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皇家園林裡,為何會有一隻乘風破浪的大龍舟?

2021-01-09 騰訊網

一千多年前,汴京城的金明池上曾有過一隻乘風破浪的龍舟。

關於這隻龍舟,有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都和金明池相關。所以,在說這隻龍舟之前,我們得先說說金明池。

金明池在汴京城西郊,瓊林苑以北。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趙光義想要操練一支水軍,便仿照漢代教池舊事,命3萬5千人鑿池,第三年,趙光義親自到工地上去檢查工作,並賜名"金明池"。

金明池可不只是一個池。

它有宮殿,虹橋,屋肆……

有水心五殿,南有飛梁,引數百步,屬瓊林苑。每歲三月初,命神衛虎翼水軍教舟揖,習水嬉。西有教場亭殿,亦或幸閱炮石壯弩。

——宋 王應麟《玉海》卷一百四十七

池在順天門外街北,周圍約九裡三十步,池西直徑七裡許。入池門內南岸,西去百許步,有西北臨水殿,車駕臨幸觀爭標錫宴於此。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

對,這個水軍的操場,到了徽宗宣和年間,已經被造成了一個方圓九裡的皇家園林,和緊傍它的瓊林苑,成為赫赫有名的北宋兩大名園……

宋 金明池爭標圖

縱28.5釐米,橫28.6釐米,設色絹本,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以上這個四四方方的池,就是水軍操場金明池。

在我們的大龍舟乘風破浪之前,我們先來逛個幾分鐘的金明池。

這個圖的方位,是左南,右北,上西,下東。

所以,我們現在從東門進去的時候,希望你不會走錯方向……

圖一:圖上端的西門

圖二:圖下端的池門(東門)

圖三:左下角的瓊林苑

從池門進去,沿著金明池北岸走,經過閒殿、奧屋就可以一直走到西門。

或者從左下角的瓊林苑進去,一直順著順天門外大街往前直走,就可以走到寶津樓。

圖一:順天門外大街

圖二:寶津樓

寶津樓下有一座平臺,平臺連接著一座虹橋(即仙橋),這座橋有個奇怪的名字,呼為「駱駝虹」,從「駱駝虹」可以直走到金明池的正中央去。

當然,池中央不是空的……

池中央有個亞字平臺,臺上有迴廊相連的五座宮殿,四面各一座大殿圍拱著中心兩層大殿,設置有御幄、漆床、屏風。

如果不去亞字平臺,從寶津樓繼續往東走百餘步,就會走到臨水殿。

這個臨水殿……門口有森嚴的門禁,看起來富麗瞻華,據說往水邊伸出的看臺就是皇帝專享的VIP觀看席。

皇帝在這兒看什麼呢?

就是看那隻乘風破浪的大龍舟啊。

龍舟是從南方來的。

北方的汴京城原本並沒有龍舟。

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去工地察看,賜名「金明池」的那一年,吳越王錢弘俶帶著浩浩蕩蕩的三千人,北上汴京,願意將吳越國的子民、土地與一切所有,統統歸屬於大宋一統。於是,吳越國歸了宋,吳越國的龍舟也歸了宋。

從先秦時代綿延流傳下來的楚越龍舟,就這樣從南方來到了北方。

據說這隻錢弘俶獻來的龍舟是北宋最早的龍舟,頭尾肖似龍形,船身長二十餘丈,船中有樓臺殿閣數重,又稱"樓船"。

大概過了一百年左右,到宋神宗的時候,錢弘俶獻來的船終於壞了,宦官黃懷信便獻計在金明池北鑿大奧,用於修補和停棲龍舟。

(神宗)熙寧中,宦官黃懷信獻計,於金明池北鑿大奧,可容龍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樑其上,乃決水入奧,引船當梁上,即車出奧水中,船乃笐於空中。完補訖,復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為藏船之室,永無暴露之患。

——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

船修好了,奧屋也就留在金明池北岸沒有拆掉。

不乘風破浪的時候,大龍舟就在奧屋裡休息。

但再休息也要壞的。又過了些年,到了宋哲宗的時候,重修的龍舟終於腐敗,用不得了,木工楊琪於是仿著它的樣子重造了一隻龍舟。據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裡說,新龍舟約長三四十丈(宋代每丈折現在三四米左右),闊三四丈,高三四層,由頭至尾並列築有三進歇山頂木結構建築,中間約五層,前後兩進各三層。布局奇巧,設置精美,雕鏤金飾,異常華美——簡直是此舟只應天上有啊……

每年到了命定的時候,這隻大龍舟就會走出奧屋,駛到金明池中,開始它的乘風破浪。

有很多人記得它。

宋人袁褧曾回憶道:我小時候去看過金明池上的龍舟爭標,船在波浪間迴旋,出沒聚散,真是緊張極了,隨時讓人捏一把汗!

餘少從家大夫觀金明池水戰,見船舫迴旋,戈船飛虎,迎弄江濤,出沒聚散,歘忽如神,令人汗下。

柳永也去看過金明池龍舟爭標。

那大概是真宗大宗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柳永二十五歲的時候。那是他在汴京的第一年,他爹柳宜當年已六十九歲,正在汴京任工部侍郎。

柳永當時寫了一首詞。

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金柳搖風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繞金堤、曼衍魚龍戲,簇嬌春羅綺,喧天絲管。霽色榮光,望中似睹,蓬萊清淺。

時見。鳳輦宸遊,鸞觴禊飲,臨翠水、開鎬宴。兩兩輕舸飛畫楫,競奪錦標霞爛。罄歡娛,歌魚藻,徘徊宛轉。別有盈盈遊女,各委明珠,爭收翠羽,相將歸遠。漸覺雲海沉沉,洞天日晚。

——柳永《破陣樂》

他說,喧天的鼓樂聲中,龍舟象雁行那樣排列著,直向水殿衝去,要去奪那燦爛似霞的錦標。

他說,爭標結束了,還有歌舞助興、徘徊宛轉,直到遊人們都三三兩兩歸去,暮天沉沉,龍舟與池水,才浸入夜色,歸於沉靜。

這首詞很出名,因為這首詞,柳永被呼為「露花倒影柳三變」。

後世的人們,當然不能從袁褧和柳永的三言兩語裡想像當年金明池上的乘風破浪。若沒有孟元老和《金明池爭標圖》,那在金明池上乘風破浪的龍舟,怕是早已沉沒在歷史的長河裡。

幽蘭居士孟元老,是個北宋的官二代,從小隨父親宦遊南北。宋徽宗崇寧癸未(公元1103年),孟元老隨父到汴京,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

他在汴京城一住就是二十餘年。

直到靖康之變爆發,孟元老和當時的許多人一樣,離開汴京城南下,跟著趙構的南宋朝廷避地江南,終老餘生。

曾經的繁華汴京荒廢於戰火,但曾經的繁華記憶仍時時縈繞在南渡老人們的心裡。為了讓後生們記得汴京城,孟元老開始提筆寫下那些七零八碎的記憶,他竭盡所能,把他所記得的河道橋梁、官署衙門、街坊巷市、店鋪酒樓的位置和分布,乃至王公貴族和市民們吃甚麼、喝甚麼、玩甚麼都記下來,終于于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完成了著名的《東京夢華錄》。

在這卷記錄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大致是公元1102年-1125年)汴京城的風俗文字裡,孟元老記下了那隻金明池上大龍舟的光耀往事:

水戲呈畢,百戲樂船,並各鳴鑼鼓,動樂旗舞,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有小龍舟二十隻,上有緋衣軍士各五十餘人,各設旗鼓銅鑼。船頭有一軍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揮兵級也。又有虎頭船十隻,上有一錦衣人,執小旗立船頭上,餘皆著青短衣,長頂頭巾,齊舞槕,乃百姓御在行人也。又有飛魚船二隻,彩畫間金,最為精巧,上有雜彩戲衫五十餘人,間列雜色小旗緋傘,左右招舞,鳴小鑼鼓鐸鐃之類。又有鰍魚船二隻,只容一人撐劃,乃獨木為之也。……諸小船竟詣奧屋,牽拽大龍舟出詣水殿,其小龍舟爭先團轉翔舞,迎導於前。其虎頭船以繩索引龍舟。……龍頭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槳,宛若飛騰。至水殿,艤之一邊。水殿前至仙橋,預以紅旗插入水中,標識地分遠近。所謂小龍船,列於水殿前,東西相向,虎頭飛魚等船,布在其後,如兩陣之勢。須臾,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槕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之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並虎頭船之類,各三次爭標而止。其小船復引大龍船入奧屋內矣。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幸臨水殿觀爭標賜宴》

太長了看不懂嗎?不要緊,有人把這段文字畫成了《金明池爭標圖》。

在爭標以前,先來段水傀儡和水鞦韆的水戲表演。

現在,大龍舟已經出了奧屋,駛到金明池中,龍頭正面對著南岸臨水殿看臺,上面高高地立著一名軍校,手裡擎著旗幟,兩側水棚各有三名槳手,掌控一隻長櫓。

大龍舟兩側還有五艘小龍舟,每艘小龍舟上都有十位槳手,小龍舟也有龍首,龍首上也站著一位執旗的軍校。

水戲船表演完水傀儡和水鞦韆諸種水戲以後,十艘小龍舟要在軍校的指揮下表演「旋羅」、「海眼」、「交頭」各種陣式,這大概是水軍演習留下來的傳統。

水戲和陣式表演結束以後,才是重頭戲——爭標!

標在哪兒呢?

就在臨水殿正前方。

在臨水殿看臺前方,左右並列著兩排共十二面錦旗,兩排錦旗中間有一根立著的杆子,上面掛著錦彩銀碗,這就是龍舟要爭奪的錦標。

爭標開始了!

站在龍頭上的軍校們揮舞旗幟,兩行龍舟擊鼓競行,槳手們方向劃一,舟如離弦,飛向錦標——看起來,最上面那隻小龍舟會贏那麼一丟丟!

水殿看臺上、仙橋上人頭擁動,想來鼓擊聲、吶喊聲、划水聲必然劃破了那時候汴京城西的天空啊……

這樣的龍舟競渡,其實類似水軍實戰,激烈,壯觀!

為大龍舟寫下文字的是孟元老,繪了這圖的人,是誰?

這卷畫的左下角粉牆上,隱約可見「張擇端呈進」的字樣。

張擇端在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擅長界畫,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

據說《金明池爭標圖》是張擇端在失官以前畫的。失官以後,他畫了《清明上河圖》。也有人說,《金明池爭標圖》是南宋的畫師,根據《東京夢華錄》的文字記載,託名北宋張擇端畫出來的金明池舊事。

關於畫者至今仍有很大的分歧和爭議,只是沒有人否認,《金明池爭標圖》在不過一尺見方的絹上,重現了宣和年間金明池上龍舟競渡的激烈與鼎盛。

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龍舟競渡實景圖。

在那之後,元有王振鵬的《龍舟競渡圖》、鄭重的《龍舟競渡圖》、吳廷暉的《龍舟奪標》,清有《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十二月月令圖》、王概的《龍舟競渡》,都不如《金明池爭標圖》的精細、盛大。

說一點尾聲。

北宋亡後,金明池無人經營,池內建築漸成斷棟殘壁,池水也因為沒有水源逐漸枯涸。最後,大概到了明朝後期,金明池因為淤平被廢棄了。

惟有這龍舟,在千年以後仍然永存。

人間是不是端午,人間有沒有競渡,人間是不是又滄桑變換,似乎也不那麼重要。

人間會記得,有那麼一隻乘風破浪的龍舟,曾經光耀於世間。

今年,盛大的龍舟賽事大概不可再得,我們就在這樣的紙上,談一點這樣的龍舟吧。

:金明池的開鑿,另有其它多種說法,有957年說,有春秋靈沼說。

:宋元之前,龍舟競渡並不只是端午才有,《金明池奪標圖》大約在三月二十一。

參考資料: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劉珊珊《北宋東京著名的皇家水上園林——金明池的盛衰》

相關焦點

  • 世界園林巡禮——雪梨皇家植物園
    4月19日,一隻朱鷺在澳大利亞雪梨皇家植物園休憩。  雪梨皇家植物園緊鄰最繁華的中心商務區,是喧鬧都市中的寧靜綠洲。皇家植物園所在的這片土地曾是原住民部落卡地哥的領地,現在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經過200多年的不斷發展,園區內現種植著數萬棵植物,也是很多鳥類的家園。皇家植物園有著欣賞雪梨港、雪梨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絕佳位置,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景點。
  • 為何西方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星期天?又是如何演化的?還有雙休
    但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古國,有沒有人想過,年、季、月、日,都是在人類觀察的基礎上,根據自然規律總結形成的,為何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方就形成了7天一周的星期天了呢?這個人為的時間軸,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越靠近現代越被世界所接受呢?·星期天怎麼形成的?
  •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從前,人們對庭院情有獨鍾,無論是皇室還是平民,都喜歡庭院風格的建築,園林主要分為皇家園林、民間園林,中國園林大大小小有幾萬家,在這眾多園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四大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以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
  • 曾經輝煌的常州園林為何所剩寥寥?
    近園常州的園林建造歷史悠久,根據《鹹淳毗陵志》記載,最早的一座私家園林——蔣氏「山亭」可追溯至1700年前,此亭位於城西,其中「漢封蔣澄為侯,其後有家焉」的描述,可以認為這是典型的宅第園林。另一著名寺院——天寧寺,其開山祖師為法融禪師,寺始建於唐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更名「天寧寺」,享有「東南第一叢林」「一郡梵剎之冠」的美譽,作為該寺院一部分的「天寧林園」,便是今日紅梅公園的前身。
  • 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保存完整的山水園林驚豔了世人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的名詞佳作的華麗辭藻中,而且還有巍峨壯觀的宮殿建築,山水園林中。詩詞歌賦中的情感依託,可以代表家國情懷,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拓寬人的視野,豐富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歷史書籍蘊含的無盡智慧猶如無數珍寶。
  • 揭秘一千多年前金陵香爐廟慘案虢國皇太子遇害真實經過
    ,立下族人應盡義務,族人必須保證,更好的保護宗廟,不得擅自破壞,所以,皇帝趙氏對金陵南城門外香爐廟,比較重視,為了長期保護,皇帝趙氏除了,動用皇家風範,鼎立協助建造外,有幸的族人,必須像葛洪父親葛氏一樣,真心誠意拿出自家祖傳兩件以上傳家寶珍貴文物,無償捐獻香爐廟,交給皇帝趙氏親自處置,並由皇帝按照宮廷禮儀,主持儀式妥善安撫在香爐廟供奉。
  • 江蘇受歡迎的湖泊,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
    江蘇省是中國有名的江南水鄉省之一,該省內有很多景點值得肯定, 比如,發展上非常有實力的古城牆遺蹟,就像其他歷史人文留下的文化景點一樣,這些是江蘇省對外交流的名片之一,是發展江蘇地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景觀。
  • 我國大型皇家陵園,佔地面積約有564萬平方米,猜猜是哪裡?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時間裡留下了眾多的著名的古建築,例如;布達拉宮、長城、頤和園、天壇等眾多的園林以及建築群。那麼小編在此有個問題,大家知道我國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你知道是哪個嗎?大家都知道我國頤和園、拙政園、留園、避暑山莊四大圓林,在此其中,位於承德的避暑山莊我們國家現在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了,它有著巨大的佔地面積約有564萬平方米。
  • 看看北宋滅亡之後的「靖康之恥」,就會明白崇禎為何會殺死妻女
    但是他的家人卻並沒有那麼多的過錯卻也要陪著一起死。這點我想崇禎也明白,但覆巢之下無完卵,想想北宋滅亡時,北宋皇室的遭遇,崇禎也不能不這樣做。北宋的滅亡和明朝比較相似,同樣面對的是金軍和農民起義軍,不同的是北宋不是被農民起義軍所滅而是被金國所滅。北宋末年隨著金國的崛起,讓宋徽宗和朝臣看到了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 江蘇最受歡迎的湖泊,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有兩千年人文歷史
    江蘇是中國非常著名的江南水鄉之一,其城內有許多旅遊景點值得認可,例如,在發展方面,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古代城牆遺址,和其他歷史人文遺留下來的文化旅遊景點一樣,這些都是江蘇對外交流的名片之一,也是江蘇地區發展旅遊業不可或缺的風景。
  • 大觀園、恭王府、金朝離宮、北宋艮嶽之關係
    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水滸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衝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不管是「生辰綱」還是「花石綱」都給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有些為了運送花石綱(也即運送奇花珍石的隊伍),拆橋、拆門,拆城牆都有發生。
  • 北京海澱溼地,經過150多年的營造,形成了經典的皇家園林景觀
    玉泉山下成為著名的京西水稻主產地,這裡的稻米由優質泉水灌溉,米粒晶瑩透亮,被選為進貢皇家的「御稻」。據說由玉泉山泉水灌溉的稻米顏色呈淡綠色。可惜隨著泉水的枯竭乾涸,曾經的傳說已無法證實。因為溼地的滋潤,海澱不僅有千頃水田,也吸引了歷代富家和帝王在此修建園林。從明代最早的清華園(今北大西牆外)開始,建園的風潮在清朝達到鼎盛。
  • 輦路經營,修除飛閣:西漢園林的設計有多宏偉?
    三輔區域的離宮別館,都有馳道通長安城,這種經緯塗制的馳道網將散布在天然山、水、植被的生態環境中的各個獨立的園林景點緊密聯繫在一起,體現了漢皇家園林「大分散、小聚合」的造園特色。除上述地面道路網外,漢長安城還建設了一套懸棟飛閣的空間交通系統——復道網,是專為皇帝往返各宮而修建的。《西都賦》云:「輦路經營,修除飛閣,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亙長樂,凌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連外屬」。
  • 格力地產香爐灣沙灘項目獲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大獎
    近日,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獎(Landscape Institute Awards,簡稱LI Awards)頒獎典禮在英國倫敦舉行,會上揭曉了2019年度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各項大獎最終獲得者。
  • 中國最大皇家園林湖泊,深秋時節的景色美如畫,被譽「金陵明珠」
    旅行,是一種心情,一次發現,一段回憶,南京是我國的六朝古都,有悠久的歷史和唯美的風景,每到深秋,以棲霞紅葉為代表的金陵秋色,營造出一種五彩絢爛的美,而玄武湖,作為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秋日晨光,夕陽昏黃,也是美得不可方物,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中國最大皇家園林湖泊的深秋之中。
  •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澳大利亞園林
    皇家展覽館是19世紀末墨爾本人民樂觀、熱情和活力的結晶。在1879年,當基石奠定時,墨爾本是一個從全球淘金潮中繁榮起來的城市。如何更好地宣傳(當時的)維多利亞殖民地所取得的成就和機會?最佳的方法莫過於組織和主辦國際展覽了。
  • 北宋這麼多名相,為什麼沒有讓大宋強盛,反而如此被動挨打?
    歷史上的名相也是非常的多,很多人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挽救時局。當然了,也有很多奸相,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說起大宋,有一句話估計很多人聽過,那就是「北宋多名相」。客觀地說,北宋的名相確實不少,像趙普、寇準、王安石、司馬光等等,這些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人生沒有一帆風順,但可以乘風破浪
    以此鼓勵自己,也鼓勵每一個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人生路上,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勇敢出發,乘風破浪。孟佳孟佳在演講中說:謝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我在這個夏天與你們相遇。謝謝小浪花們,謝謝相處了這麼久的姐姐們。尤其想感謝那個一直沒有放棄舞臺的自己。我是未來會一直努力的歌手孟佳,我今年31歲。說到孟佳,我認為她屬於本季中的「勵志版」。
  • 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水面佔583市畝,陸地佔480市畝。這裡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闢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