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2020-11-29 小成熟an

在我們的文壇,郭沫若和魯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互懟經常發生,1928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的氣量和年齡》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也寫了一些文章來批評魯迅。

郭沫若說「氣量」是錯的,而且直言魯迅出生於晚清,那是「封建餘孽」,文章迂腐……魯迅一看,心想,這個人怎麼會這樣胡鬧,也是出生於晚清,難道還會自責嗎?何況每個人都拿著筆桿,誰怕誰?從此兩人雖不相見,但在報紙上常「相見」。

回顧郭沫若和魯迅的人生經歷,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他們都曾留學日本,值得注意的是,1918年夏,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此時的魯迅,已出版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以現代體式寫成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此外,郭沫若與魯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魯迅不情不願地與朱安結了婚,但在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婚後的第五天就離開了家鄉,從此與他的妻子張瓊華在1927年沒有見面。

郭沫若雖不與張瓊華同住,但兩人亦未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的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沒有子女。而且魯迅從頭到尾也沒有跟朱安離婚,在買了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房子之後,朱安和許廣平就住在一起了。魯迅看不上郭沫若的婚姻生活,他也諷刺魯迅,有一次朱安與許廣平一事,郭沫若寫了四個字:「衣冠禽獸」。

看到這,魯迅笑了笑,又加了一句,回了五句:才子加流氓。毋庸置疑,郭沫若文學造詣深厚,魯迅認同他,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卻一言不發。

郭沫若留學日本期間,在教會醫院結識了日本女子佐藤富子,並對她一見鍾情,展開了熱戀的追求,之後佐藤富子便選擇與她的家人斷絕關係,開始與郭沫若同居,改名「郭安娜」,為郭沫若生下3個兒子,2個女兒。

可是到了1937年,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了郭安娜及其子女,後來郭安娜尋訪中國,郭沫若對她也是閉門造車,這件事人盡皆知,但郭沫若卻說自己是為了國家大義,所以才如此對待郭安娜。僅僅是郭沫若回國後不久,就和比自己年輕24歲的於立群結了婚,但據了解,郭沫若曾經與五位女子有過婚戀關係,但正式結婚的是三位,即張瓊華、郭安娜和於立群。

從情感上來說,郭沫若看不出一個體面的人,所以大家也都說「才子加流氓」,來詮釋郭沫若的一生。然而,儘管郭沫若和魯迅經常拿起筆桿互相謾罵,成了大眾的一大「樂事」,但他去世時,郭沫若在日本為他寫輓聯時,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且郭沫若在魯迅死後還寫了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說:「我有點兒遺憾,不該過分高傲,而這位值得大師請教的人,在他生前竟然失去了見面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康生:郭沫若那字也叫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他寫的強!
    如果要說近代書法,就必須提到兩個爭議人物,康生和郭沫若。兩人的書法都是一絕,但是康生卻瞧不起郭沫若的字,而且還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書法,如此狂傲當屬世上少見。那康生和郭沫若的書法到底誰更勝一籌呢?這是一幅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的便籤。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這首詩,辭彙驅遣、意象選擇以及內涵的表達,都較為繁複,理解起來有相當難度,何況又是贈送給有語言隔膜的外國人。毛澤東估計到了這一點,便對日本友人說:這首詩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譯一下。郭沫若與日本,有極深的淵源。年輕時到日本求學,他後來自稱這是其一生中「最勤勉的一段時期」;1928年,又再赴日本,開始了流亡十年的日本生涯。
  • 魯迅到底說沒說過「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這句話?
    郭沫若的文風以描寫和讚揚為主,甚至寫過讚揚史達林的詩。不過比起文學,他考古方面的興趣和天賦要多得多。這種興趣直接導致他什麼墓都想挖,尤其是帝王墓,想挖到近乎瘋狂的地步。    魯迅1881年出生,郭沫若1892年出生,一個80後,一個90後,完全是兩代人。魯迅作為郭沫若的長輩,能拉下臉用潑婦的髒話罵一個後生?這是說不通的。郭沫若自始至終十分尊重魯迅。
  • 魯迅和郭沫若交惡,「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這句話是誰說的?
    而在那個時期,同為文學才子的郭沫若,卻對魯迅先生的文風甚至是個人生活,帶有一些敵意,想要在某些方面一較高下。兩人一生從未相見,但卻因為文章交惡其實對於郭沫若和魯迅先生來說,他們兩人這一生都沒有見過面,這樣的情況其實對於在文壇都有一定地位的兩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 郭沫若風骨不如魯迅聞一多,其書法卻拍出上千萬,他留下八字要訣
    這首詩評中的「郭公」指的就是民國時期和魯迅齊名的大才子郭沫若。自清末開始就有一大批為世人所熟知的文豪,相繼登上歷史的的舞臺。他們中有人以筆桿為槍,揮斥方遒。魯迅就是這類人物的代表,在那個戰火紛飛,人人自危的年代,唯有魯迅敢用筆墨訴說著最真摯的話語。但反觀郭沫若,卻沒有在世人的口中留下極好的口碑,雖與魯迅齊名,但也留下不少讓人詬病的地方。
  • 魯迅寫不出長篇小說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作為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雜文家和小說家,其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但翻完《魯迅全集》發現其主要作品是散文、隨筆、雜文和短篇小說,究其一生竟然沒有一部長篇小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魯迅為何寫不出長篇小說?主要原因在此。
  • 魯迅單挑新月派,兩個字評價徐志摩,也許你想到了
    劉宜慶魯迅《我的失戀》手跡。《語絲》創刊後,徐志摩投稿了,孫伏園作為編輯,沒有門戶之見,稿子好就刊發。徐志摩沒有意思到這是魯迅的陣地,他翻譯了一首波德萊爾的詩《屍體》,並寫了一篇《題記》。矯揉做作的文風,自戀自矜的腔調,俯視眾生的態度,惹惱了魯迅。討厭你,你還不躲,自己送上門來?!語絲派的大將魯迅出馬,一個頂倆,寫了一篇《“音樂”?》把徐志摩挖苦、嘲諷,嘲笑他是小雀,“唧唧啾啾地叫,輕飄飄地跳”。魯迅的這篇奇文,夠狠的,挖苦近似刻薄,辛辣到距離人身攻擊還有兩釐米。
  • 魯迅為何點名罵李四光?李四光還不敢還嘴,原來是因為這個女人
    而且他以「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勢怒懟了大半個文壇,就連徐志摩也受到了牽連,而且他還罵了一個和他毫不相關的人,這個人就是李四光。而且魯迅的跨界之罵,在當時可是轟動一時,還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魯迅和李四光的熱度也是飛速上漲,成了名人,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還得娓娓道來。
  • 一共180多個筆名,唯獨「魯迅」二字不朽至今,它有何特殊含義
    「魯迅姓周,文筆順暢,原名周筆暢」,關於先生的梗可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他的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他的筆名一共有180多個,其中宴之敖、隋洛文和魯迅三個最為著名。「魯迅」二字是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從此也讓更多國人記住了他。時代的發展也讓把魯迅推向了文學史上最高峰,甚至有人說「把魯迅存到銀行裡吃利息,後半輩子的生活是不愁了」。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僅有2000多字,而周作人1951年在《亦報》上開設的「百草園」專欄,曾圍繞著「回憶百草園」的主題,寫作了95篇,長達7萬多字的系列文章。本文將結合周作人先生文章,和我個人的閱讀理解,帶您領略藏在魯迅文章背後的「秘密」。魯迅家族緣何敗落?
  • 郭沫若寫的2個字拍出1610萬天價,憑什麼?專家:那根本不是字
    郭沫若寫的2個字拍出1610萬天價,憑什麼?專家:那根本不是字 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一位有著多方面建樹的文化名人,對於他的書法家身份,也有很多人表示認同,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中最典型的有「郭體」的美譽,但是也有人大加鄙薄,稱其為「濫俗」。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世人皆詠蓮,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蓮花開盡後煢煢獨立於荷塘中的蓮蓬,直到100多年前19歲的魯迅寫了一首名為《蓮蓬人》的詩向《愛蓮說》致敬,讓世人見識了不起眼的蓮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首詩。這是一首七言律詩,1900年還在學堂念書的魯迅,目睹了當時清王朝的無能,也見證了一群有識之士的赤膽,便寫下了這首詩來詠志。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至於我們最熟悉的「魯迅」二字,其實是他的筆名。實際上,魯迅曾用過很多筆名,僅已探知的就有180多個,從一字筆名到六字筆名均有,比如L、翁隼、華約瑟、宴之教者、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閒書屋,等等。魯迅為什麼有這麼多筆名?究其原因,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經常被封號,為了能繼續發帖,只能反覆重新註冊帳號。
  • 毛澤東三讀《魯迅全集》 稱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這就可以理解,在魯迅逝世一周年時,他為什麼會稱魯迅是「聖人」,稱魯迅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並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  在魯迅說的「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的年代,毛澤東和魯迅都是戰士。
  • 魯迅和林語堂的塑料友誼:開始互吹彩虹屁,後來互罵神經病
    」林語堂回家也寫日記:「八月底與魯迅對罵,頗有趣,此人已成神經病。」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讓兩人互罵「神經病」呢?結合幾位當事人的文章,事情大概是這樣的:魯迅和北新書店老闆李小峰有稿費糾紛,鬱達夫從中調解。
  • 「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魯迅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
    民國時期是我國文學界巔峰時段,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中出現了很多出色的文學作家,其中魯迅先生就是文學界的一大瑰寶。不過大家在提及魯迅先生時,或多或少都會想到另一個人,那就是郭沫若。相信大家對郭沫若這個名字也不陌生,他和魯迅先生一樣,都是文學界的佼佼者,但是兩人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 讀懂魯迅:以「貓頭鷹」自喻,一位無聲中國的孤獨「吶喊者」
    一、「貓頭鷹」即是「戰士」1、貓頭鷹與魯迅之緣魯迅先生的同門錢玄同曾給他起了個綽號—「貓頭鷹」,據書法家沈尹默言,稱魯迅為「貓頭鷹」大體是因其不修邊幅的外貌。魯迅本人其實也是十分喜愛貓頭鷹這種動物,還以其自喻。在魯迅從日本留學回來去杭州師範學校教書的時期,他便曾在自己本子的封面繪製了一副貓頭鷹的圖案。
  • 「故人」魯迅:聊聊魯迅,這既是歷史、文學,也是人生
    __=4agJatW @QQ音樂我去北京,那天下著小雨,我特地去看了一回魯迅博物館,我不明白為什麼不叫紀念館。還有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分居後,搬到另一個四合院,魯迅與母親、朱安住的地方,現在成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我去魯迅博物館的時候,接待我的是外交學院的一女學生,她是到博物館做志願者的,她先是給我作了一些簡單的介紹,介紹魯迅生平,多是她背下來的資料。
  •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句句精闢,值得一生回味的名言名句
    ——魯迅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以古鑑現在)只有孔乙己來了,才可以笑幾聲。(魯迅)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魯迅名言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後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冢;一粒深黃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燈。前面則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似乎要撲到心坎裡。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
  • 他是民國時的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罵了三年
    關於劉半農有一則有趣的軼事,他要編寫一本關於各地方言裡罵人的書,在報紙上徵集素材,結果趙元任、周作人、章太炎等人,輪流用各地方言把他罵了個遍。特別是趙元任,天才語言學家,會說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光他一個人就罵了足足半天。他最出名的,就是發明了我們現代常用的一個字,那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