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安娜和於立群,作為郭沫若新歡舊愛之間的角色替換,都曾為同一個男人而痴狂,飽受磨難。但不同於郭沫若泛濫的愛,兩人全心全意地對他,為他生育了一堆才子。
溫柔善良卻飽受煎熬
第一位溫柔且偉大的母親就是郭沫若的日本妻子——郭安娜。
愛情的開始往往是轟轟烈烈的海誓山盟,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期間,在醫院裡邂逅了這位溫柔可愛的小護士,當時的郭安娜還沒有被冠以夫姓,叫佐藤富子。
一見鍾情往往會導致覆水難收的愛情,郭沫若很快對富子小姐展開了自己的愛的攻勢。在郭沫若這麼一位浪漫且滿腹才華的文人面前,富子很快就淪陷了。
被他一時的熱情所打動,也錯把他一時的熱情當做天長地久的象徵,期待著這個中國男子的海誓山盟能讓他們一起攜手共度餘生。
為此,佐藤富子小姐做了從小到大最為"叛逆"的事情,她和父母斷絕了關係,改掉了自己的日本名字,隨夫姓更名為郭安娜。在愛情的面前,往往女性的感性大於理性,而且大多數感性的女性願意為了自己的愛情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她們執著於此,往往一開始秉持著"真心換真心"的原則,但最後卻輸給了時間,輸給了冷淡,輸給了一句"不愛了",結局往往是悽楚難過的,安娜也難逃這個"定律"。
在日本期間,郭沫若靈感迸發,寫了大量情感真摯的新詩,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名利雙收之後,郭沫若本想帶著妻子兒女想要回到上海居住生活。
但是當時國內形勢動蕩,以文稿來應付一家人的高額支出,是根本無力承受,一家人考慮之後,又返回到了日本。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一家人過得還算美滿和睦。但當時政局動蕩,郭沫若作為一名進步人士,自然而然成為了重點監視對象。
但夢想和麵包似乎只能有一個在路上,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正是這個道理。郭沫若血氣方剛,一腔熱血希望揮灑在祖國的熱土上,於是,他躲過監視,選擇了理想而放棄了現實,拋下妻兒悄悄回國了。在安娜本來規劃好的"攜手白首"的藍圖中,郭沫若終究甩開了她的手。
薄情與寡義的婚姻
郭沫若共有三段婚姻,但每一段婚姻似乎都不盡如人意。他也因為自己"汙點"背負罵聲一片。令世人驚訝的,在看似羨慕和祝福的婚姻中,最後往往都事與願違。
婚姻與家庭幸福程度的影響密切相關,而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往往對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決定作用。胸中滿腹"墨水"的郭沫若是吃著優良"精神食糧"長大的,應該深知這個道理。但他所作不過事與願違,拋妻棄子,罪責良多。
於安娜而言,她所嚮往的愛情,是一生一世一雙的白頭偕老,舉案齊眉,既然已經過了最轟轟烈烈的年紀,那麼"青梅煮酒"的平淡生活應該是最美好的,郭沫若給了她愛情最初始的甜蜜,卻讓她一個人嘗盡了苦澀。
郭安娜愛郭沫若的風流,也承受了他薄情,當她漂洋過海找到郭沫若時,他早已沒了當初那個眼神炙熱,眼裡也不再只有一個她的人了,他留給安娜的也只是冷冰冰的背影,她的一片赤誠終究是錯付了。那時候的郭沫若已經有了新歡——於立群,一位出生名門的上海灘名媛、才女、電影明星。
郭沫若遇見於立群時,他已經到了不惑之年,而於立群正值青春年華。這種"蘿莉"與"大叔"的組合是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下碰撞產生的呢?
初見時兩條小辮子,一身清爽、活力十足的藍布衫,小麥色的膚色透露出不同於一般女子的活潑與美麗,於立群的言談舉止卻不同於一般歌影明星,倒是十分地穩重端莊。
於立群身上所散發出不一樣的魅力讓郭沫若十分著迷,於立群也對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十分敬重,更讓她對郭沫若產生不一樣情感是因為姐姐於立忱對郭沫若的一片痴心。
郭沫若也在於立群身上看見了已故心上人於立忱的影子,他多麼希望於立忱可以回來,但故人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往事如煙,郭沫若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他曾說過:"我有責任保護立群,但願我能把愛她姐姐的心轉移到她的身上。"
兩人朝夕相伴,日久生情,於立群將整顆心都交給了郭沫若,抗戰爆發後,於立群一直跟著郭沫若四處奔走,苦心經營著這個家庭,也努力扮演好郭沫若背後這個女人的角色。
後來的日子裡,於立群也一直與郭沫若相濡以沫,同時於立群也是陪伴郭沫若時間最長的愛人。常年來的操勞,導致後來於立群的身體一度非常糟糕,甚至患上了頑疾。
當郭沫若去世後,於立群無意間發現了姐姐與郭沫若過去恩愛的書信往來,對於那段過往一無所知的於立群,面對如此巨大情感衝擊,一時間難以承受,最終自縊身亡。郭沫若往後的人生確實都給了於立群,但她離開這個世界前是否幸福,我們不得而知。
安娜和於立群,到底誰獲得了真正的幸福?誰得到了郭沫若真正的愛?我們無從去定論,還需當事人自己去揣度。
無論這兩個被郭沫若傷害的女人,在感情的深淵裡受了什麼傷,她們都擔起了做母親的責任,兩人一共為他生了11個才子,其中4個人考上清北,畢業後有3個進入中科院工作,或許是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郭沫若的兒女們個個都是精英,不僅僅是文學界,他們在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
當年安娜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與郭沫若結婚後,也度過了一段琴瑟和諧的幸福時光,二人共誕下五個子女。
1917年,安娜與郭沫若的第一個孩子在日本岡山市岡山縣呱呱墜地,夫妻二人將孩子取名為郭和夫,但由於當時安娜與家裡斷絕了關係,郭沫若僅靠政府資助的助學費,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小郭和夫從小就懂得體恤家裡的情況,所以學習上一直十分刻苦,後來順利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任職。
次子郭博1920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博多區 ,從小在攝影和繪畫方面天賦異稟,雖然當時郭沫若夫婦的經濟實力並不允許,但為了小郭博,兩人還是省吃儉用給他買了一臺照相機,郭沫若更是給小郭博買了全套的油畫顏料。小郭博也沒有辜負父母的良苦用心,後畢業於京都大學建築系,成為小有名氣的建築師。
三兒子名叫郭復生,也曾在中國科學院工作過很長時間,擔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工程師。
小女名叫郭淑瑀,郭淑瑀是個才女,繼承了郭沫若的才華,畢業於北京大學,由於在文學方面的出色表現,曾擔任過日本國士館大學文學部。
最後的小兒子名叫郭志鴻,音樂天賦出眾,拜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著名鋼琴教授田村宏為師。曾經是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學工作。
而陪伴郭沫若最長時間的愛人——於立群,為郭沫若養育了6個子女。
長子郭漢英,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二兒子郭世英則畢業於北京大學,後自殺身亡。
三兒子是郭民英,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因為個人原因"棄筆從戎"加入解放軍。
郭庶英
長女名叫郭庶英,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留在了北京發展。
二女兒是郭平英,畢業於人民大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同時也是郭沫若紀念館館長。
小兒子是郭建英,畢業於清華大學,學習成績也相當優異,後來去往北京大學攻讀碩士,最後移民美國發展。
或許是秉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郭沫若的兒女都十分優秀,這或許是給兩位佳人最大的安慰吧。
"一生一世一雙人",是最大的笑話
在一段感情裡,投入真心的比例往往女子大於男子,而在感情裡受傷最多的往往也是女子,但走出一段失敗感情而重新振作的卻往往是男子居多。
男子並非生來薄情,只是少數男子的心沒有定性,極其容易被世俗所誘惑,那女子生來痴情也並非絕對,只是太多太多的女子像安娜那樣,期待著並堅信著愛情,為他投入全身心,哪怕杯水車薪的收穫,也在所不惜。
不幸中的萬幸是兒女們個個不負所望,都成為了才華橫溢,志向卓越的優秀人才。這應該是安娜曲折婚姻中最大的幸運。
所以,當一段感情來臨的時候,如何權衡好理性與感性的位置時,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何堅守自己的愛情也顯得十分重要,安娜當時婚姻的失敗很大原因也是當時社會制度的紊亂所造成的,正是動蕩的社會,不完善的法律,給了那些鍾情"煙花柳巷"男子一個機會。
而現在的法律體系日漸完善,社會也相對穩定,如何捍衛自己的婚姻,尤其是女子,當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尤其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面對男子的背棄,新時代的女子在感情裡不應該屈居弱勢,而應該站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別讓自己平白無故地受委屈。站在理性的角度,女子在面對感情時應該需要更謹慎小心為好,切不可因為一時衝動而慌了陣腳,失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