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周,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刺殺,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事件。這次的刺殺行動有何特點,伊朗的要員安保為何會有這麼多問題,後續圍繞此事又可能會出現什麼變數,本周我們略作分析。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刺殺,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事件。這次的刺殺行動有何特點,伊朗的要員安保為何會有這麼多問題,後續圍繞此事又可能會出現什麼變數,本周我們略作分析。
巴基斯坦媒體周末發出殲-10戰鬥機照片,並表示「敬請期待」,是否表明該國即將購買殲-10戰鬥機?如果巴基斯坦購買這種戰鬥機,對於該國空軍有何意義,也值得一說。
刺殺伊朗科學家咋這麼容易?
據伊朗官方媒體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法赫裡扎德當時乘車經過德黑蘭附近的阿巴薩德,襲擊者首先使用一輛運輸木材的卡車衝向法赫裡扎德的座車,這輛卡車上藏有炸藥,最終炸彈在靠近法赫裡扎德座車的地方爆炸並炸毀了另一輛車。隨後法赫裡扎德的保鏢與多名槍手進行了交戰。最終法赫裡扎德及其保鏢在汽車後座上中彈,伊朗報導稱保鏢成功打死了3-4名襲擊者,而法赫裡扎德的多名家人和保鏢也在襲擊中受傷。此外伊朗還報導稱有一名自殺襲擊者死亡。
法赫裡扎德稍後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而從伊朗媒體發表的襲擊現場照片來看,情況似乎符合他們的描述。
這裡面有幾點問題,首先法赫裡扎德的座車只是一輛普通的日產天籟,顯然沒有任何防彈能力。
從現場狀況來看,這段高速公路兩側是有護欄的,而且這一段公路兩邊比較寬闊,因此不大可能是在路邊設伏。
從照片裡能看到道路隔離帶的損壞,這可能表明襲擊者是乘坐兩輛車,一輛是自殺襲擊的卡車,同時又安排了一輛載運襲擊者的車輛。
刺殺地點衛星照片
刺殺現場照片
可能他們是從對向車道跨過隔離帶衝到目標所在車道,這也可能是自殺襲擊卡車未能準確命中目標,而與另一輛車發生碰撞後爆炸的原因。
襲擊者或許也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因此還安排了槍手,向目標的座車進行掃射。
而從法赫裡扎德座車的破壞情況來看,駕駛員座位有多個彈孔,其他地方似乎沒有太多破壞痕跡,這表明襲擊者人數可能不多,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群人手持突擊步槍掃射的樣子。
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靠近前風擋中間的地方有一個乾淨利落的穿孔,後座後面的位置,則可以看到多個較大的彈孔,從其形狀來看,似乎是子彈或者破片的出口。
刺殺現場照片,可以看到車後部的大口徑子彈出口
從照片中看到的法赫裡扎德受傷的狀態來看,似乎比較「乾淨」,人被安全帶固定住,頭低著,沒有看到身體有明顯的大傷口或者肢體缺損。
根據這些跡象分析,掃射是存在的,但真正致命的攻擊似乎是一種大口徑的單發武器,可能是一發全威力步槍彈甚至大口徑槍彈,在擊穿風擋、前座座位後可能子彈的彈芯發生碎裂,或者車上的金屬部件被子彈擊中後碎裂,這些碎片在車內反覆反彈,導致車內的所有人員受傷。
此外,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車左側有明顯的被炸碎的人體組織和血跡——這可能表明,自殺襲擊者也是存在的。
從這些情況來看,第一,襲擊者有一種「一幫業餘特工當中混入了至少一個高手」的感覺。第二,襲擊者非常清楚法赫裡扎德的具體行程,包括他在車內乘坐的位置,子彈、自爆襲擊者都是衝著他的位置招呼的。第三,襲擊者的計劃非常周密,通過四重殺招(自爆卡車、人肉炸彈、亂槍掃射、精確狙擊)確保殺死目標,而最後奏效的很可能還真就是最後的一擊,但最後這一擊也需要讓目標停車,才能確保成功。
這裡面有多種可能,或許襲擊者之所以搞了這麼多重的手段,是因為對於前面幾重手段(自爆卡車、人肉炸彈、亂槍掃射)會被對方「防出去」有一定的預料,所以還專門安排了最後的狙擊。而反過來說,如果前面的三招中任何一招成功了,最後一招也就不必出手了。
法赫裡扎德的安保方面,應該說是非常鬆懈的,只是一輛沒有防彈能力的汽車,車內可能是4人,已知後座是法赫裡扎德和一名保鏢,那麼前座的駕駛員和副駕駛位置上一個是法赫裡扎德的家人,另一個也是保鏢。
另一個方向照片,可以看到爆炸留下的車輛碎片,現場沒有彈坑,表明爆炸物威力很小
應該說,如果襲擊者稍微專業一點,自爆卡車上的炸藥量大一點,直接把公路的路基都給你炸成一個大坑,那也就沒有必要搞那麼多事兒了,而從後面的自爆襲擊者的殘骸來看,這位用的自爆炸彈也沒有什麼破片,因為他爆炸的位置距離車已經挺近的了,但車上卻沒有被破片打出來的痕跡。說明自爆襲擊者的炸彈也沒什麼威力。
三四名槍手居然被保鏢直接打死(當然這事兒存疑),也表明不是什麼職業高手,顯然,這幫人既沒有足夠的專業素質,也缺乏武器裝備。
這個事情裡面大概只有那個可能埋伏在路邊的狙擊手是專業人士,甚至整個事情可能是這位策劃和現場指揮的。
那麼從這一點來看,這次事件應該說是「內外勾結」的暗殺行動,有伊朗或者其周邊地區的「業餘特工」,也有至少一名「專業高手」參與,然後還有內部人員提供精確的法赫裡扎德的行程信息。
回顧一下伊朗之前發生過的針對核物理學家的刺殺行動,使用的手段也是對汽車動手,具體做法是騎摩託車過去扔磁性炸彈,然後再亂槍掃射。
ISIS分子自製的土製狙擊步槍
與此次行動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過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件,伊朗居然並沒有真正加強自己的重要科學家的安保措施,法赫裡扎德這樣的重要專家出遊居然只帶了兩個保鏢,甚至都沒有一個車隊,更不用說沒有防彈轎車了。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國防創新與研究組織」和「擴大先進技術部署領域」機關(伊朗核計劃的代號)的主要領導,像這樣的重要機構的領導人,如果是在其他國家,他的的安保級別,大家想像一下也應該知道,出去旅遊不說封路吧,至少也是前呼後擁,有一個車隊,沿途提前一段時間也要做一下安全檢查啊。
用這樣粗糙的手段也能刺殺一個應該有「國家領導人級安保」的關鍵人物,而且類似的事情之前就發生過……這真的是讓人對伊朗的安保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而且伊朗方面對於自己的相關技術專家的人身安全也感覺確實不怎麼注意,其關鍵人物的名字和大致生活工作範圍居然都是有公開報導的,更不用說伊朗的各個大學還熱衷於發表一些「敏感」的論文。
在當初英國指責俄羅斯用化學毒劑刺殺叛逃間諜的時候,筆者就發現,關於這種化學毒劑的論文,最「專業」的,包括其製取方法的論文,就是來自於伊朗。
同樣,印度也比較熱衷於發表這類的公開論文,在網上能搜索到印度發表的不少諸如對於東風-21D飛彈的飛行彈道的詳細分析、核武器原理的一些詳細數據等等。
而這類論文在大部分國家至少都是不會發表,至少不會公開發表,還能在網際網路上搜到。
某種角度而言,這可能是這兩個國家的一種「威懾」方式——以色列至今也不能確認伊朗是否有製造一些「高級」化學武器的能力,就是因為一方面看到伊朗有發表很靠譜的製造這些化學武器的論文,另一方面沒有找到其存在大規模製造這些化學武器的跡象。
如果要給這一方面做一個簡單的結論,筆者覺得伊朗的基層治理能力上的短板非常明顯。
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兩伊戰爭,再加上有著組織結構相當複雜的民兵和地方武裝,這就導致伊朗民間大量持槍,伊朗政府一方面沒有那個行政能力去全面禁槍,另一方面全面禁槍本身就不符合現在中東西亞地區的「政治正確」。這就導致了伊朗國內如果有心思想搞點事,弄到槍不難。
蘇萊曼尼被刺現場
再有伊朗國內的政治局面也不是一個「團結一心」的狀態,事實上還存在相當的反對勢力,在伊朗現在不太強的基層治理環境之下,這些勢力和外國進行勾結,是可以搞點事情出來的。
伊朗如果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在國內建立現代國家的基層治理體系,這和他們的政治理念存在衝突且不去說,更重要的是它也確實沒有這個能力。
伊朗長期以來想要「兩頭吃」,又想要做出「我在搞核武器」的樣子,又不敢真的造出核武器,生怕導致它已經被封鎖的局面更加惡化,或者說就捨不得它和歐洲國家之間關係那一點罈罈罐罐。
不過我們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只緣身在此山外」,伊朗畢竟和朝鮮還不太一樣,「破釜沉舟」的話,是沒有「鮮血結成的友誼」給他兜底的……所以他們不得不悠著點。
然而這種悠著點,就導致了他動不動就成為對手羞辱的對象,而他們的對手最希望的說白了也就是伊朗真的「破釜沉舟」一把,從而讓他們能夠名正言順的對伊朗努力滲透的「新月地帶」的觸手進行打擊。
伊朗精神領袖今天發表講話表示一定會為法赫裡扎德的死進行報復,但會是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這是否表明伊朗不會如當初蘇萊曼尼襲擊之後一樣馬上進行報復,不得而知。
但是理論上來說,伊朗還是可以採取一些報復行動的——如果伊朗對自己的飛彈有信心,可以往以色列發射——但他們的信心到底有沒有強到相信自己的飛彈一定能突破以色列的飛彈防禦系統,這個不好說,更不用說如果飛彈一個偏差落到巴勒斯坦領土上,那就真的成笑話了。
當然,伊朗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報複目標定為沙特等國,這些國家的國內安保也不比伊朗強到哪裡去,讓「聖城旅」等組織在他們那裡搞點事情,那是沒問題的。
利比亞折進去一個美國大使,表明要真搞點事的話,美國駐外機構也不是無懈可擊
再就是對美國駐外機構進行報復,比如當初利比亞那次,弄死一個美國大使,這個伊朗也是有可能做得到的。
但是這樣做的話,無疑等於激化和西方的關係,恢復伊核協議的努力就很可能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而且也已經有國際上的分析家們在說,這次刺殺行動是為了讓拜登更難以和伊朗進行談判——所以伊朗的報復確實面臨很多困難。
當然,伊朗並不是傻子,當初蘇萊曼尼事件後伊朗的報復行動就很有技巧,既進行了報復,又沒有殺傷美國人,對內對外都有一個交代。
最主要的是這樣的報復行動總歸是要有一定的奇襲效果,才能顯出自己的手段,就像當初杜立特轟炸東京那樣,這就要看伊朗的本事了。
巴基斯坦的殲-10?
巴基斯坦媒體PAF falcon網站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上發出了殲-10C的照片並配發文字:「敬請期待」。
這張圖片在國內網上被廣泛轉帖,聯繫到不久前巴基斯坦媒體報導稱計劃向中國購買30架殲-10C的傳聞,似乎已經是有鼻子有眼。
甚至,11月29日巴基斯坦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說喀拉蚩附近聽到了音爆聲,這是首批交付的殲-10C戰鬥機正在轉場。
當然,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關於此事的確實消息,所以下面的分析也只能是建立在「假如巴基斯坦獲得殲-10C」的基礎上。
其實我國之前就曾在珠海航展上展示過殲-10的外銷型,最早出現的是代號FC-20的殲-10出口型,後來又推出了殲-10CE。
從珠海展示的模型來看,FC-20可能是以殲-10A為基礎,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而殲-10CE也一樣使用太行發動機。
那不用說的,大家都知道,使用俄羅斯AL-31FN發動機的殲-10對外出口肯定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
巴基斯坦網站發表社交媒體推文「敬請期待」
而我們知道殲-10A已經停產,用來出口的話,基本也只能是拿解放軍使用過的殲-10A去出口,但給殲-10A回廠去換發動機,再出口,這樣且不說可能性如何,肯定有很多麻煩的地方。
更主要的是,這就有點讓人聯想起美國人的F-16/79,當然太行的性能不比AL-31FN差,但是對於用戶方面來說,肯定對你這個專門用二手機改的出口版有所擔憂。
巴基斯坦之前購買我國054A型護衛艦的時候就強調要求所有設備要和解放軍自用型維持相同(除了反艦飛彈換成了更先進的CM-302,也就是鷹擊-12外貿版),可見這年頭除非是沒辦法,和出口國自用版武器存在明顯區別(甚至不一定是削弱)的「猴版」武器,要推銷出去總歸是比較難的。
從這一點來說,我國從2018年珠海航展開始,很多外貿武器都使用了我國自用武器型號加代表「出口型」的E後綴來命名,而不是再使用FC-20這類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編號,也表明我們對這個事情有了新的概念。
從性能上來說,有不少人,包括巴基斯坦人都在說,提供殲-10C是為了給巴基斯坦對抗印度購買的「陣風」的手段。而且近期印度也確實在巴基斯坦南部方向給巴空軍施加了不少的壓力,甚至有不少關於印度空軍飛越喀拉蚩的傳說。
當然了,從性能角度來說殲-10C肯定是比印度買的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的陣風要強,但如果巴基斯坦買了30架殲-10C就為了對付印度的8架「陣風」,就顯得有些……過了。
筆者覺得這還得從巴基斯坦空軍的基本情況說起,巴基斯坦空軍目前的裝備包括76架F-16戰鬥機、107架JF-17「雷電」戰鬥機、87架「幻影3」、92架「幻影5」和135架殲-7PG戰鬥機。
這樣的一個組成大家都能看出,有很強的戰鬥機換代需求。
印度方面的261架蘇-30MKI戰鬥機對於巴基斯坦空軍的壓力依然是最現實和必須首先面對的。
不過,目前從巴基斯坦空軍部署情況來看,其在克什米爾等關鍵方向上,並不算吃大虧,畢竟大批的F-16和JF-17在技術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在當初印巴克什米爾空中衝突中,巴基斯坦就佔了優勢。
但在巴基斯坦沿海方向,其情況就反過來,印度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佔了很大的優勢。
攜帶「飛魚」的巴基斯坦幻影5戰鬥機
巴基斯坦近年來在努力加強其海軍,包括購買054AP護衛艦,在飛彈艇上部署遠程巡航飛彈,以及購買中國的先進常規動力潛艇,都與印度海軍的發展有關。
但是如果說海上空中力量方面,印度是絕對優勢的,巴基斯坦在喀拉蚩就部署了一個中隊的幻影5戰鬥機,進行了改裝能攜帶「飛魚」反艦飛彈,但不用說,他們面對印度航母戰鬥群那是處於絕對劣勢的。
所以此前有說法稱巴基斯坦可能會購買殲轟-7戰鬥轟炸機,其攜帶的反艦飛彈數量相比幻影5提高了2倍,但是這並沒什麼意義,殲轟-7要冒著米格-29K的空中攔截去發射飛彈這個……還是有點難的。
而且我軍自己也嘗試過讓殲轟-7攜帶2枚鷹擊-12飛彈,但這樣會導致殲轟-7的飛行性能嚴重惡化,實際作戰就很困難了。
印度海軍米格-29K艦載機
但如果把幻影5換成殲-10C多用途戰鬥機,那麼印度海軍再要用航母來對付巴基斯坦就……呵呵了。
當然,巴基斯坦要更大規模的換裝殲-10C,難度只怕也很大,這個還是要等JF-17 BLOCK 3了。
目前JF-17(FC-1)的總裝線已經完全轉到巴基斯坦,而它的研製試飛工作也還在持續。但我們可以發現,巴基斯坦的JF-17戰鬥機大修工作依然需要我國方面提供幫助,這也可以看出巴基斯坦真正掌握完整的製造JF-17也還沒這本事。
從這一點上來看,巴基斯坦方面要掌握JF-17 BLOCK 3飛機的總裝生產,也還有日子。
也就是說,從JF-17 BLOCK 2停產,到JF-17 BLOCK 3生產,中間是有一段空白期,而巴基斯坦現在又買不到更多的F-16,他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要繼續用「幻影3"和殲-7PG。
在這種情況下,殲-10C也能給巴基斯坦空軍「續」一下,免得巴基斯坦空軍的換裝工作停下來。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也只是說給巴基斯坦殲-10的一種合理性,這件事情究竟是否真的是如此,我們還需要等待更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