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解讀丨又像飛機又像船的翼地效應飛行器

2021-01-15 今日科協



文/王軒


飛機是人類用來翱翔藍天的工具,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種飛機,它不能飛上藍天,只能貼著地面或海面飛行,這就是翼地效應飛行器,簡稱地效飛行器。


眾所周知,飛機雖然具有速度快的優點,但其載重量十分有限,而船雖然載重量大,但其航行速度實在太慢,當需要快速大量運輸物資時,傳統的飛機和船均無法滿足需求,這時地效飛行器就應運而生。當飛行器貼近地面或水面飛行時,氣流流過機翼向後下方流動,此時地面或水面藉助氣流對飛行器產生反作用力,當飛行器在距離地面或水面小於等於1/2翼展的高度飛行時,飛行器獲得升力增大,受到的阻力減小,這種效應被稱之為翼地效應。地效飛行器便是利用這一物理現象製造出來的,它可以攜帶1 000噸的物資以超過500千米的時速飛行。


說起地效飛行器,最著名的是蘇聯的「裏海怪物」,當時蘇聯在實驗這款飛機時被美國間諜衛星拍到,而拍到的圖像不是很清晰,看上去即像飛機又像船,所以美軍將其命名為了「裏海怪物」。


蘇聯於1923年便開始研製研究翼地效應,但開始時並未得到很大的投入,其研究也主要是為了輔助研製水上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只有蘇聯堅持了下來。20世紀80年代初,處於冷戰之中的美國和蘇聯均想在武器上有所創新,各種技術、原理均被嘗試應用在軍工當中,如用來打擊轟炸機群、加裝核彈頭的S-200織女星地對空飛彈;可以發射核炮彈、射程達32千米的M65原子炮;外形類似UFO、具有極強短距離起降能力的飛行薄餅XF-U。


當時蘇聯科學家對翼地效應很感興趣,便利用這一原理開始製造地效飛行器,前面提到的「裏海怪物」便是其中之一。它長106米,翼展40米,採用了8臺大推力的VD-7發動機,航程可達7 500千米,這是當時的飛機望塵莫及的。它的載重能力雖然不是十分突出,但也可以在運送近千名士兵的情況下,以800千米的時速航行。這也是地效飛行器走入公眾視野的開端。


▲攜帶6枚超聲速反艦飛彈的俄羅斯雌鷂地效飛行器(來源:網絡)



地效飛行器的出現並非偶然。在現代戰爭中,對軍隊的反應速度要求非常高,誰能夠在第一時間運送足夠多的兵力及裝備到達戰場,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主動權,這時,軍事運輸裝備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


軍事運輸,無非是空運、海運、陸運。空運雖然速度快,但其極為有限的運輸能力以及昂貴的運輸成本,通常只能被用來運輸完成特殊戰術需求的人員及裝備,不能用於大規模部隊運輸。海運雖然運輸能力強,但船隻的航行速度實在無法滿足戰場實時性的要求,海運通常都是應用在有充足時間準備戰事的情況下。而陸地運輸方面,鐵路的運輸速度比船隻快得有限(早期不存在高鐵的情況下),而且只能到達鋪設有鐵路的地方,公路運輸的情況介於空運和海運之間,但也無法實現快速、大規模運輸。


而地效飛行器既擁有可觀的運輸量,又擁有不下於飛機的速度。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的「別-2500」地效飛行器,翼展達到150米,長度達123米,起飛重量為2 500噸,最大載重超過1 000噸,可以利用現有的港口基礎設施快速完成貨物或乘客的運輸。該機由別裡耶夫公司設計製作,除了滿足國防需要的同時,也供應民用市場,另外,該機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升一定的飛行高度,該能力在撲滅森林火災時顯得尤為重要。


▲圖2:「別-2500」地效飛行器(來源:網絡)


除了載重大、速度快的優點,地效飛行器由於是貼近水面或路面飛行,所以能夠很好地躲避雷達的探測,達到隱蔽運輸、出奇不易的目的。而且地效飛行器可以在水面完成起飛和降落,不需要提前搭建機場及專用的起飛跑道。


當然,地效飛行器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由於其速度較快但飛行高度較低,在飛行中一旦遇到路面存在障礙物或在海面遇到較大的風浪,均有可能造成事故。前文提到的「裏海怪物「就曾經歷過兩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因為海面大霧導致飛行員無法辨別地平線,造成大浪拍打機身,一次是在1980年因為飛行員操作失誤造成機身受損。不過也正是因為其飛行高度不高,出現事故後沒有釀成像其他飛機失事一般的災難性後果。

 


美國波音公司應五角大樓要求研製的「鵜鶘」運輸機其實就是地效飛行器,該機機翼展超過150米,身長110米,載重量為1 270噸。一次可以運載17輛M-1主戰坦克,或者3 0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鵜鶘」的飛行高度為6米,加滿油後在海面上航行的航程可達1.85萬千米,可以從美國直接飛到中國。


▲圖3:「鵜鶘」地效飛行器效果圖(來源:網絡)


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地效飛行器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先後研製了「信天翁」系列多種型號地效飛行器,為後續研製積累了重要的技術基礎。2003年,我國第一艘實用型地效飛行器「信天翁-5」成功試航並裝備邊防大隊。「十一五」規劃期間,地效飛行器被列為我國通用航空方面重點支持的三個機種之一。


▲圖4:「信天翁4」地效飛行器(來源:網絡)


中、俄聯合開發的「海豚」地效飛行器,目前已完成了初步設計,通過了風洞試驗、開放水面的模型拖曳等多種試驗,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理論數據。「海豚」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包含了3種型號,3種型號主要差別為飛機內部結構不同:一是純載客用型號,可搭乘超過600人,是空客A320載客量的3倍多;二是客貨混用型,該型號上層用於載客,載客量約320人,下層可用於載貨,載貨量360噸;三是車客型,該型號用於同時運輸乘客與車輛,可以載客180人,加26輛小型車、一輛中型車。如有需要,「海豚」還可以進行改裝,改裝後可用於登陸、救援、緝私、巡邏等任務。



很多人常常會弄混地效飛行器與水上飛機,二者的確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的特點,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首先是飛行高度不同,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雖然無法和一般民航飛機飛行高度相比,但其通常飛行高度也可達300~800米,而地效飛行器飛行高度通常在10米以下;


其次是飛行原理不同,水上飛機的飛行原理與普通飛機類似,均是利用空氣在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而地效飛行器的升力一部分來自於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另一部分來自於空氣經過機翼向後下方流動時與地面或水面產生的反作用力;


最後是起落環境的不同,水上飛機只能於水面進行起飛與降落,而地效飛行器既可以在水面起降,也可以於沼澤、地面等環境起降。

目前,地效飛行器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地效飛行器經常貼著海面飛行,其高速運動會產生大量水霧,這就造成了地效飛行器經常需要穿梭於空氣、水霧之間,飛行時飛機會受到氣動力的強烈幹擾,使飛機產生震顫、顛簸等現象,為了防止機身發生斷裂等事故,對機身結構和材料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相對複雜的飛行環境使得飛行時空氣動力原理十分複雜,對飛行器的穩定操控帶來了很大難度,飛行器在生產前必須要經歷大量的風洞和水面試驗。


貼水面飛行時產生的大量水霧還使得地效飛行器的發動機長期工作於潮溼環境下,同時在貼海飛行時發動機可能會吸入浪花,貼地飛行時會吸入雜物或碎石等。因此,在設計時必須保證發動機能夠在複雜情況下安全可靠地工作。 


特殊的飛行環境還要求地效飛行器的機體外殼必須具有良好的抗腐蝕特性,這樣才能使其長期處於海水環境。地效飛行器重量遠比水上飛機大, 這意味著降落時的衝擊會比水上飛機大得多,受現有材料性能限制,造出真正經濟實用的地效飛行器還很難。


儘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地效飛行器無論在軍事還是民用方面都有著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擬的優勢,各國也在地效飛行器的研究上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另外,其在水面上飛行的情景相當震撼,感興趣的讀著可以上網搜索一下。 


相關焦點

  • 【科普】地效翼船--會飛的船
    地效翼船的學名應該叫「空氣動力地效翼船」,最先被稱為「衝翼艇」(衝氣機翼的意思),上世紀60年代至今,還被稱作「地效翼飛行器」、「
  • 中國新型地效應無人機曝光,可攜帶魚雷打擊敵方航母
    近日,網上流傳的圖片披露了中國研製中「彩虹」系列最新產品——新型地效應無人機。說起地效應飛機,不少人可能還感到有些陌生,它其實是一種介於飛機、艦船和氣墊船之間的一種新型高速飛行器。地效飛行器飛行時機翼下表面離地面(水面)很近,形成氣流的堵塞,使機翼升力增加,稱為地面效應。
  • 前蘇聯的「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放到現在還有用麼?
    蘇聯早於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同年,尤裡耶夫展開有關研究。1935年,蘇聯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亦開始有關研究。二次大戰後,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只有蘇聯堅持下來。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製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裡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後者則製造船隻。
  • 俄科學家正在研製無人駕駛太陽能地效翼飛行器
    現在,俄羅斯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較小的無人駕駛地效翼飛行器,它是由太陽能驅動的。 地效翼飛行器有點像介於飛機和船之間,它利用前進速度產生升力,同時在相對短小粗壯的機翼下產生一個氣墊。這使得它們能夠在水面上飛行,移動速度比船快得多,而使用的燃料卻比傳統飛機少。
  • 蘇聯黑科技真的多,這個體積又大又奇怪的東西,領先世界半個世紀
    地面效應亦稱為翼地效應或翼面效應,指運動物體貼近地面運行時,地面對物體產生的空氣動力幹擾。前蘇聯利用這種效應,研製多款飛行器並進行實際的測試飛行,而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設計的一款體型巨大的地效飛行器更是被稱為「裏海怪物」。
  • [視頻]Wigetworks希望將Airfish-8翼地飛行器商業化 可搭載6~8名乘客
    Wigetworks 的 Airfish-8 是又一款希望取得商業成功的「翼地效應飛行器」。
  • 俄重啟地效應飛翼船計劃
    海軍情報網(navyrecognition)報導,俄羅斯軍方似乎有意重新啟動地面效應飛翼船(ground effect vehicle,GEV),而且尺寸相當大,令人聯想到它的前身「裏海怪物」(Ekranoplan)。
  • 科技手抄報:「會飛的船」通過認證
    「會飛的船」起源有一個故事:一架飛機在大洋上空飛行,飛行員突然發現發動機轉速急速降低,原來,6臺發動機中的4個供油管路被堵塞。一場機毀人亡的事故頃刻就要發生。就在飛行員絕望之際,奇蹟卻出現了!當飛機掉到距離海面幾米時,從海面升起一股神奇力量將飛機託著,只需很少的發動機功率就使飛機保持在這個高度飛行,最終上岸。  這種力量是什麼呢?
  • 世界上最拉風的單人飛行器,像鋼鐵俠一樣自由飛翔吧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從此,人類真正實現了飛行夢。自此之後,各種飛翔工具開始湧現,如今就連神話中的那些「飛行神器」也被製作出來。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世界上那些最酷的單人飛行器。俄羅斯的一家初創公司發明了一款特別酷的飛行器,他們希望這款飛行器將來能夠像摩託車一樣方便
  • 全球首款無人駕駛地效翼船在浙江安吉試飛調試(圖)
    若試飛成功,該地效翼船將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可廣泛應用於軍事、民用領域。地效翼船又名地效飛行器,是利用地面效應原理製成的船隻。它既可以在水面行駛,又可以在水面上飛行,就像「會飛行的船」一樣,具有海上巡邏、海事救援、海洋勘探等廣泛用途。
  • 地效飛行器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飛起來,一直是人類數千年都在不懈追求的目標,以至於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飛」是飛機的專利,但其實這個世界上會飛的機器可不僅僅只有飛機這一個。地效飛行器,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一定很陌生,它也被稱為飛翼船,是一種利用地面效應原理實現飛行的飛行器,它和氣墊船有著很大的共同之處,不過歸根結底原理還是不同的。我們熟知的氣墊船是通過自身動力在船和水之間形成一層氣墊,從而快速推進;而地效飛行器則是利用地面效應。
  • 伊朗首款無人地效翼飛行器 可貼地面或水面飛行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正在研發的無人地效翼飛行器。蘇聯曾經建造出了最大起飛重量高達544噸「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地效翼飛行器是一種利用「地面效應」飛行的動載工具,能貼近地面或水面飛行。除了機翼、機身產生的升力外,在機翼與地面或水面之間還能產生一股向上的託力,這股託力能輕而易舉地託舉飛機。地效翼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比船在水中航行受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其速度也快得多,早已受到軍方的青睞。外媒近日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正在研發世界上第一款無人地效翼飛行器,可以用作遠程武器的搭載平臺。
  • 手抄報圖片:會飛的船_手抄報圖片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當飛機掉到距離海面幾米時,從海面升起一股神奇力量將飛機託著,只需很少的發動機功率就使飛機保持在這個高度飛行,最終上岸。  這種力量是什麼呢?空氣動力學家給出答案:研究結果表明,當運動的飛行器掉到距離平靜的地面或水面很近時,整個機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這可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能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現象,被科學家稱為地面效應。  中船重工702所黨委書記蔡大明介紹,地面效應是指機翼貼近地(水)面飛行時,其升力增加而誘導阻力減小,從而使機翼升阻比大幅度增大的物理現象。
  • 從裏海怪獸到海鷗號:俄羅斯重啟高速地效飛行器,中國有強烈興趣
    地效飛行器或氣墊飛行器是指可在水面、陸地、冰雪面上(在空氣動力學範圍內)低空飛行的高速飛行器,從結構上說它是飛機,但是卻可以緊貼地面在水面上飛行,所以它是飛機和船舶的混合體,在質量和速度相等的情況下,屏蔽平面的機翼面積比飛機小得多,在國際上被歸類為海船。
  • 美軍看上電動單兵飛行器?配備18個螺旋槳,造型像外星科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防務博客」8月23日報導,美國空軍的高層領導對先進的單人飛行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8月20日,美國空軍部長芭芭拉·巴雷特以及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等高官在馬布裡營地觀看了一款新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演示。
  • 像飛機一樣的太空船,雖然可重複使用,但卻是個名副其實的無底洞
    畢竟阿波羅計劃中一次性發射工具花銷太過巨大,而且載人數量也有限,最好是能有一種像飛機一樣的太空船,於是太空梭項目上馬了實際上太空梭並不是只有一架飛機,而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軌道飛行器,即飛機本體;二是固體火箭推進器,就是兩根白色的火箭;三是外掛燃料箱即中間粗大的橙色柱狀物。其中這兩根白色的火箭推進器在升空中拋射後會掉入海中,然後會被打撈再次回收利用。
  • 微型飛行器:像昆蟲那樣飛(圖)
    懸停直升倒飛……昆蟲飛行很有特點   遼寧日報:人們一直以來把鳥兒看作是「飛」的象徵,不斷地對鳥兒的生理結構和飛行原理進行研究,並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成功研製成各種飛機,實現了飛行的夢想,但我們也注意到,除鳥兒以外許多飛行昆蟲的飛行也很有特點,您是研究昆蟲飛行原理的專家,首先想請教您的是,飛行昆蟲,比如蜜蜂、蒼蠅、蜻蜓等與鳥兒的飛行比
  • 「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這座遠沒有美俄宇航基地奢華的地方,承載了來自民間的科技精英們的太空夢,被稱為民間航天之父的伯特·魯坦就是其中之一。    10月31日,正值深秋,莫哈維沙漠天高雲淡,沒有討厭的紊流和強風。在太空港裡,伯特·魯坦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正嚴謹地檢視著一切數據,當天將進行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載人商業飛船——「太空船2號」的試飛。
  • 永久保存,紅色蘇聯的最後產物,從「裏海怪物」看地效飛行器的前世...
    但它為後續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的研發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地效飛行器 所以這究竟是一架飛機還是一艘船?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定義,"花尾鴿號"所屬的地效飛行器被劃分為船隻。 那什麼是地效飛行器?
  • 新加坡公司重啟翼地飛行器設計 計劃將其商業化
    所謂翼地效應,即飛行器在貼地飛行時,效率遠勝於高空飛行。因為飛機下方的額外氣壓,可增加額外的升力,且您可以相應地降低升力引起的阻力。它只在略高於水面的地方飛行,快捷、高效、且舒適。  當高度為翼展的 5% 左右時,翼地飛行器的效率可以達到峰值(約 2.3 倍)。為快速有效地實現資源運輸,此前已進行了大量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