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閃電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物理現象,通常發生在雷暴天氣,又被大家稱為滾地雷。它的外形是圓球狀十分明亮,直徑在15至40釐米之間。一般它們只能維持數秒,多的時候也有1至2分鐘的記錄。最常見的顏色是橙色和紅色,除此之外還有黃色、藍色、紫色、幽綠色的光環。
因為這是一種較罕見的物理現象,以至於它們的目擊記錄開始的時候並不接受,直到1963年才被科學界接受並研究。科學上對於球形閃電的形成有很多種說法,但都不確定:
有理論認為球形閃電是一種渦旋狀高溫等離子體,當內部高速旋轉造成的離心力與外部大氣壓力達到平衡,就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性。
另外還有微波激射-孤立子理論,認為它是由大氣微波激射所引起的,微波激射會產生局部電場即孤立子,從而導致看得見的球狀閃電。
球形閃電的移動速度並不快,貌似會受到氣流的牽引,因此面對球型閃電不要快速奔跑,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壓低身體,趴在地上是最好的。尤其是不要跑向樹林密集處、多水的地方。當然在野外面對球型閃電,不可能直接趴在水中,而儘可能去找低洼乾燥的地方。
在雷雨天最好把家裡的窗戶等關閉上,球形閃電是會順著窗戶進到屋子裡的,這個時候要儘量壓低身體,不要急亂。球形閃電雖然被稱為滾地雷,但是它們一般不會貼著地面移動,最低的時候也會距離地面半米左右。球形閃電有著超高的破壞力,接觸到物體之後會發生能量釋放瞬間爆炸,可能會直接把一個人變成灰燼。球形閃電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會有特殊的味道,因為那是氧氣被擊穿生成臭氧的味道,比較類似於印表機釋放的味道。
當然了球形閃電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雖然有目擊記錄但是並不多,它的形成原理目前科學上也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