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客觀上促進了俄羅斯國內雄心勃勃的國防計劃。《2018-2027國家武器裝備新計劃》擬採購阿瑪塔坦克、蘇-57戰鬥機、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系統RS-26「邊界」、洲際戰略彈道飛彈RS-28「薩爾瑪特」和「巴爾古津」飛彈列車。軍事政治領導層承諾在軍事裝備和研發所需的研發資金之間取得平衡,在此情況,一些很夢幻的軍備項目引發了熱烈討論,特別是設計師多年來試圖研製,但因為預算原因沒有得到軍方回應的項目。
這些科幻項目之一是計劃建造幾個型號的地效飛行器樣機,可攜帶飛彈武器,用於保護基礎設施欠發達的北海航線。新一代地效飛行器也可以充當巡邏工具對艦艇實施遠洋救援。
地效飛行器或氣墊飛行器是指可在水面、陸地、冰雪面上(在空氣動力學範圍內)低空飛行的高速飛行器,從結構上說它是飛機,但是卻可以緊貼地面在水面上飛行,所以它是飛機和船舶的混合體,在質量和速度相等的情況下,屏蔽平面的機翼面積比飛機小得多,在國際上被歸類為海船。俄羅斯的地效飛行器在地面上幾米範圍低空飛行,如此敵軍雷達很難探測,因此蘇聯海軍對上世紀50年代羅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研發的這項技術深感興趣。
上世紀60年代蘇聯研製的KM地效飛行器在裏海被美國衛星間諜發現,令北約聞風喪膽,號稱「裏海怪獸」。它長約100米,起飛重量可達540噸,速度可達500公裡/小時。在安-225"夢幻"巨型運輸機出現之前,KM地效飛行器是世界上最重的飛機。緊隨其後生產研製了A-90「小鷹」號兩棲作戰地效飛行器,可搭載150人,還有反航母型雌鷂地效飛行器。
時至今日,俄羅斯「海鷗-2」地效飛行器早有所聞,但還沒進入測試階段。下諾夫哥羅德的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是А-050-742D「海鷗-2」地效飛行器的研發單位,該項目約10年前就開始研發了,2011年首次推出展覽,原型機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完成。地效飛行器結合了飛機和船的優點,它通過機身/機翼與水面之間衝擊水流產生的地面效應,能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在水面平穩高速滑行。
「海鷗-2」地效飛行器可以行駛數千公裡運輸達上百名戰士,而A-080「海鷗-3」地效飛行器具備更高的技術特徵。「海鷗-2」地效飛行器可以作為一個平臺,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安裝不同的設備,例如救援、運輸和醫療設備,應用在河流和沿海地區。「海鷗-2」地效飛行器裝備四臺發動機,機身前部裝置兩個R-195渦輪增壓發動機,用於加速和起飛;巡航發動機是TV7-117SM。機長為34.8米,翼展為25.35米。起飛重量為54噸,載重9噸,配備國產航電設備和現代化導航駕駛系統。巡航速度為350公裡/小時,上升速度超過45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為5000公裡。在必要情況下,「海鷗-2」可以在3公裡的高空上飛行,但其作為地效飛行器的優勢就喪失了。
「海鷗-2」地效飛行器自2011年就展覽出來,其優勢和軍事前景一直為外人所津津樂道,但遲遲沒有建造出原型機。俄軍和民用機構可能對這類設備感興趣,幾年前國防部還設想在地效飛行器上裝備攻擊飛彈武器。「海鷗-2」地效飛行器可以運輸登陸部隊和貨物,進行巡邏或者科學監測。去年,俄媒報導「海鷗-2」地效飛行器在太空領域的應用,用於搜索救援行動。
早在蘇聯時期,地效飛行器就用來運輸登陸部隊和飛彈,它航速快、承載量大、隱形效果好、適航性優異,能貼近地面或海面、沙漠或沼澤表面飛行,可以利用雷達的盲區,悄無聲息地快速接近目標。蘇聯先後研製了「雛鷹」、「鷂」等地效飛行器,後來因為資金問題停止該項目。目前地效飛行器面臨的問題是設計理論不成熟,「海鷗-2」原型機還沒出產,但有市場就有需求,若國際市場對它感興趣,假以時日就會量產。
地效飛行器的學名應該叫「空氣動力地效翼船」,最先被稱為「衝翼艇」(衝氣機翼的意思),上世紀60年代至今,還被稱作「地效翼飛行器」、「地效飛機」、「地效飛船」、「地效艇」等等。雖然有時叫做飛機,但它通常只能貼近水面飛行,無法翱翔高空;雖然有時叫做船、艇,但它的速度卻比普通船舶快十幾倍,接近現代飛機的速度。用通俗的語言講,地效翼船就是利用利用地面效應進行離水航行的高速船舶。
2000年以前,國內還習慣叫做地效飛行器,但是1998年中國船級社已經賦予地效翼船的船級標準,出臺了《地效翼船檢驗指南》。以飛行高度150米為界限,超過這個高度的為飛機或飛行器,低於的為地效翼船。2004年,國際海事組織加以正式確認。2009年,解放軍首艘地效翼船裝備興凱湖邊防部隊,隸屬於黑龍江省軍區的邊防巡邏艇大隊。這時的正式名稱就是「船」了。
早在2015年,俄羅斯中央水翼船設計局就表示,俄羅斯正在重啟地效翼船「裏海怪物」計劃,對產品原型機進行設計。新「裏海怪物」的型號被命名為A-050地效翼船,起飛重量為500噸,中央水翼船設計局已經開始構建原型,並與數個潛在買家談判,包括對此很感興趣的中國客戶。A-050飛行艇將採用數臺R-195噴氣發動機用於地效墊升,這種渦輪風扇發動機也用於蘇-25對地攻擊機,使用TV7-117渦輪螺槳發動機用於推進,這種發動機也是伊爾-114客機的動力。該艇的最大航程為5000公裡。
大型地效翼飛行器具有重大的軍事價值。在2010年,我軍的40多位專家曾經過充分論證並得出結論:如果材料和適航性得以解決,地效翼船這種集飛機與艦船之長的新概念武器裝備,在未來戰爭中可大量運用並引發海上作戰方式的重大變革。跨越式發展我國軍用地效翼船,可推動我新軍事變革的進程、提高我軍的海上快速機動能力。
在1984年,蘇聯海軍造艦總局向紅海軍司令部提出過一個瘋狂的計劃,在五年內建造22艘可帶6枚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大型地效翼船,到2000年,組建兩個裝備120艘地效翼飛行器的海軍航空兵師。大家想像一下,上百艘高速地效翼船貼近海面,以500公裡時速飛馳,向400公裡外的航母目標發射超音速反艦飛彈,會有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