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時期的地球之王,因進化出長脖子,才躲過「小型末日」

2021-01-09 三體使者

當時間進入到三疊紀中後期的時候,地球上出現了一個日益龐大、繁榮起來的種群——恐龍,不過,雖然提到恐龍,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霸王龍,但是在霸王龍之前,曾經有一種統治地球將近一億年的王者,它們也是恐龍的一種,同時也是歷史上已知的體型最大恐龍群體,它們的名字,叫做蜥腳類恐龍。

在研究蜥腳類恐龍的過程中,研究者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蜥腳類恐龍都是長脖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直到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出土,研究者才找到了答案,這項研究也發表在了近日的《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來自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

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古生學家們發現了來自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在這具恐龍化石的旁邊,還有著同期的植物化石。

研究者發現,這些植物化石都是非常高大的針葉樹化石,這意味著,在當時蜥腳類恐龍是主要以針葉樹樹葉為食的。那麼,作為食草動物的蜥腳類恐龍,為何要選擇吃口感不好、堅硬粗糙的針葉樹樹葉呢?

通過對同期地層的研究,古生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在1.8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小型「災難」,當時很多生物都滅絕了,包括一些小體型的恐龍,蜥腳類恐龍的倖存者為了活下去,演化出了巨型的身軀和長長的脖子,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可以應對氣候環境的變化,同時可以吃到高高的針葉樹樹葉。

是什麼讓地球迎來「小型末日」?

研究者認為,1.8億年前地球的南半球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地球的氣候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變。

不過,對於地球氣候環境變化,讓蜥腳類恐龍改變了「食性」這個觀點,很多研究者並不認同,一些研究者也不認為,蜥腳類恐龍是因為「貪吃」而改變了自己的體型,讓自己進化成地球的「陸地之王」。

那麼,它們究竟為何擁有龐大身軀和長長的脖子呢?有觀點認為,或許是為了防禦。上文中我們提到過,蜥腳類恐龍是食草恐龍,這意味著,從生態鏈的角度來看,它們本是肉食性恐龍的食物,不過,蜥腳類恐龍在當時卻是沒有天敵的,否則它們也不會成為侏羅紀時期的「地球之王」。

所以,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是為了保護自己,讓小型肉食性恐龍無法攻擊自己,才進化出了龐大的身軀和長脖子,這一點其實在現代自然界中也是有生物可以借鑑的,比方說我們熟悉的大象,大象也是自然界中沒有天敵的存在,獅子等肉食王者也是不敢輕易去挑戰、襲擊一頭成年大象的。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長脖子或許是為了散熱效果更好,因為龐大身軀勢必會導致行動不便,同時侏羅紀時期地球潮溼溫暖,地球的氣溫很高也會導致大體型的生物更容易感到悶熱,所以,蜥腳類恐龍才會利用長脖子來進行散熱。

除了蜥腳類恐龍的長脖子之謎之外,它們留給人類的謎團還有很多,比方說蜥腳類恐龍為何在白堊紀會走向滅絕?這一點,或許要從獸腳類恐龍的崛起說起了。

蜥腳類恐龍的滅絕之謎

從恐龍的演化來看,蜥腳類恐龍是一種相對比較古老、原始的恐龍,當時間進入到侏羅紀末期,走向白堊紀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恐龍,又進化出了新的種群。

比方說獸腳類恐龍迎來了進化的春天,不僅進化出了霸王龍等這種史上最強的陸地王者,同時,現代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也是來自於獸腳類恐龍的某一種。

而蜥腳類恐龍面對白堊紀的恐龍鼎盛時期,顯然,想要延續自己往日的輝煌也就不再容易了,同時,這個時期,地球的植物也迎來了「更新換代」,針葉樹這種古老的原始植物,也開始陸續被被子植物所取代,食物短缺、競爭加大,在加上本身龐大的身軀和無處安放的長脖子,自然讓蜥腳類恐龍在進化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蜥腳類恐龍也並沒有全軍覆沒,它們或許演化成了新的物種,這就需要日後通過更多的化石來印證了,希望古生物學家可以早日揭曉恐龍的演化之謎,一次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早期地球的王者。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群體。在11月1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古生物學家新近分析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以及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
  • 為了躲過滅絕?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早期地球的王者。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群體。在11月1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古生物學家新近分析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以及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
  • 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原標題: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研究論文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
  • 長頸鹿脖子那麼長 真是為搶樹葉進化出來的嗎?
    達爾文從米瓦特假設的情景開始,在草原乾旱時期,長頸鹿確實有夠到更高處食物的優勢。競爭會促使物種分化,而非讓不同物種趨於一致。(A.R.華萊士在十年前也提出相同觀點)米瓦特關於體型增大和食物的矛盾也很容易駁倒。正因為長頸鹿壟斷了高處的食物,所以才有了長頸群體的成功。借米瓦特的起步條件,達爾文為進化論展開辯護,同時也闡述了長頸鹿進化的可行途徑。
  • 化石之謎被解開:脖子超長的長頸龍生活在海洋,而不是陸地
    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裡,我們常可以看到脖子超長,漫步悠閒的身形巨大恐龍,那可能是梁龍或馬門溪龍,它們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但是它不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它們生活在2.42億年前的祖先——長頸龍。
  • 恐龍從誕生到進化,經歷了1.6億年,又為何能稱霸地球?
    吃植物的恐龍,由於吃不同的植物,他們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種族,有的脖子長有的脖子短,有的是大高個兒,有的是小矮子,吃植物的恐龍光顧著自己填飽肚子也還是不行的,還要提防不被別人吃了,他們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本身的情況發展防禦措施,有的偏重於盔甲,有的則偏重於戰術,功夫都是在腿上,這樣一來恐龍的分類就形成了。
  • 中生代,侏羅紀,不止巨龍
    通知:從現在開始,小編會把地球的大部分紀元進行連載。儘量挑那些,受歡迎度更高的。如有需要可私信。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億年之前的龍之國。經歷了之前三疊紀的滅絕事件,恐龍終於已絕對優勢佔據了侏羅紀陸地全面生態系統的最頂層。侏羅紀是一個溫暖溼潤,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歷經艱險的地球生命此時迎來了一個黃金階段。
  • 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夥食
    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夥食 2018-07-27 03:53:2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不僅是恐龍,超過80%的生物都沒有逃脫厄運,只有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倖存下來,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得以誕生。,開始了遨遊至今的漫長生命之旅。而恐龍的出現,卻已經是古鯊誕生2億多年之後的事情了,鯊魚幸運的躲過了歷史上的多次生物大滅絕,成為了被地球所留下來的幸運兒,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恐龍稱霸地球之前,是什麼生物在統治地球?考古學家給出答案
    恐龍時代是一個血腥暴力的時代,那個時代恐龍為了活下去,不斷捕食獵物,獲得獵物,屬於野蠻時代,可以說恐龍所在的時期,讓地球的智能生物根本就不能發展起來,弱小的動物每天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才可以保護好自己,但是有一個時代與恐龍時代完全相反,在這個時代中一切都很安穩的,地球霸主不是肉食性動物,而是草食性動物。
  • 新晉加盟——《侏羅紀世界》中的新角色_《侏羅紀世界》恐龍百科...
    時光網特稿 《侏羅紀公園》在1993年公映,全球票房9.8億美元,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這一紀錄直到《鐵達尼號》時才被打破。之所以造成如此盛況,全因電影塑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恐龍世界。如今《侏羅紀世界》登場,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17種之多,新品種的恐龍正等待觀眾檢閱。   有意思的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中出現的恐龍很多屬於「搭錯車」類型,侏羅紀公園是恐龍的主題公園,並不是只有侏羅紀恐龍,比如最知名的霸王龍,就是白堊紀的恐龍,但有了基因技術的再生,讓所有不同時期的恐龍有著相互交流的可能。
  • 三疊紀的長脖怪獸,脖子3米長,鼻孔朝天牙彎曲,百年之謎被解開
    這就意味著它的脖子不夠靈活,無法和身體的骨骼相協調,不符合物理力學。於是長頸龍的「頸之迷思」就此誕生,一直持續到現在。另外當年在同一個地方,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一些體長約1米的動物化石。而且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幼年長頸龍還是其他動物。02 水棲、陸棲?
  • 三疊紀的長脖怪獸,脖子3米長,鼻孔朝天牙彎曲,百年之謎被解開!
    這就意味著它的脖子不夠靈活,無法和身體的骨骼相協調,不符合物理力學。於是長頸龍的「頸之迷思」就此誕生,一直持續到現在。  另外當年在同一個地方,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一些體長約1米的動物化石。而且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幼年長頸龍還是其他動物。  02 水棲、陸棲?
  •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侏羅紀&白堊紀,你分得清嗎?
    侏羅紀世界侏羅紀是距今28000年前到13500年前,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氣候溫暖潮溼,植物生長繁茂,大部分的陸地上覆蓋著森林,恐龍在侏羅紀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一些植食的恐龍體型也不斷的增大,甚至出現了長達幾十米的巨大蜥蜴類恐龍。
  • 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上)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陸地長達一億六千年之久,大約生活在2.35億年前至6500年前。在6500萬年前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滅絕原因各有爭議,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恐龍的滅絕從此被記錄在化石之中。現在地球上的高等文明物種人類,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和分析,還原了恐龍的面目。恐龍種類很多,體型和習性也大不相同,食性上可分為肉食性、草食性和其它動物為食。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恐龍時代了解最大型的十種恐龍。一、巨型汝陽龍:化石發現於我國河南省汝陽縣,是目前世界上最粗壯最重的恐龍,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要長出一釐米。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但是,侏羅紀是恐龍和其他生物繁衍生息最鼎盛的時期。侏羅紀被稱為「巨龍時代」,因為經歷了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之後,恐龍才真正崛起,成為地球霸主。在恐龍家族中出現了一群長羽毛的傢伙,比如近鳥龍、始中國羽龍、始祖鳥等,古生物學家認為最早的鳥類在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世界進化混養及建築布局等技巧詳解
    在侏羅紀世界進化恐龍能混養嗎?遊戲中如果大家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少走不少彎路,這裡給大家帶來了「相顧一笑王權」分享的侏羅紀世界進化混養及建築布局等技巧詳解,詳情一起看下具體介紹吧。 侏羅紀世界:進化Jurassic World: Evolution 遊戲娛樂 立即查看 混養及建築布局等技巧詳解
  • 瞬秒百級滄龍,《方舟生存進化》託斯特巨魷:我才是海洋之王
    瞬秒百級滄龍,《方舟生存進化》託斯特巨魷:我才是海洋之王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網友想必一定對滄龍這種生物有著深刻的印象吧
  • 侏羅紀時代素食恐龍吃些啥?菜單令人意外,飯量沒你想的那麼大
    其實在恐龍滅亡之後以草本被子植物為主體的草才開始出現   在恐龍生活的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此前一些研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植物長得更快,但營養價值降低。  近日,英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在英國《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模擬1.5億年前的大氣環境,種植蜥腳類恐龍愛吃的植物,發現這些巨型素食者的營養狀況比原先認為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