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脖子那麼長 真是為搶樹葉進化出來的嗎?

2021-01-09 網易科技

化石研究顯示,從原始短頸鹿到長頸鹿的轉變可能發生在1400萬年前至1200萬年前之間,這個時期正好是全球大乾旱,草原取代森林。再次重申,這種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或許通過調查這個時期前後長頸鹿牙齒化石的磨損程度可以反推其飲食習慣是否有改變,及其與頸部變長的關係。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作者|孫文文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擁有令人驚嘆的修長脖頸。同樣只有七塊頸椎構成,長頸鹿的脖子和人類的脖子形成鮮明對比,凸顯造物的神奇。不過這一生物奇觀究竟是如何進化而來的?過去一個半世紀裡,這個問題一直讓博物學家頭痛不已。

(需要指出的是,長頸鹿「頸椎」的確切數量還存在爭議,部分學者將一塊特化的胸椎也算作頸椎。)

似乎任何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都會被追溯到達爾文的工作,長頸鹿的「長頸之謎」也不例外。中學生物課老師會告訴你,根據達爾文的理論,在很早很早以前,那時候長頸鹿還是「短頸鹿」,突然一天幾隻變異的鹿長了更長的脖子,身高的優勢讓它們能夠吃到更高處的食物。食物短缺時,短頸的同伴為饑荒所困,長頸的少數派因為能夠到更高處的枝葉而具有了更大的生存和繁殖優勢。後來長頸群體繁衍壯大,長頸基因也普及開來。

這個推理簡單明了:短頸鹿+自然選擇+時間=長頸鹿。不幸的是——正如許多課堂老師教的東西一樣——這個理論在歷史和生物學上存在錯誤。

長頸鹿的脖子常被認為是自然選擇的絕佳例證,不過在第一版的《物種起源》中,達爾文並未對長頸鹿的脖子給予太多關注,而是更詳盡地描述了長頸鹿身上另一個不同尋常的部位——它的尾巴。在巨大脖頸的對比下,長頸鹿的尾巴顯得微不足道,但它著實是一把不可多得的驅蚊利器。從黑又大的眼睛到相對粗陋的尾巴,達爾文用自然選擇解釋了長頸鹿身上的一切,唯獨沒有提到它的脖子。

喬治·傑克遜·米瓦特(George Jackson Mivart)是達爾文理論最嚴肅的批評者之一。1871年,米瓦特出版長文《論物種的成因》(On the Genesis of Species)反駁自然選擇進化論。同19世紀許多博物學家一樣,米瓦特接受進化,但反對是自然選擇導致進化。他的主要論據之一便是自然選擇無法解釋祖先和後代之間的中間階段(過渡物種)。

米瓦特認為,長頸鹿正是自然選擇無效的完美例子。如果說長頸鹿的脖子真是被草原乾旱和食物短缺「篩選」出來的,那麼難以解釋的問題出現了:為何其他草原食草動物的脖子沒有變長,也沒餓死滅絕呢?另外,脖子變長變大勢必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相應的變化,整體下來長頸鹿的體型應該是由小變大的,這就要求長頸鹿在乾旱饑荒情況下吃更多食物,顯然與假設的前提條件矛盾。

米瓦特在這裡使用了荒謬的「稻草人論證」——曲解別人原意並大肆批判——不過達爾文卻認真回復了他的批評。《物種起源》在1872年再版的時候,達爾文在第六卷對米瓦特的說法進行回應。達爾文從米瓦特假設的情景開始,在草原乾旱時期,長頸鹿確實有夠到更高處食物的優勢。競爭會促使物種分化,而非讓不同物種趨於一致。(A.R.華萊士在十年前也提出相同觀點)米瓦特關於體型增大和食物的矛盾也很容易駁倒。正因為長頸鹿壟斷了高處的食物,所以才有了長頸群體的成功。

借米瓦特的起步條件,達爾文為進化論展開辯護,同時也闡述了長頸鹿進化的可行途徑。不過達爾文並沒對長頸鹿的由來作出詳盡的歷史角度的解釋。達爾文在處理生命史方面出了名的謹慎,即便他會在私下向友人展示疑似過渡物種的化石——比如羽翼恐龍始祖鳥,但在公開場合,他則避免過度詳盡地談及這些遠古的演變。當時古生物化石研究剛剛起步,武斷輕言難免會有風險。

米瓦特和達爾文之間的爭論並未解決長頸鹿進化之謎。即便一個半世紀過去,長頸鹿獨特長脖子的演變之謎仍舊讓人費解。為了解決這個世紀難題,當代學界提出兩個不同的假設。

其中一個假設是1872年達爾文論證的延續,認為是對食物的競爭促成了長頸的進化。長脖子能幫助長頸鹿超越其他食草動物,壟斷高處的樹葉。2007年生態學家愛麗莎·卡梅隆(Elissa Cameron)和杜約翰(Johan du Toit)對長頸鹿攝食生態學進行的實驗研究也支持這一理論。實驗發現低級食草動物幾乎將地面的食物瓜分一空,長頸鹿只能向高處索求,觸及高處食物的能力毫無疑問成為它們的一大優勢。

另外一個「性選擇」假設認為長頸鹿那異乎尋常的頸部,是雄性長頸鹿之間為了爭奪雌性配偶而激烈競爭的產物。長久以來,動物學家就觀察到,長頸鹿慣用「暴力頭錘」和「交頸纏鬥」進行格鬥。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中順帶提到這一點,不過彼時人們並未將長頸鹿的這一特殊格鬥技巧同其物種進化聯繫到一起。1996年,羅伯特·西蒙(Robert Simmons)和盧·希培斯(Lue Scheepers)發表《以脖致勝:長頸鹿進化中的性選擇》(Winning by a Neck: Sexual Sele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Giraffe)一文,兩位學者引用大量觀察數據,提出長脖子並未給長頸鹿帶來覓食優勢,而是雄性長頸鹿之間的擇偶競爭導致了長頸鹿脖子的變化。

雄性長頸鹿使用「脖鬥」的方法爭奪配偶,體型更大、脖子更長的長頸鹿往往會在戰鬥中獲勝,獲得與更多雌性交配的機會。長頸基因不斷傳播下來,後代雌性長頸鹿的脖子也跟著變長。

「性選擇」假說提出伊始便爭議不斷,招致諸多批評。以米切爾(G. Mitchell)為代表的三位學者在去年的《動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大量觀察顯示雄性長頸鹿的脖子並不比雌性長頸鹿長多少。事實上,雌性長頸鹿的脖子會在一生中不斷增長,甚至質量增加的比雄性更快。雌雄長頸鹿之間脖子的差異不足以形成多大的性吸引力。如果兩性個體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小,性選擇推動進化的理論似乎不太令人信服。

西蒙和另一位合作者R.奧爾特維格(R. Altwegg)後來在《動物學雜誌》上再次發文回應爭議,稱無論是食物競爭還是性選擇都無法對長頸鹿的進化提供全面的解釋。西蒙反駁了米切爾等人的觀點,稱另有第三方團隊的觀察數據都顯示雌雄長頸鹿之間存在性選擇相關的顯著差異。此外還指出大部分關於長頸鹿脖子的資料都來自解剖和對現存長頸鹿的觀察。對現世長頸鹿進行研究或許能揭示導致長頸鹿之所以成為當今形態的進化壓力,卻無法告訴人們長頸鹿的脖子在進化早期的長度。

正如西蒙和奧爾特維格指出,最初可能是某些環境改變致使長頸鹿長出更長的脖子,但這一特性隨後又參與到了其他功能中,在多種不同的進化壓力下進一步演變。也即是說,長脖子給現存長頸鹿帶來的優勢——食物競爭和性選擇——無法告訴我們脖子最初變長的原因。生物特徵的當下功能不一定仍然喻指其最初成因,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 Gould)和伊莉莎白·福爾巴(Elisabeth Vrba)在幾十年前提出這一點。

考慮到生物性狀和環境錯綜複雜的關係,僅從現存長頸鹿身上推測長脖子的進化原因顯然不妥。西蒙和奧爾特維格試圖從古化石中為性選擇假說尋找證據:如果頭骨變鈍(頭槌的殺傷性加大)與頸椎變長同步,則可以假設甩頭攻擊與頸部變長有關聯。(另一派覓食競爭則試圖尋找頸部變長與腿部變長相關的證據。)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但研究這些問題能為破解長頸鹿長頸之謎多增加一個視角。

長頸鹿化石並不算熱門研究領域,但近幾年的研究還是為長頸鹿長頸的起源提供更多的背景。幾年前,長頸鹿化石專家尼克斯·索羅尼阿亞斯(Nikos Solounias)嘗試復原一頭長頸鹿祖先化石的頸部,這頭史前巨獸被命名為Bohlinia,與長頸鹿屬血緣關係非常近。

唐納德·R·普羅特勞(Donald R. Prothero)在《進化論:化石的證據和意義》(Evolution: What the Fossils Say and Why It Matters)中提到,這個早期標本是處於短頸鹿和長頸鹿之間的過渡物種。相比當代長頸鹿,過渡物種能為研究長頸鹿頸部進化提供更關鍵的見解。

化石研究顯示,從原始短頸鹿到長頸鹿的轉變可能發生在1400萬年前至1200萬年前之間,這個時期正好是全球大乾旱,草原取代森林。再次重申,這種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或許通過調查這個時期前後長頸鹿牙齒化石的磨損程度可以反推其飲食習慣是否有改變,及其與頸部變長的關係。

最終,要了解長頸鹿的獨特解剖結構少不了自然史、胚胎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這不是一年或十年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各學科研究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現階段必須承認,對於「長頸鹿脖子為何這麼長?」這個問題,人類只能說「我們還不知道」。雖然無奈,但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長頸鹿與地球上現存的每一個物種一樣,可通過悠久的進化歷史追溯至同一個共通祖先。生物演化的奧秘需要長久努力才能揭曉,這個過程可能歷盡艱辛一無所獲,也可能新奇不斷令人歡欣鼓舞。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 責任編輯: 郭浩_NT5629

相關焦點

  • 長頸鹿的脖子為啥那麼長?
    生物不可能憑空生造出來,這一點在長頸鹿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清楚。(如果長頸鹿真是憑空生造的,那倒是可以證明那位造物主的無能了。)任何動物,都是利用祖先的身體,通過一次次的試驗拼湊出來的。還有一個原因使得長頸鹿在演化論者心中長期佔有特殊地位:它是區分達爾文主義和拉馬克式主義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雖然現在看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
    我來了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肯亞長勁鹿公園飼養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是一個瀕危物種,1979年,非洲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剛剛起步之時,野生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已經不到130頭。今天,這一物種的數量超過了300頭。只是,困擾我的問題是,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要長那麼長呢?明明喝水很吃力啊。
  • 長頸鹿的長脖子是為了吃到高處樹葉?科學研究表明,可能是誤會
    那麼,長頸鹿為什麼那麼高?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呢?  有人就會說,這個不是小學生都知道嗎?不就是為了吃到更高的樹葉,脖子就越伸越長嘛!    「用進廢退」  有一個關於進化的專業名詞叫「用進廢退」,意思就是,如果你經常用一個器官,那個器官就會變得更加發達,這個特徵會遺傳給下一代,反之,不用的器官則會退化。  用在長頸鹿身上就是,經常伸長脖子吃樹上的樹葉,脖子就越伸越長,於是,一代一代的遺傳下來,長頸鹿的脖子就越來越長,直到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
  • 長頸鹿喝水都費勁,為啥要進化出那麼長的脖子?
    目前生活在非洲的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長脖子和又細又高的腿。還有它們頭上的皮骨角,身上的特殊斑紋也是其特有的生物特徵。長頸鹿的祖先並沒有那麼長的脖子,真正的「長頸」長頸鹿直到大約750萬年前才開始進化。現存的長頸鹿分布在非洲,生活在疏林草原上,多以樹葉、水果為食。在這裡它長長的脖子具有其他食草動物沒有的優勢,比如可以吃到阿拉伯膠樹的樹葉和果實。
  • 長頸鹿作為最高的動物,它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引發了許多猜想
    長頸鹿畢竟是現存陸地上最高的動物,而且那條長長的脖子實在是太吸引人。但是你要知道,長頸鹿的脖子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長的。長頸鹿,雖然中文名字帶入帶一個鹿字,但它們其實並不是一種鹿,它是長頸鹿科長頸鹿屬動物的統稱。在包含牛羊鹿的偶蹄目反芻亞目當中,長頸鹿科其實是非常獨特的一類。它的牙齒是原始的低冠類型,所以不能以草作為主食,只能夠吃樹葉。
  • 長頸鹿脖子長1.8米,會不會患上頸椎病?患上了該怎麼辦
    長頸鹿得脖子具有最極端的進化特徵之一,它的脖子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的研究對象,這些科學家都想要揭示它的脖子會為什麼會這樣進化。有一個普遍的假說,是由拉馬克在達爾文之前提出的。他指出,長頸鹿通過向高處的樹枝伸展,而長出一個大脖子。
  • 吃植物為主的長頸鹿,為何能長得那麼強壯和高大?
    出類拔萃的體重和身高集於一身,塑造出來了完美的長頸鹿。長頸鹿的第二個特點——謙和。文質彬彬、彬彬有禮這些成語用來形容長頸鹿一點都不為過,在動物園裡面,遊人給長頸鹿餵食樹葉,它總會把脖子乖乖的伸下來,慢慢的把嘴巴靠近遊客遞過來的樹葉,然後,慢條斯理的嚼著,看起來非常認真,對待事物非常的神聖。而且,長頸鹿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較溫和的,很少會和其他的動物發生衝突。
  • 誰也不是天生的高富帥 長頸鹿的脖子是腫麼變長的?
    誰也不是天生的高富帥 長頸鹿的脖子是腫麼變長的?時間:2015-10-11 09:0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誰也不是天生的高富帥 長頸鹿的脖子是腫麼變長的? 長頸鹿擁有令人豔羨的長脖子。 科學家一度認為當今長頸鹿進化出的長脖子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食物或者發展一種特殊的搏鬥方式。
  • 麒麟就是短脖子的「長頸鹿」
    看上圖,麒麟就是短脖子的「長頸鹿」。「長頸鹿」這個動物在非洲當地被人們稱為「girin(基林)」,漢語音譯為「麒麟」。為什麼麒麟這兩個字都是「鹿」字旁?因為它是被人類神化的鹿,「麒」是象形字,「其」是長頸鹿的正面簡筆畫的樣子;長頸鹿身上的斑點就像鱗片一樣,「麟」字就是指長頸鹿的鱗片狀花紋的身體特徵。
  • 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原標題: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研究論文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
  • 長頸鹿的脖子為何這麼長,到底有什麼作用?看完終於明白了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會這麼長?長脖子究竟有什麼作用?看完真的是長知識了。在動物的世界中,很多動物長相都十分的奇特。甚至有些動物往往都長得與其他動物不太相似,實際上這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但是就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比如說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會這麼長?長這麼長的脖子究竟有啥用呢?
  •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科學家揭示真正原因,和你想得不一樣
    長頸鹿是一種奇特、美麗而又優雅的動物,其長長的脖子非常引人注目。作為動物園的常客,長頸鹿也享受著人們的喜愛。然而,大多數人對長頸鹿的了解並不充分,比如: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
  •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長頸鹿不僅脖子長
    所以為了偷懶並且還能給廣大粉絲灌水又不能太敷衍那麼就給你們增加點沒什麼卵用的知識吧長頸鹿不僅脖子長50釐米長几乎相當於成年人胳膊的長度長這麼長的舌頭>當然不是用來「嚼舌根子」的長頸鹿的舌頭之所以進化的這麼長主要是和一種樹有關它就是合金歡樹
  • 長頸鹿脖子強健力量堪比「胸肌」袋鼠
    原標題:長頸鹿脖子強健力量堪比「胸肌」袋鼠    還在為擁有完美胸肌的袋鼠而感到驚訝麼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5日報導,一名攝影師在南非拍到了一隻長頸鹿,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這隻長頸鹿擁有十分粗壯的脖子,看上去十分強健。   眾所周知,長頸鹿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而它們的脖子就佔了身高的很大一部分。同人類一樣,長頸鹿也擁有7塊頸椎,但是它們的一塊頸椎卻有10英寸(約25釐米)長。
  • 腿那麼長,怎么喝水呢?長頸鹿:「吾自有辦法!」
    長頸鹿想必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種動物,以「脖子長」、「腿長」而聞名,甚是可愛!長頸鹿是陸地上最高的哺乳動物,站立時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長頸鹿是草食動物,主要生活於非洲稀樹草原地帶,長期的自然進化使其腿和脖子越來越長。
  • 人類拼命揮動翅膀,幾萬年後會進化出翅膀嗎?拉馬克給了我們答案
    曾經便有人提出假設:假如我們每天揮動雙手,那麼許久過後,是否會進化出翅膀呢?這個假設是基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從這些理論基礎上來看,這個猜測是很有可能實現的,一個人長期做一個動作,自然會朝著利於做這個動作的方向發展,如果我們經常使用手,那麼手會進化,最後手部會比其他部位變得更加強大,或許到那時通過擺動雙手我們就能實現飛翔。但只有一點需要面對,根據用進廢退的理論,如果那些不怎麼使用的部位,就會慢慢退化。
  • 腦筋急轉彎:問世界脖子最短的長頸鹿長在什麼地方?答案笑死人!
    腦筋急轉彎:問世界脖子最短的長頸鹿長在什麼地方?答案笑死人!腦筋急轉彎最早起源於古代印度。就是指當思維遇到特殊的阻礙時,要很快的離開習慣的思路,從別的方面來思考問題。現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來回答的智力問答題。
  • 知道 | 長頸鹿打架的時候,脖子會不會甩斷?
    自然是因為它們的脖子與眾不同,但是甩斷的意外有時也是有的。雌雄長頸鹿的身高可以達到 5~5.8 米,可以說身體以上全是脖子,其脖子長度在 2~2.4 米可以超過姚明的身高,約是我們人類脖長的 20 倍。
  • 長頸鹿的脖子、蝙蝠的翅膀、蟒蛇的身體,原來和我們是一樣的
    長頸鹿的脖子,其實和我們一樣在東南亞,有長頸一族,以長頸為美。族中的女孩從5、6歲起,每年在脖子上套一個銅圈,通過外力的作用,拉長自己的脖子。脖子最長的,據說能夠達到70釐米。當然,這只是一種奇風異俗。如果人類社會中都以長頸為美,那麼,世間最美的生物無疑就是長頸鹿了。長頸鹿,是世界上骨架最高的動物,高達5米,相當於2層樓的高度。
  • 長頸鹿的脖子、蝙蝠的翅膀、蟒蛇的身體,原來和我們是一樣的
    ,其實和我們一樣在東南亞,有長頸一族,以長頸為美。族中的女孩從5、6歲起,每年在脖子上套一個銅圈,通過外力的作用,拉長自己的脖子。脖子最長的,據說能夠達到70釐米。當然,這只是一種奇風異俗。如果人類社會中都以長頸為美,那麼,世間最美的生物無疑就是長頸鹿了。長頸鹿,是世界上骨架最高的動物,高達5米,相當於2層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