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
肯亞長勁鹿公園飼養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是一個瀕危物種,1979年,非洲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剛剛起步之時,野生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已經不到130頭。今天,這一物種的數量超過了300頭。只是,困擾我的問題是,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要長那麼長呢?明明喝水很吃力啊。

書上說長頸鹿脖子長是因為進化,而進化的動力,一般分為兩種選擇力量,自然選擇和性選擇。
1、首先:從自然選擇來解釋。
Long long ago,長勁鹿的脖子是沒有這麼長的,個子也沒有現在這麼高(現在大概有三層樓高),後來因為食物的原因,長頸鹿需要夠到樹上的葉子,而個子越高的長頸鹿,能吃到的東西也就越多,於是它們開始伸長脖子縱向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這種脖子長的優勢保持了下來,長頸鹿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長頸鹿是從「短頸鹿」進化而來的,這個事實毫無疑義,古生物學家甚至找到了介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型「中頸鹿」的化石。【注意:有證據。】
簡單來說,就是原始的「短頸鹿」中有幾個個子高挑的傢伙,像姚明一樣的存在,它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吃到高處的樹葉,而其他動物是吃不到的。普通情況下,這種差異並不會影響到生存,但是在食物缺乏時低矮的灌叢競爭太激烈,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個頭越高的「短頸鹿」錯開了生態位,減少了競爭,選擇空間又變大,能伸能屈,而且高處更容易採食到蛋白含量高的嫩葉,吃得更飽。吸引更多的脖子長的「短頸鹿」,經過一代又一代,這個優良基因家族的長頸鹿繁衍到了今天,都是大高個,這時候它們改名叫「長頸鹿」。
這個說法可不是我亂說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長頸鹿進化歷程的解釋。
2、沒完,還有一種說法,可能與以上是平行的因素,即性選擇。
通俗點來說,就是漂亮高挑的長頸鹿妹子跟現在的女孩子一樣,喜歡高個子的雄性動物。外表漂亮往往伴隨著健康,敏捷,捕食能力更強等其他優秀品質,所以說雌性也不是傻子啊,花拳繡腿是不行的。在繁殖季節到來的時候,高富帥的長頸鹿賣力表現自己,並排擠武力狂揍矮窮矬的「短頸鹿」。直到今天的非洲草原上,慾火焚身的長頸鹿紳士們仍然使用該方法決鬥。用脖子互相撞擊,有時候甚至能把對方的脊椎給撞碎(so crazy)。除了脖子和鐵頭功之外有時長頸鹿打架也會使用佛山無影腳。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主要還是使用脖子和頭骨攻擊。這樣高富帥和白富美門當戶對,花前月下。長此以往,強強聯合的長頸鹿家族逐漸壯大。





當然了,矮窮矬們也能靠其它方法騙到長勁鹿妹子。於是矮個子家族得以繼續繁衍,形成了另外的家族。直到有一天,矮窮矬和高富帥長頸鹿驚訝的發現他們出現了生殖隔離,再也不能一起玩耍了。它們一度被人們當成一種馬,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意識到它竟然就是長頸鹿的近親,是長頸鹿唯一的尚未滅絕的近親。雖然身上的花紋看上去更像斑馬,但看它的頭還是與長頸鹿有幾分相像的。這個稀有的物種叫做狓(不用糾結了,念huo jia pi)。不過,狓可比長勁鹿要罕見得多,全球的動物園也就只有45隻,已經成為全球保護動物了。

這個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質疑,【注意:沒有證據。】
從邏輯上來說,把自然選擇和性選擇分開來看,是經不住推敲的。一個器官本身就身兼數職,比如松鼠的尾巴像朵傘,下落時能當降落傘,減緩下落速度;還能在跳躍中幫助保持身體的平衡,而且又厚又軟的尾巴還可以起到海綿墊的作用,保護松鼠不會受傷。再比如說大象的鼻子,不僅是呼吸器官和嗅覺器官,它還有觸覺功能,還可用來攝取食物、飲水、搬運物品和進行攻擊,甚至還用來在個體間交流感情、傳送信息。僅僅用一個器官的一個作用,一個因素來衡量它的進化,也是不科學的。

通過現有的文獻看,古生態裡的長頸鹿也許是由於自然進化,而從現在的行為研究來看,性選擇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管分開來看,還是合起來,都是有爭議的,都是證據不足的。
最後,想說的是,長頸鹿的兩個亞種:科爾多凡長頸鹿和努比亞長頸鹿,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參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這個對我們而言如此熟知的生物竟已大禍臨頭。如果不加緊對它們進行保護,可能過不了幾年,它將完全從地球上消失。或許以後的孩子,只能在圖片裡看到長頸鹿了。

博物集
美食丨電影丨書籍丨人文
探索最有價值的人文, 記錄最熟悉的味道。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讓我們一起在這裡,吃吃,喝喝,聊聊美食,看看電影
文字、製圖、美編、編輯:博物集
部分圖片與文字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