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有證據表明南極洲的冰架變薄導致更多的冰從陸地移到海洋

2021-01-17 行語行事

研究人員得出了第一個基於物理學的可量化證據,表明南極洲的冰架變薄導致更多的冰從陸地流到海洋。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1994年至2017年之間進行的衛星測量發現,南極冰原周圍的浮冰架厚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冰架支撐著陸地上的冰,就像安全帶一樣將它們固定在適當的位置。儘管有人認為,變薄的冰架是導致冰層從陸地冰原直接流失到海洋的原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數據和物理學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

目前,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全大陸範圍內評估了變薄的冰架對南極洲冰流的影響。他們對觀察有多少冰流過「接地線」特別感興趣。這是陸基冰原與海基冰架交匯的地方。他們使用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開發的最新冰流模型,並使用了冰架幾何形狀變化的最新可用測量方法來計算地面冰流的變化。

當將模擬結果與過去25年中通過衛星獲得的結果進行比較時,研究人員發現他們所描述的從冰原流向海洋的冰層模式具有「驚人而強大的」相似性。

最大的影響發生在南極洲西部,那裡已經對海平面的變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最大的變化發生在松島和Thwaites冰川周圍。在派恩島冰川上,可以在接地線上遊近100英裡(150公裡)內陸看到這些變化的證據。

諾森比亞大學冰川與極端環境教授Hilmar Gudmundsson主持了這項研究。他說,在過去的25年中,關於導致陸地冰原變化的原因一直存在一個長期的問題,而浮動冰架變薄被認為是一個原因,,但這個想法以前從未經過考驗。他說:「我發現我們的模型變化與觀察到的質量損失模式吻合得很好。還有其他過程在起作用,但是我們現在可以堅定地指出,觀察到的冰架變化確實會導致著陸冰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加快了其流入海洋的速度。」

研究結果的關鍵要素是由於冰架變薄導致冰從冰層流到海洋的速度。

「通常,我們將瞬時響應與延遲瞬態響應區分開。我們的研究表明,冰架變薄會導致對冰流量和持續質量損失的顯著瞬時響應。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免受南極冰蓋對全球海平面的影響。」

他補充說:「這項研究填補了我們理解上的一個重要漏洞。以前由於缺乏數據和建模的局限性,很難量化海洋引起的變化作為持續不斷的質量損失的驅動力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現在已經表明冰架的變化確實對上遊流量產生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由英國紐卡斯爾的諾森比亞大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領導。

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Helen Amanda Fricker說:「冰架是南極冰蓋系統中最脆弱的部分,我們知道冰架正在縮小,但在這項工作之前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對冰架背後的地面冰層有什麼影響。」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者Fernando Paolo說:「令人震驚的是,冰架的變化會對冰原流動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因為我們現在知道冰架的縮小直接導致了向海洋的冰流量的增加,所以我們必須繼續監測它們,觀察它們是如何演變的。」

人們認為,由於海洋熱量含量的變化(由於海洋變暖或海洋圍繞冰架周圍和冰架的循環方式的變化),冰架可能會變薄,但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具體原因。

相關焦點

  • 第一個證據證明:南極洲冰架變薄,導致更多冰從陸地流向海洋!
    博科園:本文為地球科學類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基於物理學的量化證據,證明南極洲的冰架變薄正導致更多冰從陸地流入海洋。其研究發現已經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1994年至2017年間進行的衛星測量發現,南極冰蓋周圍的漂浮冰架厚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冰架支撐著陸地上的冰,像安全帶一樣將它們固定在適當的位置。雖然有科學家提出,變薄的冰架是導致冰從陸基冰蓋直接流失到海洋中的原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際證據表明這一點與數據和物理之間的聯繫。英美科學家現在進行了第一次全大陸範圍的評估,評估變薄的冰架對南極洲冰流的影響。
  • 聽冰的「歌唱」?奇怪的嗡嗡聲讓科學家找到了監測南極洲冰架的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風吹過南極羅斯冰架上的沙丘,會導致大塊冰「歌唱」。他們發現風會使平板表面振動,產生幾乎恆定的地震波「音調」。研究人員現在希望用這些儀器遠程監測冰架的變化。就像音樂家可以改變長笛上音符的音調一樣,通過改變氣流穿過的洞或者氣流的速度,冰架上的不同天氣條件可以通過改變沙丘狀的地形來改變其振動的頻率,Chaput說。他說,要麼通過加熱或冷卻來改變雪的速度,要麼通過增加或破壞沙丘來改變吹笛子的地點。羅斯冰架(Ross)是南極洲最大的冰架,是一塊德克薩斯州大小的冰架,由漂浮在南大洋上的南極大陸內部的冰組成。
  • 南極冰架正加速變薄,或是更深重氣候危機
    2017年,南極半島發生了一次舉世矚目的冰架崩塌事件——位於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架上巨大的裂隙導致了冰架最終產生了一次崩塌,導致面積約為5800平方公裡的冰山從冰架上脫離下來。儘管冰山從冰架上的崩塌並不會直接導致海平面上升,但被認為是南極變暖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
  • 科學家通過冰架震動遠程監控冰架變化
    當風吹過南極羅斯冰架上的雪丘,巨大冰架表面就會發生震動,並產生幾乎恆定的「震動音調」。而這種現象在科學家眼裡卻是個寶,他們認為,利用這種現象可以遠程監控冰架變化。 羅斯冰架是南極最大的冰架,是由南極洲海洋巨大漂浮冰川塊構成,面積相當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該冰架底部支撐鄰近南極洲大陸的冰蓋,阻止冰從陸地進入海洋,其作用相當於紅酒瓶的軟木塞。
  • 南極洲最大冰架的新面貌表明,融化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得多
    在羅斯冰架被認為是相對穩定的,但克里斯多福說,快速融化的位置與「定位點」吻合-這阻礙了流動的冰,並賦予穩定性對整個貨架基本上是一個支撐。冰架是厚厚的,漂浮的南極冰塊,隨著附近的冰川流向大海而形成。以前的研究表明,來自深海的溫水導致一些冰架融化和分解。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冰川流入海洋的速度加快,導致全球海平面逐漸上升。
  • 南極羅斯冰架正在融化或引發更大風險
    南極洲脆弱的支持系統羅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它位於南極洲最靠近紐西蘭的一側,面積約為西班牙一般大小,平均厚度約1300英尺。羅斯冰架是眾多從南極洲邊緣向海洋延伸的冰架之一,約有90%的冰架沒入海水。這些冰架的融化對全球海平面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冰已經與周圍的水處於平衡狀態。但是冰架大大減緩了大陸冰川的流動,否則冰川會更快地滑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
  • 南極冰架潮汐影響下竟有一個瑞典的面積
    那些狹窄的冰流區域將冰運到海岸,並在那裡變薄,最終在浮力作用下從河床上抬起,形成了遍布整個大陸大部分地區的浮冰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南極冰蓋在迅速地消失,這主要是由於海洋溫度升高而導致下方冰架的融化增加了。 了解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南極冰原已經成為氣候科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 視頻:南極冰架裂縫進一步擴大 科學家稱巨型冰山「很快」會形成
    專家擔心冰架的整體穩定性或遭到破壞,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冰山崩解是冰川循環中的正常環節,拉森C冰架也有可能維持穩定,重新長出缺失的部分。」英國南極研究項目的冰川與海洋建模師保羅·霍蘭德博士(Dr Paul Holland)指出,「然而,此次冰架崩解也有可能破壞拉森C冰架的穩定性。若果真如此,拉森C冰架將出現回撤。
  • 南極洲冰架融化加快 一些冰架本世紀內可能消失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洲冰架過去10年間急劇融化。參與研究的地球物理學專家費爾南多·保羅說:「如果過去20年我們觀察到的(冰架)消失速度保持下去,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的一些冰架本世紀內就可能消失。」
  • 6000年冰川記錄顯示: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衛星照顯示冰架崩塌加速,海平面還將上升半米?
    松島冰川是南極西部的重要冰川之一,今年9月,它在南極海岸線上的冰架脫離下了一塊面積達258平方千米的大型冰山,這塊冰山隨著洋流逐步飄入南太平洋,隨後在風洋流的衝擊下粉碎為眾多細碎的冰山。南極洲近些年頻頻出現冰架崩塌產生冰山的事件,不久前,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也發生了崩塌,產生了一塊面積達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巨型冰山。
  • 一拳打出口井不算什麼 南極冰縫擴張裂出一片海洋
    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導致冰山拉森C(Larsen C)在數周或數月內崩離,冰縫最終擴張成為開闊的海洋。自從1月初以來,這道冰縫已經延長了9公裡,長度超過160公裡。圖:南極洲拉森冰架的變化情況2016年12月份,面積相當於美國德拉瓦州的巨大冰山首次獲得廣泛關注。因為通常情況下,冰山會沿著邊緣緩慢崩碎,然後滑入海中。然而,拉森C卻以更加驚人的方式崩離,沿著斷層突然斷裂。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沃爾夫岡在極地探險「海鑽號」船的休息大廳對記者說,「從整個南極洲溫度上升情況看,與全球平均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升高0.85度差距不大。南極洲從1910年有溫度記錄以來到2010年,平均溫度上升了1攝氏度,這是IPCC前不久剛剛發布的信息。在南極大陸內部,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程度不同,處於西南角的南極半島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但是在東南極某些地增溫不明顯,甚至降溫」。
  • 跨越6000年的冰川記錄顯示 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  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專家到南極冰架上打了一個洞!發現的事實讓他們無法解釋!
    近日,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在南極南部地區的冰架並沒有像預期的融化。這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在南極進行科研工作的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的羅斯冰架上鑽孔並進行研究,它們發現羅斯冰架是異常冰冷的,但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這一發現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南極的羅斯冰架比起南極其他地區漂浮的冰架是更穩定的。如果海水凍結冰定期的底部,這將有助於支撐和保護冰架,避免其崩塌。
  • 由於氣候變暖,一半的南極冰架可能瞬間崩塌
    隨著大氣變暖,這種現象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冰架正在受到這一過程的影響。這些漂浮的冰架,本來應該環繞著南極洲的冰川,阻止它們滑入海洋。如果沒有這些冰架,冰川將更快地流入水中,導致大陸收縮,加速海平面上升。
  • 由於氣候變暖,一半的南極冰架可能瞬間崩塌!
    你可能還不知道,南極冰架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有時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內。隨著大氣變暖,這種現象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冰架正在受到這一過程的影響。這些漂浮的冰架,本來應該環繞著南極洲的冰川,阻止它們滑入海洋。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對海洋深遠影響
    1平方米的區域就有190萬個塑料微粒,這是有記錄以來海底塑料微粒含量的最高值。  格陵蘭島冰原每年平均損失2000億噸冰,南極洲冰原損失1180億噸冰。1億噸冰足夠填滿40萬個奧運會標準大小的遊泳池。  近日,刊登於《科學》的兩項研究聚焦了覆蓋地球表面3/4的「藍色領土」。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王國」正遭受著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