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整合…半導體下一個關鍵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編者按:異質整合技術是希望將各種不同功能的IC晶片,藉由封裝技術或半導體製程,再整合至另外一個矽晶圓、玻璃或其他半導體材料上面。

  資訊爆炸的速度非常驚人,2015年Twitter每分鐘有10萬條訊息,到2018年時,已經暴增到50萬條。Youtube上面的每分鐘瀏覽量,2015年為130萬,2018年已來到430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469.htm

  短短三年,三、四倍以上的資訊暴增量,說明資訊的裝置或載體必須大幅跟上,否則勢必無法滿足由下而上的需求成長。

  今年是集成電路(IC)發明60周年,過去60年來,裝載著IC的電腦、筆電、手機與網路,讓資訊運算能力大幅提升,也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人類生活模式的改變,特別是溝通與接收訊息方式,又進一步迫使IC運算能力必須相對提升。

  集成電路的發展速度飛快,20多年前,一顆IC的尺寸是1微米,幾乎是現今的100倍,儲存容量相差達萬倍以上。過去,一臺電腦幾乎要一個房間才能容納得下,如今,一支小小手機上的晶片功能就已超越過去電腦的運算能力。

  雖然每隔1~1.5年,半導體晶片功能可強大兩倍的摩爾定律,在未來十年內仍然有效,不過,也有很多人擔心盡頭即將到來。當傳統矽晶片透過曝光、顯影等製程技術而來到極限時,下一步,人類該如何讓半導體晶片功能繼續強大呢?

  透過異質整合技術的非傳統晶片,成了市場開始思考的解決出路。異質整合,指的是將不同晶片透過封裝或其他技術放在一起,使晶片功能更強大。例如,過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晶片是分開的,如今,兩者整合已成為趨勢。不僅如此,包括把傳感器與非矽材如LED或通訊晶片等結合在一起,也是現在半導體產業的熱門方向。

  早在十年前,工研院就已經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發,包括3D IC、晶圓級封裝技術、矽光子技術(Silicon Phonotics)、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等,都是半導體異質整合的應用案例。

  簡單來說,異質整合技術是希望將各種不同功能的IC晶片,藉由封裝技術或半導體製程,再整合至另外一個矽晶圓、玻璃或其他半導體材料上面。

  一般說來,異質整合具備兩大優勢:第一,在進行IC設計時,不需要把所有功能設計在同一個晶片上,可以提高設計開發的效率;第二,突破矽的物理限制,更能將矽應用到各種不同領域。

  工研院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矽光子計劃,便屬於典型異質整合例子。由於矽不適合處理光訊號,所以光纖通訊裡面有很多不是使用矽的半導體,而是砷化鎵等材料,這導致矽晶片必須再串連、轉換出去,才能與光纖網路橋接,消耗的電能與運算容量自不在話下。

  矽光子計劃就是想辦法讓本來在砷化鎵上面做的東西,能夠直接在矽的平臺上整合,最後可實現用電來控制光,如此就能降低光纖通訊半導體的製作成本、加快設計速度。

  很明顯的,異質整合將是下一波半導體發展的關鍵技術,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等都相繼投入此領域。

  過去,臺灣半導體產業具備兩大優勢,一是上下遊供應鏈完整,二是半導體人才眾多。然而,面對傳統晶片的製程極限,臺灣業者必須力求創新突破,才能持續在未來半導體市場上保有競爭優勢。

  特別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等新興科技正驅動資訊處理量持續成長,臺灣半導體產業唯有掌握下世代半導體異質整合新技術,才能讓產業成功轉型升級並再創高峰。


相關焦點

  • 異質晶片整合 半導體新趨勢
    在智能型手機普及後,世界進入了無所不在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時代,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AI/HPC)、自駕車和物聯網、5G及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等新應用, 成為推動半導體未來成長主要應用
  •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為新技術創造了超薄半導體異質結構!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為新技術創造了超薄半導體異質結構!由不同的三維半導體形成的異質結構形成現代電子和光子器件的基礎。資深作者徐和主要作者Kyle Seyler和Pasqual Rivera,他們都是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合成並研究了這種新型半導體三明治的光學特性,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不同於由三維半導體製成的異質結構,」徐說,他在物理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任命。
  • Sci Adv:新研究,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
    本文要點: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成果簡介 異種二維(2D)材料的集成對於納米電子應用至關重要。與垂直堆疊相比,共價橫向縫合需要自下而上的合成,從而導致2D橫向異質結構的罕見實現。由於其多態性和不同的鍵合幾何形狀,儘管尚未證明合適的合成條件,但硼烷是2D異質結構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硼烯與石墨烯的橫向和縱向整合。儘管晶體學晶格和對稱匹配不完善,但地形和空間分辨光譜測量顯示幾乎原子上清晰的橫向界面。另外,在石墨烯下的硼插層會導致旋轉相稱的垂直異質結構。
  • 「鈷/二硫化鉬異質結構」新材料,有望成為半導體潛力新星
    國際研究團隊對「鈷 / 二硫化鉬異質結構」進行特徵研究分析,發現這項新材料組合可望帶領半導體突破物理極限,成為取代矽等傳統半導體材料的潛力新星。隨著半導體製程邁向 3 納米,如何跨越電晶體微縮的物理極限,成為半導體業積極發展的關鍵技術。
  • Infomat:2D金屬-半導體橫向異質結的面內外延生長
    儘管大多數研究集中在組分之間具有高度相似晶格結構的半導體-半導體橫向異質結中,但由於更獨特的晶格結構或化學性質,金屬-半導體橫向異質結的合成研究較少,並且通常更具挑戰性。有鑑於此,近日,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團隊報導了四方CoSe和六方WSe2之間高質量金屬-半導體橫向異質結的氣相外延生長方法。2D CoSe可以在預生長的WSe2納米片的邊緣選擇性地成核,形成CoSe-WSe2金屬-半導體橫向異質結。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 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候選推薦(2020-034)———高耐壓NiO/Ga2O3 雙極性異質結功率二極體
    ——高耐壓NiO/Ga2O3 雙極性異質結功率二極體氧化鎵(Ga2O3)在功率電子器件應用方面具有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寬禁帶半導體不可比擬的優越特性,成為近年來新型功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領域的研究熱點。
  • 光伏產業正在經歷的新一輪變化 2021是異質結關鍵之年
    光伏產業正在經歷的新一輪變化 2021是異質結關鍵之年 來源:搜狐 • 2020-12-22 15:38:31 2020年12月7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技術大會上,東方日升黃強博士用了極簡的《210/24.5%》為題,
  • 站定210 搶道異質結——東方日升的「終極一戰」
    210向下兼容180,面向終端客戶的最優解多年來,光伏矽片尺寸一直在跟隨半導體行業晶圓尺寸發展的步伐,與之不同的是,半導體矽片自2005年應用12英寸直徑後,已經維持了15年的穩定,12英寸大矽片(對應方片210mm)已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標準尺寸,而光伏矽片的大尺寸之爭卻在不斷升級。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人們發現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材料具有幾微米甚至長達上百微米載流子擴散長度,遠高於傳統的有機半導體幾十納米的擴散長度。鑑於鈣鈦礦自身優異的電荷傳輸能力,可完全不需要藉助高溫燒結TiO2介孔層來輔助電子傳輸,製備簡單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平面結構鈣鈦礦電池具有製備工藝簡單、低溫製備且與柔性器件製備工藝兼容等優勢。
  • 半導體行業:晶片設計企業的光罩成本大幅上升
    本周重點  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技術(FO on substrate)在異質整合趨勢下的投資機遇  透過臺積電看半導體趨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核心觀點  雖然SoC將更多的功能整合到單顆晶片,在大幅提升晶片性能的同時降低了功耗,但是缺點就是需要更加先進位程工藝的支撐
  • 光伏牛市下一個風口——N型異質結電池
    核心觀點:設備是解決HJT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兩大產業化難題的關鍵點之一,結合HJT電池的製造特點,通過梳理主流廠商PECVD和PVD設備的工藝技術路線、設計理念和發展現狀,探究了
  • 半導體所文章:大尺寸SnS2/MoS2垂直雙層異質結的直接合成
    基於這些二維單體材料的排列組合,具有不同能帶結構的二維範德華異質結逐漸成為了當前的研究熱點。理論和實驗都表明,半導體異質結的帶階在其應用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具有Ⅱ型能帶的異質結能導致電荷空穴分離,從而在光電領域有很好的應用。
  • 日月光「異質集成」秘密武器
    基於臺灣晶片製造優勢,封測廠日月光歷經超過30年耕耘,締造全球市場佔有率21.8%龍頭地位,若整合計算同集團下的矽品,市場佔有率更高達36.2%。 不過,因應客戶需求及技術挑戰,「整個封測業正開始迎來質變跟量變,」日月光半導體資深副總陳光雄如此形容目前的現況。
  • 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光伏結構因其能夠有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被認為是實現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然而早在1961年,美國科學家肖克萊、德國科學家凱賽爾便提出光伏單元的效率由於難以避免的損耗而存在理論極限。其中,由於光子吸收和再輻射導致的自發輻射損耗最為關鍵,這種損耗正比於自發輻射立體角和太陽光立體角的比值。
  • 全球半導體掀整合潮 美疑慮加重力阻併購
    (原標題:全球半導體掀整合潮 美疑慮加重力阻併購)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了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並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他們設計了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和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了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
  • 中國科大等成功研製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
    有效操控電荷流動是研究半導體體系中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核心內容。異質納米結構能夠集成不同組分的優勢,而且常常可以獲得優於單一組分的協同性質。如何設計合理的合成方法製備新穎獨特的異質納米結構,並且精確調控材料的組分、分布和形貌,仍然是目前尚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 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硼墨烯-石墨烯異質結構的原子解析度隧道掃描顯微鏡圖片。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