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健 梁俊傑等
2018/7/6 8:24:30 我要投稿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某350MW機組SCR增加催化劑按照NO二超低排放運行時,發生了空預器硫酸氫銨ABS嚴重堵塞問題,分析發現SCR入口煙道截面的NH3/NO摩爾比分布小均勻導致局部氨逃逸過大是主要原因。為此,採用CFD數值模擬方法對SCR噴氨格柵(AIG)進行了優化設計改造,並通過現場試驗對AIG噴氨流量分配進行了優化調整。測試結果表明,脫硝反應器出口NO二濃度分布相對標準偏差由改造前的49%降低至11%以內,頂層催化劑上方煙道截面的NH3/NOx摩爾比分布相對標準偏差小於3.1%,消除了局部過高的氨逃逸濃度峰值,減輕了空預器ABS堵塞風險。
關鍵詞:SCR;噴氨格柵;CFD數值模擬;優化設計;噴氨優化調整;超低排放
國內早期建設的SCR煙氣脫硝裝置脫硝效率約60%~85%,當前為滿足50mg/m3的NOx超低排放限值,脫硝效率需提高到90%以上。脫硝效率的提高不僅增加了氨逃逸整體過量風險,也加大了SCR出口煙道截面的局部氨逃逸峰值濃度。根據國內外研究,頂層催化劑入口的煙氣流場分布,尤其是NH3/NO摩爾比分布均勻性是影響局部氨逃逸的直接原因。在新形勢下,為減輕氨逃逸造成的空預器硫酸氫銨ABS堵塞問題,需要改進SCR氨噴射系統,進一步提高頂層催化劑上方煙氣中的NH3/NO摩爾比分布均勻性。
圖1NH3/NO二分布不均勻性對SCR性能的影響
國內某350MW機組,為控制NOx排放達到50mg/m3以下增加了備用層催化劑,但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空預器ABS堵塞問題。針對SCR反應器出口NOx濃度分布偏差大和局部氨逃逸峰值高的現象,採用數值模擬方法對氨噴射結構進行設計優化改造,並通過現場測試對氨噴射格柵系統的氣氨流量分配進行了優化調整,結果顯示催化劑上方的NH3/NO摩爾比分布均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1設備概況
該機組於2010年同步配套建設高灰型SCR煙氣脫硝裝置,催化劑層按「2+1」模式布置,初裝2層。採用混合型AIG氨噴射系統(稀疏型噴氨管路+靜態混合器),每臺SCR反應器沿爐寬方向設置14根噴氨支管,每根支管設置手動調閥控制各支管的噴氨量,每根支管伸入SCR入口煙道後在爐深方向分為3個氨噴嘴(圖2)。這種AIG結構只能通過各支管的手動調閥調整沿爐寬方向的氨氣流量分配,無法調整爐深方向的氨氣流量分配。
圖2原AIG結構俯視圖
備用層催化劑於2014年4月加裝,但在後期運行過程中,空預器堵塞嚴重,機組滿負荷下空預器煙側阻力最高達3.1kPa。氨噴射優化調整試驗結果顯示,反應器出口煙道截面NOx濃度分布沿爐深方向差別較大,以A側為例,同一測孔不同深度測點間的偏差約15~85mg/m3,導致局部氨逃逸過大,這可能是造成空預器硫酸氫銨ABS堵塞的重要原因,而原氨噴射系統對此無法相應調整氣氨分配。
圖3優化調整後A反應器出口NOx分布
註:編號A1-A10為反應器出u截肉從反應器外側牆至鍋爐中心線方向的測孔編號;編號P1-P3代表反應器出u截肉由爐後往爐前的煙氣取樣點編號。
為滿足NOx超低排放和解決空預器ABS堵塞問題,電廠提出3項改造措施:
①低氮燃燒器改造,降低SCR入口NOx濃度,減輕SCR脫硝裝置的NOx處理壓力;
②兩層初裝催化劑再生,提高反應器的整體脫硝效率,防止氨逃逸整體過量;
③氨噴射系統設計優化改造,改善SCR入口NH3/NO摩爾比分布均勻性,消除局部過高的NH3逃逸。
2氨噴射方案CFD優化設計研究
2.1AIG優化概念設計
針對原氨噴射系統存在的上述問題,在保留原有煙道外觀、內部導流板、靜態混合器及整流格柵等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考慮進行如下結構改進:原氨噴射系統改為氣氨流量兩方向可調節分配;原直管型噴嘴更換為自身旋流混合型噴嘴,並增加噴嘴數量提高覆蓋面。
2.2反應器建模
兩個SCR反應器沿鍋爐中心線對稱布置,CFD數值模擬僅以一側反應器作為研究對象。CFD數值模擬按照1:1的比例建立SCR反應器系統三維幾何模型,始於鍋爐省煤器出口,止於反應器最下層催化劑出口(圖4)。
圖4SCR反應器三維幾何模型
對SCR模型進行網格劃分,網格總數約為710萬,在噴氨格柵、整流格柵等尺度較小的空間區域進行了網格加密,確保網格離散化後能夠準確地描述幾何實體。單側SCR反應器煙氣參數如表1所示。
表1反應器入口煙氣參數
催化劑層使用Porous多孔介質模型進行模擬,並通過參數調整,保證模擬阻力與實際阻力接近。採用Species物質輸運模型來模擬NH3在煙氣中的混合與擴散,但不涉及化學反應,同時假設煙氣中的NOx分布均勻。
2.3CFD數值模擬研究
為了確保單根支管上各噴嘴流量分配的均勻性,首先對AIG系統單根噴氨支管上不同噴嘴的流量分配進行了CFD模擬研究。如圖5所示,單根噴氨支管上設置4個等間距間隔布置的小噴嘴,CFD模擬結果統計顯示(表2),各噴嘴流量均勻,為下一步整體計算奠定了單元結構基礎。
圖5單根支管幾何模型
表2單噴氨支管各噴嘴流量統計
為實現AIG氨噴射系統在SCR入口煙道深度和寬度兩個方向的氨氣流量分配調節功能,破除了原有系統僅能進行寬度方向調節的限制,AIG優化設計方案將SCR入口煙道截面沿深度和寬度方向分為2X7=14個控制分區,每個分區由對應支管的手動調閥進行氨氣流量分配控制,每根支管又分為兩根次支管伸入煙道,每根次支管布置多個小噴嘴,噴嘴數量大大增加,增強了截面初態分布的均勻性,有利於氨氣與煙氣更好地混合。為增強噴嘴的氨氣噴射擴散效果,採用了螺旋形噴嘴,同時保留原有靜態混合器,強化混合功能。
將AIG初步設計方案納入整體反應器,進行了多輪CFD數值模擬和方案改進,最終將頂層催化劑層入口NH3濃度分布相對標準偏差優化到了3.9%確定為最終的AIG設計方案(圖6),並據此實施了AIG氨噴射系統改造。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