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持續惡化。香港統計處12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的零售額臨時預估值為301億港元,同比下跌24.3%,連續9個月下跌並創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業內人士預計零售業的跌勢仍未見底,將持續到2020年上半年。
「本地社會事件涉及的暴力增加,嚴重打擊消費情緒並對旅遊業及與消費相關的活動構成重大的幹擾。」港府發言人在零售數據出爐後表示。今年前十個月,香港的零售額累計同比跌幅達9%。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香港政府曾引用「緊急法」推出《禁止蒙面規例》,多起激進示威活動隨後在街頭展開。在10月內的一些示威衝突中,香港不少基礎設施,尤其是地鐵軌道運輸被破壞。港鐵在10月曾有數日全線關閉以進行維修,此後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則採取提早2至3小時結束服務的方式,以爭取時間對設施進行維修。
按香港政府的統計分類來看,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同比跌42.9%)、百貨公司貨品(同比跌31.1%)、藥物及化妝品(同比跌33.5%);服裝(同比跌36.9%)依然是重災區,其他類別如電器、汽車、眼鏡店等也有10-20%的同比跌幅。僅超級市場貨品和燃料兩類錄得升幅,分別同比上升0.5%和4.5%。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10月跌幅再創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屬預期之內,銷售額方面與過去數月相差不多,但因為10月通常為旺季,所以基數相對較高,以至於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若從環比來看,香港10月銷售額較9月微升0.67%。
謝邱安儀指出,目前零售業界觀察到11月的市況與10月相若,不少珠寶首飾類的零售商反映當月有40%至60%的跌幅;其他類別如化妝品、百貨、服飾等也預計有20%至40%的跌幅;至於12月及1月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近期業界反饋的消息預計跌幅會有所收窄,不過這些反饋主要基於上一周(11月25至12月1日)社會相對平靜的時段,但周末又再度爆發社會衝突,所以未來市況仍需再作觀察。
她續稱,社會恢復平靜有機會令本地消費意欲好轉,但仍要視乎整體經濟環境的走勢;而遊客消費方面則需要更長時間修復。「令遊客重拾信心,不會短過半年的時間。」她說,預計今年12月及2020年上半年的跌勢仍將持續,且跌幅不會太小;2019年全年料有低雙位數字的跌幅。
本地零售商預告關店
零售市道慘澹令零售商們對於接下來的業務發展模式及員工管理更趨審慎。近期,有不少大型零售商在公布業績報告的同時,宣布了業務規模縮減的計劃。
周大福珠寶管理層在業績簡報會上曾透露,截至2020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內,有約40間香港門店需要洽談續租,預計有10多家門店可能需要關閉;不過暫時沒有裁員計劃。截至2019年9月底,周大福共有85間香港門店。
周大福在最新發布半年財報中指出,截至9月底的六個月內,香港及澳門的的零售店客流量同比下降18.3%,港澳同店銷售額下降27.5%;10月1日至11月21日的港澳同店銷售額的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至38%。
化妝品零售商莎莎國際最新公布的半年報中指出,會在有需要的時候縮減店鋪面積或者轉租附近成本較低的店鋪,甚至在合約到期時,以短期租約取代長期租約,或者直接關閉表現欠佳的門店。截至今年9月底的六個月內,莎莎於香港店鋪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4.8%,澳門的銷售額則同期微升;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港澳零售銷售額跌幅擴大至39.4%。
莎莎更於12月2日發布公告,宣布撤出新加坡市場,關閉當地的22家店鋪,約佔總店鋪數量的8%,受影響員工達170人。莎莎表示,由於香港核心市場的經營環境因內地訪港旅客數量銳減而變得嚴峻,公司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將資源集中投放在核心市場以及具增長潛力的業務,以保持盈利能力。
另一大型珠寶商六福珠寶近期也表示,會在香港市場受社會事件影響較嚴重區域減少店鋪,並於澳門尋找增加店鋪的機遇。截至今年9月底的六個月內,六福珠寶港澳同店銷售額同比減少24.9%。
謝邱安儀亦提到,越來越多零售商開始給員工放無薪假,以及停止聘請新員工,但極少數商戶會採取減薪的行動。根據香港政府數據,截至9月底,零售、餐飲及住宿類的從業人數減少了3.56萬人。
除此之外,不少國際奢侈品牌過往數年在香港大量開店,香港持續的示威活動也對這些品牌過去半年的業績造成影響。據《路透社》報導,諮詢公司貝恩在11月28日表示,香港聚集了約1000家奢侈品門店,有一些門店或會永久倒閉,因為香港本地消費者的購買力可能無法支撐這1000家門店。
貝恩續稱,香港的奢侈品銷售額曾在2013年達到100億歐元的峰值,預計2019年可能會跌至60億歐元。
謝邱安儀表示,高消費品的生意主要受遊客帶動,因此奢侈品牌市場能否復甦需要視乎遊客信心何時恢復。她續稱,香港始終是奢侈品牌布局中國華南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目前社會事件持續數月,相信這些品牌目前會感到憂慮,但也會謹慎行事,持續觀望。
「如果社會事件持續,商人們應該都會去想接下來會否繼續在香港開店或是去中國的其他城市,這些策略上的重新部署很難避免。」謝邱安儀說。
(文/劉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