司機出身的馬杜羅命大,僥倖逃過一劫。

但坦率地說,這是因為操縱無人機的是一個草臺班子,如果真是美國軍方出手,馬杜羅有生還可能嗎?

甚至都不需要美國軍方出手,某些西方公司就能達到目標。

2017年11月,無人機公司StratoEnergytics發布了一款微型無人機武器Stinger。這個新式武器,比成人掌心還小,自帶一個小型炸彈,能自動進行人臉識別,一旦確認對方就是目標,迅速「爆頭」。

因為是AI武器,根本就不需要人操作,提前輸入命令即可。

雖然近距離攻擊,但能量足夠穿透頭骨。另外,這麼小的體積,真是防不勝防。

StratoEnergytics宣稱:以後,人類不再需要給勇敢的愛國者去準備棺材,現在人工智慧勝任他們所有的工作,我們的自主武器很小,速度快,準確,不可阻擋。

當然,有矛必有盾。刺殺馬杜羅的無人機,據說一架就被安全部隊成功「劫持」,哪怕美國的無人機,也有被伊朗「俘獲」的歷史。

但是,如果像沙特石油基地遭到襲擊一樣,集群化無人機攻擊,5架,10架,50架,100架呢?

在這種如同蜂群一樣的攻擊隊伍面前,有什麼可以阻擋嗎?

戰爭,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以前,荊軻刺秦王,必須近身搏鬥,用的是短劍;後來,塞爾維亞人刺殺斐迪南大公,用的是手槍,也不能太遠;以後的刺殺,真可能是殺人於無形的無人機器了。

這樣的技術,一旦擴散並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你可以想見引發的災難。商場鏖戰、情場仇殺、恐怖活動,用這種無人機器來解決,想想都很可怕。

用一些專家的話說,這真的是「戰爭領域的第三次革命」了。

這又帶來一個戰場倫理問題。

畢竟,不管是年初的蘇萊曼尼,還是年末的法赫裡扎德,他們不是賓·拉登,不是巴格達迪,不是公認的恐怖組織領袖。如果憑藉武力,一個國家公然可以肉體消滅對方領導人,那還要聯合國、還要國際法庭幹什麼。這種定點清除,是不是另一種國家恐怖主義?

伊朗就很悲憤,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後,伊朗外長扎裡夫就呼籲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盟:結束這種可恥的雙重標準,譴責這種國家恐怖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伊朗也以美國某將軍支持恐怖為由,對美國人發動定點清除,這與發動戰爭有多少區別?

更可怕的是,我們還處於戰爭新形態的初期。 

雖然是「無人」,但大部分時候還需要人為操作,比如這次獵殺法赫裡扎德,襲擊者肯定要先將車輛和武器部署到位,然後遠程遙控攻擊;但必然地,隨著AI技術的迭變,考慮到人的反應速度和的出錯概率,更多的操作,將由無人機、無人艦船乃至機器人自動完成。

這可能帶來一個更可怕的情況:一旦掌握了人類生死的戰爭機器,突然智能到集體「叛亂」起來,人類又何去何從?

就如同波士頓動力的宣傳視頻裡,機器人最終憤怒於人類的命令,對人類開槍,然後帶著機器狗絕塵而去……

這不會只是好萊塢的電影情節。

以前我們說,殺人的其實不是武器,而是人;但以後,殺人的真可能是武器,不一定是人。

人類發明了無人機器,無人機器又變成了廉價的殺人武器,殺人武器的進化,將帶來更冷血的戰場和世界。未來的人類,或許正面臨一個更可怕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這是一個危險信號!人類將面臨一個恐怖的未來,值得所有國家警惕
    原來,以色列人是通過衛星操控了一個提前設置好的機關槍,將其擺在一個無人的吉普車上,停靠在法赫裡扎德所乘車輛必經的路邊。然後通過攝像頭觀察,實施了恐怖襲擊,最終還引爆了炸彈,將吉普車炸得粉碎。有專家提出:這是一個可怕信號!人類將面臨一個恐怖的未來,值得所有國家警惕。
  • 珠穆朗瑪峰出事了,被人類製造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未來,人類將要面臨多大的危險呢?地震?海嘯?核武器?隕石撞地球?還是喪屍病毒?全球氣候變暖?機器人?人們對未來存在美好的願景同時,也有部分人對未來產生恐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感到不知所措。而最近,有科研人員發現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類製造」,從而讓許多人的焦點都開始轉移到這裡,有些人還甚至開始緊張。珠穆朗瑪峰本來是一個純淨美好的地方,究竟是什麼讓人類感到緊張和恐懼?「人類製造」的入侵,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危險?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危險呢?
  • 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刺殺伊朗科學家,居然是衛星遙控襲擊!
    (一)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當中國一些地方,夜空中無人機組成的絢麗圖案和空中文字,還在讓人驚嘆的時候;在中東,在高加索,無人武器正越來越多發動致命性的攻擊。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戰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因為戰爭和突襲方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但其中夾雜的巨大兇險,卻是當下的我們,尤其是未來的人類,不得不面對的。要知道,以前類似的刺殺活動,必須出動地面部隊或特工,深入敵營,九死一生。
  • 珠穆朗瑪峰被微塑料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未來,人類將要面臨多大的危險呢?地震?海嘯?核武器?隕石撞地球?還是喪屍病毒?全球氣候變暖?機器人?人們對未來存在美好的願景同時,也有部分人對未來產生恐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感到不知所措。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危險呢?
  • 中國科學家重大發現,月球存在一個大危險!比在地球可怕1000倍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非常神秘,還有著無數的秘密等著被揭開,月球就是衝向宇宙的新手村。人類目前連月球都還沒有足夠了解,美國作為航天強國,首先登陸了月球。在上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然而在首次登月之後,美國就再也沒有登陸過了。
  • 地球危險了?阿爾卑斯山傳出一個信號,科學家警告:人類要重視了
    有人說:在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在災難面前,人類是卑微的。的確,人與自然本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人類既要接受大自然的反饋,更要認真敬畏自然,安分守己。多年以來,大自然已經受不了人類不加節制的工業化進程,接連敲響警鐘,武漢疫情、澳洲山火、東非蝗災……,我們真的應該做出改變了!
  • 慢性子、糞便形狀四方體的袋熊正面臨滅絕的危險,蟎蟲是罪魁禍首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6日報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熊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一種可怕的「疥蟎」會導致受感染的動物在失明或失聰時抓傷自己而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袋熊目前當地的動物保護團體「袋熊戰士」警告說,一種可怕的疾病正威脅著塔斯馬尼亞的袋熊。
  • 霍金:人類正處於人類發展史上最危險階段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日報導,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近日在《衛報》的一篇評文中提醒人們:「我們正處在人類史上最危險的階段。」霍金指出,人口過剩、氣候變化以及各種的疾病將會危機我們的星球。
  • 15億光年外的無線電訊號,可能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一篇介紹神秘快速無線電爆發的文章刷爆網絡,加拿大發現15億光年外重複無線電波,科學家表示不能排除這一電波來自外形宇宙飛船的可能性。霍金就曾經說過,任何尋找外星生物的行為,都是極其危險的。按照現有的理論,該無線電信號傳輸了15億年,那麼15億年以前,還沒有人類呢,地球上可能連生命都沒有,但是這個外星生物就能發射無線電信號,如果這個外星人存在,那麼文明要領先我們多少年?科技發達程度要比我們強太多太多。
  • 金星發現生命跡象是一個巨大的危險信號!
    很顯然,既然金星已經有了生命跡象,那整個外太空就不會是寂靜的存在,那之前關於火星人以及瑪雅人等傳言將不會再是神話傳說,這些傳說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變成現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氧氣開始大量增多,同時二氧化碳大量減少,此時大氣層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清澈,太陽光已經毫無阻礙的可以照射到金星地面。
  • 人類正面臨危機
    如今,人類飛越地球開始探索宇宙,人工智慧也在不斷發展,還有VR虛擬實境、信息網絡、大數據、雲計算、納米技術、3D列印等新技術迅速興起,創造著美好未來。 人類學家胡家奇:警醒!人類正面臨危機但是科技帶給人類的不全是好的,破壞地球環境、過度開發資源就是科技發展過快的弊端
  • 最美麗的最危險,三種水母告訴你大海的危險,最後一個最可怕!
    一、燈塔水母對於燈塔水母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從未見過,因為燈塔水母一般所生活的地方都是在深海區域,對於這種水母長相異常美麗就像是一個高貴的公主,但是對於這樣的水母來說也是有著一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返老還童」。
  • 未來人類將會面臨這3大「災難」,科學家:別不重視!
    未來人類將會面臨這3大「災難」,科學家:別不重視!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沒有一個生命是一直持續下去的,都會有他死去的那一天,即使我們人類也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走到盡頭,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大家認為會是哪些原因所造成的呢?科學家們根據現如今的地球環境推測,人類很有可能在未來將會面臨三大災難,甚至會滅絕。
  • 新疆30萬老鼠集體跳崖眾人一頭霧水,科學家: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動物學家也一直在研究這些族群集體自殺事件,但是一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奇觀發生之後當地人都津津樂道,但是動物學家趕到實地考察之後卻發現,這次老鼠集體自殺事件對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個危險信號。我國的西北地區生活著大量的歐黃鼠,這種老鼠的智商很高,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強。歐黃鼠喜歡吃穀物、牧草、種子以及一些昆蟲,尤其喜歡吸吮植物的根部。
  • 世界上最後一個深海實驗室,隱藏了人類未來的秘密
    如果世界末日來了,人類站在荒廢的土地上,倉皇奔往未來的逃生門,我們應該往哪去?有人說,是太空。有人說,是海洋。現在有一個地方,正把兩者結合起來——Aquarius Reef Base 深海實驗室。這個處於海底 18 米的實驗室,不僅讓人們體驗著真實的海洋生活,也正成為人類太空飛行的絕佳模擬地,未來,它甚至會成為每個人「逃離」地球前的訓練場。地球上最後一個深海實驗室為了挖掘海洋空間的潛力,1957 年以來,我們已經建立過 65 個水下實驗室,但因維繫成本太高,大多都蕭條關閉。
  • 未來人類將面臨三大技術的挑戰
    馬雲認為,未來10-20年以內,將有三大技術讓人類面臨挑戰:機器智能、IoT(物聯網)和區塊鏈。馬雲說的真有可能發生嗎?世界上很多人對此發表過意見,總結一下。第一人類智能有情感?機器智能會產生情感嗎?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延伸和拓展,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連接,世界將建設成一個隨時、隨地、任何物體、任何人均可連接的泛在網絡社會。這豈不是萬物歸一。每個人都有一個傳感器,跟世界其他人,物相連。
  • 未來人類可能要面臨三大威脅,每一個都讓人恐懼
    而且人類現在已經開啟了量子力學探索時代,未來我們會從微觀的角度探索萬物的奧秘,探索整個世界的奧秘。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走出了地球,開始了更加輝煌的太空探索時代。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的人類未來,看到了人類稱霸宇宙的美好前景。可是當我們在對未來進行美好憧憬的時候,一些先知先覺的科學家們卻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了各種擔憂和害怕。
  • 北極最後一個完整冰架崩塌,科學家: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2020年8月6日,北極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坍塌,它位於加拿大境內,這也是該國最後一個北極冰架。這不僅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加強,也再次給人類敲響警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人類正面臨巨大的考驗。此前,南北兩極地區的冰架隨處可見,它們是陸地冰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氣候變化的指向標。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重要突破,「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可重複使用,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陶建中說,可重複使用將會大幅度降低航天成本,當下國內外商業航天蓬勃發展, 民營企業為實現盈利更加講究成本。目前「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國,中國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 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流失增加了六倍,人類或面臨著巨大災難
    自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一直在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這些氣體產生了很強烈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全球變暖,嚴重影響著各種動植物的生存。不僅如此,全球氣候變暖還導致冰層融化,最終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小島甚至淹沒在海水之中。《自然》雜誌上的兩項研究顯示,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融冰速度比上世紀90年代快了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