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正在研製無人駕駛太陽能地效翼飛行器

2020-11-26 騰訊網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在試驗地效翼飛行器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最著名的是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巨大的ekranoplans。現在,俄羅斯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較小的無人駕駛地效翼飛行器,它是由太陽能驅動的。

地效翼飛行器有點像介於飛機和船之間,它利用前進速度產生升力,同時在相對短小粗壯的機翼下產生一個氣墊。這使得它們能夠在水面上飛行,移動速度比船快得多,而使用的燃料卻比傳統飛機少。

這款新地效翼飛行器由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的工程師製造,由研究員Alexei Maistro領導。它被稱為 "風暴-600"( Storm-600)。它被設計為自主運行,放棄了車載駕駛員,採用基於GPS的導航,傳統的基於無線電波的雷達,以及LiDAR(光探測和測距)系統,使其能夠探測和避開障礙物。

其電動馬達的電池電力由其頂部的光電板陣列提供,可能使該飛行器能夠長時間部署而無需返回基地加油。它目前的理論最高時速為200公裡/小時(124英裡/小時),不過其設計者希望將這一數字提升到300公裡/小時(186英裡/小時)。

研究人員計劃在今年夏天晚些時候,在聖彼得堡的涅瓦河上對 "風暴-600 "進行測試。它最終可用於巡邏、搜救或貨物運送行動,此外,它還可能被用作空中和水下無人機的移動充電平臺。

地效飛行器

地效飛行器,也稱作翼地效應機,是一種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地效飛行器主要在地效區飛行,也就是貼近地面、水面飛行。

地效飛行器除了機翼、機身產生的升力外,在機翼與地面或水面之間還能產生一股向上的託力。這股託力能輕而易舉地託舉飛機離開地面或水面。地效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比船在水中航行受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其速度也快得多。

地效飛行器,作為貼海面或水面高速行駛的運載工具,兼具艦船及飛機的特點,在近海軍事行動中,有廣泛的用途。

在1980年代,前蘇聯實驗的噴射推進的Ekranoplan就是地效飛行器,極限飛行重量可以達1000噸,還在冷戰時期的隱密情況下測試,被美國稱為裏海怪物。

相關焦點

  • 伊朗首款無人地效翼飛行器 可貼地面或水面飛行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正在研發的無人地效翼飛行器。蘇聯曾經建造出了最大起飛重量高達544噸「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地效翼飛行器是一種利用「地面效應」飛行的動載工具,能貼近地面或水面飛行。地效翼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比船在水中航行受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其速度也快得多,早已受到軍方的青睞。外媒近日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正在研發世界上第一款無人地效翼飛行器,可以用作遠程武器的搭載平臺。專家估計,這款無人飛行器還不能發射飛彈,但是可以攜帶炸彈等武器,打擊海上艦艇和地面目標。
  • 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在韓國首爾試飛
    韓國首爾市政府11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韓國首爾市政府11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
  • 從裏海怪獸到海鷗號:俄羅斯重啟高速地效飛行器,中國有強烈興趣
    在安-225"夢幻"巨型運輸機出現之前,KM地效飛行器是世界上最重的飛機。緊隨其後生產研製了A-90「小鷹」號兩棲作戰地效飛行器,可搭載150人,還有反航母型雌鷂地效飛行器。時至今日,俄羅斯「海鷗-2」地效飛行器早有所聞,但還沒進入測試階段。
  • 前蘇聯的「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放到現在還有用麼?
    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製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裡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後者則製造船隻。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主要是軍事用途。它可以用來發射飛彈、反潛和突擊登陸。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工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通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
  • 俄正研製新型地效飛行器 未來將成為「海上巨獸」
    (原標題:俄媒:俄正研製新型地效飛行器 未來將成為「海上巨獸」)
  • 億航宣布將在奧地利試飛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8月14日,中國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億航智能通過官方消息宣布,將在奧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茨市開展空中交通試飛,試飛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智能歐洲首席市場官Andreas Perotti在參加「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線上論壇」時分享了億航自動駕駛飛行器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案例,並正式公開了億航智能將在奧地利林茨市開啟空中交通試飛的計劃。Andreas Perotti認為,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全球各大城市交通堵塞日趨嚴重,城市空氣品質每況愈下。
  • 永久保存,紅色蘇聯的最後產物,從「裏海怪物」看地效飛行器的前世...
    將停在該國卡斯皮斯克,已經廢棄了20多年的MD-160,綽號"花尾鴿號"的地效飛行器做永久保存。地效飛行器,大家可能不明就裡,但說起"裏海怪物"你一定聽過。"裏海怪物"曾經讓美國大為震驚,如今它的告別意味著什麼?地效飛行器今後將會面臨怎樣的發展?
  • 中國造自動駕駛飛行器 在韓國首爾試飛
    韓國首爾市政府11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據首爾市政府介紹,本次試飛活動由首爾市與韓國國土交通部聯合舉辦,旨在驗證自動駕駛空中飛行技術,為培育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引領下一代綠色城市航空交通發展奠定基礎。
  • 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空中計程車」在韓國試飛
    日前,據媒體報導,韓國首爾市政府11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當天上午,中國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雙座自動駕駛飛行器「EH216」參加試飛,繞汝矣島漢江公園、西江大橋、慄島、麻浦大橋一帶飛行約7分鐘,航程為3.6公裡。
  • 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完成美國旅程 已環繞大半個地球(圖)
    PHASA-352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兩家致力於電動城市空中交通(UAM)的航空公司正聯手研發太陽能飛機,這種無人駕駛飛行器只需有陽光充當能源,就可以在平流層懸浮一整年。這種無人駕駛的太陽能飛機名為PHASA-35,其目標是僅使用太陽能就能在海拔20公裡的高空...
  • 北極星預測2026年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市場將升至14.195億美元
    北極星市場研究公司(Polaris Marke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新報告,最具科技感、未來感的無人機應用之一,無人機駕駛載人飛行器,預計在未來6年內將實現天文數字的增長,到2026年將達到14.195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2020-09-17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限制出口無人飛行器和高性能計算機 為維護國家安全
    7月31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聯合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自8月15日起,對部分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和高性能計算機實施出口管制。 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和無人駕駛飛艇方面,最大續航時間大於等於30分鐘小於1小時、能在大於等於46.3千米每小時(25節)陣風條件下起飛和穩定可供飛行的,最大續航時間大於等於1小時的,均在限制範圍內。
  • 山西山河景航空科技聯手億航智能推出的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受青睞
    9月29日,國際通用航空展上,山西山河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手億航智能推岀的全球首款無人駕駛載人電動飛行器——億航216不僅吸引了眾多目光,還首批籤約了3個共計57億元的合作項目這架放大版的「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可供2人乘坐,配備4對共軸雙槳,以純電力能源作為動力。
  • 美研發新型無人駕駛軍事太空梭 可重複使用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5日發表題為《軍方太空梭計劃關注未來超音速飛行》的文章稱,科研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新型無人駕駛軍事太空梭
  • 潮流英語:無人機、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無人」英語怎麼說?
    這兩天有個新聞比較火,那就是北京順義的無人駕駛試驗場建設計劃獲批了,看來我們離無人駕駛的大規模應用越來越近了。近些年來,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無人超市、無人駕駛這些概念越來越受關注了,那麼,你知道「無人」用英語怎麼表達嗎?這裡面還是有一些「套路」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人工智慧進化——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不過這裡提到的人工智慧並不一定就是人形機器人,而是指能夠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因此自然包括了無人駕駛技術。由於網絡的普及,這項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但是它的發展史卻沒有對外普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 俄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窗體太陽能電池用高分子材料
    據塔斯社報導,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化學所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能夠將普通窗戶變成太陽能電池板的高分子發光材料(光能集聚器),這種新型聚合發光材料,為進一步研製能夠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的發電窗體提供了潛在可能性
  • 中國永不著陸飛行器成功首飛,將搭載5G技術
    最近又傳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有媒體報導,中國製造出了著陸的太陽能飛行器,這是繼北鬥之後的另一大喜訊,他代表著中國在太陽能領域已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這個太陽能飛行器被命名為墨子II號,據專家表示,墨子II號比北鬥衛星更加的先進,而且根據有關媒體表示,墨子II號還會搭載目前最為先進的5G技術,5G基站目前在中國的基站還不完善,但是它已經應用於航天技術了,這代表著中國的5G技術已經完善。
  • 美媒: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是個仿製品
    麥克道威爾表示:「它與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獵鷹』火箭不同,但用途可能與該公司的『龍』飛船相似,也可能是美國X-37B那樣的無人太空梭,或者是未來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梭。」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僅在1988年進行過一次無人駕駛飛行。X-37B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小型無人太空梭。自2010年以來,它先後完成5次太空飛行,持續時間從225天至780天,目的是在軌完成服務於美國空軍的試驗,但所有試驗細節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