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單挑新月派,兩個字評價徐志摩,也許你想到了

2020-12-04 海報新聞

劉宜慶

魯迅《我的失戀》手跡。

《語絲》創刊後,徐志摩投稿了,孫伏園作為編輯,沒有門戶之見,稿子好就刊發。徐志摩沒有意思到這是魯迅的陣地,他翻譯了一首波德萊爾的詩《屍體》,並寫了一篇《題記》。這篇短短的小文,徐志摩把宇宙、人生、思想的底質歸結為“音樂”。在他看到,自然界的一切天籟地籟人籟都是音樂,“戰場上的炮,墳堆裡的鬼磷,巷口的那隻石獅子,我昨夜的夢……”無一不是音樂。在徐志摩看來,人間的一切都是音樂,“你聽不著就該怨你自己的耳輪太笨,或是皮粗,別怨我”。徐志摩泛音樂的主張,掩飾了人間苦難,掩蓋了人間疾苦。矯揉做作的文風,自戀自矜的腔調,俯視眾生的態度,惹惱了魯迅。討厭你,你還不躲,自己送上門來?!

語絲派的大將魯迅出馬,一個頂倆,寫了一篇《“音樂”?》把徐志摩挖苦、嘲諷,嘲笑他是小雀,“唧唧啾啾地叫,輕飄飄地跳”。魯迅的這篇奇文,夠狠的,挖苦近似刻薄,辛辣到距離人身攻擊還有兩釐米。

語絲 雜誌

挨魯迅的嘲諷,換誰心裡也不好受。周作人約徐志摩為《語絲》寫稿時,徐志摩怕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他委屈地寫信給周作人:“令兄魯迅先生的脾氣不易琢磨,怕不易調和,我們又不易與他接近,我與他雖則素昧平生,並且他似乎嘲弄我幾回我並不曾還口,但他對我還像是有什麼過不去似的,我真不懂,惶惑極了。我極願意知道開罪所在,要我怎樣改過我都可以。”由此可見,徐志摩並不是小肚雞腸之人,主動和解,可謂雅量。

但魯迅不依不饒。什麼仇什麼怨?後來,魯迅在《集外集序言》裡明說:“我更不喜歡徐志摩那樣的詩,而他偏愛各處投稿,《語絲》一出版,他就馬上來了,有人贊成他,登了出來,我就做了一篇雜感,和他開一通玩笑,使他不能來。”呃,這是玩笑啊,好玩嗎?

失戀詩的影射,是魯迅與徐志摩結怨的序曲,眾所周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靈魂人物。此後,魯迅與“新月派”槓上了。第一回合是“音樂之辯”,魯迅怒懟,徐志摩高掛免戰牌,一避了之。第二回合,“閒話風波”,魯迅與陳西瀅筆戰。第三回合,魯迅與梁實秋筆戰。第四回合,針對“硬譯”論調反擊邵洵美,用《各種捐班》《登龍術拾遺》《漫罵》等嬉笑怒罵的雜文,把邵洵美嘲笑挖苦的體無完膚。一句話,痛打一點:邵洵美用嶽父家的錢(邵洵美娶的是盛宣懷的孫女盛佩玉),把自己捐成了“文學家”。

新月派文人中最有錢的詩人。徐志摩遇難後,他出錢繼續辦《新月》。

事實上,魯迅對整個新月派的文人,有一種傲慢與偏見,他連拄著拐杖的潘光旦也予以影射。魯迅的《故事新編》中一篇《理水》。這篇小說中有“一個拿著拄杖的學者”,收集家譜,搞遺傳研究。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諷刺社會學家潘光旦,他在清華讀書時,練跳高,摔壞一條腿,截肢了,開始了雙拐人生。小說中另一位叫“鳥頭先生”,影射顧頡剛,“鳥頭先生”來自顧頡剛的姓“顧”(繁體為顧)。

不能說,魯迅討厭徐志摩,殃及整個新月派。魯迅先生的確對新月派文人有那麼一股子勁兒——帶著有色眼鏡看人——也許是偏見。

“閒話風波”魯迅陳西瀅筆戰時,徐志摩見雙方你來我往,他和胡適做和事佬,沒有效果。

豈止不喜歡一個人的詩,魯迅也不喜歡徐志摩這個人。在魯迅眼中,徐志摩就是一“流氓”。

穿西裝的詩人徐志摩,鬥士魯迅就看不慣你。

據葉公超的記錄,徐志摩每次與新月派同仁聚餐,談興很濃,“他從不談文學,談的都是吃、穿、頭髮……”有一次,葉公超與魯迅一起吃飯,魯迅罵徐志摩是“流氓”,不談文學。

葉公超與郭沫若見面,提到魯迅罵徐志摩“流氓”之語,郭沫若有感而發:“當然,魯迅除了自己什麼人都罵。”要知道,徐志摩也曾得罪過郭沫若(委婉批評郭沫若重訪數月前的故居“淚浪滔滔”)。有一次,胡適和徐志摩主動到郭沫若上海的家中去,兩人一看,家中狹窄,侷促,孩子哭啼,他的日本太太手忙腳亂地哄孩子。孩子的東西房間裡堆的到處都是,坐都沒地方坐。在這樣的情況下,郭沫若與徐志摩、胡適見面,很尷尬,雙方都不知道說什麼好。由此可見,徐志摩並不是一個記仇的人。他就是新月派的一枚開心果,他到了,氣氛頓時歡洽起來。

針對“流氓”兩字評價,葉公超認為徐志摩生活“浪漫而不頹廢”。更是高度評價徐志摩的文學創作:“在幾年之內他發表了許多的著作,有詩、有散文、有小說、有戲劇、有翻譯,在語言文字上更獨樹風格,是一般人難望其項背的。”葉公超的評價還是比較公允的。

劉海粟對徐志摩也有很高的評價:“他的生活也是一首絕妙的好詩。他有時候雄渾倜儻,飄然物外;有時也幾乎無路可走,苦悶到萬分。”劉海粟覺得徐志摩是一個天才,推崇他的詩,“在世界文學史上佔得不朽的位置”。“他的散文幽麗清衝,在現在的中國是少見的。”可惜這個偉大的未成品,死於飛機空難。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先生在書房。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飛機濟南開山遇到大霧,撞到山體,飛機墜落燃燒,機上三人全部遇到(駕駛員、副駕和乘客徐志摩都是36歲)。《時報》刊登了這一不幸的空難。魯迅看到後,非常吃驚,默默無語,從《時報》上剪下了關於這次空難事件的報導,留存。

筆者特意查閱了徐志摩遇難後的《魯迅日記》,沒有發現片言隻語寫徐志摩。徐志摩遇難當天,魯迅收到日文版的《阿Q正傳》,去內山書店買布裝本《昆蟲記》。11月20日,無事。21日,與三弟和許廣平在新光戲劇院看電影《禽獸世界》,看完電影到特色酒家吃晚飯,“食三蛇羹”。

雖然日記沒有記錄徐志摩,但從魯迅剪報留存這一舉動來看,獲悉徐志摩遇難,內心受到震動。死亡是終結者,個人之間的一切恩怨,全都煙消雲散。

相關焦點

  • 「新月派」名稱的由來
    龍 飛  「新月派」是我國上個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極一時、影響頗大的一個文學流派。它為什麼叫「新月」?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呢?根據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來是我國著名文化名人、南開大學教授張彭春先生(1892—1957)。  張彭春(字仲述)是南開校長張伯苓的胞弟。
  • 中華讀書報:張彭春與「新月派」
    張彭春全家與親友,右一張彭春、右三張彭春夫人、右四次女張新月,左三長女張明珉,1956年於紐約  「新月派」名稱的由來  「新月派」是我國上個世紀20-30年代盛極一時、影響頗大的一個文學流派。它為什麼叫「新月」?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呢?
  • 渴望自由, 追求真理,徐志摩和他的新月派抒情詩
    徐志摩,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也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又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他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 「新月派」成員的「罪行」與國立青島大學校長的辭職風波
    根據部分當事人的回憶,「六月風波」主要針對「新月派」教師對校務工作的幹涉,同時涉及校內「大同盟派的趙太侔」、「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派的杜光壎」與「新月派」的內爭;「趙太侔跟何思源一起把楊振聲擠走,趙太侔就當了校長。那種社會,你不擠掉他,你也呆不下去。」不過,學生與「新月派」教員以及楊振聲本人的爭執起因為何?
  • 輕輕的你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新月派詩人的一生!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她是這樣對他說的: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準備離婚。
  • 徐志摩去世現場:頭上一個洞,半邊身體被折斷,冰心悼詞似有暗示
    徐志摩以及他的的創作常常與新月派連在一起,而他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新月派的「盟主」。這大抵也是因為他的名氣與經歷,新月派的形成與消亡,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徐志摩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其創作又有鮮明特徵,他與新月派無法分離。而從新詩的角度來看,徐志摩產生過影響是一定的,也曾為新詩的發展做過試驗和探索。 無疑他是有才的,卻又應了那句話才子多情,一生與三個女人糾纏。對於張幼儀,是徐志摩對不起她,娶了她,跟她生了孩子。
  • 【有聲故事】「經典詩話」|《再別康橋》--新月派詩歌代表作的濃鬱...
    主播|小鋒哥哥《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文學解析】徐志摩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知道的康橋》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 徐志摩:我是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波心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1897年出生於浙江,原名章垿,後來留學他國當特別生的時候才改名叫徐志摩。
  • 聆聽 徐志摩:落葉
    落 葉 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 最美人間四月天:才子徐志摩短暫的生命裡有四位愛人,有點擠
    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志摩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 民國風月:負妻負友負情人,一代文豪徐志摩的渣男人生!
    而林長民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位風度翩翩謙和有禮的年輕人,在遇見愛女林徽因之後,竟然會瘋狂地展開一場禁忌之戀。而林徽因自己也沒想到,眼前這位來家中作客,大自己八歲、已婚的叔叔長輩,竟然會是讓自己情竇初開、身陷情網的超級才子。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徐氏世代經商,早年繼承祖業,獨資經營徐裕豐醬園,是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 徐志摩名字中的「志摩」什麼意思?揭曉答案前,請扶好你的下巴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他的名字出自《詩經·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作人」即培育、造就人,與魯迅的本名周樹人寓意相近。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的名字出自《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 「新月派詩人」陳夢家曾寫過豫劇劇本 60年前的豫劇《紅日》手稿現身
    陳夢家與夫人豫劇《紅日》劇本手稿□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近日,一則「新月派詩人陳夢家豫劇《紅日》劇本手稿將亮相秋拍現場」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這位新月派詩人、古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人們很難將他和豫劇聯繫起來,因此他創作豫劇劇本,引發一些學者感嘆:「這樣的跨界實在猛!」陳夢家是浙江人,在南京長大,看似和豫劇沒有什麼關係,但《紅日》的手稿非常完整。這位江南才子為何會寫一部豫劇?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 林徽因:魯迅罵她虛偽,錢鍾書冰心寫文諷刺,她是如何回應的?
    因為她一生的情愛紛爭都與這三個男人分不開——金嶽霖、徐志摩和梁思成。在現代來看,或許一生交過三個男朋友不算什麼大問題,可在當時的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林徽因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比如魯迅、錢鍾書、冰心等知名作家就曾對此明裡暗裡地表現出反感,認為林徽因愛慕虛榮、品行不端——民國大師為何都容不下林徽因?
  • 徐志摩墓前的35級臺階寓意著什麼?陸小曼又為何遲遲不願作聲?
    徐志摩墓前的35級臺階寓意著什麼?陸小曼又為何遲遲不願作聲?不可否認徐志摩這一生都愧對於一人,對於張幼儀而言,徐志摩便是她的噩夢,從媒妁之言一開始,這個夢就永遠的伴隨她一生,直至死亡也沒能擺脫。1932年11月18日,也就是徐志摩為了給林微因在北平舉辦的演講會捧場,於是前一夜去了好友陳定三家暢談了一夜,陳定三勸他放下,徐志摩倒是冷笑一場,說道:「你怎知我沒有放下?」次日徐志摩便火急火燎趕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趟班機。轟!飛機撞上大山。
  • 魯迅這文章打臉造謠者,現在讀仍入木三分
    與泰戈爾在印度的地位一樣,魯迅也是中國人最愛的文人之一,他的家國情懷和泰戈爾是一樣的。1924年,泰戈爾接受梁啓超的邀請來到了中國,這在當時是一大盛事,文壇派出了「超豪華」陣容接待他,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志摩、林徽因、梁啓超、梁思成。
  • 魯迅冰心這樣評價,都不如錢鍾書的一句話
    魯迅在自己的書中諷刺林徽因是一個喜歡無病呻吟,而且十分糾結的女人。這些話就是諷刺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搖擺不定,與兩個人都有曖昧不清的關係。在魯迅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三人的感情可謂是百般糾纏,當時徐志摩和林徽因雖然熱戀,但奈何其家庭一個是經商之家,一個是官宦之家,倆人後來還是被強行分開了。
  • 林徽因被魯迅、冰心等人痛罵,為何不見她還過嘴?真相是階層不同
    眾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而且和梁思成,徐志摩以及金嶽霖三人發生的故事更是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當時的文人對於林徽因的這種做法卻是褒貶不一。1924年,魯迅先生發表了一首奇奇怪怪的打油詩《我的失戀》,乍一看上去好像沒有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對於林徽因的不滿,但是只要你細細地品一下,那才真是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文筆。字裡行間都將林徽因對感情的不夠堅貞,對男子多情又愛交際寫得入木三分。看似調侃的語氣,卻讓人脊背發寒。
  • 打開戀愛封印的佛爺,對新月簡直就是兩個字:寵溺!
    然後新月就特生氣的說,「我天天悶在家裡,頭上就要長蘑菇了,你就讓我去總舵幫你嘛!」新月一臉無奈的說,「你家沒有房梁你知道嗎?」佛爺接著來段子,「那我建一個給你啊。」新月則一臉委屈的說,「我就是擔心不在你旁邊,你被貝勒爺給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