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對生物安全內涵、外延進行正確認識,才能科學建構全面、系統、高效的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

一、當前對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的兩種誤解

對於國家安全內涵與外延的認識,一直存在兩個極端化的觀點。一個是對國家安全狹義化認識,將國家安全主要指向傳統安全即國土安全、軍事安全與政治安全,以軍事戰爭、情報對抗、反間滲透等國家行為為主要內容,以國家性、軍事性、秘密性為主要特徵,將國家安全與國家安全機關的反間防諜工作聯繫在一起。另一個是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過程中出現的國家安全泛化觀點。在國家安全研究中對於國家安全的界定一直存在各種爭論,甚至有觀點認為安全是不可定義的,「安全概念在根本上屬於爭議性的概念而難以統一,或者說安全是一種給出性的條件,恰如健康和身份一樣不能簡單給予其確切含義,甚至還可以說安全是沒有任何精確意義的模糊的符號」「國家安全的概念是社會科學中最模糊而又最充滿價值的概念之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由於不能正確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因此出現國家安全泛化認識,其代表性觀點認為「國家安全是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這也是對國家安全學是否存在獨特研究對象、國家安全學科是否能成為獨立學科的主要質疑。在當前生物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過程中,同樣出現了對生物安全的泛化認識,將生物科學與工程中的生物安全的基礎性概念、事件、管理風險與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混淆,從而導致對生物安全的認知錯誤,進而必將帶來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的方向性錯誤。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國家安全體系的正確認識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基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綜合運用政治學、情報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基礎理論,發現、識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維護與塑造國家安全的指導思想,是加強國家安全治理能力、完善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理論基礎。

國家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從法律層面對國家安全進行了權威定義:第一,國家安全的主體為「國家」,民族、地區不應成為國家安全的主體,國家以人民利益為主要內容;第二,國家安全的指涉對象為國家重大利益,即為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第三,外部不受威脅、內部沒有危險是國家安全的理想狀態,其既是一種客觀狀態,同時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主觀感知;第四,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安全領域是國家治理重要領域,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核心內容;第五,安全觀念正在以國家為本位的傳統安全觀念向以人為本位的新安全觀念轉變。

國家安全體系整體與各個國家安全領域之間的辯證關係是總體國家觀的體系基礎。辯證系統論認為世界是以系統存在的整體,世界上任何系統客體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整個物質世界是由不同層次的等級結構組成的統一體,世界上任何客體都是動態的開放系統,世界處於永不停息的自組織運動中。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分類為基礎系統化不同領域從而構建完整國家安全體系,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分類,是國際關係視野下對國家安全領域的基本分類。而總體國家安全觀重點研究國家安全整體與不同國家安全領域之間的關係。馬克思將生產方式視為是由各個獨立要素構成的理論系統,分析了這些要素在系統中的獨立運轉方式,認為社會變化是由原系統的內部過程和階級矛盾所產生,形塑社會經濟形態的分析模型為三個主要子系統構成的一個生產方式系統,這些子系統是經濟基礎、政治和法律上層建築、社會和文化意識的形式,「馬克思構想的整個分析結構是全體論性質的。這個模型成為整體、統一體。但是它卻是一個由非同質的要素構成的統一體。是由分析起來明顯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因此,也可以從它的組成的要素這一級來進行理論分析」。馬克思主義對生產方式系統的建模分析及其原理科學揭示了國家安全體系整體與各個不同國家安全領域部分之間的辯證關係。

三、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結合科學認識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總體」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國家安全含義的全面性」,總體國家安全體系涵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全部領域;二是突出了國家安全布局的系統性,不同國家安全領域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有機系統;三是強調了國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續性,即「發展與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五大要素共同構成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對立統一、同則不繼的有機系統。總體國家安全的實現需要融合內部不同領域、關係、要素,統籌協調才能達到和諧發展的理想狀態。各領域、關係、要素在總體國家安全體系內有機、有序不斷磨合,始終處於動態發展變化中。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等領域中的重大風險,並非在某一領域單一存在、發生、發展,隨著不同風險的發酵、變異,各種風險的疊加、混同,會破壞政治安全根本,危及人民安全宗旨,影響國家利益整體,從而危害國家安全。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與目的,「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一切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建設人類安全共同體,是理解生物安全、建構生物安全治理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傳染病流行暴發、生物技術開發、生物物種危機、實驗室管理等生物領域的各種重大風險直接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同時誘發、滋生經濟、社會、文化、網絡、糧食、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重大風險,這些風險聯動疊加、積聚發酵,影響政治安全,破壞國家利益,最終危害國家安全。必須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結合,才能正確理解、認識生物安全,明確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體系的邊界與範圍,從而科學建設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為維護總體國家安全作出專業領域的貢獻。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相關焦點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
    會議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國家安全知識題庫(一)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 ________ 為宗旨。人民安全2.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 ________ 為根本。政治安全3.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 ________ 為基礎。經濟安全4.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下列選項中不屬於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表述是( C )。
  •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聚焦第二個全民國家安全...
    【甘肅今頭條】   原標題: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聚焦第二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記者 徐錦濤  「智慧型手機面臨的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手機使用安全隱患及防範措施」「計算機病毒、網絡入侵成為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脅」……日前,省國家安全廳在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舉辦的
  • 國家安全知識50題應知應會
    Q:1.什麼是國家安全?A: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A:國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Q:18.國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是什麼?
  • 國家安全知識問答
    1、什麼是國家安全?A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Q2、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是什麼?A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Q3、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對關係是什麼?
  • 中國出臺生物安全法 明確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
    該法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規定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物安全法共分為十章88條。該法的制定旨在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海力量。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要始終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追求,切實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和本質要求。  首先,人民利益至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是一致的,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是統一的。
  • 專家解讀 | 生物安全法:國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連續多年提出生物安全立法議案,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154位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五件有關生物安全立法的議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和二次會議期間,共有214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七件有關生物安全立法的議案[3],這些議案均要求加快生物安全立法進程,表達了人民對依法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維護人民利益的呼聲。生物安全立法得到我國人民群眾的關注和擁護,為生物安全立法奠定了重要的社會基礎。
  • 駱惠寧:香港必須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
    新華社香港12月4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4日表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香港社會必須充分認同與尊崇憲法;憲法承載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功能,香港特區必須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愛國是憲法規定的中國公民的神聖義務,香港特區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  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
  • 生物安全將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生物安全」指的是什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2月14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
  • 習近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習近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2019年01月05日 11:3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在第5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家帶你解讀生物安全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主席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3月2日,習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
  • 《國家安全法》百問百答(二)
    其中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出法定職權,決定或者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在行使職權時,以權謀私、假公濟私,不正確地履行職責,或者違背法定程序、目的隨意或過度地行使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行為。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負責任,怠於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行為。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 論《國家安全法》的基本法律屬性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重大利益沒有受到內外威脅的客觀狀態。基於安全利益的內容對象的不同,有狹義的國家安全和廣義的國家安全。前者主要是指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後者則是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等在內的廣泛的安全體系。
  •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關係你我!這些知識要知道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國家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 【光明網專論】防汛救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總體上我國洪澇防治取得了巨大成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穩定快速發展,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國洪澇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人口數和洪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率都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對防汛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依法維護國家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憲法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
  • 論生物安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生物安全是指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1、從安全的客體看,這一涵義表明了生物安全這一「場域」既涉及傳統安全又涉及非傳統安全,且考慮到了二者相互交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