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的「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放到現在還有用麼?

2020-11-21 騰訊網

蘇聯早於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同年,尤裡耶夫展開有關研究。1935年,蘇聯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亦開始有關研究。二次大戰後,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只有蘇聯堅持下來。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製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裡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後者則製造船隻。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主要是軍事用途。它可以用來發射飛彈、反潛和突擊登陸。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工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通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由於飛行器非常大型,且又在裏海航行,所以綽號是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經歷過兩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另一次在1980年。第一次因海面大霧,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導致大浪拍打機身,最終失事。第二次的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但它為後續的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研發,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

「裏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夠以800千米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德國聯邦情報局早在1975年已經知道,有一種型號的「裏海怪物」起飛重量500噸。翼展50米,能夠加載約200噸。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攻擊火力強大,裝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

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相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與水上飛機不同的是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給它起了個名字——「裏海怪物」。冷戰結束後大批資料解密,事情真相大白。原來前蘇聯這種秘密研製的「裏海怪物」是一種地效翼艇。所謂「地效」是地面效應的簡稱,指飛行器在低高度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地面產生出一種使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增加,飛機升力顯著提高的效應。大量風洞試驗證明,當機翼距地面高度為機翼長的15%時,地面效應最明顯,機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這一區域被稱為地效區。在地效區飛行的飛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託起,所以有人戲稱「地面效應」為「上帝之手」。

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小型地效翼艇的是德國人,而前蘇聯在50年代起開始研究地效飛行器。70年代隨著動力增升技術的開發利用和航空發動機技術(特別是大功率、低油耗、高壽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的成熟,使地效翼艇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動力增升技術就是在地效翼艇機翼前上方安裝噴氣推進系統(航空渦噴/渦扇發動機),利用發動機產生的強大氣流在機翼下形成一個動力氣墊,以增強地面效應,託起飛行器。

目前,世界各大國都非常重視地效翼艇的研製和開發。俄羅斯在這一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擁有10餘艘各型地效翼艇,其中包括1972年建造的「幼鷹」級小型地效翼艇、1982年建成的「裏海怪物」、1987年建成的「鷂」級飛彈地效翼艇。雖然俄羅斯經濟困難,但對地效飛行器的研究工作卻一直未停止。美國自從發現「裏海怪物」後奮起直追,憑藉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已成功研製出「美洲航線」等一批地效翼艇,大有後來居上之勢。日本也在80年代末研製出了「天空-1」號地效翼艇。

地效翼艇作為一種新出現的兩棲運載工具集飛機和船舶的許多優點於一身,在軍事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具體應用大致有以下幾類:

地效飛彈快艇:由於地效翼艇飛行速度快(甚至接近飛機的飛行速度),通常在離水面10米以內作超低空飛行,正好處於雷達的搜索盲區內,並且飛行時不會在水面留下航跡,敵聲吶無法探測,所以具有極好的隱蔽性和快速突擊性,在戰術使用上可作為飛彈快艇。前蘇聯1986年研製成功的「鷂」級地效反艦飛彈艇,它機背上裝有6個斜置的SS-N-22反艦飛彈發射筒,垂直尾翼上裝有大型雷達天線罩,不僅可以攻擊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還可直接打擊敵方岸基重要目標。據專家推測,下世紀地效飛彈艇將全面替代現有的常規飛彈快艇和水翼飛彈快艇,採用「狼群」戰術獵殺敵方艦隊。

地效登陸艇:現役最快的登陸艇是氣墊登陸船,由於運動穩定性等諸多原因,其最高航速無法突破100節,而地效翼艇完全脫離水面在地效區飛行,其速度可高達300節。加之地效翼艇具有船舶的裝載能力,比同噸位的飛機大得多,所以運輸效率非常高。

它可實現水上登陸和由岸上下水,動力氣墊還大大減少了它航行中受到波浪的影響,具有良好的耐波性,並且可輕鬆地越過抗登陸一方布設的灘頭障礙。地效翼艇不僅可在水面航行,也可以在沙灘、沼澤、冰上、雪地等多種地形上航行,兩棲性強。在戰役中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兵員裝備的運送和搶灘登陸任務。因此可作為未來的登陸載具。前蘇聯在1982年建成的2艘「裏海怪物」就可專用於兩棲登陸,其航速300節,可運8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美軍對地效翼艇的快速運載能力大為欣賞,認為如美國早在海灣戰爭中就採用地效翼艇船隊進行快速部署和物資運輸,那麼戰爭前軍隊集結、後勤準備的時間就可大大縮短,迅速地構成「沙漠盾牌」。

地效多用途艦地效翼艇有水面、地效區、高空多種航行方式選擇,使用靈活,速度快、續航時間長。所以適合反潛、防空、掃雷、布雷等多種用途。在擔負艦隊防空任務時,可迅速升空,用雷達搜索跟蹤敵來襲機群,發射超視距空空飛彈殲敵。據稱,美國海軍未來的大型地效翼艇還可裝備「三叉戟」洲際飛彈,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

除此之外,地效翼艇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它的方向控制性和運動穩定性比飛機好,駕駛員也無需特殊培訓。維修保養也比飛機簡單方便。特別是由於地效翼艇在地效區飛行時升阻比高,在同樣的載重量和飛行速度時,耗油量比普通飛機要低30%以上,經濟性好、航程遠。未來的地效翼艇將向大型、高速、隱身等方面發展,成為活躍在下個世紀戰爭中的兩棲明星。

相關焦點

  • 永久保存,紅色蘇聯的最後產物,從「裏海怪物」看地效飛行器的前世...
    將停在該國卡斯皮斯克,已經廢棄了20多年的MD-160,綽號"花尾鴿號"的地效飛行器做永久保存。地效飛行器,大家可能不明就裡,但說起"裏海怪物"你一定聽過。"裏海怪物"曾經讓美國大為震驚,如今它的告別意味著什麼?地效飛行器今後將會面臨怎樣的發展?
  • 裏海怪物宣告謝幕!紅色蘇聯打造的「上古神器」,為何現在不玩了
    「花尾鴿」的來歷提到「903」項目,或者「花尾鴿」,又或它的全名「大型地效水翼飛行器」,大多數人都是不明就裡一臉懵逼,但要說跟「903」項目有關的另一個名字、大名鼎鼎的「裏海怪物」,估計軍迷圈裡沒人不知道這麼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充滿了冷戰時期紅色「暴力美學」的「次世代飛行器」。
  • 蘇聯海軍超級武器—「獵兔狗」級「裏海怪物」
    Pr.903「獵兔狗級」地效飛行器是一種獨特的海上武器。這是唯一一次將掠海飛行地效飛行器與反艦飛彈結合在一起。是蘇聯海軍中最獨特、最不為人所知的武器之一。這是個有著極高速度和武裝到牙齒的龐然大物,是冷戰年代最經典的超級武器之一。
  • 從裏海怪獸到海鷗號:俄羅斯重啟高速地效飛行器,中國有強烈興趣
    俄羅斯的地效飛行器在地面上幾米範圍低空飛行,如此敵軍雷達很難探測,因此蘇聯海軍對上世紀50年代羅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研發的這項技術深感興趣。上世紀60年代蘇聯研製的KM地效飛行器在裏海被美國衛星間諜發現,令北約聞風喪膽,號稱「裏海怪獸」。它長約100米,起飛重量可達540噸,速度可達500公裡/小時。
  • 蘇聯「裏海怪物」重出江湖,不過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當年美國間諜衛星拍攝到正在黑海測試的「花尾鴿」號地效飛行器時,被該飛行器龐大的尺寸震驚了。美國人立刻開始派出間諜前往相關區域搜索相關情報,並將其稱為「裏海怪物」。該飛行器最大起飛重量約380噸,建造於1986年。為保證該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在前機身兩側安裝了8臺庫茲涅佐夫NK-87渦扇發動機,每臺發動機的最大額定推力為13噸。在艇身兩側安裝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在一次測試中該艇曾以800公裡/小時的速度橫穿裏海,而沒被部署在附近的雷達發現。
  • 蘇聯時期的「裏海怪物」戰鬥力強悍,為何沒能大規模應用?
    作為地效飛行器,裏海怪物雖然存在著眾多的優點,但是一些缺點始終制約著它投入實際生產,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優點方面,裏海怪物擁有極為強大的搭載能力。它的起飛重量可以達到495噸,可以在裝載大量物資或人員的情況下在機體背部搭載六具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器,火力可謂強大至極。
  • 「裏海怪物」謝幕,曾是世界最大最重飛行器
    ,是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此艦總共建造2艘,但第二艘並未完工。「裏海怪物」體量巨大,起飛重量500噸。翼展50米,能夠加載約200噸。航程7500千米,能夠以800千米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攻擊火力強大,裝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
  • 曾經深受追捧的裏海怪物,為何沒能繼續發展,實用性到底如何?
    不過時至今日,雖然很多國家都研究過地效飛行器,但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花費巨資復刻裏海怪物,儼然一副絕唱的姿態,為何這種武器不能成為主流呢?地效飛行器也被稱為翼地效應機,是一種具有飛機和船雙重特徵的飛行器,在30年代由蘇聯科學家發明,其理論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不過當時的蘇聯連常規飛機玩得都不是很溜,自然無法在這方面花大力氣。
  • 地效飛行器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滑翔傘等等,其中在動力固定翼類別中,就有一種十分神奇的飛行器,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噸位最重的飛行器紀錄保持者,它就是地效飛行器。最著名的地效飛行器是前蘇聯的「裏海怪物」,極限飛行重量高達1000噸,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即使是超級運輸機,也僅數百噸,想讓上千噸的地效飛行器能夠懸浮在水面上,其中的技術難度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即使至今美國等國家也未能仿造出像「裏海怪物」這麼龐大的地效飛行器。
  • 俄羅斯為何重建地效飛行器艦隊?
    1963年,蘇聯研製出了長100米、翼展37.6米、排水量達544噸的超重型地效飛行器,被西方稱為「裏海怪獸」,轟動一時。1979年,蘇聯研製的904「鷹雛」運輸-登陸型地效飛行器進入蘇聯海軍服役。1983年又開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用於作戰的903「鷂」飛彈地效飛行器。但是,由於經費與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蘇聯自1985年起逐漸終止了對地效飛行器的研究。
  • 俄羅斯復活「裏海怪物」,專門用來對付航母,曾是「美軍噩夢」
    「裏海怪物」的稱號是怎麼來的?1967年夏天,美國一個間諜衛星在飛過蘇聯上空時,在裏海拍攝到了一個秘密軍事基地,情報人員被傳輸回來的照片中的神秘物體弄得一頭霧水,他們表示從未見過這種東西,並稱它為「裏海怪物」。
  • 裏海怪物回歸!俄重啟地效應飛翼船計劃
    海軍情報網(navyrecognition)報導,俄羅斯軍方似乎有意重新啟動地面效應飛翼船(ground effect vehicle,GEV),而且尺寸相當大,令人聯想到它的前身「裏海怪物」(Ekranoplan)。
  • ...地效飛行器|伊朗_軍事|高超音速飛彈|俄羅斯_軍事|阿列克謝耶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2日報導,俄羅斯軍事專家、《祖國軍械庫》雜誌編輯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對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羅斯目前正在積極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世界上還沒有一款武器能夠與之有效對抗。裝備有先進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地效飛行器將成為守衛俄羅斯太平洋和北極疆域的強力「盾牌」。
  • 讓美國航母見了繞道走的怪物飛行器,緊貼水面飛,8臺發動機驅動
    有這樣一種怪物飛行器,美國航母見了都得繞道而行,由8臺發動機驅動,可以緊貼水面飛行,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俄羅斯海軍要推出一款海戰武器——A-050地效飛行器,專家分析認為,這款地效飛行器實質上是「裏海怪物」的升級版。
  • 蘇聯黑科技真的多,這個體積又大又奇怪的東西,領先世界半個世紀
    前蘇聯利用這種效應,研製多款飛行器並進行實際的測試飛行,而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設計的一款體型巨大的地效飛行器更是被稱為「裏海怪物」。裏海怪物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了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巨大怪物,稱為Корабль-макет(КМ),是一種地效飛行器
  • 俄軍要復活裏海怪物!當年出現曾震撼北約:最後卻不了了之
    「裏海怪物」是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主要用作軍事用途俄羅斯目前準備復產這種地效飛行器。傳統上,俄羅斯研發類似設備的主要開發商就是下諾夫哥羅德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它是蘇聯時期以及現在俄羅斯設計地效飛行器、潛水翼船、氣墊船等方面的領先企業,該設計局一直在研發地效飛行器,其中包括A-050「海鷗-2」重型地效飛行器,速度可達到每小時450公裡,可以航行5000公裡。
  • 俄羅斯準備重啟前蘇聯神器?時速450公裡每小時,攜帶6枚飛彈
    這種裝備就是前蘇聯的「地效飛行器」。近日,有專家在俄羅斯媒體上撰文,稱俄羅斯應該恢復地效飛行器艦隊。那麼俄羅斯專家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論斷,「地效飛行器」又是怎樣一種神奇的裝備呢?在介紹相關裝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所謂地效就是當飛機貼近地面飛行時,機翼下的空氣壓縮更顯著,渦流阻力也減小。因此機翼產生的升力更大,所需的發動機推力可減少。
  • 前沿科技解讀丨又像飛機又像船的翼地效應飛行器
    說起地效飛行器,最著名的是蘇聯的「裏海怪物」,當時蘇聯在實驗這款飛機時被美國間諜衛星拍到,而拍到的圖像不是很清晰,看上去即像飛機又像船,所以美軍將其命名為了「裏海怪物」。蘇聯於1923年便開始研製研究翼地效應,但開始時並未得到很大的投入,其研究也主要是為了輔助研製水上飛機。
  • 俄稱「裏海怪物」將重生 中國很感興趣正在談判
    資料圖:前蘇聯「裏海怪物」KM-1地效翼船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近日,俄羅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水翼船設計局表示,該設計局完成了新型地效翼船「A-050」的設計方案,俄方已經和數個潛在買家進行談判,包括對此很感興趣的中國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