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留下來的文化,成為了我們今天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農業都是我國所重視的產業,農業是立國之本,同樣也是人類的生存之本,依靠農業生存的人被稱為農民,而農民所居住的地方,就叫農村。
農村具有一定的景觀性和社會經濟條件,在社會進入工業化之前,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農村的,可以說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出身的,農村也是最接近我國傳統文化的地方。在很多地方的農村中,我們還能看到傳統的影子,農村老一輩人常說的俗語就是古人留下來的。俗語是我國民間傳統文化之一,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古人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一代一代的傳承到今天。
民間百姓對俗語的喜愛,不用多說,從他們日常對俗語的運用就能看出來,這些俗語貼合生活,包羅萬象,能夠完整地表達出老百姓的心聲,特別是農村中老一輩的人,對俗語深信不疑。俗語說,民間有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除了吃就是睡,那這句話啥意思呢?其中又有何道理?
開江魚是東北地區特有的,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江水也隨之結冰,到了春天,天氣變暖,萬物復甦,江水的冰層也開始融化,在冰層下憋了幾個月的魚兒,也開始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和覓食。魚兒時時有,為何開江魚最香?它們之所以被稱為開江魚,就是在開江的時候才有,整個冬天都忍受飢餓,魚體內的脂肪和身體中的垃圾都已經消失,這時候的魚肉質鮮美,不肥不爛,最是美味。
開江魚只在四月份的時候能吃到,而且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左右,半個月後,魚兒化育,吸收濁氣,就沒有了鮮美之味,能在開春的時候吃上一口開江魚,就已經是快活無比了,民間才會將開江魚稱為「四大香之一」。
農村大多數人家裡都會養雞,下蛋雞是很珍貴的,特別是肚子裡有剛成型的雞蛋,但還沒有完全成型下蛋的母雞,這時候的母雞肉質極佳,味道鮮美,又含有很豐富的營養,是上好的補品。能下蛋的母雞在一般都會養很久,沒有重大的事情,主人家都願意宰殺它。
古代社會中,能睡回籠覺的人,要麼是懶惰的人,要麼就是有錢的富貴人家。普通人家太陽一出來就要耕地幹活,農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睡回籠覺,偶爾能小憩一會,就已經是件很享受的事情了。對於現代人來說,回籠覺也是很香的,被忙碌的生活充斥了,很多人的壓力都很大,回籠覺可以說是調整狀態的最佳選擇。
所謂的二房妻,在古代比較受用,古時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二房妻當然要比正房香,有句俗話說「家花不比野花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男人總是將目光放在外邊,對於身邊的人反而很嫌棄,古人正是對這樣的現象見怪不怪,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俗語,對於民間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你覺得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