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也是新月詩社成員。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又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他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01 文學成就
徐志摩在康橋接受資產階級的貴族教育,開始文學著作翻譯。他翻譯了英國作家曼殊斐兒的幾個短篇,德國福溝的小說《渦堤孩》,法國中古時的一篇故事《吳嘉讓與倪阿蘭》,義大利作家丹農雪烏的《死城》,和伏爾泰的作品《贛第德》 。
1923年3月,他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 泰戈爾訪華時,他陪同泰戈爾在大陸各地和日本、香港訪問。8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12月,《現代評論》周刊在北京創刊,徐志摩為主要撰稿人。 1927年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
1928年徐志摩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然而他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31年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徐志摩短暫的一生著述頗豐,除了很多詩集,還有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 《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以及戲劇《卞崑岡》(與陸小曼合作)、日記《愛眉小札》。
02感情那些事
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後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而林徽音卻選擇了梁啓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後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
徐父執意請梁啓超證婚,志摩求助於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03 生活是藝術
徐志摩是一位熱愛生活的詩人,一生追求真、善、美。他講過「生活是藝術」,但是封建社會的枷鎖卻牢牢的禁錮著詩人,讓他失去飛的自由。
然而詩人並沒有屈服,他頑強地與封建社會作鬥爭,他在《翡冷翠山居閒話》中寫道:「我不曾投降這世界,我不受它的約束!」
04 新月派詩歌精選
《再別康橋》(節選)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節選)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裡依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偶然》(節選)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生活》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捫索著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臟腑內掙扎,頭頂不見一線的天光這魂魄,在恐怖的壓迫下,除了消滅更有什麼願望?
這首詩很短,卻極富有感染力;這種感染力得以實現與詩人選擇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抒情視角有直接關係。在本詩中,詩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後以這一意象為出發點,把各種豐富的人生經驗濃縮為各種生動的藝術形象。
《殘破》(節選)
深深地在深夜裡坐著,當窗有一團不圓的光亮,風挾著灰土,在大街上,小巷裡奔跑;我要在枯禿的筆尖上嫋出,一種殘破的殘破的音調,為要抒寫我的殘破的思潮。
《雲遊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豔,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因為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為你消瘦,那一流澗水,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