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日,加拿大進入一年一度的商業海豹捕獵季節。加拿大海豹捕獵往往被動物保護人士稱為「殘忍屠殺」,但實際上,海豹不是瀕危物種,加拿大的海豹捕獵更是商業性與生態保護的絕佳結合。
海豹季捕獵的海豹均非瀕危物種:加拿大東海岸商業捕獵的對象主要是豎琴海豹(Harp Seal),並用一些灰海豹(Grey Seal)和環斑海豹(Ringed Seal)做補充。這些海豹目前的數量已達到3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加拿大漁業海洋部(DFO)測算,加拿大東海岸的豎琴海豹數量,由1952年的200萬隻出頭增加到2013年的730萬隻,是20世紀70年代數量的3倍多(70年代海豹數量曾跌至谷底)。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協會(WWF) 在其2013年出版的《格陵蘭地區海豹》報告中認可並援引了加拿大漁業海洋部的數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格陵蘭地區的豎琴海豹、灰海豹、環斑海豹、髯海豹(Bearded Seal)、港海豹(Harbour seal)均列為其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上的「最低關注度物種」(Least Concern),即「無危物種」。只有冠海豹(Hooded seal)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
海豹的過度繁殖會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加拿大毛皮協會(Fur Institute of Canada)的報告顯示,加拿大豎琴海豹一年會消耗掉1300萬噸魚類資源,相反地,加拿大每年商業捕魚的總消耗量小於100萬噸。
儘管海豹生活在複雜的生態系統中,但《漁業研究》2012年的一篇論文指出,在加拿大東斯科舍大陸架地區,灰海豹數量的增長是導致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地區鱈魚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也是1993年以來制約鱈魚資源恢復的重要因素——該地區鱈魚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雪崩式」減少,而該地區的灰海豹數量從20世紀60年代幾乎每7年翻一番。鱈魚已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現在,對灰海豹種群數量進行有效控制,是加拿大政府恢復鱈魚種群計劃的一部分。
加拿大的商業海豹捕獵實行配額制度,但預測每年的總可捕量(TAC)十分複雜,總可捕量制定過程中,DFO會考慮冰凍條件、零星捕獵或誤捕、格陵蘭島和北極居民捕獵、商業捕獵程度以及超出配額的潛在可能性等多種因素,並綜合考慮管理部門計劃、科學性建議、行業性諮詢而得出該年配額,並在該年3月公布數字。
豎琴海豹的總可捕量:2009年為28萬,2010年為33萬,2011-2015年為40萬。儘管總可捕量在不斷提高,但最近幾年海豹配額從來沒有被用完,真正被捕殺的豎琴海豹數量為:2008年為21.8萬,2009年為7.7萬,2010年為6.9萬,2011年為3.8萬,2012年為7.1萬,2013年為9.4萬,呈現波動趨勢。
海豹捕獵場面往往會讓人覺得「血腥」與「觸目驚心」,但加拿大的海豹捕獵遵循最高的屠宰動物標準,在對動物福利的保護上已經十分體貼和完善。2009年修訂通過的《海洋哺乳動物條例》規定了捕獵的三步驟:擊昏(Stun)-檢查(Check)-放血(Bleed)。
擊昏採用刺棒(Hakapik)、棍棒、獵槍等工具,只要使用得當,刺棒和棍棒就與大多數豬牛屠宰場使用的屠宰方式一樣人道,甚至更人道——它們能更加高效地殺死動物;檢查要求捕獵者先證實死亡(如果沒死重新執行步驟1);然後至少放血一分鐘,最後才可以剝皮。大西洋獸醫學院的專家表示,錯誤發生的概率大概為5%。有時海豹被獵殺後看上去還在動,是因為海豹身體依然表現出肌肉活動(遊泳反射),加拿大海豹捕獵基本不存在「活剝海豹皮」現象。
此外,從1987年開始,加拿大《海洋哺乳動物條例》禁止捕獵豎琴海豹幼崽(白毛海豹)和冠海豹幼崽(藍背海豹),捕獵的海豹必須是能自我生存和能獨立生活的海豹(通常年齡在25天以上)。
加拿大海豹捕獵有著世界上幾乎最成功的捕獵管理。一個加拿大人想要獲得海豹捕獵許可證,必須在一個有經驗的海豹捕獵者底下工作兩年,才有資格取得許可證。從2015年開始,想要拿到許可證或更新之前的許可證,就必須參加強制性的人道捕獵培訓(三步驟法)。
在監控捕獵時,加拿大漁政官員使用的監測手段無所不包——空中監視、高解析度的直升機陀螺穩定攝像系統、船舶監測系統(衛星跟蹤)、海上巡邏檢查、碼頭/靠岸點檢查、買家和加工者檢查……任何違反法規的人會受到處罰,2008年,一名違反法規的捕獵者被處罰金25000加元,並被禁止參加2009年捕獵季第一天的活動(第一天收穫往往很豐厚)。
雖然全球許多國家與組織禁止了商業性海豹捕獵產品的銷售,例如歐盟於2009年通過法案,禁止加拿大商業性海豹捕獵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但早在2002年,《加拿大獸醫雜誌》的一份報告就稱,加拿大98%的海豹被以「可接受的人道方式」正確殺死;根據漁業和海洋部觀察員的觀察,2009年98.5%的海豹捕獵作業都遵循了《海洋哺乳動物條例》的規定;獨立獸醫組織(IVWG)、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北大西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組織(NAMMCO)、加拿大獸醫醫療協會(CVMA)都認可加拿大為提高海豹動物福利所做的工作。相比之下,北極熊、虎鯨等天敵對待海豹的方式可要「不人道」得多。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協會於2012年3月發表聲明稱,「WWF尊重(加拿大)的多樣性,同時,WWF也認識到海豹捕獵是當地經濟、文化以及沿海社群遺產的重要組成……當前加拿大的捕獵強度對海豹種群的長期健康沒有任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