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12月5日報導:新加坡零售業經營情況略為好轉,10月份整體零售銷售指數環比微升0.2%,但同比仍下滑8.6%。
新加坡統計局昨天公布的零售業銷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顯示,10月份整體指數同比減少8.6%,但減幅低於9月份的10.7%。
若不包括汽車銷售則同比下滑11.2%,略好於9月份的下滑12.5%。這是新加坡零售銷售連續第21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與去年同期相比,多數零售領域的銷售情況都不理想,跌幅最大的是食品與酒精、百貨公司,以及化妝品、洗浴用品和藥品,同比分別下滑44.7%、35.2%和30%。
超市與霸級超市、家具與家庭用品、休閒用品則銷售情況良好,同比分別上漲22.3%、12.5%和9.8%。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日用品、家具和體育用品的需求增加。
若與上個月比較,經季節性調整後,10月份的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2%。若不包括汽車銷售,則與9月份相同。
隨著更多人回辦公室上班,推動多數零售業者在10月取得增長。汽油站銷售環比上升5.1%;休閒用品以及眼鏡與書籍分別上升4.1%和1.9%。
環比數據雖向好 前景依舊不樂觀
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雖然環比數據向好,但前景依舊不樂觀。這是因為並非每個領域都在復甦。
「這些數據反映了兩件事。首先,零售業者尤其是門市業者面對網購和經濟衰退的威脅。再來就是,經濟衰退導致許多人失業或減薪,導致人們減少消費。」
他認為,接下來的聖誕和新年佳節預計能推動餐飲和零售消費,可是要恢復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人們是否願意消費,得視就業情況以及他們是否對工作前景有信心。」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也有類似看法。她預計零售銷售會在明年2月農曆新年期間取得同比增長,而明年第二季的零售業銷售指數在同今年阻斷措施期間的低迷銷售情況比較,將出現顯著增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認為,社交距離措施和旅遊限制若沒有顯著放寬,零售業就無法擺脫掙扎求存的狀態。這些措施要放寬就必須等到本區域達到群體免疫,也就是明年第三季或第四季。
10月份的總零售額約為33億元,網絡零售銷售約佔10.5%。若不包括汽車銷售,總零售額為27億元,網絡零售銷售佔12.6%。
電腦和電信設備的網絡銷售成績最好,接著是家具與家庭用品和超市與霸級超市。林秀心認為,許多人明年還是會居家辦公,這將能支持網絡消費。
「消費習慣已迅速轉向電子商務,而冠病疫情加快了這個改變,因此零售業者面對改變經營模式的壓力,這包括百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