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主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說的是中國在境內發現並現場抓獲了執行情報交聯活動的澳大利亞間諜。
作為世界諜報領域老手,澳大利亞最近幾年「賊喊捉賊」,一直在指責中國「影響滲透」和「間諜威脅」,以此為由升級對中國的監控。
這種被害妄想在疫情期間體現的更為明顯,一些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反覆將病毒與武漢、中國掛鈎,推動所謂對新冠病毒源頭的獨立調查,甚至要求中國給每個澳大利亞人賠償2萬元。
按理說,中澳之間聯繫非常緊密,中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旅遊收入和國際學生來源國。
這不免讓人困惑,那些荒誕言行,源自何處,又意欲何為?
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最近,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議員莫澤爾曼就比較懵。6月26日,十幾名「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的便衣聯邦探員突然闖進家門,要搜查他「為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的「證據」。
這一切的緣起,只是因為他3月份曾寫了一篇稱讚中國疫情防控的文章。就因為這篇文章,他被懷疑私通中國,4月份就被辭去了公職。2個月過去了,情報部門還是沒有找到證據。
有一個詞叫被迫害妄想症,用來形容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某些政客和媒體的對華心態很合適。
給中國潑髒水,澳大利亞非常樂於充當「急先鋒」。
早在疫情初期的1月29日,澳大利亞一家媒體就在頭版醒目位置上稱呼新型冠狀病毒為「中國病毒」。最先針對中國推動所謂對新冠病毒源頭獨立調查的,也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當地報紙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
4月份,澳大利亞內政部長達頓稱,美國已經有人掌握了有關新冠病毒源頭的文件,雖然自己沒看過文件,但中國應該為病毒起源做出解釋。
神邏輯。
接著,澳外長佩恩頻繁在各種場合提及獨立調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還跟法、德等歐洲多國領導人通話求支持,結果得到的回應都是拒絕。為此,歐洲還起草了一份議案提交給世衛大會,關鍵詞是反對汙名化。
很嘲諷。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
「急先鋒」沒有得到回應,因為真相大家都看得見。總臺駐雪梨記者王聰幫譚主問了一下澳大利亞衛生部,澳大利亞全國發現的6900多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輸入型病例佔比確實很高。其中從美國輸入病例佔比高達14%,是澳大利亞境內病毒的最主要來源國之一。
很尷尬。
要知道,充當「急先鋒」的澳大利亞一直跟隨的可都是美國的節奏。疫情在中國暴發之後,美國率先叫停中美航班和限制華人入境,澳大利亞便緊隨其後;美國疫情暴發之後,美國開始頻繁甩鍋並無理向中國「索賠」,接著澳大利亞同樣上演向華「索賠」的鬧劇。
提起向中國索賠的聯邦議員喬治‧克裡斯滕森,甚至稱疫情是「好事」,因為幫澳大利亞反思了與中國的關係。
很瘋狂。
一圈看下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近乎偏執、蠻橫甚至荒誕。日常生活中,這種荒誕就是對在澳華人的攻擊和歧視。4月初以來,澳大利亞就有約380起種族主義襲擊的投訴,攻擊的對象正是華人和亞裔。
由於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6月5日發布公告,提醒中國遊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6月9日,教育部也發布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澳大利亞的病因何在?
譚主梳理了一下頻繁對華發表強硬言論的澳大利亞政客,典型的有這麼幾個: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自由黨成員。該黨作為澳大利亞聯邦現任的聯合執政黨之一,很習慣「跟風」美國。
很多人不知道,最早拒絕中國5G的不是美國,而是澳大利亞。2018年,美國開始制裁中國通訊企業,澳大利亞政府很快發布了《5G安全指導書》,將華為排除出了澳大利亞5G建設市場。
一個主權國家,對盟友的指令亦步亦趨,反倒覺得是一種「榮譽」。外交部長佩恩曾公開表示,在重大決策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和美國進行溝通的國家,澳大利亞應該利用好這種特殊關係。
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確實經常會與一些國家進行聯合行動。比如跟美國議員一起組成「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
連起來看,走的最近的就是那幾個國家,都屬於美國領銜的「五眼聯盟」。「五眼聯盟」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5國政府的情報共享機制。五個國家最強大的情報組織,結成同盟,竊聽和共享情報。
這些高級情報機構中,美國和澳大利亞分別有5家,數量最多,其中就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等。斯諾登曾經爆料的「稜鏡」計劃就是「五眼聯盟」的項目,這個超國家的情報組織,甚至監聽過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現在,這個組織似乎又有了新目標。就在今年5月,澳大利亞新聞集團的旗下媒體《每日電訊報》,公布了一份從「五眼聯盟」獲得的情報檔案,號稱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這份所謂的秘密檔案,其實完全就是依據已有的污衊中國的公開報導組合而成,沒有任何情報信息。
△所謂「五眼聯盟」情報相關報導
美國主導,澳媒配合,一起完成了一幕污衊中國的雙簧。
看清了這層關係,譚主也專門去研究了一下在澳大利亞頻繁散播「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澳大利亞戰略和政策研究所,發現這家智庫的資金來源同樣有美國的影子。
該研究所的年度報告顯示,其主要的捐助者就是美國的軍火商,如洛克希德·馬丁等。另外,根據「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的披露,北約、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也都是該智庫的幕後金主。
利益交疊,樂見摩擦。這家機構一直在「製造」各種涉華事件,2019年熱炒的「中國間諜」潛逃澳大利亞的謠言正是該機構炮製。
該研究所在獲得美國國務院約27萬美元的資助後,也開始追蹤中國和澳大利亞高校間的合作研究,醜化和詆毀相關研究成果。反華,成了美澳之間的一門生意。
雖然一些澳大利亞政客覺得自己找了個好東家,但美國這棵「大樹」真的可靠嗎?
美國是澳大利亞的解藥嗎?
因為疫情影響,澳大利亞連續29年的經濟增長在今年開始中斷。根據澳大利亞央行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GDP預計下降10%。5月份,澳大利亞的失業率也達到7.1% ,為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國內就業市場將減少近23萬個就業崗位。
5月份,惠譽把澳大利亞現有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讓澳大利亞成為了當時唯一被美國兩家主流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展望至負面的國家。
所謂評級機構下調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就是機構不看好這一主權國家未來的償債能力,對應的可能性就是,未來,澳大利亞現有的AAA主權信用評級可能會被下調至AA+,甚至更低。
這意味著,在澳大利亞最需要錢的時候,美國公司公開「差評」了澳大利亞政府的還債能力。這種行為對澳經濟而言,無疑是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顯然,澳大利亞並沒有認清誰與自己的利益更攸關。
根據商務部國別報告中的數據,2019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額佔其出口總額的43.4%。相比之下,排在中國後面的四大出口國日本、韓國、美國、印度加起來也只達到29.1%。
中國是澳大利亞不折不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其中進口的數據更能說明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副主任胡丹告訴譚主:「作為澳大利亞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提供給澳大利亞的多是生產和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必需的工業製成品,幾乎佔澳大利亞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1.2%。」
其中,佔比最大的是機電產品,包括工業生產所必需的電機、電氣及其零附件,鍋爐等機械器具,主要被應用在澳大利亞礦山開採、核能發電等支柱產業中。
對這些數據,澳大利亞聯邦的一些議員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揚言要繼續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按照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
明眼人都能看出,如果中澳關係受影響,損失最大的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不少州政府認清了形勢,一直堅定地選擇與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