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張博
近日,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通過3年左右的探索實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該方案中,通過六大重點任務的打造來明確數字經濟在廣東省的發展路徑,既能夠明確發展目標,在產業升級中發揮充分作用,也能夠鼓勵數字創新與數字人才培養,為建設智慧廣東打下堅實基礎,體現出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機遇。」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方案著重提及了區塊鏈,不僅提出了要將區塊鏈技術作為重點方向進行攻關,並建設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新技術體系,而且還提出了區塊鏈的兩個具體落地方向,一是培育建立數據要素市場,二是壯大數字貿易。」金融科技專家、阿里MVP馬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案也明確提出了,支持廣州建設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支持打造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區塊鏈產業集聚區。
事實上,廣東省對區塊鏈產業頗為重視,已出臺了多項區塊鏈專項扶持政策。目前以廣東省為代表的珠三角聚集區已形成,同時已初步形成覆蓋區塊鏈全產業鏈條的產業技術圖譜。
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區塊鏈相關企業已超4.8萬,其中廣東省佔比超50%,廣東區塊鏈的專利水平全國領先,9月底數據顯示,廣東省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企業160餘家,超過全國備案量的1/5,廣東省區塊鏈技術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的1/3。」
她進一步分析稱,「從行業協會等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廣東省是在源頭上重視區塊鏈的發展,氛圍良好。例如,推出了區塊鏈相關的課程,評比行業傑出應用,舉辦區塊鏈服務大賽等,這些都是促進區塊鏈產業在廣東蓬勃發展的重要舉措。」
而作為其省會城市的廣州,在區塊鏈發展的賽道上,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早在2018年3月份,廣州黃埔區就已獲批首個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這也是國家工信部首次和唯一明確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
而今年以來,記者也發現在其出臺的諸多政策中有建設區塊鏈示範區的相關表述。5月份,廣州出臺了《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該意見提出,「到2022年,建設成為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力爭我市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同月,廣州正式獲工信部批覆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批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的城市。這也意味著廣州在區塊鏈發展賽道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9月份,在《廣東省培育區塊鏈與量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也明確提出形成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產業集群國際化示範高地。
而此次《工作方案》的出臺,也進一步表示了廣東省要以廣州為首建設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
「廣州最主要的優勢就在於既有技術又有實際需求,二者結合的確可以打造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馬超對記者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目前廣州已有諸多區塊鏈項目落地。例如,2019年3月份,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正式上線,用來解決司法存證問題;2020年4月份,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打造了「易鏈通」智慧交易平臺,用來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
「整體來看,廣州有三大優勢可以助力打造國家區塊鏈發展示範區。一是創新活力,廣州的創新活力全球領先,具有包容的創新環境與氛圍,吸引了大批創新人才的集聚;二是產業集聚,擁有數百個產業集群,擁有諸多行業龍頭公司,為區塊鏈深度賦能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土壤;三是開放能力,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有利於開放經濟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蘇筱芮對記者表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其他省份相關政策時發現,江蘇、成都、武漢、福州等省份出臺的政策中也有類似表述。例如,江蘇省在《江蘇省區塊鏈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3年,全省形成1個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3個省級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福州在《關於打造國內一流樞紐機場等16個重大項目行動方案》中要求,打造重點領域區塊鏈示範應用,成為全國區塊鏈示範應用高地等。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各大城市之間的產業基礎發展不均衡,能否真正成功建成示範區仍需進一步觀察,而廣州由於擁有良好的環境土壤,更容易達成目標。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