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宇宙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和電子都緊挨著,那會有多大?

2020-11-24 騰訊網

雖然液體和固體非常難以壓縮,但其實組成物質的原子非常空曠,原子中超過99%都是空的。但由於電磁力的存在,阻止了原子被壓縮成又小又密的狀態。如果把人的原子內空間都去掉,人會被壓縮到15微米。那麼,如果壓縮宇宙中所有的原子,使原子核和電子都緊緊挨著,不留空隙,該物質會有多大?

事實上,在宇宙中就有類似這種狀態的天體,那就是白矮星。對於質量不超過太陽8倍的中低質量恆星,當它們耗盡核燃料之時,將會發生引力坍縮,自身重力會壓碎原子的電子殼層,使得原子核被緊密壓縮在一起,這樣的天體被稱為白矮星。經過強烈壓縮之後,白矮星的平均密度可達10億千克/立方米。

那麼,如果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壓縮成白矮星的狀態,那麼,該物質會有多大?

首先,這裡討論的宇宙指的是可觀測宇宙,因為我們不清楚整個宇宙的確切大小。其次,這裡討論的物質是指由原子構成的普通物質,不包括那些數量更多的神秘暗物質和暗能量。

據估計,可觀測宇宙中的普通物質總質量至少為10^53千克。根據下式:

m=ρ·V=ρ·4/3πr^3

由此可以算出r≈30光年。

可以看到,宇宙空間和原子空間真的非常空曠。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在壓縮前可達465億光年,而其中的所有物質壓縮成白矮星的狀態之後,半徑僅為30光年,這要遠遠小於星系的尺度。

不過,如果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壓縮成白矮星的狀態,這並不會穩定。由於自身重力足夠強大,這會導致電子和中子簡併壓力都被重力壓垮,導致物質無限坍縮,最後的結果將會成為黑洞。那麼,這個黑洞會有多大呢?

根據史瓦西半徑:

這個黑洞的視界半徑只與質量有關,代入數據可以算出為157億光年。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範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出該區域。

此前,有人猜測,我們會不會就在一個黑洞的內部呢?

雖然這個猜測看似合理,但計算結果表明並不成立。因為可觀測宇宙半徑遠大於157億光年,而整個宇宙的大小更是不可測量。

相關焦點

  • 如果讓宇宙中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和電子緊挨著、不留空隙,有多大?
    空曠的宇宙的確,宇宙雖然非常廣大,但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星球、星系、星雲和塵埃雜質所佔宇宙空間比例很小,小的幾乎可以忽略。如果把所有物質轉換為氫原子,那宇宙的物質粒子密度大約每立方米只有一個氫原子。
  • 如果把宇宙所有物質的原子核壓縮到一起,將會有多大?
    原子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構成,但是在核外電子與原子核之間,其實有著很大的間隙,正常情況下原子核的體積只佔了整個原子的百萬分之一,同樣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之間也存在很大的間隙。在足夠的能量下,電子是可以墜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成中子的,宇宙中的中子星就是這麼形成的,中子星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10^11kg;目前人類能所處的可觀測宇宙,半徑465億光年,質量大約是10^53kg,有著上萬億個星系。
  • 宇宙中所有原子核疊起來有多大?不如太陽系大,但它範圍超過宇宙
    可觀測宇宙大約為930億光年,整個可觀測宇宙大約有10^80個原子,那麼一個個原子核大約有多大呢,這好像是一個問題,因為是原子核堆積在一起?一、原子核堆積在一起的是什麼物質?我們都知道決定元素屬性的是原子,如果是氫原子那麼組成氫元素,如果是鐵原子那麼組成的將是鐵元素!請問是什麼屬性決定了氫原子直接的差異?
  • 如果把原子比作地球,原子核會有多大?
    大部分人都知道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而且原子核的質量佔了整個原子的大多數,但具體原子核在原子中有多大,和整個原子比較又如何這確實不容易想像!連原子核的概念都沒有,就不用討論這個問題了。緊接著湯姆孫模型出現電子也終被發現,這種模型認為原子是球形膠凍狀。而且電子與原子核的分布實在看不懂、、、。而在盧瑟福模型出現後才有了在原子中心,有一個帶正電的、體積很小的,幾乎集中了全部原子質量的原子核的概念。
  • 把整個宇宙壓縮成一個原子核密度,尺寸會有多大?
    有人異想天開,如果把宇宙所有原子的電子都壓縮到原子核一起,不留空隙會有多大?這實際上就是把宇宙壓縮成原子核密度。這個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但實際上很簡單,因為在我們宇宙已經有這樣的物質了,只要我們知道了宇宙的質量,掰一下指頭就出來了。
  • 如果原子大如地球,那原子核有多大?
    對於原子而言,原子核之外還有電子,原子核要比原子小得多。不同的元素,包含了不同的質子、中子和電子,所以它們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另外,原子的半徑依據不同的定義,比如玻爾半徑、範德華半徑,也有不同的大小。下面以氫原子為例做個簡單說明。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我們在中學物理課上都學過,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核外電子所組成,其中原子核中又包含著質子和中子(H1是唯一沒有中子的元素),雖然原子的體積非常微小,半徑只有10^(-10)米級別,但是原子核的尺寸更小,其半徑只有10^(-15)米級別,因此組成物質的原子,實際上中間是非常空曠的,超過99%的空間什麼都沒有,這也就給了人們以「壓縮原子」的假想空間。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我們在中學物理課上都學過,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核外電子所組成,其中原子核中又包含著質子和中子(H1是唯一沒有中子的元素),雖然原子的體積非常微小,半徑只有10^(-10)米級別,但是原子核的尺寸更小,其半徑只有10^(-15)米級別,因此組成物質的原子,實際上中間是非常空曠的,超過99%
  • 在原子裡面,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絕對真空嗎?為什麼?
    先說答案,在原子裡面電子和原子核之間不是絕對真空。因為宇宙中壓根沒有絕對真空。真空本來指沒有任何實物粒子存在的空間,但正如上面所說,什麼都沒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即絕對真空是不存在的。你把一個空間的氣體都趕跑,會發現經常有基本粒子在真空中出現又消失,無中生有。
  • 直觀的說如果一個原子相當一個地球,那麼原子核有多大?
    原子與原子核大小相差很多,有點像我們太陽系,太陽在中間只佔那麼一小點空間,卻有半徑一光年的巨大引力場(奧爾特云為邊際),而太陽卻佔有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所以常常有人把原子與太陽系運行打比,認為這個世界從微觀到宏觀都是一樣的。其實微觀世界的運行與天體宏觀運行規律並不一樣,所適用的作用力也不一樣。
  • 既然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那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入原子核裡?
    答案是否,因為電子是帶電粒子,它在運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電磁輻射,從而降低自身的動能,如果電子真的如地球圍繞太陽一樣運行,那電子將會因不斷的失去動能而掉入原子核裡。事實上,電子的運行軌道與地球完全不同,簡單的講,就是電子出現在原子核外的地點是隨機的,不確定的,這一刻它出現在左邊,下一刻它又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右邊,而影響電子運行軌道的關鍵,就是能量。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異性相吸,為何電子沒掉進原子核內?
    真實的原子模型相信很多人在上初高中時,都有看到過原子模型,一般來說,這個模型就是一個原子核在中心,外面有電子,電子有相應的軌道。這就好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中心有個太陽,外面各個行星在各自軌道上。然後,老師一般還會說,原子核是帶正電,電子是帶負電的。
  • 在原子裡面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是絕對真空嗎?為什麼?
    關於這種定義,我要簡單說一下,在這種頂一下的「真空」,實際上,絕對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是外太空都不是絕對的真空,而認為抽真空也沒辦法實現絕對的真空。那接下來,我們說一說原子內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是不是存在絕對的真空。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原子是在大爆炸137億年後形成的。當這個炎熱而密集的新生宇宙開始冷卻時,這就為夸克和電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夸克結合在一起會形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粒子處於原子核中。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說法,這一切發生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內。
  • 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入原子核?
    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物理課和化學課時,就會學到比較初級版本的原子結構,這個原子結構大概是下面這樣:老師一般會告訴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所以,其實這裡就隱含著一個問題,既然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那根據異性相吸的道理,電子應該會掉落到原子核內才對呀?關於這個問題,困擾著科學家也蠻久的,原子模型的最終確立,經歷了好幾代科學家的努力。而我們學到的版本是波爾的原子模型的,這個模型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 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會有什麼東西存在呢?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而原子的內部除了原子核和電子,其他的99.9999%都是空的,可以舉一個不精確的例子,如果將一個原子想像成一座100層的高樓大廈,那麼原子核就只有這座高樓裡的電梯的一個按鈕那麼大,而電子只是這座高樓裡飄浮的一粒塵埃這不禁讓人產生一個疑問,在這麼大的空間裡,
  • 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那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根據量子力學的描述,原子內的電子不是規規矩矩地圍繞著原子核運行,而是以一種「概率波」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內的空間,它們會按照一定的概率隨機地出現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電子的這種分布方式被稱為「電子云」,也就是說,原子內的空間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空曠。那麼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內?
    中子在原子核內很穩定,但是如果你把中子放置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它大概也就是15分鐘左右就會分解成質子和中子。但是,如果你想將質子和電子轉變成中子,就需要額外輸入能量。我們拿氫原子來舉例,氫原子核內只有一個質子,之所以質子沒有變成中子,就是因為質子和電子比中子輕。所以,本質上看,保證電子不會進入原子核內,是因為夸克在質量上的差異。
  • 如果強行壓縮水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因此,我們這裡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水分子並不是一個緊挨著一個的,事實上,分子之間是有間距的。液態水、固態水和水蒸氣說白了就是,構成它們的水分子之間間距是不同的。以上就是水的結構大致情況。那這和「壓縮水」有什麼關係呢?
  • 原子核和電子僅佔據原子的0.0001%,其他空間還存在什麼微粒?
    我們都知道,電子和原子核組成了原子,其中原子核幾乎佔據了整個原子的質量,原子核和電子僅佔據了原子的0.0001%,可以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一片很大的魚塘中,原子核就只有魚飼料那麼大,電子卻連水面上漂浮的塵埃都算不上,可想而知,原子的空間中還有多少「空隙」,於是我們就會納悶,那麼大的空間裡不可能什麼都沒有吧,那麼,除了電子和原子核之外,還存在什麼物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