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半導體關鍵應用凸顯,迎頭趕上乃當務之急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
本文從什麼是高溫半導體?為什麼要用高溫半導體?怎樣應用高溫半導體?這些基本問題著手,通過直接介紹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原理,說明高溫半導體器件在關鍵應用中的壽命計算模型,從而提出對提升和保證航天、航空、石油、高鐵、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等等其他工業領域應用相當重要的高溫半導體器件使用模式,以及未來相關產業發展建議。

溫度其實就是半導體器件的命門。 基於矽材料的半導體結在高溫下本身就是不工作的。具體地講,一般情況下,隨著溫度的升高,由於熱效應自然產生電子空穴對,矽基的本徵載流子濃度不斷升高, 由此半導體結工作的最為重要的摻雜載流子濃度受到抵制,半導體結的性能則不斷下降。一般在70攝氏度時開始表現十分明顯,到150-200攝氏度時幾乎停止工作, 因為此時矽基是完全導電的狀態。這一效應常常被稱為半導體的溫度載流子效應。另外,半導體器件中最為重要的結構是PN結勢壘,它是構成MOSFET的基礎。然而,當溫度升高到150-200度之間時,本徵載流子濃度升高的程度已使該PN結勢壘消失而導致半導體性能崩潰,這常常被稱為半導體的結溫效應。

基於矽基半導體材料的溫度局限,行業中將消費電子器件一般定標在最高70攝氏度,工業電子定標在最高85攝氏度,而軍用電子定標在最高125攝氏度。然而,隨著工業應用的不斷拓展的需要,國際上的半導體專家已經一直在不斷地挑戰這一極限。對耐高溫器件的總體需求表現在兩個重要方面,第一是應用環境本身就是高溫環境,例如航天中遇到的外星球環境(例如月球白天表面溫度為127攝氏度),石油中的深度地層環境(超過7000米的地層,可能會達到150、 175甚至200攝氏度以上),許多任務業應用中的發動機和電動機周圍(如飛機、火車、船舶和電動汽車等)。第二,電力電子本身發熱所造成的高溫。所有電力電子都會發熱,包括MOSFET、電源模塊及驅動模塊等等。由於電力電子器件自身發熱使其工作溫度升高,就會使器件的壽命大為縮短。面對這一難題,通常的解決辦法是附設冷卻系統,這樣又會帶來可靠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使冷卻系統的可靠性來決定了電力電子系統的可靠性,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時的辦法。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當我們無法安裝和配備冷卻系統時,電力電子自身發熱就成為了致命的難題。

由於半導體器件是通過摻雜的物理化學工藝製作而成的,其工作溫度和工作壽命即成為了關乎其可靠性的且相互關聯的要素。一般工作溫度越高,則工作壽命則越短,反映這一半導體溫度壽命關係的曲線即是Arrhenius 曲線或模型(見下圖)。

傳統矽基半導體的溫度壽命曲線在兩條彩色線範圍。很明顯,當溫度升到100攝氏度後,其壽命(對數坐標)迅速縮短(載流子效應或稱為遷移率效應),接近150-200攝氏度時壽命急劇下降(結溫效應導致鎖閉/崩潰)。基於這一機制,為了確保在某一溫度下的壽命,我們通常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即人為地升溫到某一較高溫度下測試若干小時,然後通過Arrhenius 公式來折算其工作溫度下的確保壽命。然而,對普通的矽基半導體器件而言,當應用工作溫度超過125攝氏度時,再升高溫度就會在很短時間使器件損壞,因而處於無法保證工作壽命的困境。

傳統矽基半導體所面臨的高溫困境在航天領域表現得最為突出。由於航天項目的高額成本,以及幾乎無法維護和檢修的特點,以至於太空飛行器對高可靠性的追求達到了極致。對外層空間飛行的太空飛行器來說,由於一般在 -195攝氏度太空背景溫度下工作,電力電子的發熱一般能很快通過熱輻射方式散掉,溫度也許還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對於著陸型太空飛行器而言,外星球的溫度也許會很高(例如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可達127攝氏度),對外輻射製冷已基本失效,而又也許外星球上沒有空氣和水來進行風冷和水冷,這樣在幾乎無制冷機制的情況下,電力電子器件本身的發熱就會使器件的工作溫度不斷上升至175、200攝氏度甚至更高,從而加速了器件的老化、縮短了其工作壽命。

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對傳統矽基半導體器件進行選件時,由於器件本身溫度性能的限制,我們通常只要求測試到125/150攝氏度1000小時而已。這即為可靠性問題埋下很大的隱患,一方面,如果由於器件自身發熱使實際工作溫度可能會高出125/150攝氏度, 這樣可保證的壽命就會從1000小時縮短到幾百小時;另一方面,所測壽命1000小時也只是一個平均值而已,對單個器件而言也許會或左或右偏離該值,左偏的結果即是壽命只有幾百小時。由於短板效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取決於其最為薄弱的器件的可靠性,而傳統矽基半導體溫度性能的局限又使得設計冗餘嚴重不夠, 這樣可能會導致系統的實際可靠性低於設計指標。因此,航天領域一直在極力追求最高可靠耐高溫半導體器件,其保證可靠性的選件指標已不再是125/150 攝氏度1000小時了, 而是如上圖所示的全溫度壽命曲線。

Cissoid 公司基於SOI的矽基半導體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半導體器件的溫度困境,其連續工作溫度壽命曲線(如圖黑線)可達175攝氏度 15年、225 攝氏度 5 年、250 攝氏度2.5 年、280攝氏度 1.3年等等,而且明顯地迴避了載流子效應和結溫效應的影響。因此,Cissoid 公司的高溫半導體器件長期以來被應用於航天領域,也是美國宇航局(NASA)航天項目的選件。

由於在空中一般無法進行維護和檢修,而且如果在空中出現故障所導致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災難性的,因此航空領域對高溫半導體器件的需求也類似於航天,除發動機周邊的高溫環境外,其對電力電子器件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如175攝氏度 15年),這樣才能保證其電力電子(MOSFET、電源模塊和驅動模塊等)能承受器件本身發熱導致的高溫,而且還要能達到超過10年以上的壽命。

高溫半導體器件的另一個重大應用領域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測試及開採作業。一般井鑽得越深,溫度就越高,過7000米後,175甚至200攝氏度都是常見的事。隨鑽的測試和控制設備、長期監測的設備、以及井下的生產設備對可靠性要求都很高,因為這些設備的故障所導致的成本增加是驚人的,尤其是在海上鑽井勘探和作業時更為明顯。

高溫半導體器件在清潔能源、高鐵及電動汽車等工業領域也有許多很好的應用。談及高溫半導體器件,許多人自然會想到碳化矽。碳化矽器件的片芯耐受溫度可達400-600攝氏度,而且開關頻率很高,因而日趨取代IGBT成為下一代功率半導體器件。碳化矽器件能耐高溫,但如果其周圍的驅動器件仍採用傳統的矽基器件而不能耐高溫的話,則依舊需要冷卻系統的支持,這樣碳化矽的高溫性能就不能得以發揮。只有採用高溫器件作為碳化矽開關的驅動器件,其耐高溫特性才能得以發揮,即可減小甚至去除對冷卻系統的需求。因此,隨著碳化矽器件的廣泛應用,對高溫半導體器件的需求也會隨之大大增加。

高溫半導體/電子技術包括高溫半導體片芯工藝、封裝工藝、焊接和組裝工藝等各個方面,以及高溫器件在不同系統中的應用。國內在這些方面都極其薄弱,甚至高溫半導體的研究課題都很少見到,更不用說商用產品的開發了。今年5月13-15日在美國舉辦了高溫電子國際會議(HiTEC 2014),但都是美國和歐洲的各公司及研究機構在積極參與,還未見到有任何國內公司和研究機構參加,國內在該領域的薄弱就可見一斑了。因此,作者呼籲國家在該領域多點立項開展基礎研究,同時鼓勵企業開發高溫半導體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以帶動整個高溫電子產業鏈。同時建議中國半導體協會等行業組織成立高溫電子分會,舉辦國內和國際性的高溫半導體/電子技術研討會等等,通過鼓勵業界積極與國外同行交流,以推動國內整個高溫半導體/電子行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成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
    傳統矽半導體因自身發展侷限和摩爾定律限制,需尋找下一世代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是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嗎?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高電子遷移率、直接能隙與寬能帶等特性,恰好符合未來半導體發展所需,終端產品趨勢將由 5G 通訊、車用電子與光通訊領域等應用主導。
  • 全球半導體行業觸底反彈,中國市場地位凸顯
    全球半導體行業觸底反彈,中國市場地位凸顯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4 17:01:04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半導體大矽片論壇2020在南京舉行,
  • 化合物半導體的兩個關鍵「附PPT」
    憑藉成熟製程及成本較低的優勢,第一代矽質半導體晶片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不過,矽質半導體由於材料本身限制,無法在高溫、高頻以及高電壓等環境中使用,這讓化合物半導體逐漸嶄露頭角。在此背景下,TrendForce集邦諮詢於4月24日隆重舉辦第三場線上講壇——《需求在呼喚,化合物半導體風雲再起》,集邦諮詢分析師王尊民圍繞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產業現狀以及中外競爭格局做了詳細的分01兩個關鍵化合物半導體主要指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 等第二、第三代半導體,相比第一代單質半導體,在高頻性能、
  • 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
    打開APP 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第三代半導體之後,什麼材料會再領風騷?記者採訪了專家。  禁帶寬度,是用來區分不同代際半導體的關鍵參數。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和碳化矽的禁帶寬度分別為3.39電子伏特和3.26電子伏特,較高的禁帶寬度非常適合高壓器件應用。氮化鎵電子飽和速度高,是矽的2.5倍,是砷化鎵的2倍,非常適合做微波器件,比如手機內的射頻前端放大器、5G基站以及微波雷達。
  • 中國GH4169高溫合金髮展現階段
    GH4169高溫合金被稱作天空根基,兩機專項發布助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迎頭趕上全球水準與全球優秀水準對比,在我國柴油發動機、燃氣輪機技術性還相對性落伍。在我國現階段獨立開發設計的燃氣輪機,關鍵應用於國防科技,而且還處在發展環節。2017年11月24日,伴隨著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特大重點(兩機專項)的全面開展執行,國家對其的研發投入幅度將不斷擴大,兩機專項的發布將促進在我國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技術性迎頭趕上全球優秀水準,完成裡程碑式飛越。
  • 半導體產業鏈關鍵材料之石英產業專題報告
    ,其中天然石英加工有電 熔法和氣熔法兩種工藝,電熔產品主要用在半導體的擴散等高溫區域,氣熔 產品是用在低溫下,如刻蝕等工藝上;3)石英製品企業中,通過 TEL(日本 東京電子)認證的有三家外商獨資企業:賀利氏信越、杭州大和以及瀋陽漢 科半導體;4)終端應用中,半導體、光纖、光學、光伏和電光源行業的佔比 分別為 65%、14%、10%、7%和 4%,其中光纖、光伏和半導體是增長較快的領 域,將成為石英製品業績新的增長點
  •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dToF雷射雷達方案,滿足測距應用的關鍵需求
    打開APP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dToF雷射雷達方案,滿足測距應用的關鍵需求 安森美半導體 發表於 2020-11-10 15:07:08
  • 安森美:發力第三代半導體和圖像傳感器 看好半導體五大應用市場增長
    2019年,安森美正式進入財富美國500榜單,進入全球半導體行業集成器件製造商榜單前TOP15。 如何看待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下的半導體市場發展?2021年半導體市場有哪些新的技術走向?哪些半導體應用領域將會在2021年興起?對於今年下半年出現的半導體領域元器件缺貨,安森美如何應對?
  • 化合物半導體應用成主流!這兩個領域需重點關注
    如 5G 基地臺的射頻模塊、光通信、手機的無線通信系統,以及 3D Sensing 的 VSECL 泛光源、自動駕駛的毫米波雷達等新應用場景的出現,都將是化合物半導體的應用發展重點和成長動能。所謂的化合物半導體,就是由化合物所構成的半導體材料,通常由兩種以上的元素構成。它的組合方式很多,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
  • 助力功率半導體器件應用結溫升高 SiC將改變電力系統設計格局
    耐高溫的電控技術是實現以上高溫應用的關鍵,其核心實現技術是SiC功率器件的高溫封裝技術和與之相匹配的高溫驅動電路技術。SiC材料及其器件結構有天生的耐高溫能力,在真空條件下甚至可耐達400至600℃的高溫。在實際應用中,為防止接觸空氣而產生氧化,SiC器件必須有封裝,且若要耐高溫,必須採用耐高溫的封裝。
  • SiC助力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應用結溫升高,將大大改變電力系統的設計...
    耐高溫的電控技術是實現以上高溫應用的關鍵,其核心實現技術是SiC功率器件的高溫封裝技術和與之相匹配的高溫驅動電路技術。vyvEETC-電子工程專輯SiC材料及其器件結構有天生的耐高溫能力,在真空條件下甚至可耐達400至600℃的高溫。在實際應用中,為防止接觸空氣而產生氧化,SiC器件必須有封裝,且若要耐高溫,必須採用耐高溫的封裝。
  • 中國在半導體材料和集成電路晶片行業發展
    現階段因為中微半導體材料研發的5納米技術蝕刻機早就根據臺積電的驗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時,生產流水線的一部分蝕刻機可能是中國生產製造。現階段中微半導體材料早已向臺積電的供應鏈管理出示5納米技術蝕刻機機器設備,而從臺積電的加工工藝路線地圖上看,在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可能應用全世界更為優秀的極紫外光刻機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
  • 半導體材料應用有哪些_半導體材料應用領域介紹
    半導體材料的應用 半導體材料的早期應用:半導體的第一個應用就是利用它的整流效應作為檢波器,就是點接觸二極體(也俗稱貓鬍子檢波器 1、元素半導體材料 矽在當前的應用相當廣泛,他不僅是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矽太陽能電池的基礎材料,而且用半導體製作的電子器件和產品已經大範圍的進入到人們的生活
  • 電子半導體行業真空應用知識
    電子半導體行業中的電子加速、光電器件、電子材料、射線管、晶振、繼電器、雷射、離子注入設備、離子刻蝕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物理氣相沉積設備、分子束外延設備、集成電路封裝、其他半導體應用設備等。乾式旋片真空泵五、半導體真空泵應用安全事項:1、防止真空泵溫度過高:比較容易理解這點,半導體在真空泵的應用中,有害氣體比較多,而無論是乾式真空泵還是油封機械泵,泵腔內溫度過高,高溫下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就會容易發生危險
  • 安森美半導體寬禁帶技術 – 支持大趨勢應用
    安森美半導體寬禁帶技術 – 支持大趨勢應用 最重要的應用和當前電子領域大趨勢越來越需要超越常規矽器件的高壓、高頻和高溫性能。
  • 異質整合…半導體下一個關鍵
    編者按:異質整合技術是希望將各種不同功能的IC晶片,藉由封裝技術或半導體製程,再整合至另外一個矽晶圓、玻璃或其他半導體材料上面。不僅如此,包括把傳感器與非矽材如LED或通訊晶片等結合在一起,也是現在半導體產業的熱門方向。  早在十年前,工研院就已經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發,包括3D IC、晶圓級封裝技術、矽光子技術(Silicon Phonotics)、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等,都是半導體異質整合的應用案例。
  • 功率半導體的市場應用及發展趨勢預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1/393684.htm  功率半導體器件也叫電力電子器件,它的作用是進行功率處理的,是處理高電壓、大電流的。IGBT和功率MOSFET器件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力電子器件,作為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在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廣泛應用。
  • 化合物半導體GaAs、GaN、SiC的技術優勢和應用領域分析
    前言:Si 是應用最廣泛的半導體材料,但無法突破高溫、高功率、高頻等瓶頸。二元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GaAs/GaN/SiC 具備高功率密度、低能耗、抗高溫、高發光效率等特性,能彌補 Si 材料的不足,在射頻、功率器件、光電子及國防軍工等應用領域優勢顯著。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碳化矽(SiC)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
    近年來,以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禁帶寬度、擊穿電場強度、飽和電子漂移速率、熱導率以及抗輻射等關鍵參數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進一步滿足了現代工業對高功率、高電壓、高頻率的需求。,從而成為半導體材料領域最具前景的材料之一。
  • 什麼是碳化矽半導體,它有哪些特點有哪些應用
    一、什麼是碳化矽碳化矽(SiC)又叫金剛砂,它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木屑、食鹽等原料通過電阻爐高溫冶煉而成,其實碳化矽很久以前就被發現了,它的特點是:化學性能穩定、導熱係數高、熱膨脹係數小、耐磨性能好,硬度大(莫氏硬度為9.5級,僅次於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10級))、導熱性能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